除了諾貝爾文學獎,還有很多國際以及國家級文學獎,先從這張書單讀...

2020-12-14 錢江晚報

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

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證言》《盲刺客》(獲獎年度:2019,2000)

《證言》

全球超級暢銷書《使女的故事》續作

2019年布克獎得主,阿特伍德二度折桂

全新角色演繹不同視角,首次披露基列國背後的秘聞

英國每四秒售出一本,全球上市首周50萬冊即告售罄。

即將改編電視劇集,延續《使女的故事》電視劇收視神話。

[加拿大]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於是 譯

定價:69元

2020年7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曾多次向我提問,關於基列國及其內部運作的細節。這些疑問都成了這本書的靈感來源。而另一部分的靈感來源則是我們正身處其間的這個世界。」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使女的故事》結局十五年後,基列國的統治從內部顯露出衰腐的跡象。在巨變將臨的關鍵時刻,三位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的命運開始交錯,進而引發了顛覆性的後果。她們從各自的視角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三種不同的敘事聲音構建起一個更宏大、更開闊的時空,首度披露了基列國傾覆背後的秘聞。過去與未來在講述中逐漸交疊,真相以令人驚嘆的面貌呈現在讀者眼前。

【作者簡介】

被譽為「加拿大文學女王」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奮多產的作家,也是二十世紀加拿大文壇為數不多享有國際聲譽的詩人。現居多倫多。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起,阿特伍德便以持久旺盛的創作力不給評論界任何淡忘她的機會。她獲得過除諾貝爾文學獎之外的大多數重量級國際文學獎,並被多倫多大學等十多所院校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她的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多種文字。2017年,阿特伍德獲卡夫卡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2019年,阿特伍德憑藉《證言》再度問鼎布克獎。

卡夫卡文學獎:Franz Kafka Prize

卡夫卡文學獎是最著名的諾獎風向標,凡是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作家,都會成為諾獎熱門人選,登上當年的諾獎賠率榜前列。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慶祝無意義》(獲獎年度:2020)

「米蘭·昆德拉」作品全新系列

米蘭·昆德拉是當今世界在文學地位和作品銷量上最有號召力的大師之一。

譯者陣容強大,譯文忠實傳神,其中《笑忘錄》曾獲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

套裝16冊,完整收錄昆德拉所有作品,展示文學巨匠的全貌。

設計精美的典藏版裝幀,適合收藏。

[捷克] 米蘭·昆德拉 著

許鈞、餘中先、鄭克魯、馬振騁 等譯

定價:734元

2020年9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米蘭·昆德拉作品全新系列》套裝十六冊,收錄《玩笑》《好笑的愛》《告別圓舞曲》《生活在別處》《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朽》《雅克和他的主人》《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慢》《身份》《無知》《帷幕》《相遇》《慶祝無意義》。

【作者簡介】

米蘭·昆德拉小說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國定居。

長篇小說《玩笑》、《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笑忘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原作以捷克文寫成。

長篇小說《慢》、《身份》和《無知》《慶祝無意義》,還有隨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相遇》,原作以法文寫成。

《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戲劇代表作。

昆德拉是當今國際上在文學地位和作品銷量上最有號召力的大師之一,也是歷年諾獎得獎呼聲最高的西方作家。一九六七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從此奠定在當代文壇的重要地位。曾於一九七三年憑藉《生活在別處》獲得美第奇外國文學獎,一九八五年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二〇〇一年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大獎。

普利茲文學獎: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普利茲文學獎的標新立異之處在於它與大眾口味的背道而馳,暢銷的文學作品從不受它的垂青。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傑弗裡·尤金尼德斯—《中性》(獲獎年度:2003)

《中性》

重量級當代經典史詩巨著

以兩性人之特殊視角 以集大成之文學技巧

鋪陳一個希臘裔家庭在美國歷史長河裡的命運遭際

講述一位青春期少年艱難的自我身份認同過程

縱橫古今、纖毫畢見地探索人性玄機

榮膺2003年度美國普利茲文學獎

BBC評選為21世紀最偉大的12部英文小說

[美] 傑弗裡·尤金尼德斯 著

主萬 葉尊 譯

定價:75.00元

2019年8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希臘裔作家尤金尼德斯的小說《中性》曾榮獲2003年美國普利茲文學獎,主人公美籍希臘裔人史蒂芬尼德斯「出生」過兩次:第一次是1960年在底特律,那時她是個女嬰;第二次是1974年在密執安州,那時他成了個十四歲的男孩。按醫學報告,她/他是個罕見的「兩性人」,但是她/他的宿命,或者說人類共同的宿命是:必須選擇一種人生,或者是「他」,或者是「她」。

這是一本如同史詩一般氣勢恢弘的巨著,書中主角「卡利俄帕」與九位繆思女神之一同名,那位女神司掌的正是史詩。故事以一個希臘家庭三代人為背景,他們從小亞細亞一處能俯瞰奧林比斯山的小村落逃難到漫天煙塵的底特律,見證了這個汽車城的光輝歲月,經歷了1967年的種族暴動,最後來到密西根州一處名為格羅斯角的郊區。少女初長成的卡利俄帕,卻發現自己生理上的發育比其他女孩慢很多,醜小鴨遲遲未能變成天鵝。而且,卡利俄帕在情感上的偏好也是喜歡同性好友,難道這真的只是源於女校的同性情誼,或是有某種深層的原因,就像她體內潛藏著的番紅花一樣,正在蠢蠢欲動?一次意外事件解開了卡利俄帕的身體之謎,把「卡利俄帕」變成「卡爾」,也揭開了源自祖父母甚至更為久遠的家族秘密。

沿著家譜溯流而上,追尋橫亙在兩個大陸數百年的基因宿命,這個回溯,不僅是身體的、一個人的存在上的,也是文學上的。這一切令《中性》同時彰顯出男與女、悲劇與喜劇、古典與後現代的雙重面目。

【作者簡介】

傑弗裡·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美國近年來相當活躍的知名作家。1960年,他出生於美國底特律,祖父母是從小亞細亞來的希臘移民。曾就讀於布朗大學,1986年在史丹福大學獲得英語及創作專業碩士學位。1993年發表了首部長篇小說《處女自殺》,這部引人入勝的小說介紹了密執安州格羅斯角上五個神秘姐妹以及那些命運被她們永遠改變的男孩子們的故事。書一上市就好評如潮,成為暢銷書,獲得了1993年懷汀獎,以及同年美國藝術協會年度風雲書,並由大導演科波拉之女索菲婭·科波拉搬上銀幕。

《中性》出版於2002年,是作者用長達九年時間創作的第二本小說,獲得了2003年度普利茲小說獎。作者以遺傳學理論為基礎,讓故事中始為女身終變男身的敘述者講述一個希臘裔家族歷史遭遇的傳奇故事。而這個雌雄同體人的敘事者,似乎也象徵了美國移民身份的無奈。《中性》曾獲選《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書評》、《舊金山紀事報》、博得書店、邦諾書店,以及亞馬遜網絡書店評選的2002年的十佳好書;並曾榮登《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舊金山紀事報》暢銷書榜。

尤金尼德斯迄今已榮獲許多獎項,包括古根漢姆研究基金會獎、美國國家基金藝術獎、懷汀寫作獎、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亨利·D·伍爾塞爾獎。

龔古爾文學獎:Le Prix Goncourt

法國久負盛名的文學大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布克獎齊名。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馬迪亞斯·埃納爾—《和他們說說戰爭、國王和大象》(獲獎年度:2015)2015年法國至高獎項

《和他們說說戰爭、國王和大象》

龔古爾獎得主作品

遺落在伊斯坦堡的一千零一夜

米開朗琪羅在永恆的藝術中尋找超越世俗的友情和愛情

[法] 馬迪亞斯·埃納爾 著

鄒萬山 譯

定價:28.00元

2015年7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1506年,米開朗基羅只身前往伊斯坦堡。他要接下達文西無法完成的任務,為蘇丹建造一座跨海大橋,這樣就能證明自己的實力和才華遠高於勁敵達文西。只是時間流逝,米開朗基羅遲遲無法完成大橋的設計,羅馬教廷卻已下達通牒令,令其即刻返回。教皇的盛怒、貴族的蔑視、勁敵的威脅令米開朗基羅無所適從。詩人梅西希的出現令背井離鄉的畫家稍感安慰,兩人的友誼在伊斯坦堡的幽巷和酒館中滋長。與此同時,一場針對米開朗基羅的刺殺也在暗中進行。鮮血和陰謀,背叛和友誼,詩人到底是敵是友?這段存封的歷史終是遺落在古老的東方……

【作者簡介】

馬迪亞斯·埃納爾(1972年—),法國作家兼翻譯家。畢業於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主修阿拉伯語和波斯語,曾長期居住在中東,目前在巴塞羅納一所大學教書。埃納爾出版的作品並不多,但已獲得一些重量級的獎項。《完美開火》獲法語國家五大洲獎;《地區》獲法國國家電臺文學獎和十二月文學獎;《和他們說說戰爭、國王和大象》除了奪得法國龔古爾特別獎之外,更是成為當年的暢銷小說。龔古爾特別獎由學生票選得出,比起龔古爾獎的其他作品,其可讀性通常更強,更受歡迎。

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

與普利茲小說獎被視為美國最重要的兩個文學獎項,它是美國文學界最重要的獎項,也是出版界的盛典。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西格麗德·努涅斯—《我的朋友阿波羅》(獲獎年度:2018)

《我的朋友阿波羅》

一條犬類中的阿波羅,讓人成為人

一場對亡者的追憶,使失去與重生互化

一本寫給被壓迫女性的書:說出遭遇,制止暴力

一本寫給普天下愛寵的書:生而為犬,情比石堅

[美] 西格麗德·努涅斯 著

姚君偉 譯

58元

2020年10月(即將出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榮膺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類)。也是同年度布克獎入圍作品。

小說的主線是一條被譽為犬類中的阿波羅的巨型犬——大丹犬與主人公相知相伴的故事,講述了失去與重生的互化。女主人公的導師(也是情人)自殺身亡,留下三位心術各異的夫人,還有一個無言的哀悼者——大丹犬阿波羅。大丹犬已經不再抱任何希望能夠再見到它的主人。它不自殺,不哭泣,但是各種跡象表明它可能而且真的會崩潰。

在與三位莫衷一是、盡情表演的夫人還原追憶被亡者帶走和掩蓋的各種真相的日子裡,女主人公與大丹犬開始相互接納相互保護。兩者間逐漸萌生出的默契與愛意成了對信念、對友誼最好的註解,令女主人公自己也獲重生。

小說多條支線並進,涉及戰爭創傷、性別歧視、婚姻倫理、「Me Too」運動等當下諸多熱點問題,充滿了當代知識女性對自身生存環境、對女權問題的探索、拷問與自省。作品在故事架構上所用的實驗手法,出其不意地實現了情節的大反轉,給人以獨特的閱讀上的戲劇感。

【作者簡介】

西格麗德努涅斯,美國當代著名女作家,2018年美國書業最高獎——國家圖書獎獲得者,生於1951年,父親是中國-巴拿馬混血,母親是德國人。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葉,作為《紐約書評》的助理編輯,年輕的努涅斯成為處於癌症術後恢復期的蘇珊·桑塔格的助手,由此進入一代知識偶像的私人生活。三十多年後,她以一部立意獨特的小型傳記——《永遠的蘇珊:回憶蘇珊·桑塔格》轟動文壇。

努涅斯執教於哥倫比亞、普林斯頓等多所高校,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巴黎評論》等媒體專欄作家,目前是波士頓大學駐校作家。她的小說創作涉及移民文化、跨文化交流與衝突等,對性別、種族歧視,人口販賣,戰爭創傷等嚴肅而沉重的全球社會性話題,有著深刻而勇敢的思考與表現。

本書是努涅斯的第七部小說,2018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併入圍同年布克獎短名單。

芥川龍之介獎:芥川龍之介賞

日本文學界的最高獎項。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本谷有希子—《異類婚姻譚》(獲獎年度:2015)

異類婚姻譚》

日本第154屆芥川龍之介文學獎獲獎作品

日本古典怪談與現代生活的弔詭交融

天才小說家本谷有希子魅惑與恍惚的文學世界!

夫婦真是不可思議的生物啊!

這世上相似的夫婦不計其數,也許,這樣也挺好呢!

[日] 本谷有希子 著

唐辛子 譯

42元

2018年8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異類婚姻譚》是日本第154屆芥川龍之介文學獎獲獎作品,將日本古典怪談融入現代生活,情節弔詭,氣氛懸疑,立意深刻,令讀者不由自主陷入天才小說家本谷有希子魅惑與恍惚的文學世界。

小說探討婚姻關係、社會關係帶來的人的異化,將人的異化以怪談的形式來表現。妻子和丈夫的臉變得越來越像,丈夫按照自己的意願變成一株芍藥,和狗群生活的人漸漸也變成一隻狗……小說汲取了日本古代說話文學的源頭活水,從婚姻這一微觀視角出發,描寫了一幕幕小家庭中碎片式的生活圖景。小說回歸日本文學的曖昧傳統,以戲仿的手段賦予文本細膩的感受性和冷徹的哲學向度,表達出古典和現代元素交融的審美意趣。

【作者簡介】

本谷有希子,生於1979年。2000年創辦主持「劇團、本谷有希子」,並擔當編劇、導演。2006年憑藉劇本《遭難》以史上年少身份獲得第10屆鶴屋南北戲劇獎。2008年憑劇本《幸福最棒謝謝真心的!》獲第53屆岸田國士戲劇獎。2011年憑小說《微溫的毒》榮獲第33屆野間文藝新人獎。2013年因《暴風雨的郊遊》榮獲第7屆大江健三郎獎。2014年因《喜歡自己的方法》榮獲第27屆三島由紀夫獎。2016年以《異類婚姻譚》獲第154屆芥川獎。另著有《即使窩囊廢,也給我看到你悲傷的愛》、《那孩子的想法有點怪》、《只要活著、愛》等。

歌德獎:Goethepreis der Stadt Frankfurt

德語文學界的最高獎項,三年頒布一次。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傑瓦德卡拉哈桑—《夜空的撫慰》(獲獎年度:2020)

比肩《一千零一夜》的文學歷險

一口氣讀到七百頁依然欲罷不能的小說

[波赫]傑瓦德卡拉哈桑 著

宋健飛 譯

定價:95元

2020 年 8 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傑瓦德卡拉哈桑以無盡詩意的魅力,跨越了國家、時間、文化與宗教的界限。」

——海涅文學獎授獎詞

《夜空的撫慰》出版於2015年(波士尼亞語),2016年譯為德語,在德國文壇譯界掀起波瀾。這部由三部曲組成的長篇小說取材真人真事,講述了伊斯蘭文明中一段塵封千年的歷史。主人公奧馬爾海亞姆生活在公元11至12世紀,是波斯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和詩人;他青年時代的兩位摯友,尼扎姆穆爾克和哈桑薩巴赫,一個是馬利克沙赫蘇丹的宰相,權傾朝野,一個創立了著名的阿薩辛派,成為以刺殺活動播散恐懼的匪首。海亞姆本人則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唯對浩瀚的夜空和那背後隱藏的真理情有獨鍾。作為王室學者,他以自己波瀾起伏的一生見證了塞爾柱帝國的興盛與衰敗,也見證了那段波詭雲譎的歷史中最為閃亮的人物和傳奇。

【作者簡介】

傑瓦德卡拉哈桑(Devad Karahasan,1953- )波赫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出生于波黑多米斯拉夫格勒,在薩格勒布大學攻讀文學理論和戲劇學,獲博士學位。著有大量戲劇、小說和隨筆作品,如《一個古老的東方寓言》《沙莉雅的指環》《夜空的撫慰》《迷園經》等。獲得海涅文學獎、瓦倫西亞國際文學獎、萊比錫圖書獎、歌德獎章和歌德獎等文學大獎。

義大利斯特雷加文學獎:Premio Strega

義大利最權威的文學獎項,與布克獎、龔古爾文學獎齊名。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克勞迪奧·馬格裡斯—《微型世界》(獲獎年度:2009)

《微型世界》

義大利斯特雷加文學獎獲獎作品

一場速讀時代的慢讀盛宴

「你黑色眸子裡閃爍著快樂,命運邁著狐步舞向我們走來。」

[意] 克勞迪奧·馬格裡斯 著

陳英 譯

定價:72元

2020 年 8 月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

【內容簡介】

《微型世界》是一部充滿哲思與人文趣味的遊記式小說,作者從中歐古城的裡雅斯特的一座咖啡館出發,一路走過山谷、潟湖、森林、高原,他細緻入微地描繪生活圖景和人生況味,將平淡日常中閃光的思想和動人的詩意融入這一片古老的土地。在這個「微型世界」裡,林間的風、沙洲上的流浪狗、森林裡飲水的鹿、琥珀色的夏天,但尤其是古老厚重的歷史,滋養了在這一片土地上生生息息的人,也滋養了薩巴、帕索裡尼,乃至喬伊斯等偉大的作家和詩人。

【作者簡介】

克勞迪奧馬格裡斯義大利作家、批評家、翻譯家,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作家和文化哲學家之一。

出生於義大利的裡雅斯特,先後任都靈大學和的裡雅斯特大學教授。創作大量小說和隨筆作品,主要作品有《微型世界》《多瑙河》《另一片海》,曾獲斯特雷加文學獎、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奧地利歐洲文學獎、卡夫卡文學獎、德國書業和平獎等。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除了諾貝爾文學獎 還有哪些不容錯過的世界級文學獎?
    提到文學大獎,很多人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每年十月,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都是一次文學高光時刻。但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除了諾獎,還有不少重要的文學獎項,也非常值得關注。這些疑問都成了這本書的靈感來源。而另一部分的靈感來源則是我們正身處其間的這個世界。」《使女的故事》結局十五年後,基列國的統治從內部顯露出衰腐的跡象。基於此,阿特伍德寫作了《證言》。  被譽為「加拿大文學女王」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奮多產的作家,也是二十世紀加拿大文壇享有國際聲譽的詩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起,阿特伍德便以持久旺盛的創作力不給評論界任何淡忘她的機會。
  • 麥芒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普遍性
    梁實秋也是西方古典主義的信仰者,一再宣稱,「偉大的文學乃是基於固定的普遍的人性」,這話似乎也非常符合格麗克,除了格麗克要稍微幽暗一些。當然,直到今天中國還有人喜歡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不是據說如今還有好事者把一塊《再別康橋》的中文詩碑豎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的校園嗎?我對此也理解。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9(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來 源丨綜合公開信息、界面新聞、錢江晚報等2020諾貝爾文學獎剛剛公布!
  • 眾說紛紜,競爭激烈的諾貝爾文學獎,在2020年究竟會花落誰家?
    而且有時候這一年的諾獎得主,大多可能是曾經得過許多大獎的作家,而這些大獎的得主或者入圍者,也就是接下來諾獎的候選人。比如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早在得諾獎之前,莫言便已已經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同時也曾經入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分析一下這些年我們國人比較熟悉的諾貝爾文學獎「陪跑者」!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他並不是表裡不一;他已盡力正好做到誠實;難道還有別的方式誠實地面對自己嗎?「諾貝爾文學獎」是根據諾貝爾先生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 。漢德克的代表作還有《無欲的悲歌》《痛苦的中國人》等。創作的《卡斯帕》在戲劇史上的地位,堪比《等待戈多》,被譽為創造「說話劇」與反語言規訓的大師。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克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成為影史經典,導演的電影《左撇子女人》曾獲坎城最佳影片提名。2019年10月10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多年陪跑的村上春樹還有希望
    她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是國際女權運動在文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這位加拿大作家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等,曾獲布克獎、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最熱門人選。阿特伍德的作品涉獵廣泛,科幻小說、反烏託邦小說尤為特色。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證實:若非沈從文去世,他將獲1988諾貝爾文學獎
    近日,西方沈從文第一人金介甫在接受採訪時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漢學家馬悅然,以及曾任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埃斯普馬克,先後證實,沈從文若非去世,會獲得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如果沈從文拿了諾獎,「沈從文熱」可能會持續更久!那這會不會是真的呢?
  • 諾貝爾文學獎「以通俗作品為主」「含金量很低」,真如殘雪所言嗎
    殘雪的這句話,顯然與同時榮獲2018和2019兩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和奧地利作家兼編劇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毫無吻合之處。無論本屆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個人創作成就還是媒體的評價,都表明瑞典學院遴選的標準,以及獎勵含金量之重。如何客觀地評價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要不要看中、角逐此獎項先看作家殘雪的這段話:「對於此次的入圍,我很高興。這說明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比以前開放,開始重視高層次的純文學。」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中國人不應翻譯本國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中國人不應該把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外文,」……這位82歲的學者思維清晰而敏捷,屢有驚人之語。不要把這個獎看得太重記者:「哪位中國作家有望獲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有多遠」,這樣的話題近幾年一直在中國國內爭論不休。你怎麼看待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心態?馬悅然:我想告訴中國的作家們,不要把這個獎看得太重要了。
  • 1901_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都是誰
    主要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和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像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1908年魯道爾夫·歐肯(1846~1926)德國哲學家。
  • 為什麼說諾貝爾文學獎需要鮑勃·迪倫
    1點在瑞典學院宣布,2016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美國歌手鮑勃·迪倫。隨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落定,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次遺憾落選。免不了唏噓一句:為何陪跑的總是你?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程度非常高,這是因為中國人靠文學獎敲開諾貝爾獎的大門。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美國女詩人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爐,獲獎者是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其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年生於紐約,現居住於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將成為我國文學的新代表,網友:魯迅呢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文化界的人士表示了歡迎和恭喜,首先作為另一個當代大牌作家的餘華,幾乎也是第一時間發簡訊恭賀了莫言。暮年的陳忠實老先生也頗為讚嘆,他認為莫言是傑出的作家,獲獎是名至實歸。畢飛宇、蘇童、臺灣作家龍應臺等等都送來賀電。
  •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諾貝爾文學獎(五)
    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S.艾略特&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英】T.S.艾略特
  • 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女詩人格盧克摘下桂冠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10月8日正式揭曉,77歲的著名美國詩人格盧克(Louise Gluck)摘下本屆桂冠。這是自1996年以來,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瑞典學院給予她的評價,是「正確無誤地傳達,普世存在的樸素無華之美」。
  • 舒乙披露: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
    中新網北京8月1日消息:最近,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而「一九六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這一事實,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  據今天的香港商報報導,前天,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的文學講座上,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這一事實內幕。
  • 美國詩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的詩集被稱為嚴肅又頑皮
    周四,美國詩人路易斯·格魯克憑藉其「坦率而又堅定」的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2016年鮑勃·迪倫之後首位獲得該獎項的美國獲獎者。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了該獎項。諾貝爾委員會稱,格魯克於1968年以《長子》(Firstborn)一詩首次亮相,並「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詩人之一」。諾貝爾文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森說,格魯克12本詩集的主要特點是「意境清朗」。
  • 兩年諾貝爾文學獎都是黑馬,日本村上春樹再次無緣,中國殘雪落選
    今天,瑞典文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呼聲很高,連續陪跑多年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和熱門人物中國女作家殘雪未能如願。
  • 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在對流行病的巨大恐懼下,會發生很多荒唐小事——人們在雜貨店裡為爭奪物資而爭吵,地鐵司機不得不吸入乘客呼出的空氣,這就是瘟疫小說的內容。還有一種反常的做法,就是當著別人的面咳嗽來嘲笑他們,因為他們戴著口罩而你沒有。」美國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第一區》中國作家對新冠疫情亦有反思。
  •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斯德哥爾摩消息:當地時間8日,瑞典學院宣布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時,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之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據諾貝爾官網資料顯示,露易絲·格麗克1968年以《頭生子》(Firstborn)聞名,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最傑出的詩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