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證實:若非沈從文去世,他將獲1988諾貝爾文學獎

2021-01-20 歷史知心人

近日,西方沈從文第一人金介甫在接受採訪時說: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漢學家馬悅然,以及曾任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埃斯普馬克,先後證實,沈從文若非去世,會獲得1988年諾貝爾文學獎。

如果沈從文拿了諾獎,「沈從文熱」可能會持續更久!

那這會不會是真的呢?

這應當說也是不太可能,還是如前面所說的那樣,諾貝爾文學獎不可能向外面宣布,一個作家,只有當他獲獎的那一刻,才能夠知道自己有沒有獲獎。

沈從文當然也是有這個資格獲得這個獎,不過有理由相信,沈從文是肯定進入到了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名單裡。瑞典唯一一位通曉中文的院士馬悅然就曾經說過,沈從文的作品在瑞典很受歡迎,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來,沈從文應當是進入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名單。但是對於他有沒有獲得198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那麼就不得而知了。

湘軍時代的沈從文

沈從文,字崇文,湖南鳳凰人,中國的著名作家、歷史學家、歷史文物研究者。

因為沈從文能夠舞文弄墨,軍隊也需要這樣的「文化人」,沈從文被「湘西王」陳渠珍賞識,在他的軍隊裡當了個類似於文秘的差事,於是,他在軍隊的這「五年怕人的生活」中,讀了不少古書。

當地人眼中的沈從文是個會有出息的人,就像沈從文自己回憶的那樣:如果不離開湘西,我應當在那地方做了一個小紳士,我的太太一定是個商人的女兒,我一定做了兩任縣知事。

初到北平,艱難度日

1923年「五四」新文化運動餘波傳到湘西,沈從文偶然從一個印刷工人那裡得到了《改造》、《超人》等新書刊。

他忽然發現:「社會必須重造,而且這個工作得由文學開始。」

這年,沈從文得了傷寒,苦苦熬了40天,終於從死神手裡撿回了一條命。可沒過多少日子,沈從文的一個好友卻因為與人賭氣,溺水死了。自己掙脫了病魔,好友卻猝然而去,一生一死,人生無常。

沈從文在水邊徘徊了四天,做出了個決定:離開湘西,到北平去!要去五四新文化運動發生的地方學些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初到北平的沈從文,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個鄉下人:頭髮向上豎著,眉毛向上揚著,嘴唇抿著,一副我橫豎都是要活下去的樣子。但一個一文不名、舉目無親的鄉下人,如何在陌生的都市裡求學、立身?

好在蔡元培好似知道這樣的事情,開放的北大允許年輕人自由旁聽,沈從文和許多從小地方來的人成了北大的旁聽生。

那時,北大旁聽生比正式學生多出了好幾倍。

沈從文的小公寓潮溼又冷,零下二十幾度,沈從文只有一件破衣服,手足都凍腫了,還三天兩頭吃不上飯,沒有辦法,饑寒交迫的沈從文就跑到圖書館「補充營養」。

離開「湘西王」的軍隊,是為了尋找知識理想,剛到北平,就有人對他說,既是為了信仰而來,千萬不要把信仰失去,因為,除了它,你什麼也沒有。

日後的沈從文時常告誡自己,可千萬別忘了信仰。為了維持生計,沈從文一面旁聽,一面在黴溼的小屋裡沒日沒夜地寫文章賺稿費。他叫這小屋子為「窄而黴小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大家就在這小齋裡起步了。

可是只讀過小學四年級的沈從文,連標點符號都會用錯,投稿的結果也可想而知。後來他聽說,一家刊物的編輯在某次聚會上,將他投來的十多篇文章連成長條,攤開後當眾奚落:「這是某大作家的作品,隨後,把文章揉成一團,丟進紙簍。」

在文壇證明自己

掙扎了2年後,沈從文終以「修芸芸」的筆名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了短文《一封未曾付郵的信》。此後,他接連發表了一百七十多篇作品。

1933年,從他初到北平已經過去了10年,沈從文在文壇上已經是頭角崢嶸了,他筆下牧歌式的湘西像一縷清新的風吹響混沌的都市。

沈從文的特點之一便是他總能發現美麗,就像他看一些風俗習慣,雖然有些比較封建,但他總能在這種樸素的行為中發現美麗的地方。

我常常跟朋友講說,每次讀沈從文的書,那個痛苦是比我讀魯迅還要強的。

因為他讓你看到最可憐的一批人,他連抱怨最後都不會,他只覺得我用這個方法過日子就好,他甚至不覺得那是生活裡這麼大的一種侮辱。

沈從文到八十幾歲的時候,好幾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很可惜他沒有得到。

可是我覺得他其實比許許多多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更具備強烈的文學性。

比起魯迅、矛盾、丁玲這些我們所說的左翼文學,他們是充滿了控訴性的。

沈從文從來沒有講,他讓你看到說控訴並不是拼命在叫說我受苦,而是讓你看到最卑微的一群人,他們在過什麼樣的日子。

所以沈從文是我一直覺得是30年代在中國文學裡面最重要的一位作家,甚至他的力量,我覺得遠遠超過魯迅。

不要忘記,他的小說寫到這麼悲慘的事情,可是他永遠在描寫非常美麗的山水。

山水這麼漂亮,這些受苦的人也不覺得他苦,他會覺得早上起來在陽光裡梳頭的時候,他的生命還是有意義的。

沈從文永遠讓你覺得真正有生命力的人,其實不是知識分子,而是這些在泥土當中像動物一樣活著的人,他們有自信,他們彼此照顧、彼此依靠。

他們也不覺得一定要去堅持知識分子堅持的道德,比如說知識分子會覺得一個丈夫把太太送去做妓女養家,這算什麼道德。

可是沈從文有很大的原諒,因為覺得這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反而是讓你覺得不道德的人是讓他們活不下去的那一群人。

沈從文一直在提醒,不應該用一個城市裡面知識分子的一個狹窄的角度去看世界上所有的人,因為文化是不一樣。

沈從文後來的小說其實在人類學上有非常大的意義,因為他提出了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個文化的觀點。

【放在最後的話】

縱觀沈從文的生平,品嘗過貧賤辛酸,也經歷過紛飛炮火,甚至充滿了無奈和遺憾。

但也是動蕩時代的這些不完美,讓後人品讀這份感情時,愈發覺得珍貴和唏噓。

這或許便是李商隱所說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吧。

歷史的時空,成就了愛情的佳話,也織就了大師的傳奇。

作為文藝界的一面旗幟,沈從文是在曲折反覆的歷史長河中,走完熠熠生輝的一生,而筆下眾多經典作品的閃光智慧卻不斷流傳,時至今日早就成為一種不朽的力量,傳遞著希望和美好!

我所推薦的書籍,都是我親自閱讀並極力推崇的,這套沈從文的《邊城》+《湘行散記》+《長河》+《從文自傳》 4冊合集一套 原價99元,現價優惠只要78元,精裝一套書籍有非常大的收藏意義,只需要一頓飯錢就能買來如此巨著,我認為這非常划算,就算花上千元購買也值!大家想要的話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哪些作家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魯迅無緣諾獎的理由令人振奮
    理由是於自己、於國他和梁啓超都不配獲得那批豐厚獎金,中國當時也沒有人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最主要的是當時祖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能否堅持創作還不一定,他要獲獎了,後期卻出不了作品會對不起人。關鍵是當時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不高,處處受列強國家的欺壓,他不想得到西方國家的施捨。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中國人不應翻譯本國作品
    他有著北歐人的身材和長相,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甚至包括四川方言。他就是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Goran Malmqvist)教授。近日,在哥德堡號造訪廣州期間,馬悅然教授參加了在中山大學舉行的「中歐文化接觸與交流——紀念高本漢學術研討會」。昨天,利用研討會的間隙,記者對馬悅然進行專訪。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9(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露易絲·格麗克,美國當代著名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耶魯大學駐校作家,耶魯青年詩歌獎評委。
  • 1901_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都是誰
    1973年作品《風暴眼》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史詩與心理敘述藝術,並將一個嶄新的大陸帶進文學中」 *1974年 埃溫特·詹森(1900~1976)瑞典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烏洛夫的故事》等。1974年作品《烏洛夫的故事》獲諾貝爾文學獎。
  • 美國黑人女作家託妮莫裡森過世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託妮莫裡森過世原標題:美國黑人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妮·莫裡森過世美國黑人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妮·莫裡森當地時間周一,美國黑人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妮·莫裡森(Toni Morrison)在紐約過世,享年88歲。
  • 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2020/10/09 08:01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單暉 瀏覽:15420
  • 12位值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詞曲作家
    通常,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不是小說家,就是劇作家、詩人。但是今後,還可能會有哪些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詞曲作家鮑勃·迪倫給了我們新的指引。鮑勃·迪倫意外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詞曲作家,這一消息驚動了所有人。瑞典學院的常務秘書薩拉·達尼烏斯(Sara Danius)自稱是鮑勃的粉絲,她回應說:「迪倫是英語文化傳統學派中的偉大詩人。
  • 諾貝爾文學獎,不該錯過哪些作家?學者:賈平凹比村上春樹更有望
    我們今天談論諾貝爾文學獎,依然還是一種接受既成事實的心理慣性的延續,並意圖將這延續事實加以理性檢驗的自我需要。當然,現代的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中國文學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巨大進步,他們希望得到認可。
  •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斯德哥爾摩消息:當地時間8日,瑞典學院宣布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時,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之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據諾貝爾官網資料顯示,露易絲·格麗克1968年以《頭生子》(Firstborn)聞名,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 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因其詩意般的聲音
    2020-10-09 08:20:40 來源:封面新聞 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十年四人獲獎女作家在賠率榜上獨佔鰲頭路易絲·格呂克也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的第16位女性作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作家是瑞典的塞爾瑪·拉格洛夫,她是1909年得主。至此,女性作家登上了諾貝爾的歷史舞臺。實際上,從塞爾瑪開始,諾貝爾文學獎經歷了女性作家獲獎的第一個高潮。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克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成為影史經典,導演的電影《左撇子女人》曾獲坎城最佳影片提名。2019年10月10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97年起,託卡爾丘克專事創作,同年獲尼克獎。憑藉長篇小說《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獲1999年與2002年尼克獎,2014年憑藉小說《雅各書》再獲尼克獎。託卡爾丘克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宗教故事等元素,來觀照波蘭的歷史與人類生活。託卡爾丘克獲得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是歷史上第15位榮獲此殊榮的女性作家。
  •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諾貝爾文學獎(五)
    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S.艾略特&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英】T.S.艾略特
  • 解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貝克特,50年前瑞典學院有分歧
    據《衛報》1月17日報導,在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獲諾貝爾文學獎50年後,新公開的文件顯示,瑞典學院對於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位他們認為「對人類處境有著無盡蔑視」的作家存在嚴重的懷疑。
  • 麥芒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普遍性
    【編者按】:10月8日,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對于格麗克獲獎是否實至名歸,評論者有著不同的觀點。在詩人麥芒看來,格麗克是一個真摯誠實用心的詩人,但瑞典文學院為格麗克寫的授獎理由中強調的「使得個人存在具有普遍性」無法令人信服。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美國女詩人
    他曾獲得多個國際詩歌獎,1999年獲得義大利FLAIANO國際詩歌獎;同年,其詩集《大海停止之處》獲英國詩歌書籍協會推薦英譯詩集;2013年獲天鐸長詩獎;2014年獲卡普裡國際詩歌獎。此外,還有諸如中國第一位卡夫卡獎得主——閻連科,以及曹乃謙、劉震雲、北島等均被認為是繼莫言之後「離諾獎最近的中國作家」。
  • 魯迅為什麼會拒絕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賞金如果發錯了,怎麼辦?
    魯迅先生曾經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他之所以沒有被提名,是因為他拒絕了提名,這一段塵封的歷史,是在20世紀的80年代被發現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高本漢,曾經通過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詢問魯迅先生是否願意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中間的接洽人,就是劉半農與臺靜農。1927年,臺靜農致信魯迅,魯迅的回信是:「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
  • 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女詩人格盧克摘下桂冠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10月8日正式揭曉,77歲的著名美國詩人格盧克(Louise Gluck)摘下本屆桂冠。這是自1996年以來,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瑞典學院給予她的評價,是「正確無誤地傳達,普世存在的樸素無華之美」。
  • 為什麼說諾貝爾文學獎需要鮑勃·迪倫
    1點在瑞典學院宣布,2016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美國歌手鮑勃·迪倫。他的部分早期作品成為了當時美國民權反戰運動的聖歌。據諾貝爾官網消息:美國歌手鮑勃-迪倫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表彰其」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此前,多家媒體稱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獲獎,系假消息。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多年陪跑的村上春樹還有希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10月8日晚19時,瑞典學院公布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家是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這位加拿大作家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等,曾獲布克獎、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最熱門人選。阿特伍德的作品涉獵廣泛,科幻小說、反烏託邦小說尤為特色。
  •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來源:鳳凰新聞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鳳凰網文化訊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當地時間13時),瑞典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