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戰役:59軍憑什麼打退日軍板垣師團?參謀長的回憶錄道出真相

2021-01-20 洞察歷史cip

一九三八年淮北之戰後,第59軍奉戰區令,將淮北陣地交給第51軍。第59軍在魯南、徐州附近集結待命。3月3日凌晨,正在途中的第59軍,忽又奉令改變計劃,馳援臨沂龐炳勳之第40軍。限令第59軍立即乘火車南下嶧縣,爾後以一晝夜90公裡之急行軍速度於3月12日前到達臨沂城西郊。

張自忠

3月12日,第59軍到達臨沂城西一帶村莊駐紮,張自忠、龐炳勳即會商作戰計劃。龐炳勳建議固守城防。張自忠則主張以第59軍在城外採取野戰,向攻城之敵側背攻擊,以減輕守城部隊之壓力,亦可斷其歸路,阻其援軍。

幾經磋商,最後一致通過張自忠的作戰計劃。其次研究攻擊開始時間。張自忠說:「在一般情況下,59軍以急行軍到此,非常疲勞,似宜稍作休息,再與敵人作戰。但兵貴神速和出其不意,且我以劣勢裝備,對現代化之強敵,必須利用夜戰、近戰,方可奏效。應打破常規,提前開始行動。」

龐炳勳

最後商定,第59軍即於3月14日晨4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渡沂河,一舉插入敵板垣師團之右側背,在亭子頭、大太平、申家太平、徐家太平、沙嶺子等處突破敵人防線。計劃實施後,日軍初不及料,損失慘重,一夜之間,殲敵逾千。我軍亦付出相當代價。日軍遂放棄攻城,轉對第59軍作戰。

3月14、15兩日,雙方在沂河兩岸反覆衝殺,戰線犬牙交錯,形成逐村、逐屋爭奪之拉鋸戰。在前後三天的激戰中,雙方衝殺不下數十次,我軍斃、傷敵四五千人。同時,第59軍,傷亡也不下六七千之多。該軍兩師連、排長几乎全部易人,營長也傷亡近半。

日軍添田部隊的重機槍手

3月16日,戰區參謀長徐祖詒見第59軍傷亡太重,擬電請五戰區長官李宗仁同意後,令向郯城後撤。張自忠要求再打一天一夜。經徐祖詒參謀長請示戰區同意,張軍長立即下令全軍營、團長均到第一線指揮,師、旅長到團部指揮所,軍長親臨兩師前線。並令將全軍所有火炮,全部推進到第一線,帶上所有炮彈,限令三月十七日黃昏以前,以密集炮火,向敵人猛烈轟擊。

入夜後,所有官兵,均投入戰鬥,猛攻盤踞在鳳儀官莊、劉家湖、苗家莊、船流等十餘個村莊之敵。頓時槍炮大作,殺聲震天。激戰到17日凌晨2時,號稱鐵軍之板垣師團再無抵抗能力,遺屍千餘具,向湯頭、莒縣方向潰退。我軍乘勝追擊至董官莊、白塔、湯頭一帶布防,與湯頭以北之敵形成對峙狀態。

廢墟上作戰的日軍

3月18日晚,第59軍奉令除留第114旅歸40軍指揮協同守城外,其餘即進出於費縣、沈村一帶,威脅敵磯谷師團之左側背,以策應五戰區正面之作戰。

湯頭以北之敵偵知第59軍已開赴費縣方面,在得到板本旅團增援之後,又向臨沂進逼。龐炳勳軍長再次呼援,第59軍又奉令星夜回援臨沂。於3月25日到達臨沂西北地區,立即向敵之右側背發動攻勢,敵亦全力向我軍猛撲。

我軍在毫無憑藉情況下,浴血奮戰,前僕後繼,損失嚴重。相持至3月28日,得知第五戰區已派第57軍繆澂流部之王肇治旅及湯恩伯部之騎兵團準於28日夜到達臨沂增援。在張自忠軍長訓勉砥礪之下,全軍堅持苦戰,激戰至3月29日,援軍到達,又重新部署,全線出擊,敵終不支,向北潰退。

日軍富田部隊的炮兵陣地

我軍乘勝追擊,至3月31日敵大部退向東北,一部向北退去。先後兩次臨沂作戰,我軍傷亡各級官佐800餘員,士兵萬人以上。敵板垣師團及板本旅團亦損失兵力過半,被阻不能西進。臨沂之捷,有力地配合了臺兒莊會戰。

第59軍第38師第113旅參謀長劉景嶽在回憶錄中寫道:由於張自忠軍長指揮若定,全軍將士不怕犧牲,在臨沂阻擊戰中,第59軍曾打退了號稱鐵軍之日軍板垣師團。張自忠因此升任第27軍團軍團長,仍兼第59軍軍長。

第59軍經過臨沂戰役後,傷亡奇重,兵員銳減,亟待重新組合整理,以利爾後之作戰。尤其第38師,在作戰前約有一萬五千人,臨沂戰役之後,所餘不足三千,張自忠遂決定將該師集中編成一個旅,約千人,歸軍部直接指揮。

進攻徐州的日軍田中部隊飛行員

一九三八年四月,日軍已由臨沂進佔郯城。第59軍奉第五戰區令,由卞莊以南地區出發,北進截擊南侵之敵。張自忠軍長即令第180師火速前進,在大王莊東北地區阻止敵人。

當我軍先頭部隊行抵大王莊附近時,即與敵遭遇,我軍倉促應戰,大王莊旋即被敵佔領。我軍後續部隊第26旅主力只好在大王莊以西麥田內展開,與敵形成對峙狀態。

一時雙方槍炮齊鳴,激戰竟日,敵我均有傷亡,但皆無進展。入夜後戰況沉寂。為了調整部署,第180師令第39旅祁光遠部在大王莊以西各村莊佔領陣地,阻止敵人。同時令第26旅乘夜撤至馮莊附近休整待命。

搬運炸彈的日軍航空兵

4月12日拂曉,敵先以炮火向我軍第39旅陣地猛轟,繼以步兵實行強攻,第39旅經過堅強抵抗後,陣地一部被敵突破,稍向後撤。此時,第180師師長劉振三急令第26旅跑步前進,支援第39旅之作戰。

該旅到達範莊,見第39旅陣地已被敵突破。遂令其第676團在陳莊、第678團在展莊佔領陣地,阻止敵人前進。敵見我援軍已到,且時已薄暮,攻勢遂挫。我軍連夜加強陣地,並將展莊東北角碉樓作為據點,以瞭望敵之行動。

南門突擊的日軍

4月14日晨,敵先以猛烈炮火向展莊轟擊,並拋射燒夷彈使展莊到處起火,繼以步兵利用麥田之隱蔽,秘密向我軍迫近。因之,我展莊及其東西兩端村外陣地守軍傷亡均大,但陣地迄未為動。

下午二時,敵將其步兵炮推進到距展莊東北角約數百米,首先將東北角圍牆轟倒,又將碉樓上層摧毀,約千餘名敵人在炮火掩護下蜂擁而上,向我軍猛撲。適於此時,張自忠軍長乘馬來前方視察,張宗衡旅長將展莊戰況向軍長報告後,經軍長同意由左翼杜清嶺團抽調一營兵力,輕裝猛攻敵之右側背,同時令旅部特務連經由展莊東凹道接近敵人,以熾盛火力奇襲敵之左側背。當面之敵,經我三面夾擊,死傷遍野,狼狽逃竄。張自忠軍長對該旅艱苦奮戰精神,備及讚許。

進攻的日軍戰車部隊

入夜後,第26旅旅長張宗衡去展莊視察陣地時,決定將村外陣地守軍一律撤至村內,利用房屋圍牆掩護據守,並以火力封鎖村外間隙。當夜我軍又加固了陣地。

15日凌晨,濃霧彌天,我軍正嚴陣待敵,據報敵已乘霧向郯城退去。我軍清掃戰場,計繳獲三八式步槍300餘支,輕機槍十餘挺,燒夷彈炮四門,戰刀十餘把,大衣百餘件。敵人遺屍200餘具,當即將其集中掩埋。後第59軍奉令交防給第46軍樊崧甫部接替。第59軍奉令,調往徐州西南臥牛山及其以南地區集結待命。

與張自忠部隊對峙的日軍白石部隊

1938年5月12日,徐州第五戰區奉令作戰略轉移,第59軍奉戰區命令擔任掩護。當時第59軍全軍官兵只有不到九千人,其中,戰鬥員也僅有六千左右。第59軍在執行掩護任務中,在蕭縣東南地區和敵血戰兩晝夜,使戰區三十萬大軍安全脫離戰場。

當第59軍撤至蕭縣西南之濉溪口附近時,又與由蚌埠方面前來截擊之敵相遭遇。當時,軍、師指揮部人員均投入戰鬥。軍、師長均親臨第一線指揮,苦戰竟日,在戰區部隊全部安全通過後,第59軍才節節抗擊,有條不紊地撤出戰場……

專注抗戰英雄故事,傳播正能量,以大、小人物視角還原抗戰真實場面。

任何一個抗戰英雄都值得被銘記!關注我,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相關焦點

  • 板垣師團最終怎麼樣了
    侵華日軍板垣師團是日軍的精銳兵力,有「鋼軍」之稱。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距離勝利僅臨門一腳,為何卻主動撤軍?
    所謂臺兒莊戰役,追根溯源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二軍下令由麾下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兩大主力,兵分兩路襲取徐州而引發的,臺兒莊則是徐州城北側國軍最後一道防線。後來板垣師團好不容易趕到前線,又在臨沂遭遇了雜牌部隊龐炳勳軍團和張自忠第五十九軍的阻擊。日軍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認為,板垣師團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師團之一,而龐炳勳和張自忠不過是國軍部隊中的雜牌軍,根本不可能擋住板垣師團。
  • 臺兒莊大捷真相,前線日軍察覺危機,日軍指揮部為何卻嚴詞拒絕?
    1938年初,華北日軍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下令,由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兩大主力,由河北等地南下,攻取國軍第五戰區濟南、徐州等地。以此打通華北日軍和江南日軍之間的交通要道津浦線,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奉命繽紛兩路,一東一西的向南進攻,約定於臺兒莊會師一起進攻徐州。
  • 日軍板垣師團號稱鋼軍, 和第五軍比誰更厲害 輸的那個幾乎被全殲
    (本文內容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現在有很多抗戰題材的影視劇,相信大家也都看過不少,畢竟是在演電視劇,所以一些情況和真實的歷史,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真實歷史上的日本鬼子,實際上是非常強大的,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日軍一支號稱鋼軍的部隊
  • 抗日戰爭臺兒莊戰役內幕,細節決定成敗,國軍為何能以弱勝強?
    所謂臺兒莊戰役,在日軍看來是為了奪取徐州,將華北戰場和江南戰場連成一片,為此日軍派出三個師團從南北兩側進攻徐州。蔣介石三支日軍分別是從江南北上的荻洲師團和從華北南下的磯谷師團和板垣師團,而坐鎮徐州的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日軍大兵壓境,六十萬國軍為何得以安然撤退?
    臺兒莊戰役結束後,民國內部一片歡聲笑聲,認為「速勝」可期,指揮了臺兒莊大捷的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三人聲望上升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隨後蔣介石下令調集重兵,準備以徐州為起點對日軍展開大反攻,先後調集兵力超過六十萬,徐州會戰的規模急速擴大,成為了僅次於淞滬會戰的第二大戰役。
  • 此軍重創板垣師團,戰力不輸國軍「五大主力」,竟全建制逃到臺灣
    其實不僅「五大主力」,此軍戰力也相當強悍。由於重創板垣師團,日軍稱此軍一個軍頂國軍十個軍,曾經一個團頂住我軍三野兩個軍的進攻。此軍最後在我軍眼皮子底下跑掉,竟跑到了臺灣,成為了蔣介石最後的王牌。這支部隊就是52軍,他是怎樣跑掉的?先說說此軍的歷史。52軍成立於1937年,號稱國軍「第六大主力」。我們看看他的師長都是誰?
  • 抗戰奇蹟:中國〝雜牌軍〞打敗日本鋼軍板垣師團
    太原會戰中,以半個第五師團擊潰了國軍30幾個師,攻佔山西。從此,板垣的第五師團被人稱為〝鋼軍〞。1938年1月,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命令板垣師團在青島登陸。板垣師團從東路進攻,遇到了一次極好的機會。那麼,究竟是誰,給了板垣師團這個良好的戰機呢?日軍在海空軍方面,原計劃從海上登陸山東,並做了充分準備,他們預計從青島登陸會遭遇中國軍隊猛烈阻擊。
  • 出奇制勝:論曼斯坦因奇襲阿登森林與張自忠臨沂保衛戰之異曲同工
    臺兒莊戰役前夕,日軍板垣徵四郎師團進攻臨沂,負責防守臨沂的龐炳勳軍團幾乎全軍覆沒,自己的警衛營都開到前線去了,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派張自忠增援臨沂,板垣徵四郎聽說中國派出張自忠增援的消息,說了一句話,一員名將,真正的對手。張自忠沒有如常規防守戰那樣,固守臨沂,而是決定以攻代守,強渡易水河,從敵人側後反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 讓板垣師團屢次吃虧的中將,一次意外晚節不保,晚年開飯店為生
    在一些抗戰歷史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部隊番號,那就是板垣師團。歷史上,該師團是日本編組最早的7個師團之一,也是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因為第19任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的關係,該師團也就以板垣師團的名字為世人所熟知。
  • 侵華日軍哪個師團最強悍?這支部隊曾與中國70多個師交過手
    第五師團:第五師團又名廣島師團,因其第19任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之故,該師團也被稱為"板垣師團"。第五師團在日本陸軍之中創下了多個之一,日本陸軍最早組建的7個師團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日軍的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
  • 烽煙驟起,同仇敵愾,臺兒莊戰役因何而起?各地軍閥齊心抗戰
    臺兒莊戰役發生在1938年在1937年8月到1937年11月間,淞滬會戰的結束,日本已經佔領了中國大片的國土。1937年12月,南京濟南先後淪陷,為了迅速的滅亡中國,打通津浦鐵路,連貫南北戰場。日本方面軍以及濟南和南京為軍事基地,南北夾擊軍事重鎮徐州。
  • 抗日老兵口中的「甲種師團」有多難打?看懂才明白中國軍隊的偉大
    廣島師團在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曾創下了中國戰爭和70個餘師先後對戰的紀錄,第19任師團長是板垣徵四郎中將,因此該師團也被稱為「板垣師團」,這個師團資歷非常老,從甲午中日戰爭就開始活躍起來。1937年,板垣徵四郎的師團才被調入中國華北地區,到了年底,板垣師團已經擊潰了近30個中國師,戰鬥力極為強悍,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第五師團就被分配到了第25軍,主要參加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的戰鬥。
  • 他曾重創日本板垣師團,解放戰爭卻被我軍俘虜,晚年過得如何?
    1939年,杜聿明更是被擔任為了第五軍軍長,這支國軍第五軍絕對是一支裝備極其精良的機械化部隊呢,能擔任這個職務,可以說當時的杜聿明絕對是被極其重視的。而杜聿明確實也沒有辜負蔣介石對他的期望,在著名的崑崙關戰役中,杜聿明帶領的第五軍那絕對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重創了日本第五軍團,其實就是赫赫有名的板垣師團,這個板垣師團在當時那絕對是備受矚目的,它有「鋼軍」的稱謂,也是日本軍隊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此一戰杜聿明的名字那絕對在日軍當中都是被傳開了。
  • 他曾重創日本板垣師團,解放戰爭卻敗給粟裕大將,晚年生活如何?
    1939年,杜聿明更是被擔任為了第五軍軍長,這支國軍第五軍絕對是一支裝備極其精良的機械化部隊呢,能擔任這個職務,可以說當時的杜聿明絕對是被極其重視的。而杜聿明確實也沒有辜負蔣介石對他的期望,在著名的崑崙關戰役中,杜聿明帶領的第五軍那絕對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重創了日本第五軍團,其實就是赫赫有名的板垣師團,這個板垣師團在當時那絕對是備受矚目的,它有「鋼軍」的稱謂,也是日本軍隊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此一戰杜聿明的名字那絕對在日軍當中都是被傳開了。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抗日戰爭太原戰役,日軍主力兵臨城下,為何卻嚴令前線不得進攻?
    1937年11月初,太原戰役已經接近尾聲,日軍龍山師團突破國軍娘子關防線兵臨太原城下,閻錫山為了保住太原下令忻口前線國軍放棄陣地撤回太原。如此一來一直被擋在忻口的日本板垣師團也得以長驅直入,日軍對太原形成了夾擊之勢,閻錫山召集眾人商議對策,最終一意孤行決定委派傅作義率部死守太原。
  • 臺兒莊戰役師長把指揮部靠前,說絕對不會讓你們犧牲了,我還活著
    中國第五戰區主力在李宗仁的指揮下,迎擊日軍。第五戰區主力部隊主要是由東北軍,西北軍,滇軍,川軍,中央軍,桂軍等部隊組成,新四軍也在淮海沿岸積極遲滯日軍的進攻,阻止日軍北犯。 1938年2月,日軍第五師團主力猛攻臨沂,西北軍59軍在張自忠的率領下星夜馳援臨沂,從日軍第五師團後方殺入,給予日軍重創,板垣師團受到重創,連屍體都沒有來得及運走就倉皇撤到莒縣以困守待援。
  • 諾門坎戰役日軍有多慘?第23師團五個聯隊長斃命,關東軍遭大清洗
    尤其是關東軍從1931年起的驕橫跋扈,終於栽了大跟頭顏面盡失,所以司令官植田謙吉和參謀長磯谷廉介(臺兒莊那個第10師團長)也同時被拿下,比較聽話的穩健派梅津美治郎從第一軍調升關東軍司令官。 作為日軍特殊參謀體系的一部分,關東軍直接負責作戰指揮的參謀們也在劫難逃,副參謀長矢野因三郎、作戰課長寺田雅雄、作戰主任參謀服部卓四郎、作戰參謀辻政信均被免職,其中副參謀長以上需要「負領導責任」全部轉入預備役,參謀們則被東調西派徹底打亂打散,比如辻政信就被打發去了武漢的第11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