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充滿壓力,所以人要學會擺脫各種消極的情緒

2020-12-27 騰訊網

小鳥不會試圖比鄰居多築幾個巢,狐狸不會因為自己只有一個洞可以棲身而煩惱,松鼠不會因為擔心貯藏的硬果只夠吃一個冬天,而不是兩個冬天而焦慮,狗也不會因為沒儲藏足夠的骨頭養老而徹夜失眠。而為什麼偏偏人類有那麼多的憂慮呢?

《聖經》上說:「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難道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

一位西方學者說:「你有能力選擇自己的心情。生活中大部分壓力毫無必要!45%的擔憂永遠不會發生;35%的憂慮涉及過去的決定,是無法改變的;12%的憂慮集中於別人出於自卑感而做出的批評;只有8%的憂慮可以列入『合理』範圍。」

我們就可以認識各種消極情緒,並採取相應的適宜行動,擺脫它們。

(1)不痛快

不痛快通常並不是一種太強烈的情緒,不過卻會困擾著我們,造成好像諸事都不順遂的假象。

不痛快的表現是:不耐煩、煩躁、不安、操心以及輕微的困窘,這一切都透露出事情有些不對勁。或許是你認為事情處理起來有些麻煩,也或許是結果未如你先前的預期。

處理這種不痛快情緒的解決辦法很簡單:

運用各種技巧來改變你的心理狀態。

確定自己所想要的。

改變做法。稍微改變先前的做法,看看是否會使你的情緒好些,或者是改變一下先前所定的目標。

就像其他幾種情緒一樣,不痛快若是不去處理,它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2)害怕

害怕的範圍從最輕微的關切到強烈的擔心、焦慮、恐懼,所傳遞的訊息也很簡單。

人之所以會害怕,乃是對可能發生的事在心理上未準備好。當人們遇到問題時,本應勇敢地去面對它,但有些人卻害怕它。可悲的是很多人不是不敢承認自己害怕,就是任由害怕去折磨自己;這兩種心態根本就於事無補,而害怕也不會因此消失。事實上,我們無須對害怕屈服,也不須過度悲觀地害怕,當然更不須裝作它不存在。

處理這種害怕情緒的解決辦法是:

好好審視一下,自己到底害怕的是什麼,首先要搞清楚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是多大。為了給自己安慰,應該儘量「減小危險的計算結果」。怎樣才能「減小危險的計算結果」呢?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供借鑑:

美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了減小人們對戰爭的恐懼,擴大兵源,曾請心理學家巧妙進行了一次「減小危險的計算結果」的宣傳:「參軍打仗並不危險!如果是打傳統的常規戰爭的話,不用擔心你當了兵就會死。當了兵有兩種可能:一個是留在後方,一個是送到前線。留在後方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送到前線又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受傷,一個是沒有受傷。沒有受傷不用擔心,受傷的話也有兩種可能:一個是輕傷,一個是重傷。輕傷不必擔心,重傷的話也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能治好,一個是治不好的。能治好的不必擔心,治不好的也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不死,一個是死……也好,因為你已經死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所以,如打的是傳統常規戰爭,照上面說法,死的機會比常人認為的1/2小得多,最多不到1/16,生還的機會好像還蠻大的。這樣一算,減少了許多人的恐懼,徵兵工作進展得相當順利。

在生活中,我們也不妨借鑑這種方法,減小恐懼。在搞清楚發生可怕情況的可能性之後,就要作好心理準備,看看有什麼辦法來處理這一切。當我們做了一切能做的,如果內心還是忐忑不安,這時就得從根本著手:拿出我們應有的信心。

要知道當你已經做了準備,再害怕就是多餘的,事實上它們絕大多數是不會實現的。如果不幸成真,你就有可能難過。

(3)難過

不管是在生活中或工作上,影響我們與他人感情最深的一種情緒就是難過。人之所以會難過,是因為內心認為自己失去了什麼。當一個人心裡難過,往往也容易誤會別人,有時候我們倒是應該聽聽這些人內心的話。

難過的產生,是因為自己的期望落了空。例如我們有時候期望某人信守所承諾的,結果他沒有;也有時候我們請別人代傳話,結果他沒把話帶到。像碰到這種情形,就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乃至於日後不再對他信任。這種期望落空的事情,往往就會使人產生難過的心情。

解決難過情緒的辦法有這樣一些:

要好好想一想,到底自己是不是真有什麼損失。

好好想一想你當時的狀況,自問一下:「我真有什麼損失嗎?還是我太早下定論或下的定論太苛刻了?」

心平氣和地把你心中想說的話跟那位朋友談一談,這可以消除你的難過或不解,你可以這麼說:「那天發生的事我可能有些誤解,以為你並不關心,這讓我很難過,不知道你可否告訴我當時你是怎麼個想法?」只要你能好好地跟對方溝通,澄清自己所疑惑的,那麼心中的難過很快便會消除。

然而若是你的難過不去處理的話,就常常會擴大成生氣。

(4)生氣

生氣的範圍包括從輕微的不悅到忿怒、冒火、大發脾氣等。

解決辦法是:

警惕自己是否有所誤解別人違反了你的原則或規定,很可能是他的無心之過。

警惕自己,就算是別人違反了你的規定或原則,並不表示你所訂的規定或所持的原則就是「對」的。

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就長遠來看,他這麼做是不是真對我有什麼幫助?」如果你想消氣,不妨再這麼自問:「從這件事上我能學到些什麼?我該用什麼方法,把所持的規定或原則告訴那人,好讓他對我真有幫助,而未來不再觸犯。」

如果你生氣了,那就改變自己的認知——也許那人真不知道你的規定或原則;或者改變你的溝通方式——如何能更有效地讓他知道我的想法;或者改變你的行為——鄭重地告訴他:「嘿,這可是隱私的事,對我極重要,你絕不能跟別人提起。」

對許多人來說,一直無法達到期望目標,就會導致挫折感。

(5)挫折感

當你覺得周圍好像被困住而走不出去,就算怎麼努力也得不到所希望的,這時你就會產生受挫的情緒。

當你覺得有挫折感時,表示你相信自己還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挫折感跟失望有些不同,失望代表著你想要得到某些東西卻永遠得不到。可是挫折感還含有積極的內容,它表示你還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只不過你現在所採取的不管用。若是想要達到目標,你就得改弦更張。

解決挫折感的辦法很簡單:

知道挫折感是你的朋友,然後多動動腦子,想出一些能使你達到期望的新方法。

針對當時的情況加入一些新的資源,例如找個行家指點一番,請教他們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所希望的結果。

要以愉快的探究心情去學習,看看所學到的東西,如何在今天以及未來幫助你,如何減少你在時間上及精神上的耗費,並使你得到「尋獲」的快樂。

比挫折感更具殺傷力的情緒是失望。

(6)懊悔

人生裡我們最想避開的情緒之一就是懊悔了。懊悔的產生,乃是因為違背了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原則。

解決懊悔情緒的具體辦法是:

承認自己確實觸犯了所恪守的原則。

心裡牢記著,日後若再碰到類似情況,必依照所持守的原則或規定行事,保證日後不再犯相同的錯誤。當你能對此保證下定決心,那麼先前那個懊悔便會一掃而空,甚至於成為你未來追求更高標準的動力。

聲明:本文對其它著作有一些參考,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佛系不是消極逃避,而是學會正確的思考,所以得讀這本書
    不知從何時起,「佛系」成了一個時髦的生活方式,佛系上班,佛繫戀愛,佛系交友……雖然名詞起的仙氣飄飄,可是,言語間不夠透露出些許的哀怨、消極和厭世情緒,然而,這就是佛系的真義嗎?你真的了解佛系嗎?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佛系——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它的作者是日本作家草雉龍瞬,他以對佛法的精深理解,對佛系進行了新的詮釋,看過以後,你就會發現,佛系與消極,實在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
  • 獎賞調節個體的消極情緒認知
    在六種基本情緒類型中,高興是一種積極情緒,驚訝更多依據具體的情境表達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內容。而消極情緒在基本情緒中佔據主要地位,消極情緒在個體生存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進化學角度出發,在面臨危險刺激時,個體會提高自身的準備狀態以應對隨時到來的危機,恐懼、憤怒等情緒總是和危險信號相關。
  • 冰菓:折木奉太郎的生活態度對管理我們的消極情緒非常有幫助
    這樣的他看起來情緒非常穩定,不會因為一點事情,情緒而發生非常大的變化。他是一個非常理智的人。我們在生活當中,對待一些事情總會有自己的情緒。這些情緒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對於一些消極情緒,小編最喜歡奉太郎這樣的生活態度,以及這樣生活態度下的情緒。對於那些帶給我們消極情緒的人或事,就這樣雲淡風輕,平平淡淡的。
  • 「情緒飢餓」導致孩子頻頻「自殘」?父母要學會「餵心靈」
    在我國,兒童自殺已經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專家們對此也有不同的見解,有的偏向於認為社會和家庭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有的則覺得現在的孩子太過嬌生慣養,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其實這兩種因素,可以說是兼而有之,只不過在具體的孩子身上,可能一個多一些,一個則少一些。
  • 吸引力法則進階方法:如何擺脫消極頻率,開拓大腦潛在的力量
    吸引力法則重視人的情緒和感受,可是人總是會有煩心事,誰也不能保證總有一個積極的精神狀態。這就需要我們隨時覺察自己的內心,儘量去擺脫不好的情緒。不過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就是直接培養積極的思維方式,好的情緒增多了,壞的情緒自然就變少或消失了。
  • 奔四中年人被裁,生活壓力超乎常人,學會4招緩解,走出迷茫!
    人到中年,職場上難免會面臨各種關卡和壓力,雖說「有壓力才有動力」,但高強度的壓力,的確會給職場人造成不小的困擾。中年壓力,10個人有9個人會遇到,只不過每個人處理的方式不一樣,有壓力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把這種壓力轉換成一種動力,學會下面這4種方法,助你走出中年迷茫。
  • 別人扔來的情緒垃圾怎麼處理?趕緊學會這幾招,不做情緒垃圾桶
    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充滿抱怨、滿腹牢騷的人,也總能看到一些人是在扮演著一位聆聽者的角色,去默默接收著這些負面的情緒垃圾。或是你,或是我。也許你認為自己的精神抵抗力很強,可以自動過濾掉那些負面的、消極的態度或思維;或許你還認為自己有足夠強大的影響力或者魅力,能夠帶動他人的情緒。我只能說,你還沒有遇到過足夠段位的對手。
  • 人有壓力的時候智商最高 關鍵是你如何選擇你的情緒
    要點提示:◆ 情緒盲點的三個原因◆ 情緒心理的一些症狀◆ 有效的壓力管理這一章節主要講述情緒與壓力管理。有時候對什麼都沒有信心,又敏感,一會兒又自卑,一會兒又比較偏執,甚至對工作、生活都感覺到沒什麼意義的一種心理消極過程。心理疾病它是由情緒和心理因素所導致的軀體的一種氣質。我們的心情、情緒連我們自己都搞不明白,莫名其妙的早晨一起床,也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沒人招你、惹你,心情就是不好,就是鬱悶。
  • 「如何擺脫情緒的羈絆,並輕鬆應對他人的情緒?」丨《情緒剖面圖》
    沒有情緒的人是不敢想像的。不過,如果情緒暴躁、易怒、動不動就失控,這很可怕。沒有情緒可能被認為是沒有「人情味」的,情緒太複雜或夾雜太多的情緒則令人不安。那麼,應該怎麼做呢?如何才能有效改善自身情緒呢?曾經,我以為忍而不發,隱忍是最好的良藥。我處處忍讓,各種容忍,心裡堆積了好多好多情緒。
  • 為什麼我的情緒總是被他人左右?4種方法讓你擺脫這個煩惱
    人們在社會中一起生活,就會對某些事情和行為形成統一的判斷標準,從而產生社會性的貼「標籤」行為。貼標籤這一行為不僅在超市中存在,人也會被貼上「標籤」。比如:「你看,她下巴那麼尖,一定是整容了。」「你要好好學習,學習不好的孩子都是壞孩子。」
  • 工作壓力大、焦慮不安,3個方法教你馴服不安情緒,成為人生贏家
    《復原力》的作者是久世浩司,曾經在寶潔工作了16年,從職場小白做到部門負責人,在工作中積累了經驗,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整個人變得消極、低沉。後來他遇到了「復原力」,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最終馴服了消極情緒,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頭腦特工隊》:學會適當地釋放情緒,在轉變中學會接納和成長
    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被周遭的環境轉變,身邊的人員更換、生活區域的變動而受到影響,孩子的情緒更加多樣,對於情緒的表達需求也比成人要豐富,孩子對於真實情緒的表達有著一定的需求,也讓我們更加懂得孩子的內心世界。
  • 張子楓化身名創優品情緒管理員,治癒當下年輕人的壓力情緒~
    最近國民妹妹張子楓,化身名創優品店員,為大家帶來了一部充滿奇幻而又治癒的微電影——《情緒管理局》。影片中張子楓不僅擁有洞察他人情緒的魔法,更有幫助路人調整情緒的超能力。微電影中的三個故事真實地反映了當下都市青年在社會壓力下產生的各種情緒問題,傳達了名創優品對Z世代年輕人的呼喚:只管撒野,不做情緒奴隸。完整影片已在名創優品官方微博、官方抖音、bilibili等平臺上線。
  • 《頭腦特工隊》:喜怒哀樂皆為人生,釋放情緒比控制情緒更重要
    情緒每個人都有,應該說動物都有,與生俱來,它們是上帝對於每一種生靈的饋贈。而喜怒哀厭懼是人類最為基本的五種情緒,如果你想對它們加以了解,學會如何掌控情緒,那麼我想沒有什麼比皮克斯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更適合你去觀看。
  • 容易被負面情緒支配的星座,消極悲觀,內心脆弱,整日怨天尤人
    文 | 老巫喜怒哀樂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在樂觀的人看來,即使遇到了糟糕的事情,那也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而在消極的人看來,生活就是一團糟的,他們心底常常籠罩烏雲,整日怨天尤人,那麼這些容易被負面情緒支配的人是哪些星座呢?
  • 人物解讀,海綿寶寶和章魚哥,樂觀與消極!
    而海綿寶寶對於小編來說就是這樣一部動畫,所以至今,小編都還繼續看著海綿寶寶,這也是唯一一部從小到大都還在看,都還喜歡的動畫片。小時候看笑話,長大了看人生,這是很多人對很多有內涵的動畫片的理解。海綿寶寶也讓小編深深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意思。小時候看海綿寶寶覺得很可愛很搞笑、很無釐頭,年少不知事的我們,經常被那個樂觀的海綿寶寶所影響,每天總是樂呵呵的看著海綿寶寶和派大星去抓水母。
  • 「森田正念科普」使我們陷入不愉快情緒的原因——規避反應
    >壓力是塊大石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扛的時間越長,就越感疲憊……情緒經常不由自我把控,越想擦乾眼淚,淚水就越沾滿衣襟;越想擺脫焦慮,內心就越焦灼;越想負重前行,就越感疲憊不堪、寸步難行。然後我們就處於某種惡行循環中:在抑鬱中,我們的目光永遠聚焦於事物得消極方面,錯誤之處;在焦慮中,我們的注意力永遠停留在危險性、威脅性的事物,不斷為可能不會發生的情況擔心、憂慮。這些就是規避反應,它也是我們陷入不愉快情緒的思維模式的根本。
  • 孩子常出現負面情緒?了解「鐘擺效應」,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一個人管理不好自己情緒,或者經常出現負面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有不好的影響。作為家長,如果沒有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格都不好。咱們一定要了解一下,如果孩子經常出現負面情緒,都有哪些危害。
  • 孩子總是悲觀消極,可能是「斯萬高利效應」,父母要及時引導
    原來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和同桌吵架了,這件事影響到了孩子的情緒,使得孩子連帶著對於上學也沒了興趣。雖然吵架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孩子在孩子心裡卻揮之不去。與同桌吵架的負面情緒把孩子緊緊地包圍著,讓孩子沉溺其中無法自拔。顯然,這樣的負面情緒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生活,而孩子卻無力改變。其實孩子身上的種消極表現正是受到了「斯萬高利效應」的影響。
  • 面對同事的牢騷滿腹,如何運用第二自我,跳脫負面情緒?
    小王就是這麼一個人,喜歡把自己的情緒公之於眾,辦公室內經常能聽到他的抱怨聲。小劉剛來公司的時候,也是躊躇滿志,希望能給公司也是給自己帶來極大的收益。他充滿了拼勁,工作十分的積極。所以每當他有不明白的都會去請教老員工小王。可是小王每次都是漫不經心的說道:「想這麼多幹嘛,你看我,來的時候和你一樣,現在還不是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