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周遭的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情緒感受所造成的,並非事物本身如此。借著情緒的調整,可在任何時刻都振奮起來。——奧雷柳斯
《頭腦特工隊》豆瓣評分8.7,是皮克斯出品的一部3D動畫片,由彼特·道格特執導,高超的CG特效,真人的配音模式,兩者完美的融合和展現。讓該片在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獎。
編劇組一共考慮了27種不同的情緒,最終只挑選出五種,利用最為強烈的情緒衝突,簡化情節卻也展現了巨大的反差,以此來強化觀影效果。
《頭腦特工隊》裡主要圍繞萊莉因為遷居新家而產生的各種不適應的心理,到最後接納並獲得成長的故事。下面我將從沉默是金、故事情節、場景空間、人物形象設定這四個方面給大家講解這部電影中孩子的情緒發展和成長。
一、沉默是金:沉默是金成了我們成年人奉行的生活準則,不管在職場還是找公眾場合,我們愈發不願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新一期的《拜託了冰箱》中,何炅老師就說過,小時候因為內心不夠強大,所以常常封閉自己,不讓自己的內心對外開放,因為孩子的情緒通常被認為是無理取鬧,因而不被重視,常常自己的情緒自己消化。
長大後經歷豐富,工作經驗豐富,思想上也愈發成熟,現在他做了公眾人物,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十分慎重。因為明星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關注,生怕自己說了哪句話被過分解讀。他現在表態十分慎重,很多言語必須經過深思熟慮才會開口,所以他是娛樂圈公認的情商高,會說話的代表。
嘉賓郭敬明因為網絡上的網友經常會斷章取義,在他的微博裡幾乎看不到任何的信息。他說:「何炅老師是以前不會表達,現在偶爾表達;而我是現在基本上不表達,除非跟工作有關,比如現在上綜藝節目,因為節目效果,需要說什麼才會說,微博這些基本上就不再發表任何信息。」
其實這也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所面臨的問題,雖然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像明星這麼受關注,但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我們並不能暢所欲言,需要三思而後說。
在單位和同事發生分歧了,很多時候我們要按耐住內心的憤怒,強忍住不滿的情緒才能維持平和,才能順利開展接下來的工作。這是單位的相處之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久而久之,我們隱藏了自己的情緒,變成少說話多做事。
在家庭中,我們和家庭成員發生矛盾,這個時候我們仍然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隱藏自己的怒火,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讓對方感到舒服,才能維持家庭的和睦。
「沉默是金」成了我們成年人的行為準則,生活中我們變成了手機族,寧願在網絡上匿名發表自己的言論,而不願在生活中訴說真實言論。當然成年人也因為經歷豐富,懂得適當的轉移和用其他方式來排遣,比如健身、上網、旅行等等。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被周遭的環境轉變,身邊的人員更換、生活區域的變動而受到影響,孩子的情緒更加多樣,對於情緒的表達需求也比成人要豐富,孩子對於真實情緒的表達有著一定的需求,也讓我們更加懂得孩子的內心世界。
二、故事情節:導演利用雙線性敘事的結構來展現萊莉現實中和頭腦中的兩個世界,在這種交叉蒙太奇中凸顯矛盾,增強戲劇的效果的同時,讓孩子在適當的釋放情緒才能成長
電影從萊莉的出生開始拍攝,那時候的萊莉很可愛,對於自己的情緒也缺乏控制。純粹的孩童世界讓她難過了就哭,開心了就笑。這個時候她是最無憂無慮的,因為沒有成人的認知能力,所以情緒可以隨意表達。導演之所以選擇萊莉在11歲的年齡發生變化,是因為11-16歲是孩子思維能力發展成熟的標誌,開始對以往的物體依賴進行排斥,從形式內容中跳脫出來,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叛逆期。
萊莉的童年是快樂的,在熟悉的環境中她有時刻保護她的爸媽,在學校裡有很好的同學,還有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這樣和睦和溫馨的環境下,她的腦海中構建了五座小島——家庭島、曲棍球島、友誼島、搞笑島、誠實島。
可以說萊莉在11歲之前擁有歲月靜好的生活,轉變發生在11歲之後——他們搬家了。萊莉跟著父母從明尼蘇達州搬到了舊金山。這時候萊莉的圈子徹底轉變,從前熟悉的一切都改變。
萊莉在頭腦中幻想了新的環境,現實裡卻和頭腦中幻想的世界完全相反,這種現實和幻想的落差讓萊莉很失望。這個時候她不再是以前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她有了情緒的認知,她很不開心,但是她為了父母開心便強忍住內心的不愉快,一直表現得很懂事。
現實中風平浪靜,頭腦裡的世界卻是在做著鬥爭——導演通過切換鏡頭,生成這種交叉蒙太奇的效果,而頭腦中和現實裡這種雙線性敘事的結構,更是映襯出萊莉在情緒爆發前的矛盾和忍耐,突出了她的痛苦和無奈。
導演展現萊莉頭腦中和現實中的世界這種衝突,讓孩子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因為孩子成長階段是快樂和憂愁的交融,必須適當的釋放才能成長。這也是導演彼特·道格特自己孩子的成長經歷,孩子漸漸長大,漸漸對周遭的環境產生感應,因此不會一直快樂,但是孩子又不會像大人一樣懂得排遣,讓孩子懂得釋放,在各種情緒的交織中學會接納與和解,才是成長的意義。
三、場景空間的設定:通過不同場景空間的切換與告別,展現萊莉的內心世界,推動電影發展,引人深思
明尼蘇達州的家:是萊莉擁有美好回憶的住處,萊莉在這裡建立了美好和快樂。她11歲之前都居住在這裡,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這個場景是生成她美好的地方,也是她日後美好回憶的來源,讓她嚮往,最終也讓她學會了接受和告別。
舊金山的家:這是萊莉的新家,是她11歲之後的住所,她在這裡很不開心。她這個時候對周遭的環境感受很強烈,不適應身邊新的環境和新的人,老家的嚮往和新家的排斥,讓她內心很矛盾。在這種一味地忍耐中,萊莉的負面情緒最終爆發。在這裡她要學習面對不同的情緒交融,也是她成長的地方。
兩個城市的轉變,生活場景的轉變,通過這種場景空間的轉換,使萊莉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落差,從而揭開矛盾的焦點,在衝突後推進後續電影的開展。
夢境製造工廠:用來製造萊莉夢境中的世界,11歲之前的夢境都是美好的,自從搬家後萊莉的夢境出現了不安和恐懼,這是標誌她人生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標誌,也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萊莉頭腦中的大腦總部:在電影展現中,萊莉的大腦總共被五種情緒左右,這五種情緒構建了萊莉頭腦中的世界。11歲之前建立了五種情緒的小島——家庭島、曲棍球島、友誼島、搞笑島、誠實島,11歲之後小島打碎並重新建構,隨著萊莉漸漸長大,小島更加豐富,增加了偶像島、戀愛島等。
四、人物形象設定:給人物設計了不同的形狀,賦予了不同的色彩,利用視覺上的反差,增加了趣味性
這部電影整體是有色彩系,電影裡的人物形象設定可以用五顏六色來形容。影片通過這種五彩斑斕的明豔色彩和各不相同的形狀設定,導演曾說過這些形狀不一的形象都是他愛吃的蔬菜,來區分幾種情緒的形象,讓整部電影具有寓教於樂的趣味性。
1、樂樂
樂樂用黃色表示,黃色是充滿活力和愉快的。負責萊莉的快樂,可以說 11歲之前,樂樂是主導,主導著萊莉的快樂。讓她始終生活在快樂裡,它容不得萊莉一點不快樂。可是,生活裡不會只有快樂,萊莉漸漸長大,快樂也好像越走越遠。
2、憂憂
憂憂用藍色表示,藍色代表憂鬱,也象徵著神秘,負責萊莉悲傷和憂鬱,是萊莉的負面情緒。但是總是被樂樂幹預,所以它總是躲在角落裡。被情緒的團隊排擠,直到後來大家才發現,憂憂是五種情緒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只有釋放才能成長。只有將負面情緒排遣,別人才會知道你的真正需求。
3、怒怒
怒怒用紅色表示,紅色容易衝動,總是喜歡為萊莉爭取公平,一旦事情往不好的方面發展就會怒火中燒。在眾多的情緒中,怒怒反而很可愛,不會過分的壓抑,直來直往。
4、厭厭
厭厭用綠色表示,綠色代表和平和誠實,負責萊莉的誠實,她不會像怒怒一樣輕易表達自己,凡事都是持中立的態度,也是五種情緒中較為理智的表現。
5、怕怕
怕怕用紫色表達,紫色代表冷靜和觀察,保障萊莉的安全,幫助萊莉避開危險,讓萊莉懂得危險和安全的邊界。但是有時候也會消極,帶有些許負面的情緒,偶爾消極怠工才能更好的出發。
6、冰棒
冰棒的形象是粉紅色的小象,是萊莉童年時候的玩伴,粉紅色可愛而溫馨,那時候萊莉的世界也只有粉色。隨著她漸漸長大,冰棒在記憶填埋場和那些被萊莉遺忘的記憶球一起被遺忘,漸漸消失,也預示她在和童年告別。
結語:這部電影雖然是以孩童的視角展現了萊莉的經歷,但其實具有現實的意義,給我們的啟示同樣也適用於成年人。
仿佛就是我們在面臨新工作,面臨生活環境的轉變,生活中常會遇到的事情。對於環境的轉變,周遭人際關係的轉變,我們通常感到手足無措,甚至內心會很煩惱。可是,成年人懂得告別,懂得轉移注意力和排遣壓力,不必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適當的排遣和轉移。
孩子在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很可能不懂得調節,這個時候適當的發洩很重要,孩子慢慢長大,就要學會面對快樂和悲傷,面對失去和重新獲得。讓我們看懂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的情緒,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長。
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改變,不要有情緒,需要存在成長型的思維,面對生活中的變故要學會感恩和接納。
成長中和人生經歷中「失去」是我們的永恆主題,學會接受和微笑,適當的排遣和轉移不良的情緒,是我們成年人和孩子共同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