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2020-12-15 小魔女一伶

《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

不知各位朋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完全處於懵的狀態,一時半會兒沒有反映過來。

1900,一個數字名字。他在海上漂泊了一生,有幸福也有悲傷。1900從擁有父親到失去唯一的家人,他在船上遇見了很多人,為很多人彈奏了音樂。在遇到女主的時候,他有過下船的想法,當他走到一半的他被大陸看不到的風景勸退了。船爆炸的那一刻,他還是沒有到過大陸。

因為工業化的巨輪充滿了未知,充滿了限制,充滿了浮躁。整個世界都在講效率,他看透了這一切,深知自己不適合。他寧願在這有始有終,自由自在的巨輪上隨時間消逝,也不願踏上工業巨輪半步。

對於世俗來說他也許是孤獨的,但他是如此的純粹,直到死亡的盡頭也沒能阻止他跳動的手指。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他他一直在創作音樂,彈琴,即使外面在打仗,即使再也沒有人跳舞,即使冰雹從天而降,也沒有影響到他的心。

說實話在1900準備下船那一刻我真的很開心很期望他走下去。也許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普通人用旁觀的眼睛看見的吧。他這樣優秀的人不應該被一艘船束縛。但是當他坐在荒廢的船裡傾訴時,當他和船一起炸時,那麼一瞬間我我突然明白,也許船並非是他的束縛,而是他真正的自由,在那裡,他忘情地享受音樂,他是一個快樂的人。

人人都說1900的歸宿是陸地,但我覺得大船如生養他的搖籃,他的喜怒哀樂都在這裡。船或許才能給他歸宿感。生活不是一種宿命,而是一種選擇。凡人之軀皆為世俗所累,這是人類的宿命,他拒絕這種宿命,選擇了純粹。

很多人認為1900不下船是怯懦的表現。不,怯懦才會下船。這是他的選擇!我們不要以自己的評判標準去衡量,覺得可惜,覺得他應該怎麼怎麼樣。尊重他的選擇,他的一生原本就是美麗又燦爛,這就足夠了。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評判,不習慣理解。評判很容易,理解太難,評判是把自己放在高位,理解是把別人平等對待,人們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所以理解別人的人很少。同理心更加難能可貴,願我們都能更加努力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評判。

我是一伶,我就在這。你那麼好看,點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1900一生未下船,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Hello大家好,之前推薦給大家的《楚門的世界》、《當幸福來敲門》以及《追風箏的人》都是很經典也很有內涵和啟發的影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同樣優秀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顧名思義,這部影片就是在講述一位海上的鋼琴師的故事,這位偉大的天才鋼琴師叫做1900,他是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遠洋客船的棄嬰,被在船底艙添煤的工人發現並收養起來,起名1900是因為這位養父在1900年的第一天發現的他。
  • 海上鋼琴師:寧願孤獨一生,也不願隨波逐流
    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由著名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榮獲第57屆金球獎中的最佳原創配樂獎。4K修復的《海上鋼琴師》一經上映,立即掀起了一輪懷舊熱潮。豆瓣評分「1900為何不願下船,甚至寧願與郵輪共亡」這個問題,一直是觀眾討論的焦點。那麼在他眼裡,船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 海上鋼琴師: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
    寧願一生孤獨,不願隨波逐流。看過《海上鋼琴師》的人總會為之心心念念,淚流滿面,埃尼奧·莫裡康內譜寫的原聲樂更是令人流連忘返,如痴如醉。孤獨而自由,美麗而悲愴,仿佛在訴說一個亙古不變的傳說。創造出爵士樂的人無疑也算一個偉大的鋼琴師,他本可以繼續創造傳奇,卻在世俗的戾氣中變得縱慾浮華。他過於炫技,卻輸給了技藝,悻悻而逃。目送那個狂妄自大的背影離開時,1900隻說了一句「去他的爵士樂」。
  • 《海上鋼琴師》影評:偉大音樂家的一生,橫跨七大洋的鋼琴傳奇
    》 散場的宴會,從一位水手發現到成為朋友,到鋼琴才子自由彈奏,為生活的平凡人彈琴,初遇心上人的痴迷、鋼琴的決鬥、止步下船的鐵梯、維珍尼亞號的轟鳴……一幕幕畫面這是1900的一生,不可思議卻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是海上鋼琴師的模樣。
  •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 《海上鋼琴師》:人都是孤獨的存在,心中有太陽,孤獨就會發光
    ——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豆瓣有95萬人打出9.2的均分,被譽為文藝青年必修的電影工藝品。
  •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一生,一部超好看的電影
    而在這艘船上,八歲的1900在音樂的啟蒙下,第一次奏響了鋼琴,從此天才鋼琴師便誕生了。而後來他也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摯友—康恩,他也從康恩的口中得知,自己一直以來即興演奏的音樂其實是「爵士樂」。正因為1900的心中沒有所謂的流派的概念,所以他為各種人彈奏音樂,無論貴賤,所有人都愛他。
  • 淺析《海上鋼琴師》的角色1900受歡迎的原因
    影片《海上鋼琴師》,又名《聲光伴我飛》,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並稱為託納多雷的「時光三部曲」。影片描述了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在頭等艙撿到一名被遺棄的孤兒,決定撫養他長大,並把他取名為1900。
  • 孤獨的人心中都有一部《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近來重溫《海上鋼琴師》,有些新的感悟,不吐不快。以供消遣。起因大約5年前,我問一個女生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她想了想後回答我說,《海上鋼琴師》。出於想走進她的內心的欲望和對電影本身的好奇,我認真了看完了這部經典非凡的作品。
  • 張韶涵—我寧願逆流而上,也不願隨波逐流
    前幾天無意中聽到一首歌《遺失的美好》,我聽了有點小傷感,並不僅僅是這首歌,最重要的是,這首歌的演唱者,張韶涵,那個承包了我整個青春的勵志女神,被親媽騙,10年前因為一首歌曲《隱形的翅膀》火遍大江南北,事業前途本是一片光明的時候,不料被朋友背叛,被母親騙走上億資產,甚至還詆毀他吸毒,身無分文的她被公司雪藏了,那時她孤獨無助
  • 《海上鋼琴師》:倘若靈魂有了自由,人生又何懼孤獨
    《海上鋼琴師》,是書,是電影,是讀完看過後的一生嘆息,是含笑的悲傷,人生的種種疑惑在這裡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我們這一生,在殘酷的現實和嚮往自由的靈魂間究竟要如何去平衡?那些午夜漫上心頭的孤獨又要如何去排解?《海上鋼琴師》,原名又叫做《1900》,1900,是主人公的名字。
  • 《海上鋼琴師》一顆孤獨而又自由的不羈靈魂,感人催淚大片
    本片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1900非凡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在頭等艙裡被遺棄的孤兒,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 孤獨而又自由的靈魂-《海上鋼琴師》
    1900,從這個不平凡的名字中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眾人都誇他為天才,雖然眾人為他瘋狂,但是天才就是「異類」,「異類」往往伴隨著孤獨。在1900年,一艘豪華的遊輪頭等艙裡的一個被遺棄的男嬰被一個為遊輪添加煤炭的工人收養,由於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就用當時的年代取名為:1900。
  • 多年之後重看《海上鋼琴師》:天才註定是孤獨的!(上)
    通過朋友馬克斯的側面敘述講述了主人公1900的一生,生於海上,葬於海上,這一生從未下船的孤獨的鋼琴師。故事的開始是在1900年伊始,一艘往返歐美兩地的遊輪上。黑人鍋爐工丹尼想在船艙上尋找有錢人的遺留下的物品,但是他沒想到收養了一位孩子,並為他取名叫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
  • 電影《海上鋼琴師》:一半是天才的傳奇,一半是靈魂的宿命
    1998年,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正式發行,可惜一直到2019年年底該片才在中國上映。另外,《海上鋼琴師》在義大利先後獲得過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製片人、最佳劇本、最佳藝術指導等項獎,除了在義大利國內,它在國外也是斬獲無數大獎,該片的優秀毋庸置疑。
  • 豆瓣9.2《海上鋼琴師》:孤獨者心裡的維吉尼亞號
    導語:《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導演朱塞納.託納託雷於1998年導演的一部描寫維吉尼亞號上一個孤獨的鋼琴家,沒有國籍,沒有護照,沒有姓名,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存在。《海上鋼琴師》就是講述這個不知道是否存在過的1900的傳奇故事。至今,有100多萬人在豆瓣參與了評分,評分最後達到9.2分,無疑,這是一部經典作品。作品從1900嬰孩時期的被遺棄,開始了一段和維吉尼亞共存亡的經歷,更多的從心理層面揭示影片的主題、人物性格走向、出色的音樂演奏等,帶給人們的是心靈的震撼。
  • 電影味道—— 海上鋼琴師
    此次2019年重映的《海上鋼琴師》與這兩年先後重映的宮崎駿動漫佳作《龍貓》、《千與千尋》相比,顯然是有些力不從心的。但是,同期院線電影的口碑平平以及這部電影佳作的優秀品質使得他依舊吸引了大量的觀眾。經過修復後的4K高清畫面成為了電影的另一大賣點。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
  • 豆瓣9.2分《海上鋼琴師》:人這一輩子,如果可以的話請忠於自己
    ——《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這部經典影片,經4k技術修復後,去年在電影院震撼上映,當時引起了很大一波懷念熱潮,畢竟也已時隔20餘年。如今再翻看,影片仍依舊動人,主人公1900的故事很燃,很美。《海上鋼琴師》在豆瓣電影TOP250中位列第15位,95萬人的評價下依舊保持著9.2分的高分,許多人認為它是一生必看的電影,而且不僅是必看,還是看很多遍不會膩的電影。但每次看完影片,總會有一個疑問揮之不去。為何主人公1900不願走下船,到陸地上生活,或者到其他什麼地方生活,而是一定要選擇跟船一起被毀滅?
  • 《海上鋼琴師》:不能離開的不是那艘船,而是那養育他的精神家園
    導語:理想與現實的交織,寫給20世紀的情詩2019年11月15日,作為世界電影史殿堂級的經典之作,《海上鋼琴師》重映,4k修復版,畫面更加精緻大氣。因為其故事的經典性,即使已經問世21年被無數觀眾觀賞過,也仍舊一鳴驚人。
  • 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第一次看見這個電影名字,內心是毫無波瀾的,就如同一個相貌平平穿著樸實的人走在人潮攢動的街頭那般毫不起眼。故事發生在1900年的「海上」,主人公是一位「鋼琴師」,他叫「1900」,之所以有一個這麼奇葩的名字,都是因為他父母,生下了他,順手也就扔下了他。他被船上一個水手收養,由於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按年代給他取名。雖然命途多舛,但1900從小鋼琴天賦出眾,長大後就聲名顯赫,別人都勸他下船,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去掙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