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
不知各位朋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完全處於懵的狀態,一時半會兒沒有反映過來。
1900,一個數字名字。他在海上漂泊了一生,有幸福也有悲傷。1900從擁有父親到失去唯一的家人,他在船上遇見了很多人,為很多人彈奏了音樂。在遇到女主的時候,他有過下船的想法,當他走到一半的他被大陸看不到的風景勸退了。船爆炸的那一刻,他還是沒有到過大陸。
因為工業化的巨輪充滿了未知,充滿了限制,充滿了浮躁。整個世界都在講效率,他看透了這一切,深知自己不適合。他寧願在這有始有終,自由自在的巨輪上隨時間消逝,也不願踏上工業巨輪半步。
對於世俗來說他也許是孤獨的,但他是如此的純粹,直到死亡的盡頭也沒能阻止他跳動的手指。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他他一直在創作音樂,彈琴,即使外面在打仗,即使再也沒有人跳舞,即使冰雹從天而降,也沒有影響到他的心。
說實話在1900準備下船那一刻我真的很開心很期望他走下去。也許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普通人用旁觀的眼睛看見的吧。他這樣優秀的人不應該被一艘船束縛。但是當他坐在荒廢的船裡傾訴時,當他和船一起炸時,那麼一瞬間我我突然明白,也許船並非是他的束縛,而是他真正的自由,在那裡,他忘情地享受音樂,他是一個快樂的人。
人人都說1900的歸宿是陸地,但我覺得大船如生養他的搖籃,他的喜怒哀樂都在這裡。船或許才能給他歸宿感。生活不是一種宿命,而是一種選擇。凡人之軀皆為世俗所累,這是人類的宿命,他拒絕這種宿命,選擇了純粹。
很多人認為1900不下船是怯懦的表現。不,怯懦才會下船。這是他的選擇!我們不要以自己的評判標準去衡量,覺得可惜,覺得他應該怎麼怎麼樣。尊重他的選擇,他的一生原本就是美麗又燦爛,這就足夠了。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評判,不習慣理解。評判很容易,理解太難,評判是把自己放在高位,理解是把別人平等對待,人們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所以理解別人的人很少。同理心更加難能可貴,願我們都能更加努力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評判。
我是一伶,我就在這。你那麼好看,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