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1900一生未下船,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2020-12-12 書劇一覽minusone呀

Hello大家好,之前推薦給大家的《楚門的世界》、《當幸福來敲門》以及《追風箏的人》都是很經典也很有內涵和啟發的影片,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同樣優秀的電影——《海上鋼琴師》。

顧名思義,這部影片就是在講述一位海上的鋼琴師的故事,這位偉大的天才鋼琴師叫做1900,他是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遠洋客船的棄嬰,被在船底艙添煤的工人發現並收養起來,起名1900是因為這位養父在1900年的第一天發現的他。

這位沒有國籍、沒有身份、沒有父母的小男孩就這樣活了下來,在外界看來,世界上根本沒存在過這樣一個人,而整艘船就是他的世界。即使後來他聞名於世,他卻一生未下船,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88個鍵像1900的一生,孤獨卻自由

孤獨卻自由

1900很不幸,因為他是沒有身份的不存在於世界的人,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養父對他很好,教他寫字看報,教他認識世界;1900被限制,因為養父告訴他「船以外的世界很危險」,但1900又不受限制,他自由地談著鋼琴,就像彈奏著自己的一生,孤獨卻自由。

1900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鋼琴的呢,大概是養父去世以後。有一次意外,養父重傷臥病在床,性格開朗又孝順的1900要給父親讀報,想讓父親開心地笑,奈何父親確實被逗笑了,但也因為笑導致傷口裂開而長辭於世。

過早的生離死別使1900感到孤獨,他開始害怕做決定,對於未知的東西他很惶恐,他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幸好,上帝給1900留了一扇窗——鋼琴。他誤打誤撞地去到了其他的船艙,他看到鋼琴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命運使然,為鋼琴而生的1900第一次摸鋼琴就能彈出絕妙的音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開始對他的才華和天賦嘖嘖稱讚,可能是八歲那年的某次深夜彈琴吧,也或許是他在船上樂隊即興創作音樂的時候吧,也可能因為某次在三等艙狂歡時的靈光乍現吧。總之,他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天才。

有無數的遊客只為聽他彈奏一曲而選擇維珍尼亞號,也有無數的公司想要挖走這顆珍珠而花大價錢和1900籤約,只不過一心只為彈奏音樂的他,又怎會對功名利祿動心,那種約束人的東西他才不要,隨心所欲的創作才是他認為的最珍貴的事情。於是,放棄了凡塵浮華,他毅然選擇了孤獨和自由。

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

或許是小時候養父對他的教誨太深刻,他始終堅持不下船,他的世界就是船和鋼琴,而他絕妙的天籟之音,也只屬於他和這艘船。

他說「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看著遠洋客船上一波又一波的移民,他能看出一些人懷著希望登上船,也有人一臉疲憊,那些人們看到自由女神像會振臂高呼:「這是美國!這是自由!」1900卻不為所動,因為什麼是自由,他始終都知道,凡事種種不過如此。他能看懂別人,卻沒人看懂他,還有音樂是他的全部。

一次偶遇,1900遇到了一位比較合拍的朋友,這個朋友是位拉手風琴的音樂人,他說自己本來只止步於自己方寸之間的天地,但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走出舒適圈,他說他看到了更加遼闊的世界和無限的可能,想要勸說1900下船去,去整個世界走走。

1900未嘗沒想過,只是他從未有下船的理由。後來,遇到了初戀,第一次,他有了想要下船的欲望。當他走在鐵梯上看向陸地時,他只看到了彎彎曲曲的街道、連綿不絕的城市,琳琅滿目的浮世繁華,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

1900還是轉身回到了他的世界,世界太大,他無法預知自己的未來,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他說:「太多的選擇,太複雜的判斷,精神會崩潰的」。看到身後的維珍尼亞號,他還是覺得鋼琴音樂的純粹更加讓他沉迷,或許,就在那一刻,他找到了未來和人生的意義。

「我沒法捨棄這艘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維珍尼亞號在很久之後變成了廢船停泊在港口,也好像沒人再談起船上那位天才鋼琴家了,1900始終沒有下來。維珍尼亞號要被摧毀沉海了,在最後一秒,1900還在沉迷自己的「彈奏」,只不過這時候全世界是他的琴鍵。

1900出生於維珍尼亞號,也喪生於維珍尼亞號;1900人生的意義從琴鍵開始,也從琴鍵終止;1900在海上彈奏鋼琴,終其一生,也只把琴聲永遠留在了海上。

這就是「海上鋼琴師」1900一生的故事,對於他來說陸地就是一艘太大的船,也是一條太長的航程,他無法看到邊界,也無法踏上這樣的徵程。正像他說得,阻止他的並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無法看見的東西。

這或許也是我們一生的故事,從未踏出舒適圈,無數次的試探和躍躍欲試都被殘酷的現實打趴下,我們也看不到未來,於是那隻腳永遠的留在了圈裡。

可是與1900不同的是,我們做著無謂的掙扎,卻從未思考找尋內心最安逸和最值得的純粹,一個人,要不漂泊追尋夢想,要不駐足沉澱過往,心靈和腳,總要一個在路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屏幕前的你,可以找到生命的價值,尋求只屬於自己的理想之舟。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願隨波逐流
    《海上鋼琴師》: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不知各位朋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我看完第一遍的時候完全處於懵的狀態,一時半會兒沒有反映過來。1900,一個數字名字。他在海上漂泊了一生,有幸福也有悲傷。1900從擁有父親到失去唯一的家人,他在船上遇見了很多人,為很多人彈奏了音樂。在遇到女主的時候,他有過下船的想法,當他走到一半的他被大陸看不到的風景勸退了。船爆炸的那一刻,他還是沒有到過大陸。因為工業化的巨輪充滿了未知,充滿了限制,充滿了浮躁。整個世界都在講效率,他看透了這一切,深知自己不適合。
  • 海上鋼琴師:寧願孤獨一生,也不願隨波逐流
    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由著名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榮獲第57屆金球獎中的最佳原創配樂獎。4K修復的《海上鋼琴師》一經上映,立即掀起了一輪懷舊熱潮。豆瓣評分「1900為何不願下船,甚至寧願與郵輪共亡」這個問題,一直是觀眾討論的焦點。那麼在他眼裡,船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 《海上鋼琴師》影評:偉大音樂家的一生,橫跨七大洋的鋼琴傳奇
    》 散場的宴會,從一位水手發現到成為朋友,到鋼琴才子自由彈奏,為生活的平凡人彈琴,初遇心上人的痴迷、鋼琴的決鬥、止步下船的鐵梯、維珍尼亞號的轟鳴……一幕幕畫面這是1900的一生,不可思議卻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是海上鋼琴師的模樣。
  •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1900為什麼不下船?
    可到最後為什麼1900寧願死都不下船呢?這一直是大家所疑惑的地方,有的人覺得他懦弱,不敢面對新的生活,只想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有的人覺得他是追求一種自由。無論什麼原因,今天我們來深度分析下1900為什麼不下船?
  • 海上鋼琴師: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
    寧願一生孤獨,不願隨波逐流。看過《海上鋼琴師》的人總會為之心心念念,淚流滿面,埃尼奧·莫裡康內譜寫的原聲樂更是令人流連忘返,如痴如醉。孤獨而自由,美麗而悲愴,仿佛在訴說一個亙古不變的傳說。「寧願一生孤獨,不願隨波逐流」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子,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
  • 淺析《海上鋼琴師》的角色1900受歡迎的原因
    影片《海上鋼琴師》,又名《聲光伴我飛》,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並稱為託納多雷的「時光三部曲」。影片描述了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在頭等艙撿到一名被遺棄的孤兒,決定撫養他長大,並把他取名為1900。
  •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一生,一部超好看的電影
    而後來他也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摯友—康恩,他也從康恩的口中得知,自己一直以來即興演奏的音樂其實是「爵士樂」。正因為1900的心中沒有所謂的流派的概念,所以他為各種人彈奏音樂,無論貴賤,所有人都愛他。而最終1900選擇與老船一起消失於世,宣告了天才一生的結束。
  • 《海上鋼琴師》:1900最後都不願下船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其中《海上鋼琴師》9.2的高分,上映20多年,依然讓影迷著迷,痛心1900為什麼不下船?為什麼?歷經20年時代的變遷,我也想在心裡問一句,我們為什麼要下船?對於來來往往、奔赴他鄉的移民來說,船隻是過渡,它並不是目的地;對於時代來說,我們只是為生存奔波的俗人;但對1900呢?
  • 《海上鋼琴師》:另一種視角,解讀1900為什麼不願下船
    《海上鋼琴師》豆瓣評分9.3分,好於97%的音樂片,好於99%的劇情片。無論是怎樣的一個數字,我想大家都是對這部電影很熟悉的,也是能夠成為心中的經典之作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瑪蓮娜那麼,回到《海上鋼琴師》,影片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位女性,但她是在後半部分才出現的
  • 《海上鋼琴師》:人都是孤獨的存在,心中有太陽,孤獨就會發光
    ——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豆瓣有95萬人打出9.2的均分,被譽為文藝青年必修的電影工藝品。
  • 《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神作再現,再論主角1900為何不下船?
    今天我們來講的是一部時隔21年再現的神作——《海上鋼琴師》海上鋼琴師宣傳海報>02 豆瓣評分《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
  • 《海上鋼琴師》:沒有下船的1900,是在對世俗說:「不」
    他在嬰兒時期被遺棄在一條叫「維珍尼亞號」的蒸汽船上,然後一生在船上度過,不曾踏上過陸地一步。他的職業是「維珍尼亞號」上的鋼琴師。當「維珍尼亞號」廢棄的時候,好友前來的勸解未能改變他與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毀滅的決定。記錄了他曾活在這個世界的唯一痕跡,是一張他彈奏的唱片模版。當然,唱片中的琴聲絕大多數人聽不到,即使聽到也不知道琴聲的另一邊是誰。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
  • 《海上鋼琴師》:倘若靈魂有了自由,人生又何懼孤獨
    《海上鋼琴師》,是書,是電影,是讀完看過後的一生嘆息,是含笑的悲傷,人生的種種疑惑在這裡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我們這一生,在殘酷的現實和嚮往自由的靈魂間究竟要如何去平衡?那些午夜漫上心頭的孤獨又要如何去排解?《海上鋼琴師》,原名又叫做《1900》,1900,是主人公的名字。
  • 《海上鋼琴師》1900是生性懦弱,還是內心的強大?
    義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家1900在一艘巨輪上的傳奇故事。一艘豪華輪船載著2000到美國淘金的歐洲人,停靠在美國,帶著夢想和希望的人們都下了船,踏上了美國的土地,而船上卻留下了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在豪華艙的鋼琴上安靜地躺著。
  • 《海上鋼琴師》:1900三次拒絕下船的背後,隱藏人性的真諦!
    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在國內重映的時候,我跟朋友再一次觀看了這部經典影片。即便故事的情節早就十分清楚,可是再次回味時,依舊會被它打動。在這部電影當中,有人看到了天才鋼琴家背後的孤獨,有人看到了人性的懦弱,有人看到了理想和現實的碰撞......孤獨,選擇,欲望等等,每一個點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深思。
  •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 多年之後重看《海上鋼琴師》:天才註定是孤獨的!(上)
    通過朋友馬克斯的側面敘述講述了主人公1900的一生,生於海上,葬於海上,這一生從未下船的孤獨的鋼琴師。故事的開始是在1900年伊始,一艘往返歐美兩地的遊輪上。黑人鍋爐工丹尼想在船艙上尋找有錢人的遺留下的物品,但是他沒想到收養了一位孩子,並為他取名叫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
  • 《海上鋼琴師》影片男主為何從未下船踏上陸地,是什麼束縛了他?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9.3分,它之所以能夠有如此高的評分,自然是有其出彩的一面。所以今天凝子汐就來給大家講講這部電影。(注意: 如下內容有劇透)《海上鋼琴師》電影海報影片介紹:《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故事很簡單,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郵輪的傳奇一生。
  • 孤獨而又自由的靈魂-《海上鋼琴師》
    1900,從這個不平凡的名字中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眾人都誇他為天才,雖然眾人為他瘋狂,但是天才就是「異類」,「異類」往往伴隨著孤獨。在1900年,一艘豪華的遊輪頭等艙裡的一個被遺棄的男嬰被一個為遊輪添加煤炭的工人收養,由於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就用當時的年代取名為:1900。
  • 電影《海上鋼琴師》:一半是天才的傳奇,一半是靈魂的宿命
    1998年,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正式發行,可惜一直到2019年年底該片才在中國上映。另外,《海上鋼琴師》在義大利先後獲得過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製片人、最佳劇本、最佳藝術指導等項獎,除了在義大利國內,它在國外也是斬獲無數大獎,該片的優秀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