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應化:癌症診療新突破!「酶促解組裝」納米簇光敏劑!

2020-12-19 Macromolecule

光動力治療(PDT)是一種利用光激發光敏劑產生有毒的活性氧以實現治療的方法,在癌症治療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作為光動力治療核心的光敏劑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大多光敏劑螢光、光動力呈現 「Always-On」狀態,從而導致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並降低成像效果且帶來一定光毒副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光敏劑尺寸要求,無法同時實現有效的腫瘤積累和深層的腫瘤滲透,從而嚴重削弱其光動力治療效果。因此,設計製備智能高效的光敏劑,並對其性能進行精準調控,從而達到最佳診治效果,是當前光動力診療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背景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尹梅貞教授和蘇志強教授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研究員合作報導了一種基於苝單醯亞胺的智能納米簇,並將之應用於可活化,可深層滲透的光動力腫瘤治療,同時提出了酶觸發分子解組裝的多功能級聯控制的診療策略(流程1)。相關結果以「Enzyme-Triggered Disassembly of Perylene Monoimide-based Nanoclusters for Activatable and Deep Photodynamic Therapy」為題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Angew. Chem. Int. Ed.。

作者設計合成了一種近紅外四氯苝單醯亞胺分子P1作為羧酸酯酶(CE)響應的前驅體,並將其與葉酸修飾的白蛋白共組裝成納米簇光敏劑(FHP);一旦P1被CE水解,FHP將由~100 nm的納米簇轉變為~10 nm的超小納米粒子,使FHP可兼顧有效的腫瘤富集和深層滲透;同時,酶觸發解組裝過程還使FHP螢光發射增強~8倍,光動力性能提升~4倍,實現了近紅外螢光成像引導的光動力治療,顯著抑制了腫瘤生長。

流程1. FHP的製備,酶觸發解組裝,腫瘤滲透及活化的光動力診療示意圖。

結果與討論

作者首先研究了FHP對CE 的光活性和納米尺寸的響應性。酶觸發解組裝過程還使FHP螢光發射增強~8倍(圖1d),CE處理的FHP的螢光量子產率為8%,是FHP的1%值的八倍。。然後用1O 2指示劑在雷射照射(660 nm)下定量測量FHP的1O 2生成能力,結果表明,酶觸發解組裝過程使FHP光動力性能提升~4倍(圖1E)。此外,在CE處理過的FHP的TEM圖像中觀察到超小納米顆粒(約10 nm)(圖1f),表明當P1水解時,納米簇會部分分解。

圖1. (A) FHP納米結構;CE作用前後FHP(B)螢光增強,(C) 光動力性能提升,(D)尺寸縮減;(E)實時近紅外螢光活體成像;(F)光動力腫瘤治療

接著,作者利用CE陽性肝癌細胞(Bel-7404,HepG2)和CE陰性細胞(293T)評估了FHP在體外對CE 的反應。HP3處理的HepG2細胞沒有顯著螢光增加(圖2A),BNPP可抑制FHP的細胞螢光反應,進一步證實了FHP在癌細胞中的CE響應螢光性能。在癌症和正常細胞中,FHP在黑暗中的毒性都可以忽略不計。一旦CE陽性癌細胞與BNPP預處理,PDT效率降低(圖2B)。然而,經BNPP處理後,正常細胞對FHP的低PDT效率並未改變(圖2B)。這一差異證實了在癌細胞中,FHP的PDT被CE特異性激活。了確認FHP的腫瘤滲透性,將Bel-7404細胞衍生的多細胞腫瘤球體用於體外研究。靜脈注射後2小時,FHP/ HP可以遠離腫瘤血管被檢測到,而HP3和HP6主要在血管周圍聚集(圖2 D)。這些結果表明,FHP的酶促反應尺寸減小可提供優異的腫瘤滲透性。

圖2. A)與HP或HP3(5μgmL -1)孵育1 h,HepG2細胞的螢光圖像。B)FHP對HepG2細胞(CE +)和293T細胞(CE- )的PDT效應。C)正交截面圖測量FHP和HP3在多細胞球體中的滲透深度。D)注射FHP後小鼠腫瘤切片的免疫螢光圖像。

最後,作者在荷瘤小鼠中評估了FHP的體內光熱學。靜脈注射FHP和控制劑後,通過IVIS系統捕獲並定量實時NIRF成像照片(圖3A )。腫瘤區域所有組的螢光信號迅速增加,並在注射後約2-4 h達到最大值(圖3 B)。該FHP組比HP組顯示出更高的腫瘤蓄積性,證明了葉酸綴合的納米顆粒的選擇性腫瘤靶向能力。根據NIRF成像結果的指導,PDT在注射後4 h進行(圖3C),通過比較雷射照射後的腫瘤大小來評估抗腫瘤功效。如圖3 D所示,雷射照射後,經FHP處理的小鼠表現出最高的抗腫瘤功效(97.7%),且CE響應PDT的增強至關重要。

此外,當用HP2或游離的P1進行治療時,腫瘤的生長只會適度減慢,證明了尺寸可調納米組裝策略的關鍵作用。作者進行了腫瘤的組織病理學和免疫螢光分析以進一步評估治療效果。在FHP組(+雷射)中,腫瘤細胞大部分凋亡,說明FHP的PDT結果良好(圖3G)。FHP具有生物安全性。這些結果證實了極好的NIRF成像引導、可激活和深度PDT, FHP的全身毒性可以忽略不計(圖3E)。這些結果證實了出色的NIRF成像引導,可激活和深層PDT, FH顯著抑制了腫瘤生長。

圖3. A)靜脈注射FHP,HP和HP3後,通過螢光成像對荷瘤小鼠進行實時體內監測。B)根據(A)的腫瘤的定量螢光強度曲線。C)體內抗腫瘤治療的PDT時間表。D)用各種藥物處理的H22荷瘤小鼠的腫瘤生長和E)體重曲線。F)在第14天從不同治療組收穫的腫瘤的圖像。G)每組中的腫瘤切片的代表性H&E染色和TUNEL測定圖像。

結論

作者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於PMI的納米簇(FHP),該簇可以同時激活NIRF,光動力作用和通過特定的羧酸酯酶誘導的分解而穿透腫瘤。在腫瘤部位水解後,FHP分解成超小納米顆粒(約10 nm),加深腫瘤穿透。此外,這種酶觸發的FHP分解可產生約8倍的螢光和約4倍的光動力效應,從而提高診斷準確性和治療效果。重要的是,在單劑量靜脈內注射和照射後,FHP在體內實現了顯著的腫瘤抑制(97.7%),且副作用極小。這是第一種用作體內NIRF成像引導的PDT的可活化的亞芳基醯亞胺衍生物光敏劑。這項工作為解決當前光動力治療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也為未來癌症診療中研發刺激響應型納米藥物提供了新途徑。

參考文獻:https://doi.org/10.1002/anie.202001107

版權聲明:更多原創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高分子材料科學」!「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Materials Today:納米酶的構效關係
    納米酶 Nanozymes推送關於納米酶的研究動態近年來,納米酶研究的興起和發展為模擬酶領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相較於天然酶,納米酶成本低、穩定性好、易於大量製備和改造,具有取代天然酶的潛力。目前,已有研究報導發現、合成了多達近千種納米酶,並廣泛應用於分子檢測、環境治理和疾病診療等領域,展現出納米酶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納米酶領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學界對絕大多數納米酶的催化機制仍缺乏系統性的認識,這阻礙了高催化活性、高選擇性的理想納米酶的設計。
  • 蘇州大學《Adv Mater》:超分子納米結構,癌症治療新機會!
    本文提出了自組裝膠束納米結構,用於抑制原發性、轉移性和復發性TNBC。該研究為針對TNBC的有效光療提供了超分子納米結構協同性的策略。 乳腺癌是一種複雜的異質性疾病,在女性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三陰性乳腺癌(TNBC)被認為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乳腺癌。
  •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什麼?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種富含金屬離子的蛋白質,廣泛分布於各生物體內。其化學性質為蛋白質(金屬類),源自生命體的活性物質,是體內清除自由基的第一關。同時也是唯一以自由基為底物的專業清除劑,是生命健康之本。
  • 以色列研究納米傳感器用於檢測癌症
    以色列研究納米傳感器  用於檢測癌症  以色列研究人員正開發一種納米傳感器俗稱電子鼻,希望以檢測呼吸方式辨別是否罹患癌症,尤其是不易診斷的頭頸部癌症。專家說,呼吸診斷法需多年測試方能確定是否應用於臨床。
  • 今日科技話題:金星合昴星團、精神分裂症、螺旋藻、噬菌體、新冠...
    研究團隊 供圖 攝 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為突破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評價所面臨的巨大瓶頸,該所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共同建立基於多水平多組學的精神疾病研究框架,首次發現並從多方面驗證紋狀體環路功能異常是精神分裂症精準診療的有效生物標記。
  • 日本造出「準商業化」納米組裝機器人,並將迎來高速自動化生產
    相信近期看過「復聯3」 的讀者一定對鋼鐵俠的「新戰袍」 —— 納米機甲有印象,這款機甲的一大特點就是儲存了大量的納米機器人以便隨時修復機甲。雖然,此次論文研究的納米機器人系統並不能擔此重任,但是,它們同樣背負著一個重要使命—— 以遠超人類手工速度的效率實現範德華(vdW)異質結構的個性化製造,而範德華異質結構正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後摩爾時代的神奇材料。
  • 超氧化物歧化酶偏低,是什麼原因?
    超氧化物歧化酶,英文Superoxide Dismutase的縮寫(簡稱SOD),其化學性質為蛋白質(金屬類)源自生命體的活性物質,是體內對抗自由基的第一道防線。是由含109個和119個胺基酸的兩個肽鏈組成。主要作用是清除氧自由基和體內垃圾。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調控圖案化二氧化矽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氧化矽是一種自然界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生物礦化以及納米材料構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
  • 纖維內部組裝納米銀抗病毒抗菌率99%以上
    纖維內部組裝納米銀抗病毒抗菌率99%以上 2020-12-25 05:50:02 參與互動   纖維內部組裝納米銀抗病毒抗菌率99%以上
  • 生物物理所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 通過三維納米光刻技術實現光通信引擎的多晶片混合組裝
    三維(3-D)納米印刷的自由形狀光學波導也被稱為光子線鍵,可以在光子晶片之間有效地耦合,大大簡化了光學系統的組裝。光子線鍵的形狀和軌跡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優勢,可以替代傳統的光學組裝技術,而傳統的光學組裝技術依賴於技術上複雜而昂貴的高精度對位。
  • 納米科技 「以小搏大」
    納米藥物遞送技術,較傳統藥物具有顯著優勢,它能讓藥物突破化學、解剖學和生理學方面的阻礙,抵達病變組織,提高藥物在病灶位置的聚集量,減少對健康組織的損害。例如,經過精心設計的納米藥物可以經血管滲漏點滲入癌變組織,並在靶點位置積聚,提高癌症靶向治療的精度。近年來,該領域一個突破性進展是藥物緩釋納米機器人的研發。這種全新的智能給藥系統將藥物裝入經過編程並摺疊的DNA,讓其通過血液循環運輸。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Simone Schuerle:用磁場控制納米機器人抗癌
    科學家們希望可以用新的技術,來預測病人的發病時間,並且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幹預,而這正是納米醫療技術的核心。納米醫療技術的尺度非常小。DNA 的寬度大約是 2 納米,而一些納米醫療工具的大小比 DNA 還要小。在這樣微小的尺度下,很多基礎的物理性質都和我們所熟悉的不一樣。以一塊金子舉例,我們所熟悉的金子的顏色,是金燦燦會反光的,然而,納米尺度的金離子卻可以呈現出五彩繽紛的不同顏色。
  • 長生露告訴你: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神奇作用
    科學家已經證實,人類85%個體的衰老、100餘種疾病,90%的癌症都跟自由基過剩有關!中央電視臺CCTV4SOD科教片清除多餘自由基 抗衰老sod,中文名叫超氧化物歧化酶,它能迅速清除體內多餘的自由基,阻斷其對人體細胞的氧化。
  •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仿生納米酶可選擇性協同清除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外周β澱粉樣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5:24:42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曲曉剛團隊開發出可在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選擇性協同清除外周澱粉樣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日前,一項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格拉斯哥大學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就開發出了一種名為mito-priming的新技術,該技術能夠幫助研究者們識別新型有效的抗癌藥物。
  • CCS Chemistry | 壓力誘導結塊---新的自組裝方式獲得大面積超分子...
    分子自組裝是化學發展的新層次,有望通過分子的有序堆積獲得新材料。但長期以來,分子自組裝在稀溶液中進行,獲得的自組裝結構多為分散的納米或微米顆粒。受此現象啟發,北京大學閻雲教授提出從形成沉澱的分子自組裝系統出發,製備跨尺度的分子自組裝材料。因為分子自組裝過程與結晶類似;而自組裝體系的沉澱顆粒中含有分子有序排列的微區,可充當「晶種」。與常規粉末材料相比,系統中有序微區邊緣上的分子之間存在非共價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很強的融合趨勢。當大量這樣的微區發生融合時,就會產生跨尺度的分子自組裝材料。
  • 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在11月1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樊春海圍繞DNA製成的納米級機器人做了專題報告,表達了其對DNA機器人治療疾病的樂觀設想。他認為,總有一天,基於DNA的機器、基於DNA的自組裝機器、基於DNA的納米機器人,可用來治療人類疾病。
  • 德國成功用納米反應器生產汽油
    瑞士鮑爾-希爾內(Paul Scherrer)研究所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 )在德國早先技術的基礎上,在實驗室成功研製一種微型化學反應器,用這種反應器未來人們能更環保和更經濟地生產汽油和柴油。反應器由僅僅幾個納米大小的沸石晶體構成,研究人員改變晶體結構,經過兩個步驟就能生產出燃料。用工業的方法生產燃料早已有之。
  • 周兆才/焦石發現胃癌的新靶標:PP2A磷酸酶調控亞基
    Hippo通路失調和YAP / TAZ–TEAD活性與多種疾病(最明顯的是癌症)有關,這使得該途徑成為治療幹預的誘人靶標。 通常在癌症中觀察到Hippo腫瘤抑制劑活性的喪失和YAP的過度活化。Hippo激酶MST1 / 2的失活突變並不常見,目前尚不清楚在腫瘤發生過程中如何關閉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