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九曲黃河第一鎮是什麼地方嗎?這座城市是位於山西呂梁市臨縣的磧口古鎮,佔地108.45平方公裡,依呂梁山而建,毗鄰黃河水,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
你也許不知道磧口古鎮的名字,但你一定聽說過晉商走西口。晉商是由磧口古鎮發展而來,山西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明、清時期,磧口商人將物資運往九疆邊鎮,以此獲得鹽權。獨特的地理位置使磧口一代晉商不斷壯大。磧也愈來愈輝煌,那時的平遙,堪稱山西的金融中心。
明、清兩代,黃河下遊非常險惡,上遊經過的船隻大多要在磧口轉幹,磧口也因此而發跡。這兒成了黃河北岸幹流水運通道的中轉站,西北各地大批的物資運送到此時,無法順水而下。於是商販、油坊、客棧等遍布鎮中沿黃河而過,這裡也開始慢慢地繁榮起來。
黃河與湫水在上遊不遠處形成磧石,磧石以「磧石」而得名,又以「磧石」而聞名。磧石是指堆積在水中的沙石。在磧口古街西南500米的一條長約500米的河流與黃河匯合,是秦晉峽谷中最大的同磧。
為方便貨物運輸,古鎮沿黃河共開出三條街,西市街緊靠碼頭,有許多貨棧分布在街上;中市街是一片熱鬧的商業區,最熱鬧的時候聚集了三百多家店鋪;東市街是旱路的起點,向東走去,有許多賣駱駝和騾馬的店主在這裡經營。盛產於此,西接陝,甘,寧,內;東連太,京,津,幾乎吸引了大半個中國商人。根據黑龍廟的碑文記載,道光年間該鎮僅店內就有字號字號20餘家,每天往來碼頭的船隻達150艘以上。
古時候的街巷都是用石頭鋪砌的,店門口都是用板門,前門都是高圪臺。街坊、商鋪是清代山區傳統建築的典型。這類建築物完全根據地形而建,主要有貨棧、票號、當鋪等各種商業建築及廟宇、民居、碼頭等,幾乎涵蓋了整個封建制度下民間典型的漕運商業集鎮。因為古城至今仍是原始、樸素的居民生活形態,所以有「活生生的古城」之稱。
烏龍寺是古鎮最重要的建築,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廟宇依山而建,壯觀壯觀,總面積4800平方米。這座寺廟建於明朝,裡邊供奉著黑龍、河伯、風伯、關聖帝、華佗等神靈。以前的商船,都是為了保佑船隻平安,商人誠信,人人安康,都要來此燒香祈福。
烏龍廟是磧口的標誌性建築,站在廟前,居高臨下,可以遠眺黃河氣勢,近看湫水曲折,聽二磧濤,俯瞰古城。廟中樂樓的音效極其奇特,無需擴音器,萬人戲臺,聲音清脆。每到古會隆節,秦晉兩省四鄉八鎮的民眾就絡繹不絕。
今天的磧口早已告別了過去的髒亂差,被修整得非常整齊。無喧囂的商業,原始的老建築,老街。腳底下是石板路,兩旁是高圪臺,房簷連在一起,店內緊靠店外,黃土高原原生態風情十分濃鬱。美中不足的是住宿條件稍差。在這個過程中,希望遊客數量的增加能夠逐漸改善。
你曾經去過磧口古鎮嗎?這座曾經北方商貿重鎮又有什麼說的呢?歡迎留言,您的關注與轉發是對古村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