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的末日:東京遭遇「天火焚魔」,比核爆長崎廣島還殘酷

2020-12-14 不二書

1942年4月18日,在美國陸軍航空兵上校杜立特率領下,16架B-25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機群飛到了日本本土的上空,他們此刻正在進行一場正對日本本土的戰略性轟炸。

但是,這場轟炸起到的效果不不盡如人意,因為B-25轟炸機巡航時間短,且裝載的炸彈數量少,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給於日本帝國造成重大打擊。

於是從1943年開始,美軍開始研製一種大型轟炸機,這種轟炸機會具備超強的動力、優秀的飛行續航能力、載彈量大等等特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轟炸機。

這架轟炸也就是後來的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當時世界上飛行領域最頂尖的存在,這架B-29加滿油可飛行5千多公裡,單次載彈量接近10噸,並配置著10多挺機炮。

有了這樣一種轟炸機後,美軍可以真正意義上的對日本本土採取戰略性轟炸,直接無視日本的空中防禦。

時間來到1944年6月15日,B-29轟炸機機群迎來了第一次首秀,68架B-29轟炸機組成的機群飛到了日本南部的九州,它們攜帶著近100噸炸彈來到了八幡鋼鐵廠的上空。

這座鋼鐵廠是日本重要的產鋼鐵基地,每年的產量佔到了日本鋼鐵年總產量的20%,在炸彈落下之後,八幡成為了一片廢墟,但八幡鋼鐵廠所遭受的損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因為只有一枚炸彈真正命中了八幡鋼鐵廠的主建築,但圍繞著八幡鋼鐵廠周圍的建築,幾乎都遭到了致命摧毀。

此後,美軍持續性的高頻率的針對日本本土進行打擊,日本隨著絕對防禦圈的失守,再無阻擋美軍轟炸機轟炸本土的防禦力量,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美軍的轟炸機群在日本本土上空出沒。

從1944年6月至該年9月,美軍出動了約30次轟炸任務,但並沒有針對性大規模的對日本重點城市進行轟炸。

可當時間該年9月8日,美軍第一次派出上百架B-29轟炸機組成機群,並且由航空兵少將李梅將軍所率領,針對性的轟炸日本的首府東京,並且在轟炸過程中,李梅將軍將日間轟炸改為了夜間轟炸,因為日本的工廠並不密集,從而針對性的轟炸作用很小,並且日間還會遭遇日軍飛機的攔截。

也正是因為改定了夜間轟炸,此後讓轟炸行動從針對性轟炸工廠變成了「無差別」轟炸,當時日本的工廠大多是磚石結構,而居民屋大多是木製結構。

針對這一個特點,李梅將軍提議將高爆彈改為燃燒彈,所以此後我們可以了解到,當美軍每一輪轟炸東京的時候,東京都會變成一片火海,猶如「天火焚魔」一般。

在如此高頻的轟炸中,最厲害的幾次當屬1945年2月24日的大轟炸和3月9日的大轟炸,在2月24日的這場轟炸美軍動用了200多架B-29轟炸機,每架B-29轟炸機攜帶了2噸燃燒彈,讓東京2.8萬棟建築物直接被焚毀,超過十萬東京人無家可歸。

而在3月9日的這場轟炸中,美軍更是動用了334架B-29轟炸機,並且裝滿了燃燒彈,東京再度陷入了大火焚燒之中,這不僅僅只是一片大火,這更像是一片火海。

東京政府無法撲滅大火,只能動員東京的居民們逃離燃燒建築,當然,面對如此高頻的轟炸和如此大量的燃燒彈,很多人根本逃無可逃。

所以我們後來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僅僅一夜之間,東京市區三分之一的建築被焚毀,約十萬人因大轟炸致死、超過百萬人無家可歸。

當然,這並沒有結束,因為日本帝國當時並沒有投降,所以此後轟炸還在繼續,除了日本東京,美軍此後還陸續轟炸了名古屋、大阪、神戶等等十餘座城市,其中過半城市的市中心超過一半的建築物被摧毀,特別是名古屋,城市中心78%的建築物直接被破壞,損失的程度完全不遜色於被核爆的廣島和長崎。

當然, 這裡面其實還有一件跟咱們中國有關的事件。

話說在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性轟炸時,美國的轟炸機偶爾會面臨失去航向的事件。

有一次兩名美國飛行員在執行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任務時,不幸被日軍擊中,失去了航向。

於是他們不得不迫降在一片陌生的土地。

兩名美軍士兵萬分緊張的從飛機裡鑽出來,發現一群膚色奇異的人圍了上來,他們連忙掏出了手槍,但過了一會,他們的神色放輕鬆下來,因為他們曾經在一份雜誌上看過這個民族的介紹,他們知道這群人是他們的盟友:中國。

這份雜誌就是世界上最古老雜誌之一的《國家地理》。

1888年1月13日晚,在華盛頓白宮對面的宇宙俱樂部裡,33個人坐在一張大型的桃木桌前,其中就包括電話的發明者貝爾。

這群人來自各行各業,有地理學家、探險家、教師、律師、製圖師、軍官以及金融家。唯一的共同點,他們都是博學之士,愛好旅遊,對世界充滿熱情。討論之餘,他們決定創一份雜誌,介紹人類對這個星球最新發現。

八個月後,第一份《國家地理》發行,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成為《國家地理》的攝影師是每個攝影人的夢想,雖然其照片選用率不過千分之一。

而在讀者的眼中,《國家地理》不僅僅意味著一份雜誌,而代表著權威、科學性、準官方的知識寶庫。

如果大家只能閱讀一份雜誌的話,《國家地理》很可能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因為裡面的知識含量太豐富了,圖片精美,內容豐富。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國家地理》編寫的歷史書《見證歷史》,這套書從人類的遠古講到了現代。最大的特色跟《國家地理》一樣,配圖十分的精美,精裝大開本,一共四百多頁,每一頁都配有人類史上最經典的畫面。跟《國家地理》的博廣一樣,這裡面介紹的不僅僅是帝王將相,還有詩人、探險家、科學家甚至農夫的故事,是一部人類文明的全書。

這套書是精裝書,自己閱讀以及送人都很合適,大開本,閱讀起來很過癮,可以做為孩子學歷史的拓展閱讀,也可以做為歷史愛好者的收藏之書。

引進這本書的大百科出版社跟我關係很好,特地跟出版社爭取到了很優惠的價格,這套四百頁的精裝銅版書,原價是168,現在頭條的參團價只要88,半折多還包郵。

點下面的連結參團,買到就是賺到: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的日本廣島,在原子彈爆炸後,民眾經歷了哪些殘酷的事情
    但對於廣島、長崎的民眾來說,他們確確實實經歷過這樣的災難,僅在爆炸當天,兩個城市的死亡人數加起來大概就有15萬人,受傷人數更是無法計算。對那些親身經歷的人來說,原子彈爆炸對他們的影響非常具體,他們一生都擺脫不了這種影響。本文就以長島為例,來向大家還原一個真實且殘酷的戰爭畫面。
  • 美國當年為何炸廣島長崎,沒炸東京?外媒揭秘幾十萬人慘死的真相
    問題2:為什麼沒有直接打擊日本首都東京? 東京是日本的首都,擁有龐大的人口。而且當時日本本土也遭受了美國的轟炸,導致大量難民逃入東京。 不過美國沒有選擇東京並非出於人道主義。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擔心,如果直接對東京進行核打擊將會影響美國的國際形象,讓人們認為美國比納粹德國領導人希特勒更加殘酷。
  • 日本10大城市,東京第一,廣島第十,你知道幾個?
    1、東京:雖然日本的國土面積僅為37.8萬平方公裡,但是卻打造了東京都這一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都市區和都會區,並長期高居世界第一的城市人口數。東京都為日本創造了全國一半的GDP,此外,東京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鐵道交通樞紐、全球第二多的世界五百強總部數量、日本全國三分之一的大學和全國半數以上的大學生。2、大阪:大阪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市之一,先後三次擴大,下攜24個區,在GDP、人口、面積上僅次於東京。大阪擁有發達的重工業和輕工業。但是在教育方面,大阪的大學數量極少,這也制約了大阪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
  • 美國的原子彈沒有丟在東京,丟在了廣島和長崎,是不想炸死一個人
    可見原子彈的威力夠大,看著盟友倒下還想繼續垂死掙扎的日本,也只能選擇投降。而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丟在廣島和長崎兩地也不是隨機選擇的,先說廣島,既然美國是要用轟炸造成威懾,必然得選人口密集的城市,不可能把原子彈丟在荒野,製造響聲讓對方嚇到那麼簡單。 廣島當時常住人口大約35萬,最關鍵的是,這35萬人裡面有數萬的日軍,廣島還有日本「兵都」之稱,有兵就有軍工廠,廣島軍工廠數量繁多,炸一炸也能給日本帶來重大損失。
  • 二戰末期,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首都東京,而是選擇廣島長崎?
    二戰末期,美國為何不轟炸日本首都東京,而是選擇廣島長崎?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義大利和德國都已投降,唯有日本法西斯負隅頑抗。到夏天時,日本的敗局已定,但日軍不肯死心,在衝繩等地瘋狂抵抗,導致大量同盟軍傷亡。
  • 老照片還原東京大轟炸慘狀,比原子彈爆炸還恐怖
    儘管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的行為,可以看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具殺傷力的轟炸行動。但事實上,在此之前為其數個月的東京大轟炸,其所造成的人員殺傷以及後續一系列影響,相比廣島、長崎的核爆而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為什麼不選東京?
    日本不僅沒有隨著帝國走向末日的腳步而醒悟,反而變得更加瘋狂。甚至訓練出了自殺部隊這種十分不人道的隊伍,其訓練的自殺部隊,頻頻出現在太平洋各個戰場上,自殺隊伍的出現很是讓美國頭疼。不僅如此,有些極端分子在國內大肆宣揚,鼓動人心,以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勢要與美國決戰到底。
  • 為敦促日本投降,美國向廣島長崎丟下2顆原子彈,為何沒有選擇東京?
    為敦促日本投降,美國向廣島長崎丟下2顆原子彈,為何沒有選擇東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時候,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分別是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造成了數十萬的人無辜傷亡以及非常大的損失。那麼有些人就問了,為什麼美國會在這兩個地方投放原子彈在東京投放呢?
  • 原子彈投在了廣島長崎,為何不是在東京?美國佬深思熟慮啊!
    大家應該知道,二戰中,中國勝利的轉折點其實是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名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使得日本國內資源受到極大的損傷,以至於後來抵不住各國的攻擊而投降。那麼,為什麼美國投原子彈的城市不是東京而是廣島和長崎呢?
  • 當年美國為何沒把原子彈丟在東京,而選擇了廣島長崎
    1945年8月6日、8月9日兩天,蘑菇雲先後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座城市騰空而起,幾乎在轉瞬之間,整個城市被夷為平地,大多數的建築都被摧毀,前前後後超過二十萬人直接喪命,受到原子彈驚人威力的震懾,日寇的心理防線被逐漸打破,加速了投降的腳步。
  • 日本畫師之《東京幻想》:東京末日後荒無人煙的世界,太美了!
    2016年,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全球狂攬3.5億美元票房,一舉打破了宮崎駿《千與千尋》的記錄。說起該作品的導演新海誠,他所製作的每一部動畫細膩度甚高,抽出任何作品中的一幀,都可做作成電腦的桌面壁紙,因為也被網友譽為「背景之神」。
  • 車諾比與廣島的不同命運!同樣遭遇核爆炸,為何結局不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美國首先對日本使用了核武器,當時僅僅兩顆原子彈就讓日本30萬人灰飛煙滅,讓世界各國真正認識到了高端武器的強大。不過日本受到的影響並不僅僅如此,在原子彈爆炸之後,無論是長崎還是廣島都成為了核輻射重災區。
  • 僅次於帝國大,專業設置超全,日本千葉大學你值得擁有!
    說起日本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七所國公立舊制帝國大學總是聲名在外,吸引著眾多學子為之努力!當然如果能夠進入日本這些頂級名校就讀是再好不過的了。但是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每個學校招收的名額也是有限的,如果錯過了帝國大,日本還是有很多好大學的!比如日本千葉大學。
  • 2020賽季日職聯第31輪東京FCvs廣島三箭
    東京此前35場日職聯對陣廣島12勝8平15負,本賽季日職聯球隊中對戰廣島場均進球第2少(1.2球),僅次於浦和的1.16球。 2. 東京近10場聯賽對陣廣島2負(5勝3平),近4場1勝(2平1負)。 3. 東京近7場聯賽1勝(5平1負),期間只有最近1場2-2仙臺單場至少打進2球。 4.
  • 罕見老照片:圖1是日本廣島原子彈倖存者,滿身疤痕,無精打採
    1945年8月6日一顆「小男孩」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上方三萬一千英尺呎(9000米)投下。這也是全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照片中的就是廣島原子彈爆炸之中的倖存者,滿身傷疤,目光呆滯。這是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後不久日本的海軍就把子彈扔進了海裡,也是有一部分的日本人不喜歡戰爭的,只是迫於無奈。
  • 二戰末期,美國為什麼把原子彈投在廣島長崎,沒有投在東京?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為了督促日本法西斯主義趕快投降,所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極大的毀破壞力,日本在這兩個城市有數10萬人死亡。原子彈武器威力如此之大,以至於日本最後也完全無可奈何,最後只能夠向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投降。
  • 日本廣島推出投影煙花
    人民網東京10月29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28日,日本廣島市西區的綜合商業設施「廣島MARINA HOP」播放了日本最長的投影煙花。
  • 不為人知的東京大轟炸有多恐怖:河水蒸發,死亡人數超過廣島長崎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襲擊了美軍在太平洋上的重要軍事基地——珍珠港。為了表示戰勝日本法西斯的決心和有仇必報的憤恨,美軍在1942年4月策劃了「杜立特空襲」轟炸東京。儘管此次給日本造成的損失十分有限,但卻大大振奮了軍心,鼓舞了鬥志,更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也讓那位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再次確定美軍的太平洋艦隊依然擁有反擊的能力。
  • 廣島核爆75年後世界面臨核戰威脅更大,無核世界希望渺茫?
    8月6日,在日本廣島,人們在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正式開始前雙手合十悼念。 新華社 圖75年前的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一枚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核武器空襲,逾14萬人喪生。「今年是核爆75周年,我國繼續堅持無核三原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6日在廣島和平紀念儀式上表示,希望世界各國開展對話,最終實現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
  • 【聖誕快樂】浦和、鹿島、廣島2020新客場球衣-日本國旗!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鹿島、浦和、廣島新賽季的客場球衣即向人們傳遞體育的魅力、快樂和感動,以及通過足球來實現和平與幸福的目標。新球衣的設計受到日本國旗的啟發,三款球衣都採用了純粹的紅色與白色搭配,寓意三支球隊從日本飛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