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賊先擒王!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為什麼不選東京?
眾所周知,原子彈的威力以及原子彈的投放後的危害,這樣的武器讓人十分忌憚,國際上已經明令禁止使用。但是這規定的建立也是由沉重的教訓給予的,這個教訓就是美國曾投下的兩顆原子彈。
美國投放原子彈的時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日本和美國的關係惡化,美國想獨霸世界的野心展露無遺,而此時的日本也想要收服世界,兩國的關係自然就不會好到哪裡去。可為什麼美國要選擇投放原子彈?
這就要從德國納粹倒臺後說起。此時軸心國集團只剩下日本,日本不願意放棄利益,仍舊想要反抗。而此時的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雖然捷報連連,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慘重的。
日本不僅沒有隨著帝國走向末日的腳步而醒悟,反而變得更加瘋狂。甚至訓練出了自殺部隊這種十分不人道的隊伍,其訓練的自殺部隊,頻頻出現在太平洋各個戰場上,自殺隊伍的出現很是讓美國頭疼。不僅如此,有些極端分子在國內大肆宣揚,鼓動人心,以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勢要與美國決戰到底。
美國在雖然在向日本逼近,但損失慘重的美國若是還用之前攻下塞班、硫磺以及衝繩三島方式逼近日本中心的話,那他們的損失將不可估量,這樣即使拿下日本,美國的國力也所剩不多了,這就變成了典型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出於這方面的考慮,美國將用原子彈投放來結束戰爭的方法提上了日程。
既然要投放原子彈,那麼為什麼不投放到日本的首都東京呢?
一、當時的東京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正所謂「擒賊先擒王」,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美國理所當然的想要攻擊它。而且美國對東京的攻擊不止一次,而且每次基本上都是以轟炸為主,其中較著名的就是「李梅火攻」。
珍珠港事變之後,美國開始在明面上對日本的攻擊,當時美方主要是派出轟炸機對東京等城市進行轟炸。從那之後,為了進一步震懾日本,美國每年都會對東京進行空襲。
不過,在1945年之前,這些轟炸不怎麼傷人,以攻擊工業地區為主。從1945年開始,美國加大的轟炸範圍,東京死亡人數近十萬。
東京早已經破破爛爛了,此時在東京投放原子彈也只是在浪費原子彈而已。對整個局面的發展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二、美國不希望日本天皇去世
美國深知天皇在日本民眾心中的地位,之前美國從未使用過原子彈,原子彈究竟有什麼樣的威力,美國也不是十分清楚。如果操作不當,殺死了日本天皇,很有可能激怒日本民眾。美國想要的是收復日本,而不是搏命,再勇猛的戰士也不會想要去和逼到絕境的猛獸戰鬥。天皇在東京,所以不能將原子彈投放到東京。
三、觀測原子彈的效果。
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城市主要是以工業為主,日本的大部分兵工廠都集中在這兩座城市中,換而言之,這兩個地方就是補給站。這兩個城市一旦出事,可以說是深深地打擊了日軍後方補給。一旦沒有足夠的補給,日軍的是失敗只是早晚的事情,這對美國來說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原子彈是新式武器,之前並沒有使用過,為了測試其威力自然不能選擇東京這種千瘡百孔的城市。廣島和長崎因為地勢的原因,遭受的轟炸比較少,用這個兩個地方來測試原子彈的威力再合適不過了。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美國沒有選擇在東京投放原子彈。
【參考資料】《太平洋戰爭》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霧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