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美國的國民情緒被徹底喚醒。
咱們能想到的問題,美國戰略專家肯定早已想到。這裡面有一個時間差問題。二戰的炮火聲臨近尾聲之時,美國在廣島和長崎各投放一顆原子彈,讓日本徹底在戰爭中投降。之所以沒有在東京投放原子彈,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東京已經被凝固的汽油彈炸成焦土,而這時美國的原子彈還沒有試爆(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時間是1945年7月16日)。
雖然史料中並沒有關於美方為何不在東京投彈的原因記載,但常理推測加上當時人們的猜測,大概有四點原因:
一、廣島和長崎是日軍的戰略、軍事要地
廣島和長崎維繫著日軍的彈藥補給,美軍如果在這兩個軍事要地投放原子彈,無疑對日軍就是致命一擊。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武器彈藥、糧草輜重猶如軍人的第二生命,也是克敵制勝的決定性因素。在天時地利人和都比較有利的情況下,切斷彈藥補給,也就相當於在對手的心臟上猛插一刀。廣島和長崎被摧毀,日軍自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東京已經沒有投彈的必要
據統計,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美國空軍對日本98座城市實行戰略轟炸,共出動B-29轟炸機3.3萬架次,投彈16萬噸,炸死23萬人,炸傷35萬人,全日本24%的房屋變成廢墟,1600架飛機被摧毀,1650艘船艦被擊沉擊傷。而東京是受常規炸彈破壞最嚴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規轟炸死亡最多的城市。僅1945年的三次轟炸就死亡14萬人,焚毀全城50%以上的房屋,使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來勢兇猛的狂轟濫炸,持續了大半年,李梅爾少將這一劑猛藥,讓東京1/3被摧毀,大半個東京城被炸成廢墟,不論從殺傷力還是破壞程度,東京已經面目全非,絲毫不亞於一顆原子彈的威力。所以此時美軍已經沒有必要再在東京上空投放原子彈了。
三、當時的天氣狀況不允許
除了上述兩點原因之外,當時還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天氣原因。當時之所以沒有在東京投彈,原因是天氣狀況不允許。
東京、廣島和長崎都屬於沿海城市,但當時由於東京氣候條件不佳,烏雲密布,受海風影響大,美軍決定投彈的當天,廣島和長崎的天氣卻非常好,也沒有烏雲遮擋,所以就沒有選擇東京。其實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
四、國際輿論影響
東京是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將原子彈投放在東京的話,勢必會對日本天皇造成人身傷害。這樣會激發日本民眾的民族仇恨,日軍一旦團結起來,對美軍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在國際輿論上,也會遭受「趕盡殺絕」、「沒有同情心」等道義譴責,所以美軍自然避其鋒芒,沒有選擇東京投彈。
(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品讀,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點評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