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太不平天國不僅要消滅它的領導人,不僅要擒賊先擒王,還要消滅太平天國起義的社會基礎,屠殺就是第一步。
3萬清軍能夠在一夜之間圖上20萬太平軍,自然有其合理性。太平天國運動十幾年,對清王朝統治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大家有誰想沒想到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能夠爆發的如此猛烈?難道就真的是因為洪秀全帶領一支農民軍崛起的嗎?實際上,這樣一直農民軍是受到地方士紳和地主支持的,這一點恐怕都忽略了。
清王朝對於地區統治而言,是一種委託統治手段,將地區的一些治安治理委託給地方的地主士紳,讓他們去統治民眾。當然,這是一種委託代理,清政府還是派了基層的地方官員與各地地主合作,這些人在地方上的話語權很足,他們能夠充分調動起來農民的積極性。
很多人不願意相信,在階級鬥爭的歷史裡,總是說他們這些地主士紳是壓迫農民的,但很可惜的是,告訴你歷史的真實情況是,這些人可以充分發動農民。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後,三元裡抗英,就是地主士紳領導下的一場農民運動,當時的農民死心踏地的追隨著地主和士紳,對英軍發動攻擊,使得英軍狼狽逃竄。
當時清王朝和英國已經籤訂了相應的通商協議,這場戰爭已經結束。但也正是因為三元裡的問題,使得清朝和英軍之間的談判又一次陷入危局,為此,政府不得不下派官員嚴厲要求各地地主士紳團練,必須停止發動農民團練,維護地區治安,立即撤退,解散。政府已經與洋人達成協議,各地不得破壞。
為什麼南方地區的地主和士紳會多次辦團練並且成為地方力量呢?那主要還是因為這一地區的經濟發達,官府一定程度上無法保證這一地區的所有經濟秩序和經濟糾紛,所以團練永遠而生,尤其是在海上在做生意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遇到海盜和外國船隻的侵擾,這個時候,地方團練的作用就發揮出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允許小規模的團練,但絕不允許地方的地主士紳做大,必須堅持政府的領導,但是到鴉片戰爭以後,這些團練很顯然在地主和士紳的領導下開始大規模的追求自己的利益,因為在他們看來,政府與洋人之間的協議條約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使得在市場上他們沒有了話語權。
再加上洋人的思想形成了拜上帝會,當太平天國拜上帝會的思想在南方各地廣泛傳播的時候。很多團練地主都與太平天國的幾個領導人有緊密的聯繫,也正是在這些人的領導和支持以及慫恿之下,太平天國運動才正式爆發。地主士紳團練,這些人是清政府統治地方政府的關鍵。他們能夠維護地區和平和安定,他們也可以發動農民對抗中央,而當太平天國這件事情鬧大以後,一些人野心膨脹,希望通過太平天國掌握國家政權,但是也有一些人感到害怕,他們認為太平天國並不能真正替代清政府,最終是要被消滅的。
但不論他們怎麼想,太平天國在南京定都已成事實,而到了太平天國後期,這些以地方的地主鄉紳為核心的團練政權不得已要投降清政府的時候,李鴻章,曾國藩等人早就知道處於太平天國內部的這些基層武裝力量是怎麼來的?到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後期,鎮壓太平天國不僅僅是所謂的農民起義和太平天國的幾個領導人,更要對南方的地主士紳團練進行震懾。
雖然在我們的概念中可以擒賊先擒王,但正如白起坑殺趙軍的歷史。但真正平定這一場太平天國運動,除了擒賊先擒王以外,還要徹底根絕太平天國再一次興起的社會基礎。這一點甚至比捉拿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更為重要,這也是清政府後期在一系列軍事勝利以後重點督辦的政治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