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一個主要原因葬送了10萬太平軍

2020-12-15 稗史候說

1862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大軍進入四川,為早日攻克成都,石達開制定了取道川、康邊境,抄近路搶渡大渡河的戰略方針。然而,石達開最終在大渡河畔全軍覆沒。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到底是什麼壓垮和葬送了10萬太平軍?筆者認為,糟糕的後勤是主要原因。

一、缺少專門的機構負責大軍糧草,軍隊經常發生糧食危機

1857年5月,太平軍進入湖南境後,不久就遇到了南方的雨季,由於石達開率領的10萬大軍紮營於荒郊野外,許多官兵患上疾病,大軍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影響。

此時正值青黃不接之際,當地的農作物麥子、水稻都還沒有成熟,因此很難在短時間內籌集夠10萬大軍的糧草。最為要命的是,太平軍沒有專門負責大軍糧草的機構,糧草危機成了擺在眼前的最大困難。面對此種窘境,官兵只好到田地裡收割沒有成熟的糧食作物來充飢。

清代石達開畫像

與太平軍相比,此時的清軍有著充裕的糧草,並且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後援部隊支持。數月後,清軍就很輕鬆地擊潰了疲憊不堪的太平軍。其實太平軍進入湖南原本只是順道而已,按照原來計劃不該在此戀戰,應迅速行動早日進入四川。

但是,由於石達開貪戀爭奪永州和寶慶兩地,又加上沒有強大的後勤作為支撐。所以激戰4個月之後,最終還是兵敗潰逃。由於後勤工作不到位,太平軍一敗再敗,損失慘重。無奈之下,石達開只得轉道廣西。

石達開西徵大軍

二、急於擴充兵力,增加了糧食負擔,後勤補給卻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廣西是太平軍的崛起之地,在這裡太平軍的群眾基礎較好,特別是在廣西的全州、興安、龍勝、永寧、融縣、慶元(今天的宜山)一帶,這些地區是太平軍的老根據地,太平軍在當地口碑很好。因此太平軍進入廣西後,受到了熱烈歡迎。

太平軍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當時,廣西的清軍正在攻打天地會政權——大成國。這個政權是鎮南王陳開在廣西桂平建立的,在當地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太平軍進入廣西無疑給大成國帶來了援兵,石達開很快在當地獲得了立足之地。

太平軍

1859年12月,石達開的部隊由兩萬多就擴充到了10多萬,人多勢眾,氣勢洶洶。兵力擴充對於石達開來說是件好事,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軍的後勤困難問題,這是讓石達開最為頭疼的問題。因為人多,需要的糧草就更多,短時間要籌集相應的糧草,這對於一個重新組合起來的龐大軍隊來說確實困難。

1860年6月,在清軍的強力圍攻之下,陳開建立的大成國最終潰敗,陳開餘部大約4萬人投奔石達開。石達開於同年10月率領10萬餘大軍繼續北上,再次進入湖南,準備攻打四川。其實這個時候,太平軍雖然兵馬增多數萬,但糧食負擔增加的同時,後勤補給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吃飯問題更加嚴峻。

糧草

三、忽視後勤工作,對糧草籌集不夠重視,給敵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清廷得知石達開帥大軍即將入川的消息後,十分震驚,急忙調駱秉章擔任四川總督,又下令讓兩湖巡撫調兵進入四川,三面圍剿石達開。石達開大軍還未入川,重重包圍就已經等待著他了。

經過數次徵戰,1862年2月石達開率大軍進入四川境內。因為受到長江的阻隔,只好沿著長江南岸向西逐步推進,在2月底佔領了川東石柱,之後一直受到清軍的牽制,兵力受到很大損失。後來,在當地農民起義軍的配合之下,石達開攻佔了長寧。這個時候部隊極度疲憊,缺衣少糧,士氣低迷,很多官兵承受不了飢餓的煎熬,軍心動搖,戰鬥力又一次受到削弱。

清軍

同年9月,飢餓疲憊的太平軍在綦江縣的東溪鎮得到了一次休整的機會,並在此又擴充了兵力。隨後與四川總督駱秉章率領的清軍經過幾次鏖戰,折損過多。由於石達開對糧草的籌集重視不夠,而且對為數不多的糧庫沒有派重兵看守, 只是派了一些老弱殘兵看管,以致給敵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1863年1月30日,當石達開率主力軍與清軍決戰,清軍與叛將郭集益裡應外合,放火燒毀了石達開的大營和全部糧草,輜重盡失的太平軍,軍心大亂,最終失敗潰散。無奈之下,石達開率領餘部進入雲南境內。

大渡河絕境

四、入川心切,忽視自身缺陷,最終兵敗身死

進入雲南後的石達開入川心切,經過短期休整後決定繼續攻打四川。1863年5月,石達開率領餘部從雲南昭通米糧壩搶渡金沙江,強行進入四川寧遠府境內。石達開此行主要是搶佔糧米補給,整頓軍馬再圖成都。

駱秉章為了防堵石達開大軍進入四川,他在大渡河早已布置好了兵力。他提前買通了土司千戶王應元和邛部土司嶺承恩,讓這兩支部隊截斷石達開北上的各個路口,石達開無奈只好進入山間小道,最後經過幾番周折到達了大渡河邊上的紫打地,也就是今天的安順場。

石達開被俘

此時的大渡河河水猛漲,水勢驚人,太平軍渡河困難重重。5月21日,太平軍選拔精兵5000強渡大渡河,遭到清軍的炮火猛烈進攻,加上爆發洪水,太平軍的船筏被毀,5000人精銳部隊,全軍覆沒。渡河受阻的太平軍,被迫向西邁進,企圖再渡大渡河。

但是,遭到土司千戶王應元和邛部土司嶺承恩的前後夾擊。緊接著,邛部土司嶺承恩攻佔太平軍的大本營,太平軍的糧草再次被清軍焚毀,被切斷後路的太平軍,最終陷入絕境。石達開最終在大渡河兵敗身死,一代英雄就此葬身大渡河畔,石達開的入川作戰自此失敗。

大渡河石達開塑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人千百年來總結的經驗充滿智慧,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糟糕的後勤壓垮了10萬太平軍,這就是他兵敗身死的致命弱點和主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1.《兩江紀略》

2.《清代興亡史》

3.《粵匪紀事》

相關焦點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時,將寶藏藏哪兒了?當地人講出實情:無法取出
    那麼,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時,到底有沒有帶財寶?如果有,又將寶藏藏哪兒了呢?在大渡河邊,流傳著很多傳說,其實,當地很多人都知道實情,只是誰也無法將寶藏取出來罷了。這是毋庸置疑的,石達開當時確實帶了大量寶藏。原因有3點:第一點、石達開很有戰略眼光,當太平天國在金陵無法立足的時候,他必須尋找一個新的根據地,以圖大業。而四川是最為理想的地方,不僅有蜀道艱難、山高林密的天然防禦屏障,成都更是作為「天府之國」,不愁糧餉的供給問題。
  • 揭秘太平天國石達開轉戰十餘省兵敗大渡河之謎
    翼王石達開,一個響噹噹的天國豪傑,因天京事變而憤然出走,已經是頗有懸疑色彩的事件。在石達開出走以後,憑藉他的威望和才能,原本陸續壯大隊伍到十幾二十萬,結果因為沒有目標沒有地盤,又輾轉消耗,削弱實力,最後在四川大渡河畔陷入絕境,成為一個可悲可嘆的符號。
  • 翼王石達開給兒子慶生招致兵敗大渡河?到底是石王傻還是世人傻
    4月月底,石達開在龍寮口大洞山設伏,殲清軍烏蘭泰所部5000餘清軍,擊殺四名清總兵。 10月 太平軍屢攻長沙不下,腹背受敵,陷於5萬清軍夾擊之中。石達開率精銳兵渡湘江,築聯營阻敵援軍,並就地打糧,在水陸洲(橘子洲)設伏,全殲清向榮部3000人,打開了局面。
  • 四大原因註定了石達開不可能成功渡過大渡河
    然而,這種勢如破竹的氣勢卻在大渡河畔戛然而止,一代名將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的悽慘結局!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這麼一位英雄突然隕落,也?命也?翻閱史書不難發現,四大原因註定了石達開不可能成功渡過大渡河,也註定了他悲慘的結局。原因一:只想偏安一隅,缺乏進取之心。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為保命赴敵營談判?的確如此!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因被天王洪秀全猜忌而率兵出走,轉戰南北。在前往四川途中,走到大渡河天險,被清兵圍困,十餘萬大軍僅餘兩千多人。石達開決定去清軍大營談判。結果被清軍囚禁,隨後被殺。兩千多太平軍殘部幾乎被殺光。
  • 太平天國石達開為什麼會失敗?
    作為太平天國前期最核心的創建者之一,在軍事上也是有極大才華的石達開,到最後卻是折戟大渡河,兵敗安順場。石達開為什麼會失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天京變亂之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石達開成為了太平天國碩果僅存的有能力的王。天王洪秀全在宮中只知道享樂,主持太平天國主要軍務的人變成了石達開。但是由於洪秀全的猜忌,石達開最後負氣出走,帶走了太平天國過半的精銳部隊。經過多地轉戰,到達安順場的時候,石達開手下的部隊只有三四萬人。
  • 如果石達開渡過了大渡河會怎樣?
    換言之,即使石達開渡過了大渡河,也還要沿著這條艱難的道路跋涉許久,才能到瀘定。 按照古代的行軍速度計算,拉家帶口的石達開,急行軍也得走十天半個月。 問題是石達開當時,已經沒糧食了! 清軍不用打,安順場與瀘定橋兩頭一堵,太平軍餓死完事兒。
  • 大渡河兵敗,石達開捨命以全三軍,入清營時為何要帶五歲幼子同去
    最主要的是,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太平軍主要活動地區在長江中下遊,太平軍佔領了南京,兩江、兩湖之地戰火連天,清政府財政三分之一已經丟失,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其統治,只好把富庶的四川定為協濟省,儘量利用四川的人力物力財力接濟戰區各省。可以想像,石達開如果拿下四川,清王朝將趨於崩盤。
  • 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為什麼全軍覆沒?
    中央紅軍立刻通過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讓蔣介石變紅軍為「石達開第二」的圖謀成為泡影。那麼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當年為什麼全軍覆沒呢?首先,由於各種原因,石達開直到抵達大渡河邊時都沒能爭取到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支持,嚴重拖慢他的行軍速度,比如石達開穿過彝區比紅軍足足慢了八天,清軍有時間調集優勢兵力進行合圍石達開。
  • 四川大渡河邊,居住數千太平軍後裔,他們說:咱們命是石達開給的
    1863年,轉戰全國的太平軍名將、翼王石達開兵敗於大渡河。在絕境中,石達開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投降。 眾所周知,石達開是清末頂天立地的好漢,即使自殺也絕不向敵人搖尾乞憐,那麼石達開為何會向敵人投降呢?
  • 石達開打仗那麼厲害,為什麼會落到身陷大渡河絕地的局面?
    石達開軍隊戰鬥力已不如前,幾次進攻四川都給清軍打退。 太平軍滅亡已註定,不是一個將領能改變,石達開雖厲害,可軍中無人可用,他如何能在四川立足。
  • 四川大渡河畔,居住著數千太平軍後裔,他們感恩石達開,這是為何
    在四川大渡河畔,居住了當年的太平軍將士後裔。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是在長江中下遊一帶發展、活動的,為什麼遠在四川大渡河,也會有太平軍後裔呢?熟知太平天國歷史的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實他們都是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西徵軍的後代,而他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當年一條性命,換下了數千條性命。
  • 戲劇《悲歌大渡河》——關於翼王石達開失敗的過程
    戲劇《悲歌大渡河》——關於翼王石達開失敗的過程創作和發布說明:這部歌劇是筆者的作品之一。為的是以歌劇、詩詞、故事的形式,將1863年太平軍翼王石達開在大渡河的失敗過程,藝術地展現給閱讀人。社會興則歌劇、詩詞興!中共黨十一屆三會全會,改革開放幾十年後,中國社會已經極大地興旺。
  • 石達開被處死後,剩下的太平軍去哪了?大渡河邊還有群人在感謝他
    兒童時代的石達開,這兩種生活都經歷了。石達開出生在貴州一個還算富裕的農民家庭,不用為一日三餐操心,樂樂呵呵的生活著。幾年之後,父親因病去世,一下子家道中落,寡母帶著幼子,家裡沒了頂梁柱,農活幹不了,頭腦靈活的石達開,承擔起生活的重擔,開始做倒賣販賣的小生意,勉強維持生計。
  • 石達開為何帶走10萬大軍?他的目的地在何方?如果北伐是否能成功
    他們能夠維持13年的統治,絕對有理由,比如楊秀清、石達開這些人,就具有天才的軍事才能。可惜天京事變過後,楊秀清被殺,石達開被逼離開,太平天國的力量就大大削減了。讓人不解的是,石達開帶走的10萬大軍,目的地到底在何方?他們為什麼向西走呢?如果他們選擇北伐,有沒有機會呢?
  • 太平軍戰神石達開,曾打的曾國藩投水自盡,卻被世人誤解百年
    石達開被洪秀全請出山的時候,只有十六歲,但他在當地已經極具影響力。與洪秀全等人出身貧民不同,石達開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但他在幾歲時,父親就已經離他而去,留下孤兒寡母。石達開肩負起養家的重任,種田之餘兼做生意,在這個過程當中,石達開廣交豪傑,還與附近的工人和農民建立了密切的聯繫。
  • 石達開為慶祝兒子出生,下達一個荒唐的軍令,敵人得知後都驚呆了
    軍隊統帥的一個軍令,很多時候往往決定著整個軍隊的生死存亡。 作為太平天國中難得一見的名將,石達開看似一個無關緊要的軍令,卻直接導致所率部隊全軍覆沒,也害死了石達開本人。 太平天國內訌(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率軍出走,一路輾轉,最後決定前往四川尋求發展。
  • 石達開第14位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一兒子,結果怎樣?
    據羅爾綱先生考證,劉王娘是翼王五千歲石達開的第14位夫人,喜歡讀《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算是多才多藝之女子。由此,筆者猜測,劉王娘應該是浙江人。 為何如此說呢?天京事變時,石達開留在京城的家屬被北王韋昌輝一鍋端了,一個不留。回京輔政時,石達開又娶了幾個王娘;外出單幹時,洪秀全為了拉回石達開,將家屬送還他。
  • 逼得曾國藩欲自盡的石達開,出走單幹後系列神操作悲劇落幕大渡河
    寶慶府曾經的制高點有讀者對翼王石達開於「天京事變」後,不顧大家的極力挽留、勸阻,而執意出走「單幹」,並且劍指湘軍老巢、兵圍寶慶堅城,這一系列「神操作」,表示不能理解。認為他在天京事變太平軍元氣大傷後還帶走精兵強將,客觀上幫助了敵人,加速了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進程。
  • 他為何欺騙石達開?大渡河之戰誰該負責
    看歷史人物,不能片面地從某一個角度去看。如果從太平天國或者天地會的角度來看,駱秉章這樣的人,和曾國藩、曾國荃、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這些人一樣,都是太平軍等人眼中的劊子手。可是從清廷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角度去看,這些人,那都是穩住天下局勢的重要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