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第14位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一兒子,結果怎樣?

2020-12-15 騰訊網

1863年6月,曾經的一代戰神,吊打中興名臣曾國藩、胡林翼的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帶領大軍來到大渡河畔,準備直取成都,在四川建立根據地。此時,他的夫人生下一幼子,活潑可愛。為了給孩子慶生,翼王下令大軍痛飲三天三夜,結果河水暴漲,無法渡河,最終全軍覆沒。

那麼,石達開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的這個兒子,結果怎樣呢?在此,筆者以羅爾綱先生的《太平天國史》中劉玉娘之故事為線索,結合清代處置「賊寇」家屬之實際,說說劉王娘,及其幼兒之結局。

劉王娘,出身、籍貫都不詳。據羅爾綱先生考證,劉王娘是翼王五千歲石達開的第14位夫人,喜歡讀《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算是多才多藝之女子。由此,筆者猜測,劉王娘應該是浙江人。

為何如此說呢?天京事變時,石達開留在京城的家屬被北王韋昌輝一鍋端了,一個不留。回京輔政時,石達開又娶了幾個王娘;外出單幹時,洪秀全為了拉回石達開,將家屬送還他。但是,劉王娘是南京人之可能性不大,太平天國轄區內,婦女閱讀古典書籍,屬於犯「天條」。

浙江,石達開單幹後重點經略之地,轉戰幾個月,並裹挾大量人口。此外,浙江一帶經濟、文化發達,明末以來婦女讀書之現象較多。就此看來,劉王娘很可能是浙江人。

當然了,劉王娘是何許人不重要,她後面的故事才精彩。1863年6月,石達開來到了大渡河畔,準備去成都。此時,石達開並未窮途末路,因為他從雲貴殺入四川後,一切都很順利,兵不血刃過了金沙江。此外,李福猷、賴裕新餘部等還在牽制清軍主力,為翼王作掩護。

此時,大渡河邊還沒清軍,翼王前鋒過了大渡河探路,後又返回來。這就足以說明,石達開當時是有能力、有機會渡過長江,然後直奔成都而去。恰好,第14位夫人劉王娘,又生下了一子,此乃喜事也。

對這幼子,石達開寄予厚望,取名石定基,寓意「定下王者基業」為此,石達開下令全軍痛飲三天三夜,「本藩履險如夷,又復誕生次儲,睹此水碧山青,願與各位同歡慶」。可知,石達開非常開心,認為這是上天的恩賜。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石達開給幼子慶生,結果大渡河暴漲,這對缺乏水師的太平軍而言,無疑是致命之災難。此時,王應元、嶺承恩、唐友耕等部清軍相繼趕到大渡河畔,對其圍追堵截。

河水兇猛,對岸有清軍炮兵轟炸,側後有清軍追擊,石達開陷入了絕地,卻並非沒生還之希望。渡河,顯然不行,因為沒水師;孤注一擲,與追擊清軍(人數不多)血戰,這是突圍之最佳途徑。可惜,石達開犯了與寶慶之戰一樣的錯誤,沒能及時改變作戰方針,結果是災難性的。

大渡河過不去,西邊的松林河也過不去,石達開絕望了。此時,他害怕家屬被俘虜,害怕自己的後人被凌遲;胡王娘、潘王娘、吳王娘等家屬及其女眷,全部投入河中。

劉王娘呢?懷抱著幼子,她沒有投入河中,而是鼓勵石達開,並給他帶來最後之希望,也就是保存石家血脈。劉王娘言:「一死易事,但徒死無補。次儲定基,將來長成,得李福猷輔佐,必能報仇。妾願學趙朔妻莊姬,用計脫難,圖遠猷。惟前途艱難,可惜沒有程嬰。」

熟讀《東周列國志》,劉王娘非常熟悉「趙氏孤兒」中,趙武復仇之故事;雖說這是虛構,但也非常鼓舞人心。順帶說下,《左傳》中,莊姬才是禍首,而不是虛構中的屠岸賈;《東周列國志》是明末馮夢龍的文史小說,內容符合商品經濟下,市民階層文化消費之胃口。

「趙氏孤兒」故事真假不說,劉王娘此舉,給了石達開希望,也激發翼王部下之熱血。此時,翼王兩位侍衛挺身而出,誓死保護劉王娘及其幼子,去尋找大將李福猷。如此,石達開非常開心,就同意了劉王娘之建議。

兩位侍衛剃髮易服,劉王娘喬裝村婦。他們利用夜色掩護,帶著幼子從山林小道走,來到了狍邑子廠,躲藏在彝族一農戶家中。如此,劉王娘母子暫時脫險,兩侍衛則去尋找李福猷,而後再迎接他們母子,為翼王報仇。

李福猷呢?聞知翼王石達開慘敗大渡河,被駱秉章凌遲處死,他便率軍轉進湖南作戰,然後去了廣東、廣西,故而兩侍衛並沒找到他。不久,李福猷去朋友家中做客,被老鄉「送」給了清軍,受凌遲處死。

此時,四川境內還有太平軍,唐日榮、李文彩就是著名的兩支。所以,劉王娘還有機會給翼王復仇,或者是保住母子性命。可惜,因駱秉章操作,土司王應元沒能撈到生擒石達開之好處。為了向朝廷邀功,王應元四處逮捕翼王家屬,在彝族老農家抓到劉玉娘母子,而後關押在大牢。

那麼,劉王娘、石定基之結局如何呢?沒有史料記載,但清朝對起義軍家屬之處置很殘忍,要麼處死,要麼就是為奴;女眷為奴,男丁則入宮。所以,劉王娘母子,結局不妙。

參考書目:羅爾綱《太平天國史》

相關焦點

  • 大渡河畔,石達開第14位夫人生下兒子,結局如何?
    在紫大地,石達開既不知道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和他們溝通協作,以取得協助,又忽視山川的險阻,氣候變化。春回天暖,大渡河上遊雪山溶解,河流隨時都會爆發大水,當夜,大渡河和松林小河便無雨陡漲數丈。此時恰逢石達開的第十四位夫人劉王娘生下一幼子,達開大喜過望,取名石定基,為了給孩子慶生,下令休軍慶祝三天,結果河水暴漲,無法渡河,清軍趕上,致使全軍覆沒。
  • 四川大渡河畔,居住著數千太平軍後裔,他們感恩石達開,這是為何
    在四川大渡河畔,居住了當年的太平軍將士後裔。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是在長江中下遊一帶發展、活動的,為什麼遠在四川大渡河,也會有太平軍後裔呢?熟知太平天國歷史的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實他們都是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西徵軍的後代,而他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當年一條性命,換下了數千條性命。
  • 翼王石達開之死:被2位三流將領壓著打,11位夫人自殺
    但石達開並沒有放棄進軍四川的計劃,聽到李永和、藍大順起事的消息,他決定殺入四川,成就霸業。石達開這次入川,非但不能建立根據地,還弄得全軍覆沒,被凌遲處死。那麼,斯達克斯會是如何慘敗的呢?在大渡河邊猶豫不決,被2名三流將軍擊斃,11名夫人(王娘)自殺,英雄落幕。
  • 翼王石達開之死:被2位三流將領壓著打,11位夫人紛紛隨他而去
    ——《垓下歌》清朝鹹豐元年,統治者的昏庸腐敗,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下,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各地英雄豪傑紛紛揭竿而起,決意推翻清朝統治。這麼多的起義運動中,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規模最大,最為劇烈。
  • 翼王石達開給兒子慶生招致兵敗大渡河?到底是石王傻還是世人傻
    1863年5月,石達開欲畢其功於一役,再次突入四川,渡過金沙江,北進到寧遠,要搶渡大渡河,經雅安襲取成都。 可是,大渡河竟成石達開的滑鐵盧,全軍覆沒。 石達開一代戰神,為何在大渡河畔成為一隻困虎,就擒於清軍?
  • 四大原因註定了石達開不可能成功渡過大渡河
    但後來天京內訌,他率部憤然出走,先是率部挺進浙江、福建、江西,後又轉入湖南,南下廣西,馳騁於川黔之交,突奔萬裡,連下百城,飄然若風雨,聲勢如霹靂,一度威震清廷,盡顯他善於帶兵打仗英雄本色。然而,這種勢如破竹的氣勢卻在大渡河畔戛然而止,一代名將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的悽慘結局!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這麼一位英雄突然隕落,也?命也?
  • 太平天國曹軍師:給石達開獻脫險求生之計,被拒絕後投水自盡
    如此,進軍成都就得講究速度,曹偉人建議石達開放棄大路,改走小道,直奔大渡河。抄襲小路,石達開大軍很快就抵達大渡河畔。此時,對岸尚無清軍駐守,唐友耕、王松林、王應元、嶺承恩等「擒石功臣」還在趕路。曹偉人建議趕緊渡河,可石達開非要紮營休息,錯過了最佳時機。
  • 太平天國石達開栽在了大渡河,為什麼當時不選擇走瀘定橋呢?
    實際上當石達開來到紫打地(如今叫安順場)的時候,他是由充分的機會過河的,只是好巧不巧,他的妃子在他過河的時候生了個兒子,石達開一高興就在當地停留了三日大擺宴席,錯過了渡河的最佳時機,才最終導致渡河失敗。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實景圖:因一意外情況,紫打地和瀘定橋都過不去
    石達開雕塑。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集團裡的中堅人物,16歲受訪出山,19歲統帥千軍萬馬,20歲獲封翼王,32歲英勇就義。他正是因為沒有能渡過大渡河才全軍覆沒,被清軍所殺。
  • 如果石達開渡過了大渡河會怎樣?
    從成都出發,沿雅西高速而行,到石棉下高速。 高速收費口附近有個指示牌:安順場! 這裡有一條路,可以直通瀘定橋。 這裡也是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地方,這路也是當年飛奪瀘定橋的道路。
  • 揭秘太平天國石達開轉戰十餘省兵敗大渡河之謎
    翼王石達開,一個響噹噹的天國豪傑,因天京事變而憤然出走,已經是頗有懸疑色彩的事件。在石達開出走以後,憑藉他的威望和才能,原本陸續壯大隊伍到十幾二十萬,結果因為沒有目標沒有地盤,又輾轉消耗,削弱實力,最後在四川大渡河畔陷入絕境,成為一個可悲可嘆的符號。
  • 石達開打仗那麼厲害,為什麼會落到身陷大渡河絕地的局面?
    天氣雖然是石達開失敗主要原因,可還有個原因,就是他居然給兒子過生日,這要部隊白白錯失渡河良機。 石達開、賴裕新、李福猷三路進攻四川,並在成都匯合。 賴裕新、李福猷兩路軍成功牽制駱秉章的軍隊,石達開這一路也很順利,只要能夠渡河,奪取成都絕對有可能。
  • 石達開為慶祝兒子出生,下達一個荒唐的軍令,敵人得知後都驚呆了
    作為太平天國中難得一見的名將,石達開看似一個無關緊要的軍令,卻直接導致所率部隊全軍覆沒,也害死了石達開本人。 太平天國內訌(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率軍出走,一路輾轉,最後決定前往四川尋求發展。 1863年5月14日凌晨,石達開率領部下近4萬人,到達大渡河的南岸——紫打地。
  • 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一個主要原因葬送了10萬太平軍
    1862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大軍進入四川,為早日攻克成都,石達開制定了取道川、康邊境,抄近路搶渡大渡河的戰略方針。然而,石達開最終在大渡河畔全軍覆沒。石達開為何兵敗大渡河?到底是什麼壓垮和葬送了10萬太平軍?筆者認為,糟糕的後勤是主要原因。
  • 戲劇《悲歌大渡河》——關於翼王石達開失敗的過程
    太平軍翼王石達開在大渡河邊的塑像圖片(一)場次第一場、科甲巷受刑1、總督府受審 3………………………………162、科甲巷受刑16………………………………22同年5月因突遭受百年一遇的提前漲水,石達開在大渡河邊戰敗。4萬多人的大軍,只剩下殘部6千餘人。為了解救殘存隨從的性命,石達開攜5歲幼子石定忠,和部下宰輔曾仕和等。赴清軍營投降請死,同時掩護部隊突圍。不料敵方預先早有準備,試圖突圍的部隊受阻。翼王和身邊人被執,押送成都審訊後處以凌遲極刑。6千部下人員,有4千人得以逃生。200部將和2千骨幹,被清方先誆入軍營,後被襲擊全部戰死。
  • 石達開單飛打不贏土匪,為何在「首義五王」中名氣最高?
    中學歷史課本,談到太平天國擊敗湘軍時,都要談到翼王石達開的傑作「湖口大捷」;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因不願再次出現「內訌」,主動離開太平天國。教材中,石達開出現的頻率要遠遠高於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等首義王爺。
  • 石達開降清被凌遲,當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同治二年三月,被清軍圍於大渡河邊,被殺。太平天國分裂以後,帶軍西進的翼王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畔。1863年5月,他在大渡河南單的紫打地「釋兵表降」。根據清朝書吏筆錄的石達開口供記載:「達開正欲投河自盡,因想真心投誠,或可僥倖免死。達開想救眾人,俱令棄械投誠。」這就被前者認為是石達開降清的鐵證。四川總督駱秉章在殺害石達開後給清政府的奏報中也提到,清軍參將楊應剛奉命在位於洗馬姑清朝軍營豎立「投誠免死"的大旗,石達開見到以後,帶著五歲的小兒子和宰輔曾仕和、中丞黃再忠、恩示相韋普成到洗馬姑乞請投降。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時,將寶藏藏哪兒了?當地人講出實情:無法取出
    那麼,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時,到底有沒有帶財寶?如果有,又將寶藏藏哪兒了呢?在大渡河邊,流傳著很多傳說,其實,當地很多人都知道實情,只是誰也無法將寶藏取出來罷了。這一點,歷史上有很多爭論,有的人認為石達開準備進入四川前,就已經派人前往四川做準備工作了,而其寶藏已被第一批入川的人員帶走,找了一個非常隱秘的地方藏了起來。這從石達開當時遇到的境況是說不通的。清朝對他進行前堵後追,他的寶藏要想先前入川,根本不具備這個條件,另外,以曾國藩為首的清朝大臣,早已發現石達開進入四川的動機,因此,在四川境內,早已進行了防備。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為保命赴敵營談判?的確如此!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因被天王洪秀全猜忌而率兵出走,轉戰南北。在前往四川途中,走到大渡河天險,被清兵圍困,十餘萬大軍僅餘兩千多人。石達開決定去清軍大營談判。結果被清軍囚禁,隨後被殺。兩千多太平軍殘部幾乎被殺光。
  • 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為什麼全軍覆沒?
    中央紅軍立刻通過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讓蔣介石變紅軍為「石達開第二」的圖謀成為泡影。那麼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當年為什麼全軍覆沒呢?首先,由於各種原因,石達開直到抵達大渡河邊時都沒能爭取到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支持,嚴重拖慢他的行軍速度,比如石達開穿過彝區比紅軍足足慢了八天,清軍有時間調集優勢兵力進行合圍石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