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當石達開來到紫打地(如今叫安順場)的時候,他是由充分的機會過河的,只是好巧不巧,他的妃子在他過河的時候生了個兒子,石達開一高興就在當地停留了三日大擺宴席,錯過了渡河的最佳時機,才最終導致渡河失敗。
其實如果我們打開如今的衛星圖可以看出,大渡河水流湍急,周邊都是叢山峻岭,行軍的話也只能沿著江邊的道路行進,而在行進的過程中,如果清軍在道路設伏,則很難通過,所以對於當時的石達開來說,要通過這裡最好的辦法就是迅速通過,也就是在清軍趕來設伏之前趕快走,不給清軍沿路設伏的機會。
石達開在1863年4月的時候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了清軍的長江防線。5月的時候石達開率部來到了大渡河,也就是他最後全軍覆沒的地方紫打地,如今在地圖上已經找不到紫打地這個地方了,如果今天你要搜這個地方的話,這個地方叫安順場,也就是上圖指出的地方。
當時石達開來到紫打地的時候,手上大約有3萬人馬,來到紫打地的時候是5月14日,而在這個時候他的妃子生了個兒子,石達開非常高興,便在當地大宴三日。其實在5月14日當天石達開的一支部隊已經渡河,為了避免遭到清軍伏擊,當天便把部隊又召了回來。就是在紫打地大宴的三日,耽誤了石達開的渡河。
▲當地險峻的地形
三日後的5月17日,石達開部開始強渡,此時對岸已經有了清軍,其實從當地險峻的地形我們也能看出,當時一旦對岸有了敵軍,要想強渡難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還是一開始所說的,要想通過這個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快,在敵軍組織設伏之前快速通過,不給敵軍設伏的機會才是唯一正確的辦法。只可惜石達開因為生兒子的事情在當地耽誤了寶貴的三日,也就是這三日的時間,讓清軍得以在河對岸從容設伏。
石達開在5月17日的強渡中不利,接著在4天後,5月21日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強渡,因此時河水暴漲,石達開手下的5000精銳被大水衝走,無一生還。5月21日,石達開強渡松林小河不利。到6月4日,石達開組織了最後一次強渡大渡河,仍然不利。於是石達開與土司王應元議和,並贈予了大量的黃金,請求讓路,王應元在收了黃金後還是不讓路。6月11日石達開被徹底困在了紫打地,隨與當地清軍楊應剛談和,結果是石達開部剩下的6000人中4000人現行遣散,剩下的2000人移至大樹堡待命。6月11日清軍唐友耕部渡河襲擊,從楊應剛軍中劫走了石達開等5人。
至此,石達開徹底栽在了大渡河,之後被送往了成都,於6月27日被處死。
那麼為什麼石達開不走瀘定橋呢?其實我們從地圖中也能看出,當時石達開走不了瀘定橋。
如上圖,根據地圖導航測出來的距離,從石達開所在的如今的安順場到盧溝橋所在地瀘定縣,直線距離是70公裡左右,如果我們算上中間曲折蜿蜒的道路,走過去估計在100公裡以上,也就是說,石達開渡河的地方離盧溝橋太遠了,石達開根本就沒有從盧溝橋渡河的機會。
其實我們分析石達開沒有渡河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地地形非常險峻,軍隊只能沿著江邊的道路行進,而在行進的途中,清軍可以在路上幾乎任何地點設伏,而一旦設伏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情況。所以石達開要通過這個地方只有快速通過能多快就多快,最忌諱的就是在路上耽誤時間。
當5月14日石達開剛來到紫打地的時候,其實河對岸還沒有清軍,可以說乘著這個時候渡河是最好的時機,只可惜石達開耽誤了三天,也就是這三天的耽誤,才最終葬送了他以及他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