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石達開栽在了大渡河,為什麼當時不選擇走瀘定橋呢?

2020-12-15 縱橫趣談教育

實際上當石達開來到紫打地(如今叫安順場)的時候,他是由充分的機會過河的,只是好巧不巧,他的妃子在他過河的時候生了個兒子,石達開一高興就在當地停留了三日大擺宴席,錯過了渡河的最佳時機,才最終導致渡河失敗。

其實如果我們打開如今的衛星圖可以看出,大渡河水流湍急,周邊都是叢山峻岭,行軍的話也只能沿著江邊的道路行進,而在行進的過程中,如果清軍在道路設伏,則很難通過,所以對於當時的石達開來說,要通過這裡最好的辦法就是迅速通過,也就是在清軍趕來設伏之前趕快走,不給清軍沿路設伏的機會。

石達開在1863年4月的時候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了清軍的長江防線。5月的時候石達開率部來到了大渡河,也就是他最後全軍覆沒的地方紫打地,如今在地圖上已經找不到紫打地這個地方了,如果今天你要搜這個地方的話,這個地方叫安順場,也就是上圖指出的地方。

當時石達開來到紫打地的時候,手上大約有3萬人馬,來到紫打地的時候是5月14日,而在這個時候他的妃子生了個兒子,石達開非常高興,便在當地大宴三日。其實在5月14日當天石達開的一支部隊已經渡河,為了避免遭到清軍伏擊,當天便把部隊又召了回來。就是在紫打地大宴的三日,耽誤了石達開的渡河。

▲當地險峻的地形

三日後的5月17日,石達開部開始強渡,此時對岸已經有了清軍,其實從當地險峻的地形我們也能看出,當時一旦對岸有了敵軍,要想強渡難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還是一開始所說的,要想通過這個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快,在敵軍組織設伏之前快速通過,不給敵軍設伏的機會才是唯一正確的辦法。只可惜石達開因為生兒子的事情在當地耽誤了寶貴的三日,也就是這三日的時間,讓清軍得以在河對岸從容設伏。

石達開在5月17日的強渡中不利,接著在4天後,5月21日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強渡,因此時河水暴漲,石達開手下的5000精銳被大水衝走,無一生還。5月21日,石達開強渡松林小河不利。到6月4日,石達開組織了最後一次強渡大渡河,仍然不利。於是石達開與土司王應元議和,並贈予了大量的黃金,請求讓路,王應元在收了黃金後還是不讓路。6月11日石達開被徹底困在了紫打地,隨與當地清軍楊應剛談和,結果是石達開部剩下的6000人中4000人現行遣散,剩下的2000人移至大樹堡待命。6月11日清軍唐友耕部渡河襲擊,從楊應剛軍中劫走了石達開等5人。

至此,石達開徹底栽在了大渡河,之後被送往了成都,於6月27日被處死。

那麼為什麼石達開不走瀘定橋呢?其實我們從地圖中也能看出,當時石達開走不了瀘定橋。

如上圖,根據地圖導航測出來的距離,從石達開所在的如今的安順場到盧溝橋所在地瀘定縣,直線距離是70公裡左右,如果我們算上中間曲折蜿蜒的道路,走過去估計在100公裡以上,也就是說,石達開渡河的地方離盧溝橋太遠了,石達開根本就沒有從盧溝橋渡河的機會。

其實我們分析石達開沒有渡河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地地形非常險峻,軍隊只能沿著江邊的道路行進,而在行進的途中,清軍可以在路上幾乎任何地點設伏,而一旦設伏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情況。所以石達開要通過這個地方只有快速通過能多快就多快,最忌諱的就是在路上耽誤時間。

當5月14日石達開剛來到紫打地的時候,其實河對岸還沒有清軍,可以說乘著這個時候渡河是最好的時機,只可惜石達開耽誤了三天,也就是這三天的耽誤,才最終葬送了他以及他的大軍。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為什麼全軍覆沒?
    中央紅軍立刻通過瀘定橋渡過了大渡河,讓蔣介石變紅軍為「石達開第二」的圖謀成為泡影。那麼同樣是在大渡河邊,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當年為什麼全軍覆沒呢?首先,由於各種原因,石達開直到抵達大渡河邊時都沒能爭取到當地百姓和少數民族的支持,嚴重拖慢他的行軍速度,比如石達開穿過彝區比紅軍足足慢了八天,清軍有時間調集優勢兵力進行合圍石達開。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實景圖:因一意外情況,紫打地和瀘定橋都過不去
    石達開雕塑。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集團裡的中堅人物,16歲受訪出山,19歲統帥千軍萬馬,20歲獲封翼王,32歲英勇就義。他正是因為沒有能渡過大渡河才全軍覆沒,被清軍所殺。
  • 太平天國石達開為什麼會失敗?
    作為太平天國前期最核心的創建者之一,在軍事上也是有極大才華的石達開,到最後卻是折戟大渡河,兵敗安順場。石達開為什麼會失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天京變亂之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石達開成為了太平天國碩果僅存的有能力的王。天王洪秀全在宮中只知道享樂,主持太平天國主要軍務的人變成了石達開。但是由於洪秀全的猜忌,石達開最後負氣出走,帶走了太平天國過半的精銳部隊。經過多地轉戰,到達安順場的時候,石達開手下的部隊只有三四萬人。
  • 如果石達開渡過了大渡河會怎樣?
    這裡有一條路,可以直通瀘定橋。 這裡也是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地方,這路也是當年飛奪瀘定橋的道路。 由於不大好走,大多去川西的都走二郎山隧道。 只有去過這些地方的,才能真正來分析如果石達開渡過大渡河會是什麼結局!
  • 揭秘太平天國石達開轉戰十餘省兵敗大渡河之謎
    自晚清以來,多數人都相信,石達開的失敗是因為慶祝王娘生子,全軍休整三天,沒能及時渡河。後來有不少研究者認為,因為大渡河的汛期提前,才造成渡河失利。以石達開的品格和能力,似乎他的命運不當如此,他為何落得如此下場?是不是還有不為人知的其他隱秘呢?
  • 四大原因註定了石達開不可能成功渡過大渡河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16歲「被出山」,19歲統率千軍,20歲被封為「翼王」,是太平天國前期重要的領導人之一。然而,這種勢如破竹的氣勢卻在大渡河畔戛然而止,一代名將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的悽慘結局!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這麼一位英雄突然隕落,也?命也?翻閱史書不難發現,四大原因註定了石達開不可能成功渡過大渡河,也註定了他悲慘的結局。原因一:只想偏安一隅,缺乏進取之心。
  • 石達開沒有奪瀘定橋過河,是情報工作不夠,不知道有橋
    補一句,參與大渡河戰役謀劃的清軍將領唐炯也在他的《成山老人年譜》裡記載了石達開沒的在清軍到達之前渡河的緣由:「石達開至大渡河,遊騎數百人已濟,招還,下令多備船筏,明日齊渡。是夜水陡漲數丈,連日不退,而振武軍前隊始馳至對岸。」  石達開在強渡作戰中死傷慘重,且大渡河又再次暴漲,致使從紫打地渡河成為了不可能。
  • 四川大渡河畔,居住著數千太平軍後裔,他們感恩石達開,這是為何
    如今我們只會在課本和書本上了解到太平天國,可是太平軍將士的後裔,他們的基因中還記載著先祖們的忠烈之魂。在四川大渡河畔,居住了當年的太平軍將士後裔。我們都知道太平天國是在長江中下遊一帶發展、活動的,為什麼遠在四川大渡河,也會有太平軍後裔呢?
  • 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為什麼會選擇進軍四川?
    1857年10月,石達開率部自安慶經建德入江西。石達開駐軍江西撫州時,洪秀全又數次派人到撫州請援,石達開依然對洪秀全耿耿於懷,置太平天國的前途於不顧,堅決不應詔回援。接著,石達開又決定放棄江西根據地,全力進取浙江。
  •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時,將寶藏藏哪兒了?當地人講出實情:無法取出
    這是毋庸置疑的,石達開當時確實帶了大量寶藏。原因有3點:第一點、石達開很有戰略眼光,當太平天國在金陵無法立足的時候,他必須尋找一個新的根據地,以圖大業。而四川是最為理想的地方,不僅有蜀道艱難、山高林密的天然防禦屏障,成都更是作為「天府之國」,不愁糧餉的供給問題。
  • 翼王石達開勇猛善戰,為何在大渡河全軍覆沒?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名將,他在天京事變以後,負氣帶領十萬大軍出走,最後在大渡河全軍覆沒,按理說他也是個身經百戰的將軍,就算是打了敗仗也不至於全軍覆沒,但結局是不但敗了,自己還被俘虜。石達開小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八歲的他就開始自立門戶生活,十九歲時就已經統帥三軍。1857年5月天京事變之後,由於受到了洪秀全的猜忌和刁難,石達開選擇脫離太平天國獨自帶領十萬大軍徵戰。從天京離開以後石達開就一直在浙西山區附近徘徊,他帶兵襲擊杭州,使得清軍受挫,後來清軍加派人手將石達開擊退到江西地區。
  • 石達開第14位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一兒子,結果怎樣?
    那麼,石達開夫人在大渡河畔生下的這個兒子,結果怎樣呢?在此,筆者以羅爾綱先生的《太平天國史》中劉玉娘之故事為線索,結合清代處置「賊寇」家屬之實際,說說劉王娘,及其幼兒之結局。
  • 翼王石達開給兒子慶生招致兵敗大渡河?到底是石王傻還是世人傻
    比如說,央視電視劇《太平天國》的編劇和導演就鬧這方面的笑話——找了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來扮演石達開。 實際上,石達開出生於1831年3月(清道光11年2月),1847年洪秀全、馮雲山至貴縣邀石達開共圖大事時,石達開才年方十六歲。此事,在太平天國史中記為「訪石相公」,媲美於「三顧茅廬」。
  • 石達開為什麼失敗?不是因為大渡河,而是這兩個大問題沒有處理好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一位知名將領,在1856年以前,他打過很多勝仗,但在1857年以後,在指揮軍事方面則失誤較,多。1857年5月底,石達開離開天京。他帶走多少人馬呢?有人說有二十萬;有人說有六、七萬。六、七萬應該沒說多說。這是太平軍的精銳。
  • 戲劇《悲歌大渡河》——關於翼王石達開失敗的過程
    舉黃色「太平天國遠徵軍」戰旗,紅色「翼王」軍旗也作錦旗狀,吊在杆子上。洋人則西裝、短髮、皮靴子、洋刀、手槍。彝兵藍色斜扣衣服,藍色「彝族土司」戰旗。藏軍黑色長衫,黑色「藏族土司」戰旗。地點:成都總督衙門、成都春熙路科甲巷。劇情:石達開大渡河兵敗,翼王捨命全三軍。部下老弱得以逃生,青壯骨幹被屠殺。
  • 太平天國曹軍師:給石達開獻脫險求生之計,被拒絕後投水自盡
    天京事變後,翼王石達開率部外出,想要自己打江山。如此,身邊自然需要一幫軍師,為他出謀劃策,張遂謀、曾錦謙就是其中代表。但是,這兩人看到石達開一蹶不振時,灰溜溜跑了;堅持留在翼王身邊著名軍師,就只有曹偉人了。曹偉人,廣西貴縣人,但不是拜上帝教早期成員,他出身天地會,沒有參加金田起義,更沒北上參加太平軍。那麼,他在幹嘛呢?
  • 大渡河畔,石達開第14位夫人生下兒子,結局如何?
    在金田起義中,石達開領左軍主將,立大功,於太平天國辛開元年秋,封翼王,受命赴安慶,建立安徽地方革命政權。石達開關心民眾疾苦,布展新政,解救安慶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但在之後不久,由於太平天國內部傾軋,利益分配不均致使內鬥嚴重,天京事變時,石達開留在天京的家屬全部遇害。當時韋昌輝在殺楊秀清後,濫肆屠殺,石達開指斥韋昌輝濫殺罪狀,韋昌輝大怒,要殺他。
  • 石達開降清被凌遲,當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在太平天國的諸次戰役中有卓越功勳。在楊秀清被殺後,其被洪秀全委以政務大權,鹹豐七年,因遭洪秀全猜忌而負氣出走轉戰於西北一帶。同治二年三月,被清軍圍於大渡河邊,被殺。太平天國分裂以後,帶軍西進的翼王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畔。1863年5月,他在大渡河南單的紫打地「釋兵表降」。
  • 一封清朝書信,揭開太平天國石達開的投降之謎,他總算能夠瞑目了
    太平天國最後一股有生力量,因此滅亡,而到了同年的6月,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到審問,隨後以謀反罪名,被判處凌遲酷刑,享年32歲。  然而在歷史上,石達開投降的原因,也成為了備受爭議的話題,在不少人的心目當中,石達開從來沒有害怕過,每次作戰,都是一馬當先,從不言敗。而在大渡河附近,眼看局勢徹底衰敗,石達開還寫下「''大軍乏食乞誰傘,縱死液江定不降。」來激勵部下。
  • 石達開為慶祝兒子出生,下達一個荒唐的軍令,敵人得知後都驚呆了
    作為太平天國中難得一見的名將,石達開看似一個無關緊要的軍令,卻直接導致所率部隊全軍覆沒,也害死了石達開本人。 太平天國內訌(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率軍出走,一路輾轉,最後決定前往四川尋求發展。 1863年5月14日凌晨,石達開率領部下近4萬人,到達大渡河的南岸——紫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