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雖然孩子們的陣地從課堂轉移到了各類培訓班,但畢竟因為居家時間較多,他們的業餘生活此時最受關注。
學什麼?讀什麼?看什麼?一則話題但凡與孩子相關,勢必各類聲音紛起。
先說李子柒。
就在暑假來臨之前,李子柒進了一所小學的考卷,與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外賣小哥雷海為成為一道語文閱讀理解題的主人公。題目是讓孩子們從中為校園雜誌挑選一位「心目中的風雲人物」。
家長不願意了,在論壇發帖,先是列出有爭論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又隨著猜測出出卷老師可能不明白的「一二三」。
李子柒進考卷對孩子影響是不是真就這麼大?
我幾乎是立刻採訪了一下家裡愛看李子柒的小學生——
「為什麼愛看李子柒?」
「她做的飯看著很好吃啊。有塊地,種種菜也不錯嘛。」
孩子的心思其實很簡單,不過是個吃貨。
至於「有塊地,種種菜」是否就消沉進取心?
未必。
想想我們自己吧,小時候要當科學家文學家天文學家,再十多年前立下的Flag,今天不都已倒掉了嗎?!反倒是真的想「有塊地,種種菜」。
所以,一個考題會影響孩子的人生,未免高估了這道題目。
至於家長建議將李子柒換成小明或者小紅,說實話,小明和小紅雄霸課本這些年,也真該退出歷史舞臺了。我們一邊在讚美網絡時代的偉大,一邊卻視它如猛獸,你且讓孩子去搜索這個名字,多元時代,當然不應該拒絕多了解一個人與一種生活狀態。
從審美的角度,李子柒當然比小明要高級。
她的作品中,器具、服裝、氛圍,都傳達了一種精緻的美感。雖然多有擺拍,並且有團隊運營,但她傳達的主旨是以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在躬身大地的春種秋收之間,她將自然、節氣、季節的要義,通過屏幕傳遞到忙碌的現實世界,非常有治癒感。
當然,這是李子柒過濾後的田園牧歌,她的勞作所呈現的一切,僅僅是我們記憶中的那些美好。而這,也恰恰是李子柒的珍貴,她居然可以熟練操持著那些我們記憶中的手藝,而現實生活中,它們分明已經失傳很久了。
顯然,我們並不會因為李子柒,認為當下中國鄉村只有唯一的模樣,進而想回到過去——傳統,只是我們汲取力量繼續前行的一種來處。而鄉村的各類組成,在時代的大潮中,有進有退。
再說金鷹卡通頻道播出的《菲夢少女2》。
因為片中的角色「染髮、穿得花裡胡哨在舞臺上換裝」,這部動畫片被網友認為存在價值導向問題。
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隨後的回覆函表示,這部動畫片「內容沒有導向方面的問題」,而是一部「傳達迎難而上、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正能量」的作品。至於染髮,則是為了提高角色的辨識度,而非提倡「染髮」。
即使如此,這部動畫片還是下架了。
那麼,如果單純是因為「染髮、穿得花裡胡哨」,這部動畫片確實冤枉。
回想我們一路看來的動畫片,哪一部又不是花裡胡哨。但這些並沒有成為記憶裡最為永恆的部分,只有友誼、熱血、迎難而上的精神成為了鑄就人生的力量。
有人不要看染髮的菲夢少女,說到底是習慣於用一種標準去規訓兒童的成長,正如他習慣了小明和小紅在課本中穿梭的身影,將幾十年前的思路,用於看待今日世界,而忽略了多元文化之下的美美與共。
所有的擔心,都是大人的擔心。
我們擔心李子柒帶偏了孩子的認知,擔心菲夢少女影響了孩子的審美。但在這個過程中,成年人大概從未想到自己甩了多少鍋。大家照著別人的書單為孩子挑選圖書,跟著被網絡凸顯的聲音去隨波逐流,而懶於將自己置身其中,去體察那些真正的細節。
兒童永遠無法生活在某幾個人所認為的純淨世界,時代的影響勢必泥沙俱下,那麼,請喚醒你的判斷,珍惜你的選擇——陪孩子看一次李子柒,看一次菲夢少女,其中的好與不好,都來說說看。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