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海曙區的家長們對將李子柒寫入期末考卷一事,引發了質疑和爭議。試卷題目是一道閱讀題:
校園雜誌要開闢」風雲人物「專欄,邀請大家推薦」心目中風雲人物「,你會推薦誰呢?請選擇文中的一位人物,填寫推薦表。推薦人物有3人:袁隆平、李子柒、雷海為。
對於為什麼將李子柒寫進考卷?當地教研室出題人作出的回應是:李子柒也是正能量。
大家討論的焦點與其說是「李子柒該不該寫入考卷?」,不如說是「『網紅』該不該寫入考卷?」既然是討論,那必然是有人贊同,就有人反對。贊同者,語之切切;反對者,言之鑿鑿,可謂見仁見智,各有所持。
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家長,我雖然理解出題人的初衷,但卻不支持出題者的做法。理由有3:
」網紅「與」科技「,短暫與永恆,怎麼選?
一個是民族脊梁,一個是時代網紅,將袁隆平和李子柒放在一起讓學生選擇心目中的風雲人物,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老實說,無論是時也好,運也罷,李子柒都成為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事實上的網紅代表。
對於李子柒的作品,我個人是很喜歡的,尤其是作為四川老鄉,當看到她用一些已經漸漸被人遺忘的土方法製作出本土食品時,還能常常找回一些兒時的回憶。
她的作品,充滿了藝術、美感和回憶,對於展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就像央視評論的那樣:」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然而,網紅畢竟是網紅。她是自媒體浪潮下,由網絡紅人、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下的結果。網紅是有時效性和功利性的,她能對受眾產生一時的影響,卻不會對社會和民族產生深遠的影響。
而袁隆平就不一樣了,袁老和他的團隊解決的是人類生存問題,為中國,為世界的吃飯問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種貢獻是名垂千秋、標榜萬史的,這可不是靠什麼團隊包裝、網絡推手打造出來的,其意義在這裡就不用多說了。
一個是時代網紅,一個是民族脊梁。把李子柒與袁隆平放在一起讓小學生選擇心目中的風雲人物,無疑是讓小學生在」流量網紅「和」人類科技「中作選擇,顯然這是不合適的。
李子柒現象值得認可,但並不適合寫入考卷
李子柒能走到今天,這跟她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可以說她不僅創造了個人的價值巔峰,也代表了網絡時代的一個社會現象。她的努力和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而這些因素對於」三觀「尚未形成的小學生來說,卻是難以真正理解和認知的。
他們不了解」網紅「背後的」故事「,只會對考卷中出現的那些」微博粉絲2527萬、抖音粉絲3780萬……」等字樣感興趣,從而產生對「網紅」的盲目崇拜和嚮往,甚至產生」書讀得再多,還不如做一個網紅」的錯誤認識。小編認為,李子柒現象可以出現在高中課堂或者大學課題裡,而不應該出現在小學生的考卷裡。因為高中或大學生,各方面的認知都已經比較成熟,事情的利弊也能有較全面的權衡。但出現在小學考卷中,不僅不會達到宣揚正能量的目的,反而會產生對「網紅」的推崇、鼓勵之效。
社會已經夠浮躁了,作為學校,要做的應該是降躁,而不是火上澆油
當今社會日趨功利,浮躁現象普遍存在,向「錢」看者眾,談理想者寡。如今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無數網民為了賺取更多的經濟效益而加入到了網絡大潮,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但也產生了一些消極的現象。
現在很多中小學生在課餘之時,談得最多的不是學習,而是明星、網紅、遊戲……甚至有些學生,為了當「網紅」,不惜瞞著父母和老師,偷偷地加入到了網絡直播、視頻和表演的隊伍,不僅荒廢了學業,還有部分學生走上了人生自毀之路,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並不少見。
存在的就是有理的。「網紅」的存在,我們不排斥,也不反對學生接觸,但在基礎教育階段卻真是不應該倡導的。有人問,難道把李子柒寫入考卷,就是在向學生倡導嗎?是的,這種看似讓學生與時代同步的做法,難道不是在潛移默化中裡培養學生的「網紅」意識嗎?如果任由這種現象發展,那今天有李子柒,明天就會有張子柒、劉子柒……網紅、明星在課堂教學中登堂入室,這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將帶來深遠的副作用。
教育的職責,重「教」更重「育「,而」育「之一道重在」引「
不可否認,李子柒作為「網紅」時代的代表,她的成功與其努力和堅持是密不可分的,值得很多在生活中向困難妥協的人學習。
但即便如此,這也並不是可以把「網紅「寫入小學階段考卷的理由。「三觀」未立的小學生,他們還無法對」網紅「一詞所代表的含義,形成客觀而正確地認知。
至於說傳播正能量,那就更不是理由了。把李子柒寫入小學考卷,與其說是在傳遞正能量,不如說是在培養網紅接班人。要知道,勵志題材何其多,難道非」網紅「不可?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關注「教育進行時」——說教育事,解教育規,做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