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代稱彭城,是天下九州之一,位於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是華東五省通衢之地。也是劉邦故裡,項羽故都。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祥地,具有眾多的人文景觀,有「看徐州兩漢文化」的說法。楚王陵獅子山位於徐州漢文化景區的核心地帶。
公元前206年,秦滅後,項羽在此自立為西楚霸王;劉邦立漢,先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徐州睢寧),次年被貶為淮陰侯。項羽又立異母弟弟劉交為楚王,都彭城(今徐州)。西漢時,劉姓楚王共有十二代。漢王朝,封王死後,葬在封地。現在徐州已有八座楚王墓被發現,其中以獅子山楚王陵最為著名。
。
位於徐州東郊的獅子山,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小山,海拔62米,其形似臥獅,故名獅子山。山的主體是石灰巖,山的主體是人工覆蓋土。找到獅子山楚王陵還是個傳說。1984年,在獅子山附近的一座磚廠裡,挖出了一大批小泥人(陶俑),挖出了俑坑,由此推斷附近還有王陵。使用當時最先進的儀器,就不會有這麼大的運氣了。隨後仍是通過走訪群眾加鑽探,花了七年時間才找到墓穴的墓口。一九九四年的考古發掘被評為199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這座陵墓是西漢早期出現的「斬山為棺,穿石為藏」的大型橫向墓室。
楚王陵獅子山圖。
坐北朝南,以山為葬,以石為室,直接鑿於山中,南北總長117米,寬13.2米,深山下20餘米,鑿石5100餘立方米,相當於20多個標準水池。巨大的地下玄宮幾乎將這片山脈掏空。因墓中失竊,如此聲名狼藉的陵墓,其主人身份卻是一團霧,專家考證獅子山墓的主人應該是第二代楚王劉郢或第三代楚王劉戊。
楚王陵墓是仿地宮建築群,結構複雜,造型奇特。呈現對稱的南北向中軸線布局,由外向內依次為三層露天立式墓道,墓室門廳、耳室、墓門、甬道、側室、前堂、後堂等。這些墓穴中包括庖廚、浴洗室、御府庫、禦敵庫、錢庫、印庫、前廳、棺室、禮樂室及楚王嬪妃陪葬室等大小墓室共12個,其設施結構一應俱全,重現了西楚漢王奢華的生活場景,也印證了漢代盛行的「視死如生」的喪禮觀念。
外墓道。
入墓首先看到的是南邊的墓道,長27.6米,寬9米,未開鑿成規整的斜坡,底部巖石高低起伏,在殘石上用夯土做成斜坡。
沿階而下,到了兩邊牆陡然變窄,形成「一線天」的地方,便是中墓道。中墓道長20.3米,寬3.5米,平底,深達14米至10米,墓室東面為侍奉楚王的近臣陵墓。
因為埋葬時間太短,墓道、耳室、側室和後室等多處都能看見未完成的痕跡。
墓室北面為內墓道,北面為墓門,長19.3米,寬2.05米,深5.2米。上面的天井通往山頂。
所有的天井,都是鑿山建造的,做好以後又都用夯土和石塊填充。南北長18.6米,東西寬13.2米,深11米。巨型天井到底是用來修王陵還是其他作用專家也只能猜測。盜墓賊就是從天井打出盜洞,精確地直接到達主墓大門。
內墓道的末端即為主墓門。每組前、後4塊4塊共16塊封門塞石,總長10.5米。盜墓者不能阻擋盜墓者,每組塞石右上角一塊鑿出「牛鼻眼」,然後用繩索拖拉每組塞石右上一塊共四塊,依次拉出。墓主大門後各室主要物品失竊被劫。現在所有的塞石都要用吊車搬運,很容易被盜墓者破解,因此專家推測應該不是小毛賊幹的,專家推測是王莽篡位時發生的大規模官盜。
墓穴挖掘時用封塞石,兩側耳室未被盜掘。
一塊拖出來的封墓石
墓主墓室門後各室中的主要物品雖被竊,但墓室天井內三耳室均未被竊。
主要墓門
耳室,側室
甬道盡頭便是前堂,即主墓,原來東面安放有非常珍貴的鑲玉棺材。主墓中出土了四千多片上等玉片的金縷玉衣,可惜被盜墓賊抽走了金絲。
楚王像是根據頭骨做成的主墓。
修復鑲玉漆漆木棺
西漢鑲玉漆棺,表面多達2095塊,按一定規律組合成各種複雜圖案,是目前規模最大,最華麗的鑲玉棺。
金縷玉衣的複製品
獅子山楚王陵雖遭盜掘,但仍有大量珍貴文物被發掘,其中不乏異乎尋常精巧的漢玉器。其中包括將完整的喪葬用玉、規整莊重的禮儀用玉、精心雕琢的裝飾用玉、富麗堂皇的生活用玉、紋飾富麗的兵器、栩栩如生的玉器、惟妙惟肖的玉人,幾乎都是漢代所有玉器的品種,並且代表了我國漢代玉器製作的最高審美水準,被譽為「天工漢玉」。(見發來的《古代彭千秋大漢氣象,走進徐州博物館》)
早先只有盜墓者盜取金銀,卻留下了玉,可見玉器是當時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專利,而平民所擁有的玉器則屬犯忌,盜墓賊一旦出手,玉片反遭懷疑。另外說那塊玉當時沒有什麼價值,所以沒被偷。因此,我們很幸運能看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