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娛樂家
2019-07-22 09:12 來源:澎湃新聞
三年前,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憑藉《你的名字。》在日本本土攬下250億票房,在全球範圍內該片更是超越了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榮登日本電影全球票房冠軍。一方面《你的名字。》那些精緻的畫面充分展示了新海誠多年保持著的細膩畫風與對現實世界的高度還原,另一方面在那部作品中他也一改之前過於依賴靜態畫面與簡單故事的問題,經驗豐富的動畫導演安藤雅司、田中將賀的加入更是讓《你的名字。》終於在故事層面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天氣之子》海報《你的名字。》驚人的票房與上佳口碑自然讓人對新海誠時隔三年後拿出新作《天氣之子》倍加期待,在早期的採訪中,新海誠就曾提到了《天氣之子》的故事背景將會與氣候變遷有關,「現在各種天災人禍不斷,但這也不是他們的責任,只是我們這一代年輕的時候環境更差,所以不得不被迫著成長。但當這樣的環境被強行加諸他們身上時,可以怎樣迎風走向將來?我正在製作這樣的作品。」
就在7月19日,在東京連綿近一個月的陰雨中,《天氣之子》終於與觀眾見面,巧合的是這一天臨近中午東京難得迎來了七月第一個大晴天,甚至不少人早上迎著小雨走進影院的人出來時便收穫了久違的陽光,也因此不少人都在社交網絡上調侃新海誠是不是真的認識什麼擁有「晴天能力」的神秘女孩。
《天氣之子》劇照不過拋開這些應景的玩笑話,回到《天氣之子》這部電影本身,能最簡單直接得出的結論便是:新海誠在《你的名字。》之後多少有些陷入了自我重複,甚至在故事層面出現了相當明顯的倒退。雖然新海誠的忠實粉絲一向不願對他的劇作過於苛責,但當一部電影要大規模上映接受大眾檢驗之時,任何一個細微的缺點勢必都將會放大。《你的名字。》當時能夠成功,恰恰在於不論是畫面、劇作還是配樂都幾乎沒有短板,配合日本民眾面對大型天災的微妙心境更是讓主題得到了自然的升華。
從人物設定到故事背景,《天氣之子》都多少能看到《你的名字。》的影子。高一那年夏天,男主角帆高離開遠在離島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東京,隨後他因為在船上遇到一位大叔而來到一間專門出版超自然現象的刊物打工掙錢。在那段時間裡,東京始終處於連日大雨的狀態,晴天難得一見。在工作的過程中帆高邂逅了與弟弟相依為命的少女陽菜,而陽菜恰恰是因緣際會獲得了改變天氣的「超自然少女」,隨後帆高與陽菜姐弟倆合作通過她的這種能力替人實現晴天的願望並以此賺錢。
《天氣之子》劇照但是作為「天氣之子」的陽菜也在為不斷使用自身能力而付出代價,她的身體逐漸透明如水,最終她不得已以自己為「獻祭」從而換來了東京的雨過天晴。故事至此基本上就已經進入了熟悉的套路之中,男主角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他愛上的女主角救回來,最終永不停歇的大雨將東京盡數淹沒換來了兩人大團圓的結局。
《天氣之子》劇照應該說除了「東京沉沒」這一設定勉強算有一絲新意,《天氣之子》在其他方面的呈現都完全無法接近更遑論超越導演自己三年前的作品。於故事層面來看,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在於對男主角設置的考驗實在太過生硬和不合邏輯,顯然導演在明確高潮戲份為男女主角分離再重逢的戲碼後,努力再為男主設計挑戰以便觀眾能夠於高潮戲份中產生共情,這也是為何會出現非法槍枝與警察調查那一條支線,然而警察在抓捕帆高的過程中出現的讓高中生從警局直接跑掉這種低級「巧合」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天氣之子》劇照類似這類完全無釐頭的反派設定無意中大大削弱了觀眾與主角的情感共鳴,使得最終的高潮段落完全只能依靠Radwimps的配樂來強行調動與煽情,是的,正是因為《你的名字。》中使用的配樂廣受好評,新海誠再次找到了Radwimps為《天氣之子》製作全片配樂。大概是認為這樣還不夠,《天氣之子》裡還直接出現了《你的名字。》的兩位主角,但二人於劇情其實毫無推動作用純粹只是發揮了「情懷彩蛋」的功能,如此這般生硬的「自我消費」除了歸咎於對新作的不自信之外實在很難解釋。
《天氣之子》劇照好在新海誠依然將他的最強部分發揮到了極致,《天氣之子》的畫面放在當下的高手如雲的動畫電影領域仍可謂獨樹一幟,每一幀的精緻程度都不負導演被稱為「壁紙狂魔」的名號。同時對於居住在東京這座城市的人來說,這部作品依然出現大量的真實城市景觀,通過動畫化之後陌生又熟悉的微妙感受同樣會讓人產生一些別樣的觀影快感。電影所展現的東京遭受氣候變遷後的情景,儘管城市面目全非,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依然會重新找到與自然重新相處的方式,某種程度上這也體現了新海誠作為新一代日本動畫導演對於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
顯然高峰之後再登高只是人們對於創作者一種美好的期望,於新海誠而言,他已經擁有了專屬於自己的影像風格,而在這種風格之下如何去講好一個故事則依然是他今後需要面對的挑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新海誠, 日本動畫
相關推薦
評論(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