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帆高與陽菜的愛情,只是表面劇情,晴天和晴女另有隱喻

2020-08-27 薇芥子故事

文/薇芥子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導演的又一部動畫佳作,少年帆高和少女陽菜的愛情,感動了很多人。而帆高的那句「相比於藍天,我更想選擇陽菜」,也讓人想起來另一句話,為了你我願意放棄全世界。

01 劇情回顧

晴天,往往代表著好的心情,人們更願意在晴天出門,感受陽光撒在身上的溫暖和愜意,晴天也代表著輕鬆和愉快。

而雨天則常常是麻煩和不耐煩代表,下雨會弄溼衣服鞋子,路上堵車,人們也莫名地開始焦躁起來。

所以,這年夏天,當東京陷入連綿雨天之後,人們每每望著陰霾的天空,表現出擔憂和不喜。

陽菜的母親,就是在這樣陰雨連綿的雨天,病重不治,離開了她和弟弟。而病房中照顧母親的陽菜,卻看到了天空上一縷陽光照耀的屋頂,她到了陽光下,閉目祈禱,從此成了晴女,有了改變天氣的能力。

陽菜成為晴女,卻依然沒能和母親在陽光下散步,也沒能改變她自己的命運。

雨還在下,人們依然抱怨,世界還是老樣子。在這陰沉的天氣中,唯一在變化的,是人們對藍天白雲的渴望,越來越濃烈。

帆高不堪忍受父親的毒打,離家出走,到東京討生活。作為一個年僅16歲的高中生,他在大城市舉步維艱,沒過幾天,就連吃飯和住宿的錢都沒有了。

好在他在船上認識了雜誌社的小慄旬,他才有了落腳的地方。一次尋找晴女的過程中,得知陽菜有讓天氣放晴的能力,加上他們都需要錢,就在網上發布晴女訂單,幫助許多人完成他們的心願。

隨著完成的訂單越來越多,陽菜幫助的人也越來越多,可以讓他人開心,讓這個單純的小女孩覺得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但是她的身體,卻變得越來越透明

帆高離家出走,又撿到了槍,他不能被警察帶走。而陽菜和弟弟相依為命,兩人都未成年,被警察發現的話,她們也會被帶走,尋找監護人。

三個小孩都不想與警察打交道,於是相約逃跑。雨越下越大,交通癱瘓,更不可思議的是,盛夏之季,天空居然飄起了雪花。

在酒店,他們一起度過了最開心的一個晚上。之後,陽菜選擇獻祭,停止這無休止的大雨,完成她作為晴女的使命。

天空果然放晴了,刺眼的陽光,照耀著沒過足踝的雨水,人們望著陽光,或感動,或感慨,真正的夏天終於來了。

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個15歲的少女犧牲了自己,換來的晴天。但是帆高知道,他要去救陽菜,把她從天空帶回來。

最終,帆高在小慄旬和其他人的幫助下,到了天空,帶回了陽菜,雨水又開始了。

陽菜和帆高都回歸正常生活,三年後,帆高完成學業,回到東京,和陽菜擁抱在一起。

02 晴天和晴女的隱喻

《天氣之子》給人的整體感覺是陰雨連綿,似乎預示著這個世界,也出了某種問題。

人生在世,總是有很多的不如意,似乎帆高和陽菜的經歷更慘,他們的家庭都算不上幸福,但是還是努力地讓自己生活地更好。小慄旬看起來大大咧咧,卻也是個有故事的人,他的妻子車禍去世,女兒有哮喘,生活對他並沒有多少青睞。

但是,無論生活什麼樣子,他們都沒有就此放棄,都在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晴天。

晴天,代表的是希望。帆高的希望就是陽菜,而陽菜的晴天卻不止是帆高。陽菜身為晴女,有著自己的使命,她要給人們帶來晴天,看到他們開心的笑容,她覺得自己活得很有意義。

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小心願,和帆高永遠在一起。

她在他人和帆高之間,選擇了他人。

為他人犧牲,在大家心中,往往是高尚的,但是在至親心中,卻是一種殘忍。

帆高不能忍受這樣的結果,他執意把陽菜帶回了普通人的世界。

晴天結束,回歸雨天,但是人們很快適應,依舊日日忙碌,有條不紊地生活著。

晴天,還有另一種含義,是陽菜以為的拯救世界,但是這並沒有她想像中那麼重要。對於陽菜是要犧牲自己,而對於眾人來說,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回到現實中,我們身邊也不乏有這樣願意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人,他們就像陽菜,從別人的感謝和笑容中,找到自己的意義。甚至為了他人,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只是,很多時候,他們找不到自己。

陽菜放下使命,回歸平凡之後,終於也找到了屬於她的晴天,那就是帆高。

回過頭來看看陽菜的心理,會發現她其實有著很深的自卑,她對身邊發生的事情感到無力,媽媽的病,她無能為力,照顧弟弟,她拼盡全力也感到困難,只有在做晴女時,才能感到自己的價值。

她選擇做一個為他人錦上添花,卻不為帆高和弟弟雪中送炭,多半是這個原因。曾經委託晴女的老奶奶說過一句話,200年前,東京所在的區域就是一片汪洋,現在只不過是回到了原點。

由此可見,陽菜的犧牲其實可有可無,她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樣重要,也沒有以為的那樣偉大。

回歸平凡之後,對於陽菜來說,最重要的是克服和超越自卑,找到自己,此時對於他人的付出,才真正有意義。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陽菜卻弄錯了方向,如果她超越了自卑,或許她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真正地改變社會現狀,而不是消極地獻祭自己。

-END-

相關焦點

  • 天氣之子:帆高與陽菜的愛情,只是表面劇情,晴天和晴女另有隱喻
    文/薇芥子《天氣之子》是新海誠導演的又一部動畫佳作,少年帆高和少女陽菜的愛情,感動了很多人。而帆高的那句「相比於藍天,我更想選擇陽菜」,也讓人想起來另一句話,為了你我願意放棄全世界。01 劇情回顧晴天,往往代表著好的心情,人們更願意在晴天出門,感受陽光撒在身上的溫暖和愜意,晴天也代表著輕鬆和愉快。而雨天則常常是麻煩和不耐煩代表,下雨會弄溼衣服鞋子,路上堵車,人們也莫名地開始焦躁起來。
  • 《天氣之子》:「晴女」人設滿分,但有一個大BUG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後又一熒幕力作,國內正式上映前,就已積攢大批粉絲。那麼,《天氣之子》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故事內容】帆高,一個16歲高中男生因為感到生活十分束縛,於是從小島離家出走去往東京。
  • 《天氣之子》:古老而悲情的晴女傳說
    《天氣之子》講述了16歲神津島少年森島帆高因與父母發生矛盾,離家出走到東京市區後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帆高隨身攜帶著的《麥田裡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是他當時心情和叛逆性格的寫照。帆高來到東京後,遭遇如同東京的天氣一樣,一直在陰霾的雨天中。
  • 《天氣之子》:古老而悲情的晴女,世界毀滅和你,我選擇你活著
    最近,影得君有個困惑,有時太在意別人的情緒,為了和睦的環境,說言不由衷的話,做不願意的事,有時真的很累。我們,要為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嗎?這種不痛快的心情,在看了新海誠的最新電影《天氣之子》之後,似乎得到了緩解。
  • 《天氣之子》:遇見你就是晴天
    昨天去看了期待已久的《天氣之子》,無意中在宣傳海報上看到了這樣的幾行字。好像新海誠對天氣一直有種執念,尤其是雨天。淅淅瀝瀝的雨,潮溼安靜又治癒,美到窒息。《天氣之子》也秉承著新海誠動畫的一貫風格,唯美的畫風,動聽的音樂,視覺上無可挑剔。雖然劇情和三年前的《你的名字》相比,並不出彩,甚至有些部分還有邏輯上的硬傷。
  • 元氣滿滿小太陽《陰陽師:百聞牌》日和坊是《天氣之子》晴女嗎?
    日本出現了獨有的晴男晴女文化。去年新海誠動畫電影《天氣之子》的女主角,天野陽菜就是一名晴女,通過祈禱,她就能讓原本陰沉的天氣變得晴好。據說,陽菜晴女的能力是在她祈禱與媽媽再一次在晴空下行走時,所獲得的。從此,她只要雙手緊握在胸前,並向天祈禱,就能讓雨天變晴天。在日語中,女主角的姓「天野」,指的就是天空;「陽」顯然指的是太陽,本身就寓意著她是一名晴女。
  • 元氣滿滿小太陽 《陰陽師:百聞牌》日和坊是《天氣之子》晴女嗎?
    日本出現了獨有的晴男晴女文化。去年新海誠動畫電影《天氣之子》的女主角,天野陽菜就是一名晴女,通過祈禱,她就能讓原本陰沉的天氣變得晴好。據說,陽菜晴女的能力是在她祈禱與媽媽再一次在晴空下行走時,所獲得的。從此,她只要雙手緊握在胸前,並向天祈禱,就能讓雨天變晴天。
  • 天氣之子:你是我的百分百晴天女孩
    ~天氣之子~光和影祈禱晴天夜晚的煙花綻放綻放~綻放~每一朵煙花都獨特地綻放美麗的煙花光芒照耀東京城晴天多麼美好呀被大雨覆蓋城市每一幀都是一幅畫公交車夜燈雨夜兩個各懷心事的人兒你是我的百分百晴女天空,是另一個世界。回來了,晴女~車站車站陰雨綿綿的城市沒有一朵煙花是完全相同的但每一朵煙花都美麗街道有你在身邊,晴天就會到祈禱多麼想見你!天氣什麼的,就這樣瘋狂下去也可以。
  • 天氣之子:我不要晴天,我只需要你,大雨讓城市傾倒,我只想擁抱你
    其實大部分我們所熟知的日漫電影基本評分都在八分以上,《天氣之子》評分低的大部分原因是劇情設定,很多人吐槽價值觀狗血,不是應該提倡的主流價值觀,一個人的犧牲可以拯救一座諾大的城市,可以換來不計其數人的幸福生活。
  • 比起晴天,我更需要你—評電影《天氣之子》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最新執導的日本青春動漫,影片以天氣變化混亂的時代為背景,講述被命運操控的少年與少女,自己「選擇」生存方式的故事。影片於2019年11月在大陸上映。影片的大概劇情為:16歲的高中生帆高離家出走一人來到了東京,為了能夠在東京生活下去,他不斷在網絡上找兼職,最後進入了一家編輯雜誌社做一名寫手。東京整個城市一直被陰雨連綿,所有的人都在尋找百分百的「晴女」。期間帆高遇到了少女陽菜,少女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可以雨天轉換晴天,陽菜為了生活把「晴女」當成一種職業謀生,同時幫助了許多需要陽光的人。
  • 《天氣之子》雨讓這城市傾倒,我要給你懷抱
    喜歡新海誠的觀眾,八九不離十是看中新海誠作品獨特寫實細膩畫風,還有故事裡大膽宣言的勇敢愛情,動聽感人的電影歌曲等等。比如《你的名字》、《天氣之子》…我不是很喜歡一些評論強行地把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作比較你可以認為他們情節手法是相似的但我覺得這兩部電影最大差異在於將電影本身串聯起來採用的元素不同想要表達的東西也不同天氣之子中串聯起電影的元素是雨而不是難得一遇浪漫的流星,這是他們最本質的區別。
  • 天氣之子:比起晴天,我更需要你!少男少女的純粹愛情無需言語
    導讀:天氣常常會影響人的心情,有的人喜歡晴天,有的人喜歡陰天,甚至有人喜歡雨天。因此,如果天氣能因一個人的意願而改變,那將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不,在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中,就真的有這麼一個可以讓天氣放晴的女孩兒——天野陽菜。
  • 新海誠的《天氣之子》,讓人再次看清愛情的力量有多大
    同樣是少男少女的純美愛情主線,不同的是,《天氣之子》中加入了不少個人與社會責任的衝突選擇,讓少男少女的愛情部分變得艱難而矛盾起來。一直下雨的東京,出現「晴女」,她可以祈求來晴天,但她祈求一次,達到一次,就變得更透明一點。
  • 新海誠​的《天氣之子》,讓人再次看清愛情的力量有多大
    同樣是少男少女的純美愛情主線,不同的是,《天氣之子》中加入了不少個人與社會責任的衝突選擇,讓少男少女的愛情部分變得艱難而矛盾起來。一直下雨的東京,出現「晴女」,她可以祈求來晴天,但她祈求一次,達到一次,就變得更透明一點。
  • 《天氣之子》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事情
    這是誠哥繼《你的名字》後時隔三年的又一部動畫電影,代表日本角逐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同時參與競爭的還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寄生蟲》。與前作相同,這次的主角依然是個奇藝少女——可以招來晴天的女孩子,簡稱「晴女」。
  • 新海誠《天氣之子》,為了愛情,水漫東京又何妨?
    相信有不少中國觀眾是通過《你的名字》這部電影知道新海誠的,而《你的名字》實在太火,所以《天氣之子》上映之後,難免被不少觀眾拿來和《你的名字》進行比較。很遺憾的是,無論是從評分上還是來看還是從票房上來看,《天氣之子》都輸給了《你的名字》,豆瓣評分差了1.3分,中國內地票房差了2.87億,近乎一半。
  • 《天氣之子》:願餘下的每一天都是晴天
    執念這是在電影宣傳海報上看到的一句話,抱著期待的心情,看了新海誠繼《你的名字》後時隔三年的又一部動畫電影——《天氣之子》。在故事情節上雖然簡單易懂,卻觸動了大多數人內心的柔軟之處。影片裡的東京正經歷著嚴重的異常天氣,作為「晴女」的女主角只有犧牲自己的生命,才能驅除暴雨、恢復晴天。以我的以往經驗來看,覺得她一定會犧牲自己,還世界一個晴天,但,我錯了,在男主的堅持下,兩個人放棄拯救世界,選擇一起活了下去。
  • 動漫|《天氣之子》
    豆瓣評分7.1的天氣之子,網上評論卻兩極分化,所以它到底怎麼樣?又為什麼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天氣之子的開頭是一個為了追逐光芒而離開偏遠島嶼家鄉的高中生帆高,他離開了島上的家,來到東京,最終找到一份在超自然現象雜誌出版社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他用撿來的槍救了100%晴女陽菜,由於陽菜沒有工作,還要賺錢養弟弟,他們開始利用晴女的能力掙錢。
  • 《天氣之子》後,新海誠後續作品你還看好嗎?
    #日本動漫#現在看新海誠,無論是言葉、君名,還是天氣之子少年偶遇少女,愛上少女,拯救少女,除此之外,這部動畫的劇情還有啥?這樣是很純粹,但純粹得有點過於簡單了……因為少年只愛少女,不愛其他東西,導致拯救少女時完全沒有怎麼猶豫,缺少了那種深陷兩難的困擾和掙扎。對成年人來說,這樣的愛情,不就是孩子般的任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