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天氣之子》,為了愛情,水漫東京又何妨?

2020-12-06 禹風電影觀察室

「你知道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

每當聽到《小情歌》裡的這句歌詞,我都會幻想一下讓城市顛倒的大雨是什麼樣子,在這種雨中擁抱的又是什麼樣的人。

可以我想像力一直不是特別豐富,總也想像不出什麼有意境的畫面。

直到我看了《天氣之子》。

甭想了,就這樣!

《天氣之子》的導演是日本導演新海誠2019年的新作品。也是繼《你的名字》之後,第二部在中國上映的新海誠作品。

相信有不少中國觀眾是通過《你的名字》這部電影知道新海誠的,而《你的名字》實在太火,所以《天氣之子》上映之後,難免被不少觀眾拿來和《你的名字》進行比較。

很遺憾的是,無論是從評分上還是來看還是從票房上來看,《天氣之子》都輸給了《你的名字》,豆瓣評分差了1.3分,中國內地票房差了2.87億,近乎一半。

於是網上出現了一些「新海誠江郎才盡」,「《天氣之子》爛片不知所云」「三觀不正」的論調,說的是理直氣壯,言之鑿鑿。

那《天氣之子》到底怎麼樣呢?

先一起來看看劇情吧。

少年帆高因為某些原因離家出走,獨自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東京。沒人可以投靠的他試圖找份工作養活自己,可是因為是未成年人,沒有人敢用他。

一直找不到賺錢的方法,身上的錢卻越來越少,原本還能住旅店的帆高開始露宿街頭,為了省錢,連續三天去麥當勞裡點飲料充飢消磨時間。

第三天晚上,麥當勞的一個女服務生不忍心看他挨餓,偷偷送給他一個漢堡。

「在我16年的人生中,那大概是最美味的一頓晚餐了。」

一個漢堡終究解決不了問題,無奈之下,帆高摸出一張名片,按照地址找了過去。

名片是一個大叔給他的,在來東京的船上,帆高因為突然而來的暴雨差點掉進海裡,正是這個大叔拉了他一把,救了他一命。

二人分別的時候,大叔給了帆高一張名片。

名片上寫著「K&A企劃公司CEO 須賀圭介」。

帆高找到了這個「K&A企劃公司」,原來這只是一個小工作室,主要工作是搜集發表各種奇異新聞。

員工嘛,除了須賀大叔就只有一個年輕的大姐姐夏美。

帆高加入之後,開始和夏美到處搜羅新聞,總算不用再過四處漂泊,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了。

東京開始下雨,仿佛進入了雨季一樣,太陽已經很久沒露過面了。

帆高跟著夏美來到一家佔卜館搜集都市傳說資料,佔卜婆婆東拉西扯的扯了一大堆「晴女」、「雨女」「大地女神」之類聽不懂的話、在帆高看來這完全是像輕小說一樣的扯淡,什麼濫用力量會消失的怎麼可能,天氣就是自然現象而已。

這事兒似乎就這麼過去了,東京依然泡在水裡,雨每天都在下。

某天,帆高在街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那個曾經給過自己漢堡的女孩。

女孩身邊圍繞了兩個看起來就不像好人的男子,聽他們說話,似乎正在鼓動女孩去做什麼能迅速來錢的工作。

帆高摸了摸包,衝出去抓住女孩的手就跑。

可惜沒跑多遠就被追上了,帆高被打翻在地,情急之下,從包裡摸出一把手槍朝天開了一槍。

鎮住場面之後,帆高帶著女孩跑了。

手槍是帆高在街頭流浪的時候撿的,一直放在包裡,沒想到居然真的用上了。

帆高救下的女孩名叫陽菜,倆人就這樣成了朋友。

陽菜因為某些事情被麥當勞開除了,她獨自和弟弟生活在一起,沒有父母可以依靠,所以迫切需要賺錢。

陽菜有個技能,只要她祈禱晴天,她周圍的天氣就真的會放晴。

帆高腦子一轉,想到了一個賺錢的方法。

利用陽菜召喚晴天的技能,有償給人提供晴天服務。

迫切需要賺錢的陽菜自然不會拒絕,倆人一拍即合,晴天服務上線。

由於陽菜的技能近乎百試百靈,晴天服務生意越來越多,錢也越賺越多。

與陽菜相處的過程中,帆高發現自己漸漸喜歡上了她。

但是因為陽菜某次祈禱的時候被電視臺拍到了,陽菜不想受到太多關注,晴天服務只能停業。

陽菜像帆高說出了自己能召喚晴天的真相。

一年前的一個雨天,陽菜守在媽媽的病床前,突然發現遠處有一處陽光,陽菜便追尋著陽菜來到一間樓頂上的鳥居,進入之後突然失去了意識,再醒過來之後,天就晴了。

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陽菜就成了晴女。

已經引起社會關注的陽菜決定搬家。這個時候,警察找上門來打聽帆高的事情,原來是帆高的父母報了警,尋找離家出走的兒子。

帆高不想回去,所以決定還陽菜姐弟一起出逃。

當晚的東京,雨越下越大,已經變成了極端天氣,後來竟然下起了雪。

這可是夏天。

帆高三人因為沒有身份證,想找個旅店過夜都變得十分困難,去了好多家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家豪華賓客願意接待他們。

三個人在賓館吃飯、泡澡、唱K、度過了非常開心的一個夜晚。

深夜,陽菜對帆高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她要把自己獻祭給天神。

據說只要獻祭晴女,失控的天氣就會恢復正常。

陽菜發現自己每次祈禱晴天之後,身體便會有一點變透明,前些日子的晴天服務,已經讓她的身體很大一塊變成透明的了。

帆高自然不想失去陽菜,可惜已經晚了。第二天早上,帆高醒來找不到陽菜了,與此同時,警察找到了賓館,強行要把帆高帶走。

帆高跟著警察走出賓館,天空已經放晴了。

突然掉下一件閃閃發光的物件,帆高撿起來一看,正是自己送給陽菜的戒指。

越想越不對勁,帆高從警察局跑出來,奔向陽菜說過的那間鳥居。

在須賀、夏美還有陽菜弟弟的幫助下,帆高擺脫警察,成功衝進鳥居。

不出所料,帆高飛上了天,見到了陽菜,把她帶了回來。

東京又開始下雨。

三年之後,帆高從老家的高中畢業,再次來到了東京。

東京依然在下雨,帆高在街頭遇到了陽菜。

全劇終。

本來想簡單寫幾句就完,沒想到不知不覺寫了快兩千字的劇情。

先說優點,《天氣之子》有非常鮮明的新海誠風格,最明顯的就是畫面,完全反映出了新海誠「壁紙狂魔」的特點,每一幀畫面都非常精細,截圖可以直接當壁紙用。

尤其是帆高把陽菜從天上帶回來的時候,整段畫面仿佛高空跳傘一樣不斷變化,給人印象非常深刻。

還有片中每一個晴天的畫面,都非常漂亮。

電影的BGM和劇情非常契合,每一段氣氛都烘託得恰到好處。

這麼說吧,《天氣之子》從技術製作方面來說,近乎無可挑剔,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體驗都非常舒適。

唯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劇情了。

首先一方面,就是帆高最後的選擇,寧可讓東京繼續處在暴雨中,也要和陽菜在一起。

這種「自私」的選擇,令某些觀眾無法接受。

尤其是中國觀眾,中國人自古講究「大局為重」,「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有這種犧牲精神的人是高尚的。堵槍眼、炸碉堡的都是人民英雄。

比如最近的疫情,中國人早早就戴上口罩減少出門,犧牲部分個人自由,儘量不給國家添麻煩。而不少外國人還在那裡嚷嚷戴口罩侵犯人權,個人自由高於一切呢。

所以當帆高為了和陽菜在一起,說出「天氣什麼的,就讓他失控吧!」這種話的時候,在某些人看來就是自私自利,大逆不道。

從結果上來看,的確是的,陽菜回來了,可暴雨也回來了,整個東京被水泡了三年。這都是帆高「不顧大局」的結果。

可是,從帆高和陽菜的角度來說?他們做錯了什麼嗎?雨也不是他們下的啊!只是想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也有錯嗎?

舉個例子,西晉時期有個人叫石崇,就是和王愷鬥富鬥富拿蠟燭當柴火燒的那位。

石崇喜歡在家請客,他有個非常好用的勸酒套路。如果客人不喝酒,石崇就讓自家侍女去給客人勸酒,如果勸酒失敗,石崇就把侍女殺掉。

一般的客人不想鬧出人命,就喝了。可是有一個一個叫王敦的人,說死就是不喝,石崇連殺了三個侍女,王敦也沒改主意。

「你殺你自己家的人,和我有什麼關係?」

你覺得這三名侍女的死應該怪誰?王敦?他只是沒喝酒而已,人又不是他殺的。

真正的兇手,是制定了這個規則,並動手實施的人,石崇。

覺得怪王敦的人,都是中了石崇「轉移矛盾」的套路。

轉移矛盾這招當今社會也有很多人在用,比如快遞員和顧客之間的某些問題。

扯遠了,說回《天氣之子》,水淹東京的罪魁禍首,不是帆高和陽菜,而是那個非要晴女獻祭才肯停雨的「神」。

帆高和陽菜,同東京的其他人一樣,都是受害者。而且受傷害的程度比其他人重很多。

主角「自私」、結局不夠圓滿怕就是部分人給《天氣之子》打差評的原因了。

開個腦洞,如果按照某些常見的套路,《天氣之子》的結局應該是以下兩種發展方向。

一、帆高義無反顧的上天找到陽菜,但是為了保護東京,不能帶她回去,所以決定選擇和她一起獻祭。

倆個人選擇最後感動上蒼,於是天氣放晴,帆高和陽菜也回到了地面上,過起了正常的生活。

二、把要降雨的「神」具象化成一個具體的形象,帆高為了保護東京,守護陽菜,最終找到方法,幹翻這個「神」,最後天下太平,有情人終成眷屬。

如果悲劇一點的話,就是帆高和陽菜之間犧牲了一個。

反正不管怎麼說,按照觀眾熟悉的套路,這場禍國殃民的暴雨最後是一定要停下來的。

但《天氣之子》偏偏沒有這麼做,就讓東京這麼一直處在暴雨中。

劇情的問題還不僅僅只有這些。

如果你去翻翻《天氣之子》的評論,會發現很多人說劇情沒有代入感,看著像小孩子過家家之類的言論也是有不少的。

這一點,我同意。

起碼在我看來,男主帆高不是個討喜的角色。

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麼,離家出走、藏匿槍枝、襲警、從警察局逃跑、用槍對著恩人。

這些行為,不是一句年少輕狂不懂事兒就能帶過去的。

主要原因還是電影的敘述問題,比如帆高離家出走的原因,一直沒有給出正面理由,這樣就導致觀眾不理解帆高為什麼拼命對抗警察不回家。

他經歷了什麼不想回家?電影沒說,靠觀眾腦補。

而且最後的結尾,帆高在家鄉讀完了高中,看著也沒覺出家鄉哪裡不好啊?當初為什麼就那麼不願意回家呢?

中二病犯了?

沒講清楚原因,大家就會覺得帆高是小孩子胡鬧,和警察對抗的越激烈,這種胡鬧的感覺就越強。

把那些精美的MV刪去一些,講講帆高的背景不行麼?

對了,還有日本警察,真是被黑的體無完膚,連個中二學生都管不住,廢的不能再廢了。

總之,在我看來,《天氣之子》的製作十分精良,但是劇情方面存在一些瑕疵,周末無聊的時候,不妨一看。

相關焦點

  • 天氣之子:比《你的名字》更能詮釋新海誠所憧憬的愛情!
    三年後,新海誠的全新作品《天氣之子》終於來了,而這次官方又搬出了「一起看吧」的宣傳語。那麼這一次誠哥能否重現《你的名字》的輝煌呢?先說結論吧,《天氣之子》是一部比《你的名字》更具新海誠風格的電影,細膩寫實的畫風,勇敢表達愛情的男女主,動聽的音樂,讓你一看就會覺得,這一定是誠哥的作品。如果你是新海誠的粉絲,那麼這部《天氣之子》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 看完天氣之子,新海誠這些年經歷了什麼?覺得新海誠又相信愛情了
    喜歡就關注我吧~電影的具體細節,相信喜歡新海誠電影的人一定對天氣之子非常了解。很多人對天氣之子二刷三刷,這裡筆者就不再多介紹電影當中的情節。說說天氣之子這部電影給筆者的感受。這部天氣之子,刷新了我對新海誠的看法。自從零幾年看過秒速五釐米後,我對新海誠的印象是:畫質超高,現實取景,虐待感情。總之就是:我新海誠不相信愛情!當初對感情懵懂的筆者,著實被秒速五釐米虐了一次又一次。
  • 新海誠的《天氣之子》,除了愛情,你還看懂了什麼?
    最近,《天氣之子》又火了一把,為什麼叫『又』,因為這部動漫是去年在大陸上映的。這部動漫延續了新海誠一貫的風格,少男少女的純真愛情。因此很多網友從這個角度對這部作品進行評價。有人說男主自私,為了賺錢,讓陽菜做晴女的工作(其實當時男主還不知道晴女的宿命)。有人批評男主在女主與東京之間選擇了陽菜。
  • 新海誠的《天氣之子》,除了愛情,你還看懂了什麼?
    最近,《天氣之子》又火了一把,為什麼叫『又』,因為這部動漫是去年在大陸上映的。這部動漫延續了新海誠一貫的風格,少男少女的純真愛情。因此很多網友從這個角度對這部作品進行評價。有人說男主自私,為了賺錢,讓陽菜做晴女的工作(其實當時男主還不知道晴女的宿命)。有人批評男主在女主與東京之間選擇了陽菜。
  • 天氣之子:新海誠式的戀愛
    《天氣之子》是由日本動畫監督新海誠指導的動畫電影作品,於2019年7月19日,並於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少年帆高和擁有操控天氣能力的少女陽菜之間的奇幻愛情故事。 對於新海誠導演的動漫作品都不陌生的,例如:《極速五釐米》、《雲之彼端,約定之地》《追逐繁星的孩子》、《你的名字》、《天氣之子》等等。 天氣之子講述了男主帆高離家出走來到東京找工作,在燈紅酒綠、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中遇到到了性格陽光獨立的女主陽菜,當時東京連日大雨滂沱,看似普普通通的女主陽菜確實傳說中的晴女,有著操控天氣的能力。
  • 《天氣之子》:滂沱大雨中的新海誠世界系
    儘管始終保持著每一幀皆可做屏保的嚴要求高標準,但較《你的名字》裡眾多的拉伸轉場鏡頭和遠景描摹不同,東京作為《天氣之子》的主要發生地,大量的實景特寫對於新海誠這個細節狂魔來說還遠遠不夠。針對影片設定下東京複雜的天氣變化,新海誠把全片1700多個相關鏡頭請教了氣象學專家,一一確認無硬傷,才將之搬上大銀幕。
  • 《天氣之子》:這次,你看懂新海誠了嗎?
    文&編:綠麥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醞釀三年。宣傳語「有一種陪伴,是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勾起了不少人的情懷。整個電影看下來,只能感嘆新海誠不愧有「壁紙狂魔」之稱,《天氣之子》中場景的刻畫和塑造依舊精緻,每一幀畫面都很養眼,唯美得令人驚嘆。《言葉之庭》的雨、《秒速五釐米》的坡道、《你的名字》裡的神社,大量真實的城市景觀,在《天氣之子》裡都通過電腦3D的CG動特效進一步再現。水滴打在地面上彈起後的晶瑩剔透,以及天空的波瀾壯闊無不讓觀眾感受到了觀影的快感。
  •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確定引進 《天氣之子》國內上映時間
    近日,導演新海誠最新力作《天氣之子》宣布確認引進內地。繼《你的名字。》(日本影史票房第四)三年後,《天氣之子》在日掀起全民觀影盛況:上映首周,該片票房達《你的名字。》同期1.3倍,截至目前,影片力斬116億日元票房,問鼎2019年日本本土票房第一,即將衝擊年冠。日前,影片已宣布於全球十個地區上映,更有超五萬印度觀眾聯名請願引進該片。
  • 天氣之子:為了你對抗全世界,你被陽菜與帆高的愛情感動了嗎?
    面對「全世界」與「愛情」,你會選擇深愛的她,還是世界人民的安危呢?《天氣之子》的男主帆高,他選擇了陽菜,是不正真符合了那句「只要能和你在一起,與全世界對抗又何妨?」。新海誠動畫電影《天氣之子》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然後在同年的8月8日、9月12日、11月1日分別在中國香港、臺灣和內地上映,中國大陸於2020年7月21日在嗶哩嗶哩全網首播。講述了16歲少年森島帆高,與擁有「操控天氣超能力」的15歲少女天野陽菜之間的奇幻愛情故事。
  •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的下坡路?不,這是他的又一次成長
    《天氣之子》仍然是新海誠對於愛情的幻想,但這一次卻給成長加上了厚重的責任。為了幫助陽菜,他們利用陽菜晴女的能力(控制天氣)完成別人的委託賺取費用。東京的天氣越發不受控制,他們卻發現陽菜祈求天空放晴,身體卻需要不斷付出代價。帆高、陽菜和弟弟凪不想因為警察而被分開,於是他們再次選擇了逃離。卻不料,帆高被抓,陽菜卻因為帆高隨口的一句希望東京恢復正常而徹底消失,東京因為獻祭了晴女恢復了晴朗。我們看《天氣之子》這時像是個神話故事的後續。
  • 起底《天氣之子》!新海誠愛不釋手的東京還藏著多少浪漫往事
    2016 年,《你的名字》大獲成功,無數觀眾為瀧和三葉跨越時空的愛情所感動,新海誠從此告別 " 不會講故事 " 的笑談。同時,憑藉極高的場景還原度以及動畫超越現實的視覺表現力," 壁紙狂魔 " 的稱號也為世人所熟知。從《秒速五釐米》開始,新海誠可以說是把東京畫了個遍,稱他是流動的 " 東京漫步指南 " 也不為過。
  • 《天氣之子》你才是我的全世界,新海誠世界裡的愛情終於圓滿
    新海誠的作品總是少不了「世界系」,他總是喜歡用災難的手法來襯託男女主的愛情,也總是能夠讓我們哭的稀裡譁啦,然而到《天氣之子》的時候才發現,新海誠世界的愛情終於圓滿。看《天氣之子》的時候,心中就會不自覺地想起來一首歌:你知道,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
  • 《天氣之子》奇幻唯美的愛情故事
    《天氣之子》這本書是2019年新作新海誠執導電影《天氣之子》原著,電影榮登日本票房榜首,並代表日本逐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同年在中國上映,影片現實感與童話感並存的「新海誠式愛情」,讓不少觀眾被「感動到哭泣」;終極海報則再度展現極致畫質新海誠筆下極致唯美的世界。
  • 《天氣之子》:我們為什麼喜愛新海誠?
    遊戲般的碎片化敘事昨天去看《天氣之子》了。在影院裡看天氣之子的時候,看新海誠的時候,總是頭皮發麻。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上一次在大陸的影院見到新海誠是在《你的名字》。新海誠是個小說家,也是個喜歡悲劇的導演。眾所周知的是,所有畫面可以稱之為壁紙的電影,是新海誠的特色。然而在畫面之外,我們讀懂了新海誠的哪些呢?
  • 《天氣之子》新海誠電影壁紙,為了心中那個夢,我們揚帆起航
    #《天氣之子》是由新海誠執導的新電影,由醍醐虎汰朗與森七菜擔任主要配音,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2019年11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天氣之子》新海誠不管晴天還是雨天,我只是想和你相遇。——《天氣之子》新海誠天空比大海還要深,是個未知的世界。
  • 《天氣之子》新海誠總能給我們一個青春的幻想
    其實《天氣之子》相對於君名更有著新海誠的風格,眾所周知新海誠不怎麼會講故事,就故事來說天氣之子的故事要比君名的故事簡單的多,所以新海誠敢去加入更多的屬於新海誠的東西融入進裡面,這份獨屬於新海誠的溫柔也許很令人費解,但是,當你慢慢理解之後,一切又變得順其自然。無論你喜不喜歡,但新海誠在我的心裡,真的是一個很思想深邃的人。
  • 品味新海誠:《天氣之子》,想嘗試前往那道光芒中
    去年獲得角逐奧斯卡獎的動畫不多,最具有希望的除了迪士尼動畫《玩具總動員》、國產黑馬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外,就是這部《天氣之子》。足以看出這部動畫的優秀。《天氣之子》的劇情是我們熟悉的新海誠劇情,看似是一個遐想出的環境中,上演著令人感觸的故事,東京處在氣候失控的情況,每天都是不停的下雨,從來沒有晴朗的時候,主人公帆高離家出走來到東京,在一家雜誌社工作,遇到了女主角陽萊,陽萊是一個「晴女」具有可以讓天氣放晴的能力,在與陽萊相處的時間,帆高逐漸喜歡上了陽萊,但是由於陽萊過度地使用了自己讓天氣放晴的能力而消失,在帆高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下
  • 從《秒5》到《天氣之子》,看新海誠從現實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
    作為少數躋身「日漫百億票房俱樂部」的成員之一,新海誠,一個執著於愛情題材動漫作品的導演和漫畫家,自《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後聲名大噪。而在此之前,新海誠並不廣為人知。死磕少年異地戀情節,唯美到每一幀都是壁紙是大多數人對新海誠作品的第一印象。
  • 從《秒5》到《天氣之子》,看新海誠從現實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
    作為少數躋身「日漫百億票房俱樂部」的成員之一,新海誠,一個執著於愛情題材動漫作品的導演和漫畫家,自《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後聲名大噪。而在此之前,新海誠並不廣為人知。死磕少年異地戀情節,唯美到每一幀都是壁紙是大多數人對新海誠作品的第一印象。
  • 《天氣之子》藏了6個《你的名字》彩蛋,可新海誠這次真令人失望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11月1日在內地上映,票房和口碑差強人意。《天氣之子》上映3天票房超過1.5億,預計總票房過3億。《你的名字》2016年在內地收穫了5.75億票房。《天氣之子》豆瓣評分7.1,遠不如81萬人打出8.4高分的《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