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
每當聽到《小情歌》裡的這句歌詞,我都會幻想一下讓城市顛倒的大雨是什麼樣子,在這種雨中擁抱的又是什麼樣的人。
可以我想像力一直不是特別豐富,總也想像不出什麼有意境的畫面。
直到我看了《天氣之子》。
甭想了,就這樣!
《天氣之子》的導演是日本導演新海誠2019年的新作品。也是繼《你的名字》之後,第二部在中國上映的新海誠作品。
相信有不少中國觀眾是通過《你的名字》這部電影知道新海誠的,而《你的名字》實在太火,所以《天氣之子》上映之後,難免被不少觀眾拿來和《你的名字》進行比較。
很遺憾的是,無論是從評分上還是來看還是從票房上來看,《天氣之子》都輸給了《你的名字》,豆瓣評分差了1.3分,中國內地票房差了2.87億,近乎一半。
於是網上出現了一些「新海誠江郎才盡」,「《天氣之子》爛片不知所云」「三觀不正」的論調,說的是理直氣壯,言之鑿鑿。
那《天氣之子》到底怎麼樣呢?
先一起來看看劇情吧。
少年帆高因為某些原因離家出走,獨自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東京。沒人可以投靠的他試圖找份工作養活自己,可是因為是未成年人,沒有人敢用他。
一直找不到賺錢的方法,身上的錢卻越來越少,原本還能住旅店的帆高開始露宿街頭,為了省錢,連續三天去麥當勞裡點飲料充飢消磨時間。
第三天晚上,麥當勞的一個女服務生不忍心看他挨餓,偷偷送給他一個漢堡。
「在我16年的人生中,那大概是最美味的一頓晚餐了。」
一個漢堡終究解決不了問題,無奈之下,帆高摸出一張名片,按照地址找了過去。
名片是一個大叔給他的,在來東京的船上,帆高因為突然而來的暴雨差點掉進海裡,正是這個大叔拉了他一把,救了他一命。
二人分別的時候,大叔給了帆高一張名片。
名片上寫著「K&A企劃公司CEO 須賀圭介」。
帆高找到了這個「K&A企劃公司」,原來這只是一個小工作室,主要工作是搜集發表各種奇異新聞。
員工嘛,除了須賀大叔就只有一個年輕的大姐姐夏美。
帆高加入之後,開始和夏美到處搜羅新聞,總算不用再過四處漂泊,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了。
東京開始下雨,仿佛進入了雨季一樣,太陽已經很久沒露過面了。
帆高跟著夏美來到一家佔卜館搜集都市傳說資料,佔卜婆婆東拉西扯的扯了一大堆「晴女」、「雨女」「大地女神」之類聽不懂的話、在帆高看來這完全是像輕小說一樣的扯淡,什麼濫用力量會消失的怎麼可能,天氣就是自然現象而已。
這事兒似乎就這麼過去了,東京依然泡在水裡,雨每天都在下。
某天,帆高在街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那個曾經給過自己漢堡的女孩。
女孩身邊圍繞了兩個看起來就不像好人的男子,聽他們說話,似乎正在鼓動女孩去做什麼能迅速來錢的工作。
帆高摸了摸包,衝出去抓住女孩的手就跑。
可惜沒跑多遠就被追上了,帆高被打翻在地,情急之下,從包裡摸出一把手槍朝天開了一槍。
鎮住場面之後,帆高帶著女孩跑了。
手槍是帆高在街頭流浪的時候撿的,一直放在包裡,沒想到居然真的用上了。
帆高救下的女孩名叫陽菜,倆人就這樣成了朋友。
陽菜因為某些事情被麥當勞開除了,她獨自和弟弟生活在一起,沒有父母可以依靠,所以迫切需要賺錢。
陽菜有個技能,只要她祈禱晴天,她周圍的天氣就真的會放晴。
帆高腦子一轉,想到了一個賺錢的方法。
利用陽菜召喚晴天的技能,有償給人提供晴天服務。
迫切需要賺錢的陽菜自然不會拒絕,倆人一拍即合,晴天服務上線。
由於陽菜的技能近乎百試百靈,晴天服務生意越來越多,錢也越賺越多。
與陽菜相處的過程中,帆高發現自己漸漸喜歡上了她。
但是因為陽菜某次祈禱的時候被電視臺拍到了,陽菜不想受到太多關注,晴天服務只能停業。
陽菜像帆高說出了自己能召喚晴天的真相。
一年前的一個雨天,陽菜守在媽媽的病床前,突然發現遠處有一處陽光,陽菜便追尋著陽菜來到一間樓頂上的鳥居,進入之後突然失去了意識,再醒過來之後,天就晴了。
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陽菜就成了晴女。
已經引起社會關注的陽菜決定搬家。這個時候,警察找上門來打聽帆高的事情,原來是帆高的父母報了警,尋找離家出走的兒子。
帆高不想回去,所以決定還陽菜姐弟一起出逃。
當晚的東京,雨越下越大,已經變成了極端天氣,後來竟然下起了雪。
這可是夏天。
帆高三人因為沒有身份證,想找個旅店過夜都變得十分困難,去了好多家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家豪華賓客願意接待他們。
三個人在賓館吃飯、泡澡、唱K、度過了非常開心的一個夜晚。
深夜,陽菜對帆高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她要把自己獻祭給天神。
據說只要獻祭晴女,失控的天氣就會恢復正常。
陽菜發現自己每次祈禱晴天之後,身體便會有一點變透明,前些日子的晴天服務,已經讓她的身體很大一塊變成透明的了。
帆高自然不想失去陽菜,可惜已經晚了。第二天早上,帆高醒來找不到陽菜了,與此同時,警察找到了賓館,強行要把帆高帶走。
帆高跟著警察走出賓館,天空已經放晴了。
突然掉下一件閃閃發光的物件,帆高撿起來一看,正是自己送給陽菜的戒指。
越想越不對勁,帆高從警察局跑出來,奔向陽菜說過的那間鳥居。
在須賀、夏美還有陽菜弟弟的幫助下,帆高擺脫警察,成功衝進鳥居。
不出所料,帆高飛上了天,見到了陽菜,把她帶了回來。
東京又開始下雨。
三年之後,帆高從老家的高中畢業,再次來到了東京。
東京依然在下雨,帆高在街頭遇到了陽菜。
全劇終。
本來想簡單寫幾句就完,沒想到不知不覺寫了快兩千字的劇情。
先說優點,《天氣之子》有非常鮮明的新海誠風格,最明顯的就是畫面,完全反映出了新海誠「壁紙狂魔」的特點,每一幀畫面都非常精細,截圖可以直接當壁紙用。
尤其是帆高把陽菜從天上帶回來的時候,整段畫面仿佛高空跳傘一樣不斷變化,給人印象非常深刻。
還有片中每一個晴天的畫面,都非常漂亮。
電影的BGM和劇情非常契合,每一段氣氛都烘託得恰到好處。
這麼說吧,《天氣之子》從技術製作方面來說,近乎無可挑剔,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體驗都非常舒適。
唯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劇情了。
首先一方面,就是帆高最後的選擇,寧可讓東京繼續處在暴雨中,也要和陽菜在一起。
這種「自私」的選擇,令某些觀眾無法接受。
尤其是中國觀眾,中國人自古講究「大局為重」,「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有這種犧牲精神的人是高尚的。堵槍眼、炸碉堡的都是人民英雄。
比如最近的疫情,中國人早早就戴上口罩減少出門,犧牲部分個人自由,儘量不給國家添麻煩。而不少外國人還在那裡嚷嚷戴口罩侵犯人權,個人自由高於一切呢。
所以當帆高為了和陽菜在一起,說出「天氣什麼的,就讓他失控吧!」這種話的時候,在某些人看來就是自私自利,大逆不道。
從結果上來看,的確是的,陽菜回來了,可暴雨也回來了,整個東京被水泡了三年。這都是帆高「不顧大局」的結果。
可是,從帆高和陽菜的角度來說?他們做錯了什麼嗎?雨也不是他們下的啊!只是想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也有錯嗎?
舉個例子,西晉時期有個人叫石崇,就是和王愷鬥富鬥富拿蠟燭當柴火燒的那位。
石崇喜歡在家請客,他有個非常好用的勸酒套路。如果客人不喝酒,石崇就讓自家侍女去給客人勸酒,如果勸酒失敗,石崇就把侍女殺掉。
一般的客人不想鬧出人命,就喝了。可是有一個一個叫王敦的人,說死就是不喝,石崇連殺了三個侍女,王敦也沒改主意。
「你殺你自己家的人,和我有什麼關係?」
你覺得這三名侍女的死應該怪誰?王敦?他只是沒喝酒而已,人又不是他殺的。
真正的兇手,是制定了這個規則,並動手實施的人,石崇。
覺得怪王敦的人,都是中了石崇「轉移矛盾」的套路。
轉移矛盾這招當今社會也有很多人在用,比如快遞員和顧客之間的某些問題。
扯遠了,說回《天氣之子》,水淹東京的罪魁禍首,不是帆高和陽菜,而是那個非要晴女獻祭才肯停雨的「神」。
帆高和陽菜,同東京的其他人一樣,都是受害者。而且受傷害的程度比其他人重很多。
主角「自私」、結局不夠圓滿怕就是部分人給《天氣之子》打差評的原因了。
開個腦洞,如果按照某些常見的套路,《天氣之子》的結局應該是以下兩種發展方向。
一、帆高義無反顧的上天找到陽菜,但是為了保護東京,不能帶她回去,所以決定選擇和她一起獻祭。
倆個人選擇最後感動上蒼,於是天氣放晴,帆高和陽菜也回到了地面上,過起了正常的生活。
二、把要降雨的「神」具象化成一個具體的形象,帆高為了保護東京,守護陽菜,最終找到方法,幹翻這個「神」,最後天下太平,有情人終成眷屬。
如果悲劇一點的話,就是帆高和陽菜之間犧牲了一個。
反正不管怎麼說,按照觀眾熟悉的套路,這場禍國殃民的暴雨最後是一定要停下來的。
但《天氣之子》偏偏沒有這麼做,就讓東京這麼一直處在暴雨中。
劇情的問題還不僅僅只有這些。
如果你去翻翻《天氣之子》的評論,會發現很多人說劇情沒有代入感,看著像小孩子過家家之類的言論也是有不少的。
這一點,我同意。
起碼在我看來,男主帆高不是個討喜的角色。
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麼,離家出走、藏匿槍枝、襲警、從警察局逃跑、用槍對著恩人。
這些行為,不是一句年少輕狂不懂事兒就能帶過去的。
主要原因還是電影的敘述問題,比如帆高離家出走的原因,一直沒有給出正面理由,這樣就導致觀眾不理解帆高為什麼拼命對抗警察不回家。
他經歷了什麼不想回家?電影沒說,靠觀眾腦補。
而且最後的結尾,帆高在家鄉讀完了高中,看著也沒覺出家鄉哪裡不好啊?當初為什麼就那麼不願意回家呢?
中二病犯了?
沒講清楚原因,大家就會覺得帆高是小孩子胡鬧,和警察對抗的越激烈,這種胡鬧的感覺就越強。
把那些精美的MV刪去一些,講講帆高的背景不行麼?
對了,還有日本警察,真是被黑的體無完膚,連個中二學生都管不住,廢的不能再廢了。
總之,在我看來,《天氣之子》的製作十分精良,但是劇情方面存在一些瑕疵,周末無聊的時候,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