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少年常樂遊
不知道大家看《知否》時有沒有注意到不同人家門外的燈籠寫的字也是不一樣的。
這是顧廷燁門外的燈籠。
這是齊恆家的燈籠。
這是明蘭家的燈籠。
有沒有發現它們的區別?
齊衡和顧廷燁家都被稱作府,而明蘭家掛的燈籠上寫的是宅,那麼它們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呢?我們這次就來和大家掰扯掰扯中國古代各種人的住宅的叫法。
首先說幾個比較明確區分的,「宮 府 宅 家」。
宮 府 宅 家
「宮」一般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除了皇帝的家,一般也沒有人敢稱自己家為「宮」了吧。
顧廷燁家是侯爵,齊衡家是公爵,所以他們叫府,說明這個「府」是非常高貴的,而且我們常常可以在古裝劇中看到辦事的府衙也被稱作府,比如開封府,說明府的等級是很高的。
在《宋史輿服志》中提到:「執政、親王曰府,餘官曰宅,庶民曰家。」執政可指的不是普通官員,而是朝中的核心大員的這種官(比如宰相)以及親王住的地方叫做府。
但實際上根據這個的話,我們發現按照標準顧廷燁家和小公爺家都夠不上府的,因為親王一般是皇帝的親兄弟這種級別的,而他們只是有爵位而已。有可能是到了宋仁宗時期,皇帝比較仁慈,所以規矩就放寬一些了,或者有可能電視劇乾脆就是給搞錯了。
無論如何,我們知道,非常高等級的才叫做府,剩下的官員家裡就只能叫宅了。盛家是一個典型的普通五品官員,所以宅的確很合適。
最後就是普通老百姓家,就叫做家了。
第 邸 舍 廬 寓
另外我們在來拓展一些其他住宅的名稱,按照等級排序他們應該是這樣的:"宮 府 第 邸 宅 家 舍 廬 寓"。
第。
我們一般組詞就常常府第連用了,所以它常常是級別很高的官員或是貴族才能住的地方。那它和府又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就在於府的等級高,住的地方高級,產權自然是歸皇帝所有的,只是皇帝分給你住的而已。但是一般親王住的是府,人家本來和皇帝也是一家子,所以也不會計較那麼多。
但第就不一樣了,第的產權是私人的,有時我們去南方還能看到有些住宅叫將軍第,從這裡就能看出這是將軍的私有家產。
邸。
府第能組詞,府邸也能組詞,說明府邸它也是很高級的住所。我們曾學過一首詩《題臨安邸》,裡面有句很有名的句子叫做「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就寫於臨安的一個旅店了,那這又是為什麼呢,不是說它很尊貴嗎?
這就得從「邸」的來源談起了,早在春秋戰國還是分封制的時候,諸侯王要在固定時間去往京城朝拜天子,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自然也是錦衣玉食,來了京城自然不能虧待人家啊,得有個好房子住吧,這種房子就叫做邸。
所以邸說明他們住的地方等級很高,但是又不永遠住在這兒,那就是個臨時住所。後來諸侯王自己不來,派了一些比較高級的使臣什麼的,也住在這兒。
總結下來,邸有兩個屬性,一個是高級,一個是臨時。(你也可以理解為五星級酒店總統套房)
舍。
老百姓叫家,連老百姓住的地方都不如的是舍。
你想想,現在大學生住的學生宿舍,多少人提起來一把辛酸淚,幾個人擠在一個房間裡。所以這個舍一看就不是什麼高級房子,有的時候甚至是那種比較臨時的住的地方。
廬。
廬一般是茅草搭成的破房子。比如我們常說的「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三顧茅廬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寓。
我們常常說一個東西寄寓著什麼情感,或者是什麼寓言故事,「寓」這個字總是寄在人家一個表面的意思下,從這個角度就能看出來,這個寓也是那種比較臨時的不高檔住所。
把這些意思都弄清楚以後,你們家門口要是掛個牌匾或是逢年過節掛燈籠寫名號的話,你會寫哪個呢?
歡迎關注我@少年常樂遊,從影視入手,講些有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