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訓練: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

2020-12-14 宿老師語文課堂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一位大學畢業後就到貴州貧困縣工作的扶貧幹部在《在觸摸鄉村中收穫一份家國情懷》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這幾年,從機關到農村,與村民做朋友、打交道,為村裡大事小事出謀劃策,我也明顯感覺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覺從村民立場思考問題;用老百姓的思維方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困難面前,學會忍耐堅持,我多了些從容淡定。在觸摸鄉村中,我收穫了一份家國情懷。

目前,農村的水、電、路、信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但在決戰脫貧攻堅和奔小康路上,諸如農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也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讓更多年輕人留在家鄉,創業致富,而我們又能為他們提供怎樣的組織關懷、政策支持。從長遠看,這樣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兒童面臨的生活問題,也能讓鄉村持續葆有生機和活力。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青年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在高三(1)班「觸摸鄉村與青年擔當」主題班會上的一篇演講稿。

②給成功應聘大學生村幹部的學長姚自強的一封信。

③參與「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主題寫作筆會的一篇隨筆。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徵;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例文:

鄉愁

——「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隨筆

余光中是一個傳奇,他被文壇大師梁實秋讚譽為「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而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還是《鄉愁》。詩人定義了中國人的一種情感模式。這是關於母親、妻子、家園和祖國的糾纏性情感,也是許多歷經苦難的民族在歷史與現時的演進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第一次讀到《鄉愁》,是在小學語文課本裡。一種對家國的念念在懷的情感,便根植在我的精神世界裡。鄉愁,無關乎榮華富貴、鐘鳴鼎食、肥馬輕裘,它其實是一種關於家的故土難離的觀念,而這種觀念在我心中與日生長,攀援成滿園綠蔭。

兒時,父母為了我,不曾像鄰家青壯年外出創業,忙完農活,就在本地務工。我是被父母呵護的花骨朵,他們不讓我感受生活的艱難,我只是一味快活地生長。

父母到底因我長大,學業的需要,點著油燈,相商了整整一個夜晚,做出抉擇,領我離開那山清水秀的家鄉,來到這人兒扎堆的城市。異地求學離父母也遠了,從一己的情感來說,鄉愁裡最多的是對父母親的一種念想。城市的霓虹固然漂亮,隨處攤點各種小吃,盡可以滿足我這個小吃貨。出行也格外方便,但我還是不習慣,且不說太多汽車排放的尾氣汙染著生存的空間,單是那路邊蒙著塵土的花朵,也讓我看著難受。

夢裡依稀,還在家鄉吧,每天清晨都有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我的床頭,每天清早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都讓人神清氣爽,一天的美好從清晨開始。我仿佛看到家園老屋上的炊煙,土灶間母親拉著風箱,頭上的白髮,隨著一兩聲咳嗽顫動。屋前一圍籬落一脈溪水,緩緩淌過,流水幽幽,我心憂憂……

一杯濁酒家萬裡,兩行清淚述鄉愁。余光中寫《鄉愁》,40多年彈指一揮間,這首詩不再屬於某個特定的人,它早已引發了全球華人的共鳴。無論你身處世界的哪個國度,在回望家園的那一刻,鄉愁都會化為兩行清淚,打溼衣襟。有這麼一個說法——凡是有華人腳印的地方,就會響起《鄉愁》的吟誦聲。從國家與社會的層面看,《鄉愁》是中華兒女盼望國家統一的一種呼喊。《鄉愁》傳誦的時候,也是中國社會出現歷史上最大規模人口遷徙的階段。當下中國,城鎮化腳步轟隆作響,無數人離開家園去城市創業。隨著城市版圖的擴張,鄉村景象日漸凋敝,傳統文化也正被人遺忘,許多人的故鄉已然變成了自己不認識的模樣,現代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園。鄉愁成為一個極易引人傷感、唏噓的字眼。居住大城市日久的人們,這時候又不免勾起對昔日時光的追憶。《鄉愁》始終以其巨大的感染力,穿越地域的阻隔,勾起全球華人的文化記憶和命運共感。

在我看來,鄉愁,不光是一個空間的地理概念,還是一個時間的生活概念,貫穿了時代的風風雨雨。余光中寫《鄉愁》這首詩,堪稱民族美學的一個代表性作品。鄉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鄉愁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正是如此,鄉愁帶給我的情感體驗,揮之不去,抵達了我的心魂深處。留得住綠水青山,系得住鄉愁。從開始接觸《鄉愁》這首詩到現在,在我心中就一直存在這一個希望——期盼祖國早日統一,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我相信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心願。

歲月流逝,鄉愁永續。

行文結構:千古鄉愁說到今,「鄉愁」往小處說是鄉土情結,往大處說則是家國情懷。本文作者心思獨運,由一己之情切而至一國之情重,行文有序,入境漸遠,而感慨遂深。開篇引余光中《鄉愁》,順手拈來梁實秋所贊語,既有點題之效,又見其閱讀視野而不著了痕跡。敘議展開,先概說余光中創作的背景,隨附關於「鄉愁」的思考,它是一種源自故土難離的觀念,無關乎榮華富貴、鐘鳴鼎食、肥馬輕裘。此視為行文第一層。接著順理成章,簡說自己成長而異地求學,終離鄉土,今昔對比裡,城市固然繁華,家鄉其實清素,卻清晰再現親身所感知的鄉愁。暗扣了鄉愁誠然無關乎榮華富貴、鐘鳴鼎食、肥馬輕裘。此視為行文第二層。再借「。

文章末了回扣開篇對余光中《鄉愁》創作的認同,結構圓合。大題目,作者巧妙運思,模仿了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結構,用早秋燥熱難眠,月下獨步鄉野,徐徐展開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一杯濁酒家萬裡,兩行清淚述鄉愁」過渡,將一隅之鄉土擴展為萬裡之中華。將「鄉愁」生華為全民族的情感,呼喊出國家統一的時代最強音。此視為行文第三層

(一)材料解讀和立意參考。

該作文題由材料、寫作任務、寫作要求三部分組成。

材料屬於言論型材料,它摘自一位基層扶貧幹部的心得文章材料摘自原文中末尾兩段。前者談論自己扶貧工作積澱的「泥土味道」,深入群眾,與老百姓密切聯繫,讓他形成老百姓的思維方式,成為他們的貼心人;同時鍛鍊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學會了堅忍,從容,收穫了家國情懷。後者談自己對當前決戰脫貧 攻堅和全面奔小康工作進程中的成績與存在問題的小結與反思。

材料的關鍵詞主要有「家國情懷」「脫貧攻堅」「奔小康」「創業致富」「鄉村生機/鄉村活力」等。審讀材料,立意構思,須整體感知上述材料內容及含意,圍繞其中的關鍵詞及其相互內在聯繫,結合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體驗,來闡發自己的思考與感悟,表達自己的觀點,闡述理由;或者抒寫自己的感悟,表達自己的理想。

題幹給出三個可供選擇的寫作任務:演講稿、書信、隨筆。分別設置了相應的寫作情境,明確了寫作者的身份角色,也提示了讀者對象。考生須依據給定的寫作交際情境與文體類別來完成寫作。

寫作「觸摸鄉村與青年擔當」主題班會的一篇演講稿,重點須從當下鄉村現實與青年的擔當、使命的關係來立意,可以論說當代青年如何去關注鄉村的進步與問題,思考鄉土中國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也可以就老百姓思維、村民立場等視角,來闡發當代青年如何去觸摸鄉村,從而激發自己熱愛家鄉、改造家鄉,進而熱愛祖國、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偉大情懷與使命擔當。

寫作給成功應聘大學生村幹部的學長姚自強的一封信,則須著眼於對學長姚自強志向選擇的評價,結 合材料中扶貧幹部的心得體會,讚賞姚學長的勇於下基層去磨鍊自我的自強精神,肯定其家國情懷,從而論析自己對當代青年如何培養自己的擔當意識的思考。

寫作參與「觸摸鄉村與家國情懷」主題寫作筆會的隨筆,在視角、立意、結構、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則更具靈活性,可以抒寫鄉村的樂與憂,寫對鄉村發展的感觸,對鄉村問題的反思等,可以通過對鄉村場景、人事、物象、風情民俗等的敘寫,來表達自己觸摸鄉村的體悟,以及對家國情懷、青年責任等終極問題的思考。

參考立意:

(1)當代青年要學舍觸摸鄉村的喜與悲,體會鄉民的愛與痛,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

(2)鄉村是脫貧奔小康的基點,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去紮根、改造、發展。

(3)在建設美麗新農村的時代熱潮中,當代青年大有可為。

(4)熱愛祖國,從熱愛鄉土開始;熱愛鄉土.從留在家鄉,建設家鄉,美化家鄉開始。

參考素材: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處在安史之亂中的杜甫,憂慮著處在山東、河南這兩個淪陷區的幾個弟弟,他們是生還是死呀!顛沛流離中的他,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望著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之情。山河破碎,沒有「國」哪有「家」啊!   讀杜甫,我讀懂了家國情懷,他告訴我們心中有「家」,更有「國」。他漂泊四川成都,儘管自己處境艱難,茅屋為秋風所破,他仍向蒼天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溫暖能普照天下。「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能將溫暖與幸福惠及芸芸眾生,這是一種大胸懷,這是一種大境界。小家溫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溫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與「國」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2)讀懂「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讀懂家國情懷,原來它首先表現為愛國之情。蘇武十九年持節不屈,就在於他心中有漢,心中有國。衛律的威逼利誘,沒能讓他叛「漢」;李陵的軟話攻心,沒能讓他仇「漢」;單于的漫長折磨,沒有讓他忘「漢」。朔風凜冽,無法凍硬他的愛國熱腸;胡茄幽怨,無法軟化他的愛國衷心。飲雪吞氈,就等歸漢之日。就要回漢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淚留不住他;小兒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沒有妻兒嗎?不是,只不過,在他心中,「國」遠比「家」重要。   

(3)讀懂「家國情懷」,原來它又表現為愛民之情。鄧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赤子情懷溢於言表。「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下鄉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雖素昧平生,卻滿含熱淚地呼之為「娘」,視百姓為父母。讀懂「家國情懷」,原來它還表現為恪盡興國之責。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任」,範仲淹也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作為社會中的每一員,都應該為國家的發展獻計出力,將個人之夢融入到中國的復興之夢。讀懂「家國情懷」,不是要我們拋卻小家,忘卻親人,而是要我們推己及人,由「家」到「國」,都捧出一顆愛心來。 「家國情懷」,是立身養德之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寫作訓練: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寫作訓練:由《我和郎朗30年》我和郎朗30年說開去

寫作指導:擬寫分論點

寫作訓練:最難忍受的孤獨莫過於缺少真正的友誼

文言文閱讀訓練:天下奇才諸葛亮

相關焦點

  • 寫作訓練:對抗+和諧為話題
    和諧共贏,相輔相成首先是城市與鄉村的合作。英國詩人庫伯曾說:「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而在現代化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鄉村的文化與生態機制日漸脆弱。於是,「美麗鄉村」概念應運而生,中國人發起了一場尋根之旅。
  • 2020廣東中考語文真題解析:作文接軌高考有新意,閱讀顯家國情懷
    一、中學語文教育重要使命:增強文化自信,彰顯家國情懷2020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依然是由基礎、閱讀、寫作、附加題四個部分組成。體現了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傳承」四個核心素養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方向的思想。
  • 【地評線】大洋網評:涵養家國情懷的「山海」之約
    從2019年起,廣州日報在全國首創發起「少年評論員」公益活動,用文化的力量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今年活動開展到第二屆,11名廣州對口幫扶貴州畢節有關學校的學子乘高鐵千裡共赴「山海」之約,讓雲貴高原的大山與嶺南沿海之城熱情相遇,兩地同齡人共聚珠江畔,同評「城事國事天下事」,為今年4月開通運行的「畢節-廣州」直達列車從西往東畫上了「同心圓」的另一半。
  • 碧桂園的家國情懷:旭日之下,一顆紅心
    這是被碧桂園奉為座右銘的一句話,樸實直白,卻充滿著由心而發的家國情懷。碧桂園把企業的發展歸功於國家改革開放的陽光機遇,以及黨和社會各界佑助,在發展本業的同時,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用自己的方式恪守著陽光之"夢"。
  • 抗疫文藝中的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動中華民族傳承賡續的重要精神力量。
  • 煙臺青華中學柳少麗解讀2020山東高考作文:貼近考生生活,厚植家國...
    煙臺青華中學柳少麗老師對2020年山東高考作文進行如下解析:作文命題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培根鑄魂;把握時代精神,強化當代青少年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加強對寫作能力和寫作思維的考查。這個作文命題,中規中矩,可謂「考生人人有話說,但要寫好也未必容易」,山東的這個作文命題,確屬情理之中。
  • 家國情懷手抄報怎麼畫
    先給主題塗紅色,太陽塗黃色和紅色,紅旗邊框塗紅色,房子塗藍色和粉色,向日葵塗黃色,家國情懷手抄報就完成了。家國情懷手抄報教程1、首先在手抄報的頂部寫上主題,並在右下角畫上一個房子,房子下面畫上柵欄。2、接著在手抄報的右上角畫上太陽,並在主題下方畫上一面旗幟,利用旗幟做邊框,底部畫上向日葵花朵。
  • 國慶逢中秋,體悟深沉家國情懷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裡,公曆10月1日與農曆八月十五浪漫邂逅,國慶節與中秋節同時到來,舉國歡騰和闔家團圓在喜氣洋洋的節日氛圍裡氤氳出更深沉的家國情懷。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與國從來都是一體,不可分割。
  • 濃濃家國情懷撐起電影的「黃金周」 票房口碑雙贏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與家國緊密相連,「恰是濃濃的家國情懷,在銀幕內外感染著觀眾,撐起了電影的『黃金周』」。  多樣的類型片,為最美中國鋪開銀幕畫卷  家鄉,無疑是國慶檔最重要的票房催化劑。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發生了全面的深刻變革,但這並不意味著思想精神的決裂,家國情懷這一中國優秀傳統精神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有其新的時代內涵與獨特價值。家國情懷是應對未知威脅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但這一徵程絕非一帆風順,必然會遭遇諸多困難,有些是常態化的、中國已經遇到的,但有些則是突發性的、中國未曾遇到的。在應對未知威脅時,需要家國情懷的深沉支撐,家與國層面共同發力。
  • 紅黃藍「三原色」 點亮阿拉善公安的家國情懷
    紅黃藍「三原色」 點亮阿拉善公安的家國情懷 2020-10-01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河北中考語文試卷:培育家國情懷厚植人文精神
    整張試卷強調家國情懷,重視親情、孝道、鄉土觀念,倡導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心懷天下。第三部分作文話題「認識你自己」,表現自我關懷,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尊嚴、價值、命運,追求自我和關切自我。孫軍國認為,2019年河北中考語文卷穩中見新,表現濃鬱的傳統文化色彩和濃厚的人文精神。
  • 高考語文,2020備考要有大格局,家國情懷核心價值觀不能缺
    我們剛才講過高考備考與傳統文化的關係,這個大家考慮得少一點,妨害不是特別大,如果要是格局狹窄,缺少了家國情懷和核心價值觀,損失可就大多了。先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共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來明確價值目標和價值標準,諸位務必記牢了。看看大家手頭的好多輔導資料,特別是《讀時文學寫作》的那本,你只需要翻一翻目錄,就知道這24個字到底有多重要。
  • 反恐影片《黎明勳章》講述中國軍人的家國情懷
    由深圳市叄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立項出品,影視出品人胡金剛聯合出品,雪球電影(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嘉達影視文化傳媒等15家公司聯合出品 《黎明勳章》故事情節險象環生,主創隊伍陣容包括吳京、喬振宇、歐豪、釋小龍、文詠珊等多位知名電影演員,主創團隊封閉式訓練,力求在近
  • 語文:緊扣時代脈搏,厚植家國情懷
    首先,試卷結構平穩,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與2019年一致。 其次,考查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
  • 從經典詩句中體悟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其基本內涵包括家國同構、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其實現路徑強調個人修身、重視親情、心懷天下;既與行孝盡忠、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鄉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文化有重要聯繫,又是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超越。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在應對未知威脅時,需要家國情懷的深沉支撐,家與國層面共同發力。家國情懷能夠助力小家為大家。家國情懷看似是一個宏觀命題,但它卻蘊含於每一個普通家庭。每一個家庭看似是一個個孤立個體,但家庭好壞與否對整個國家有著深遠影響。
  • 福建北大博士選調生丁虹:在「有福之州」,讀懂「家國情懷」
    作為福建省黨政類引進生,先後在中共葛嶺鎮黨委、福州市永泰縣人民政府工作,現任永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2月2日晚19:00,現任職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的丁虹準時為師弟師妹們開啟了她的直播分享,從北京大學與永泰縣共建思政實踐課聯合教育基地的校地合作,開始講述她在「有福之州」,讀懂「家國情懷」的基層故事,分享引進生的基層工作內容和感悟。
  • 梁豔萍,你把中國文人的風骨和家國情懷都丟了
    讓人不由得想到一個問題:中國文人的風骨和家國情懷都不要了嗎?何為風骨?自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風骨」作為一個美學範疇加以闡釋之後,風骨就成為中國文論界的專業術語,用來指詩文書畫的「端直」、「駿爽」。文重風骨,有風骨的人才能寫出有風骨的文章。峻峭風骨,也成為歷代許多文人追求的最高人格境界。
  • 石家莊鐵道大學校長寄語2020研究生:塑造學術品格,厚植家國情懷
    在開學典禮上,校長龍奮傑以《塑造學術品格 厚植家國情懷》為題,寄語2020級研究生:要聚焦學術研究的核心,做好學術志趣、學術能力、學術道德和學術理想這四篇文章。要以學術為志業,以科學為情懷,以滿腔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引領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