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手裡的落葉,如一首生命之歌,孤獨而平靜,最後走入永恆之境

2020-12-22 緣來醬子

文|緣來醬子

生命的無常,就像落葉,其實所有事物都是無常的,沒有一件事情是持久的:永遠有變化及死亡。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心理需求的發展總是會期待大人的回應、期待大人肯定、期待大人能給予許多愛和歸屬感的保證。

如果能及時得到回應或歸屬感的溫暖,內在的心理需求就會開始累積經驗,最後反饋到對自己的觀感,並形成對「自我」的價值。

有非常多人自小就處於心理需求是被漠視的,在這孤獨的關係裡,內心就有大人也無法理解的世界,甚至被誤解為不正常的幻境。

這個世界不歡迎不一樣的人,這是生活教給艾略特的第一課。

艾略特是《抓落葉》這本書的主人翁,一生都認真地活著,卻仍然感覺像落葉一樣,失去了自己的控制,被生活推著而隨波逐流。

《抓落葉》的作者湯米巴特勒,是哈佛法學院的高材生,不但懂高深繁複的法律條文,巴特勒更喜歡探尋寫作的奧秘,法律只能制裁罪惡,或者保護弱者;而故事能溫暖和感動所有的人。

湯米巴特勒用科幻與故事劇情交叉,出現那種「無力感」的潛在心理需求,任誰都能從中得到各自的啟發。

而故事裡赤裸裸地讓讀者感受到:活著,快樂不快樂都可以,走下去才重要,抵達生命的終點就是人生的意義。

艾略特在8歲那年,就知道抓落葉的秘訣:不是快狠準,而是靜止。

艾略特說樹葉不是直線平緩墜落,落葉不可預測,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不時懸空,懸停下降的過程,很難抓,但同時也是抓住它的最好時機,因為急轉彎、變速和其他運動意味著猶豫不決。

要先耐心觀察風速和方向,在樹葉猶豫不決、迴旋下落的瞬間,輕柔地接住它。

所以艾略特可以很輕易地抓住落葉,但為了讓哥哥高興,艾略特假裝輸掉了抓落葉的比賽。

從此這就變成了他人生的每一天。他像觀察落葉一樣關注著周圍每個人的期待。

他處處讓著哥哥,聽從父母的安排、勤勤懇懇工作、對戀人體貼入微……他不再理會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

他總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想法和大家不一樣。

在艾略特10歲那一年,因為和醫生討論「永恆的幻境」 的結果,讓他不知所措,甚至被質疑有自殺的傾向。

他憂鬱了。

這讓他覺得痛苦,感到周圍的世界在加速下沉,他想要逃離這個世界。

一顆心破碎前能夠承受多次打擊?也不知道人一生終能承受多少下?也許是無限的,也許某個時候開始,人們就不再嘗試了。

艾略特到28歲仍有自殺的念頭,但他從不打算和任何人談這個問題,即使下定決心,並有信念完成,但很多方法都不可靠,不但可怕,也會很痛苦,連想想都很困難。

艾略特不斷尋找逃離的方式,然而每一次都因為欲望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卻也意外抓住了生命中的愛。

艾略特遇見了薩莎,兩人從相互的經歷中了解對方。艾略特準備離開這個世界,連遺囑都已寫好,但薩莎改變了艾略特的下半生。

薩莎給了艾略特最深情的告白:我的心在乎你的心。

薩莎治癒了艾略特,兩人攜手走過下半生。用互相期望的方式愛著對方,互相溫暖。

艾略特82歲時,薩莎先他一步離世,在處理好薩莎的身後事,艾略特選擇隨薩莎一同而去。

愛,能化解你對生命的質問,愛自己,是改變你一切關係的黃金鑰匙。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能不能遇見那個人,而是無論你遇到與否,你能不能先放開心胸好好愛?

而真摯的愛不但能療愈一切,也能化解對生命的無力感。

而與自己的和解,如釋重負的生命,就如落葉般輕盈

坦然面對自己生命必然的匱乏,「上天不會給我們無法承受的考驗」,即使當時覺得幾乎被壓垮了、已經走投無路了,也請試著相信,這一定是你所能夠承受的考驗,所以它才會出現在你面前。

《陰影,也是一種力量:化內在陰影為生命動力的﹝榮格陰影進化論﹞》這本書中提到「當我們有意識理解自己的陰暗,將會湧出更多的正向能量」,去發掘自己存在的價值,投注更多的善良與愛到世上各個陰暗角落,並點上一盞燈。

承認黑暗,從黑暗中找到禮物,逐步成長。其實,我們的潛意識中,都藏著一把讓靈魂解脫的鑰匙,只要我們懂得開啟,就會發現:

原來,我們內心的陰影,就是我們唯一的出口和解藥。

負面情緒,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別急著丟棄它、甩開它,要學著像朋友一樣相處,它才會對我們友善點。故意視而不見,它就會躲在我們的影子裡,如影隨形,趁我們不注意,絆倒我們前進的腳步,逼著我們看見它。

我們一點一點努力,可能還是有改善的機會!了解與接受事實,而不是只有有美好的信念,掌握生活,有勇氣面對現實的樂觀,才是真樂觀。

就如《抓落葉》中的一句話:生命在於奮鬥。

相關焦點

  • 「未到之境」 熱展丨周迅:​那朵黃玫瑰,如一首憂鬱的歌
    林曉明、周迅、熊璇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往往會給我們「身如其境」而又無法最終抵達之感,花朵、深林、夢境……正因為我們對這些無法抵達的「未到之境」極端敏感,最感自由的心靈情態才因閃躲而如同未開。作者丨謝禮恆作品丨周迅視覺設計丨子玄「未到之境」這個展覽確實拖了太久。
  • 命運之子續作《命運之子外傳 : 永恆的契約》公開
    命運之子續作《命運之子外傳 : 永恆的契約》公開 新聞 178整編 ▪ 2020
  • 天堂與地獄間的墜落——《1917》一首悲鳴之歌
    當將軍命令威爾和布萊克前往前線,拯救1600名士兵的生命,我能預計的故事發展,是威爾與布萊克前往前線的路上會遭遇多少艱險阻撓。而我期待的結局,是前線部隊沒有踏入德軍的圈套,布萊克能與哥哥在戰場重聚。劇本並沒有這樣寫。當布萊克不幸死去,原本結局中他與哥哥團聚的部分便消逝了。
  • 落葉是升華了的生命
    人們常用「葉落歸根」來說落葉的歸宿,似乎就是完成了一個生命的循環過程。而我覺得,倒不如把落葉看作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長在樹木之上的葉子是實體的生命,而飄落的葉子則是虛化的生命,是靈魂的歌者,是世界的美神。
  • 宣洩歌曲鑑賞,最後一首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網友:歌如人生
    還記得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像挖到寶藏一樣喜極而泣(沒有誇張),那時周深還是個二次元歌手。這真的是華語流行歌裡,我覺得最有畫面感的一首了。大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內心太多澎湃 只是因為語言的匱乏和自己無法正確表達 所以無法讓其他人感受到內心的起伏波折 所以我們孤獨覺得不被理解 我們這樣的了解自己啊 根本不會不明白自己的內心所想 但是其他人不明白呢 而我們不能自己一個人單獨的活著呀 總要和其他的人有交集 那樣的話怎麼辦呢 缺少了那種 被需要的感覺 所以 總是覺得 焦慮 所以大概因為不擅長表達的話 即使我內心奔騰如瀑布
  • 林憶蓮名不經傳的一首歌,最後卻讓她和李宗盛離了婚
    她說她找不到能愛的人所以寧願居無定所的過一生從這個安靜的鎮 到下一個熱鬧的城來去自由從來不等紅綠燈林憶蓮在《失蹤》裡唱盡了人世的浮沉與孤獨。每次總是害怕一個人聽這首歌,可卻忍不住一遍遍地反覆聽,好像想提醒自己就算孤獨終老也要寧缺毋濫當個自由人。雖然每當前奏響起,空氣中就瀰漫開一種回憶的味道,像猛然間凌空的一擊,打破時間覆上的殼,讓你眼冒金星卻在迷迷茫茫恍恍惚惚之中回去了那一天的那一分鐘。
  • 秋日,生命的琴弦在撥動著每一個生命的落葉
    你深知,自己的離去將衍生更多的綠葉萌芽,新的生命將於自己的離去而繁衍;因此,你坦然面對,從容而去。落葉,你留給人們的思索,難道僅僅只是蕭瑟、悽涼?在你離開樹枝的一瞬間,那悠然自得的風姿,那金燦斑駁的光彩,足於令我讚嘆!秋葉之靜美流暢於筆端,像思緒的閘門如奔湧。秋葉的美更在於筆者為它注入的思想,於靈魂,才使得秋葉賦有了生命的情感。
  • 聽,《梅花淚》,一首悽美傷感的歌
    思念你的歌, 醉了那枝梅, 白雪飄紅淚 ,滴滴寒香為誰醉 。紅顏付流水 ,片片花骨也成堆 。誰說梅花沒有淚, 只是冰雪 還未寒透梅花蕊 。誰說梅花沒有淚, 只因等你 、幾度寒來望春歸………… 這首歌從最初聽,然後到學會唱,用了我一個禮拜的業餘時間,還沒有一首歌能讓我的興趣持續怎麼久,而這首歌無論歌詞還是旋律都深深讓我迷戀。
  • 《抓落葉》:快樂不是人生唯一目標,歷經千帆,仍舊內心平靜才是
    最後,科學家們發明了一臺能夠探測人類心底最深處真實欲望的儀器。假如有人想按這個按鈕,必須大聲的對儀器說出自己的願望,按鈕就會搜索你的意識和潛意識裡尋找你真正的意圖,最後才會釋放電流結束你的生命。這個「生命按鈕」的構想,是我最近在看的美國作家湯米·巴特勒的小說《抓落葉》中的一個片段。不得不說,是很巧妙的一個構想。
  • 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如花之絢爛,如葉之靜美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我相信自己,死時如同靜美的秋日落葉,不盛不亂,姿態如煙,即便枯萎也保留豐肌清骨的傲然,玄之又玄。
  • 以詩契心,以詞解情,讓心靈和真情共舞,唱響永恆的生命之歌!
    以詩契心,以詞解情,只有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滋養美好的心靈之樹;和詩以歌,精神和鳴,只有讓心靈和真情共舞,才能唱響永恆的生命之歌。和詩詞的緣分,既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又是眾裡尋他後的驀然回首。每多讀一首詩,每多品一首詞,我便感到離它們更近了。這種感覺恰似知己相伴,心有靈犀;又如故知重逢,他鄉巧遇。在我的心中,每一首詩詞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個詩人都是一段傳奇。閒庭信步,漫遊其中,吟誦涵詠,別有意趣。
  • 一個男孩兒就是一首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雲木說,ID:yunmushu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亂七八糟的表達欲像洪水,有時候會拉上一道閘,那就是斷更的時候,有時候淹沒人間,則是現在。音樂偏好是一件頗私人的事情,一首好聽的歌卻能同時吸引成千上萬個「私人」,大概這就是音樂的神奇之處。很久之前出過一期:《我曾在深夜聽這首歌520次》,到現在還是很喜歡。翎渡 - 愛爾蘭畫眉夜深人靜的時候偶然在網易雲的首頁發現,因此成了昨夜的單曲循環。
  • 劇評|《流浪之歌·河樂隊》:童話裡的老友記
    《流浪之歌·河樂隊》劇照 本文攝影 鄭天然上周末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的《流浪之歌》,主題是尋找。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後,地球被上漲的大海吞沒殆盡,山峰變成殘存的島嶼。每隻島都孤獨,每個人都流離失所。
  • 青春的詩歌:如果說,這不是一首青春的歌
    (一)如果說這不是一首青春的歌那麼我的青春是否迷了路成為了孤獨與彷徨的奴隸那迷茫的十字路口其實是青春的路口介於夢想與現實之間路上的行人匆匆都是為著趕人生的路在殘酷的紅綠燈面前高傲的尊嚴必須屈服因為生命高於了那短暫的狂妄不僅如此忍讓更是為了尊重一種人性的規則
  • 好聽又感傷的《流浪者之歌》,每個人都是世界的流浪者
    流浪似乎是每個生命不可避免的情形。流浪是夢裡向夢外走去,是從一個城市走到另一個城市,也是從一個小小的年紀活到一個老態龍鐘的時刻。每個人都是世界的流浪者。今天我們要推薦的這首臺灣才女陳綺貞的《流浪者之歌》,就可以說是關於愛情,關於生命,關於哲學的流浪。
  • 生命如歌
    在一個人的生命中,總有留給別人的位置,他(她)是不可或缺的,佔有一席之地,當你回首往事時。於我而言,這樣的家人已經有兩個了。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公公。想起母親時,她是一首歌,是轉在眼圈裡的淚水,這淚水含著或者落下,都是溫暖的回憶,伴著思念的心痛。
  • 極美之境!一起來李滄欣賞「冰與火之歌」
    雖然青島今冬氣溫格外的低 但也是美麗「凍」人 上周的極端寒潮天氣 在李滄就造就了一幕 平日裡難見的「冰與火之歌」
  • 宣洩歌曲鑑賞,最後一首竟是《突然好想你》,網友:歌如人生
    [1] 詩人氣質體現無疑的一首畫面感極強的歌曲。追憶往事對故人念念不忘。李曉傑為了突顯此歌的依依惜別、念念不忘之情,特意挑選了唐朝著名詩人崔護的名詩《題都城南莊》一首來襯託意境。自己深厚的京劇科班功底,加上琵琶、古弦樂合奏,如詩如畫。
  • 《如晴天似雨天》:兩個孤獨靈魂的一場不期而遇
    ——《如晴天似雨天》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相遇,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緣分。有些人可能終其一生都難以遇到這樣的緣分,而有些人足夠幸運能夠在有限的生命裡遇見一個懂你、愛你,又與你默契十足的人。電影《如晴天似雨天》中男女主角的相遇相知就跨越了年齡的界限,兩顆本該孤獨寂寞的心,在一次命運的相遇中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這是一部非常文藝的音樂電影。整部片子的情感基調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既如陽光般美好又如雨天般憂傷。
  • 走入天空之境的唯美畫卷,體驗馬來西亞的別樣風情
    走入天空之境的唯美畫卷,體驗馬來西亞的別樣風情,在馬來西亞的瓜拉雪蘭莪有一處秘境,這裡水天相接,相互輝映,它是馬來西亞最後一個未被汙染的神秘海島,它是一片純淨美麗的處女之地。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去揭開這片天空之境的神秘面紗。之所以稱這片區域這麼神秘,是因為它每個月只出現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