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親率大軍前往荊州,幫助關羽對付孫權,為何將張飛留在後方?

2020-12-11 騰訊網

公元215年,在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索取心心念念的荊州。劉備對諸葛瑾說拿下涼州後,再將荊州給孫權。孫權這次是打定主意要拿回些東西,於是決定來個先禮後兵。先是派了一批官員前往荊南的長沙、桂陽、零陵就職,結果被關羽趕走。孫權隨即讓魯肅帶1萬人前往益陽和關羽對峙,讓呂蒙率領2萬人武力攻取長沙、桂陽、零陵郡。蜀漢與東吳集團的第一次刀兵相向,以荊州為導火索即將爆發。

▲呂蒙奪取荊南三郡

呂蒙的部隊進軍還是非常順利的,長沙郡和桂陽郡直接向呂蒙投降,只有零陵郡在頑強抵抗呂蒙,零陵郡的守將是一位名叫郝普的人。此時關羽的3萬人仍被魯肅拖在益陽,劉備感覺事態嚴重,於是親自率領5萬大軍來到公安坐守。而孫權也親自來到了陸口與之相對,並且讓攻打零陵的呂蒙前往益陽支援魯肅。呂蒙在臨行之際利用消息不對稱,給零陵守將郝普製造了孤立無援,以及關羽即將被擊敗的假象。郝普信以為真,於是向呂蒙投降,呂蒙在拿下零陵後前往與魯肅集結。

▲孫、劉荊州對峙

在劉備與孫權將部隊集結完畢即將交戰時,蜀中傳來曹操正在攻打漢中的消息。劉備擔心曹操在拿下漢中後,會趁益州空虛趁機攻蜀中,於是倉促和孫權求和。雙方以湘水為界,對荊州領土進行了劃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歸屬劉備,而後劉備回防江州。

在這一的軍事對峙中,為了保住荊州,劉備率5萬人親自馳援關羽,可見其對於荊州的重視。但在這一次軍事行動中,我們沒有看到張飛的身影,作為劉備手下的強力戰將,他被放在了後方。

為何如此重要的一次行動中,劉備不帶上張飛提升戰力?

因為張飛此時也有重任在身。

在劉備拿下益州後,

張飛被任命為巴西太守,駐紮在閬中

。益州的核心區域位於成都平原,想要從益州的北部攻進來,除了鄧艾走的傳奇的陰平小路外,一般有2條路可以選擇。

▲從益州北部前往成都的道路

首選

金牛道

,從漢中往西出陽平關,而後向南經過劍閣,便可以向西南方向前往成都。

次選

米倉道

,從漢中往南翻越米倉山,而後進入巴西郡境內,然後向西前往成都。

這兩條入蜀的道路都是從漢中出發,可見漢中對於益州有著屏障的作用,所以後來劉備會全力與曹操爭奪漢中。閬中是巴西郡的治所,在這裡組織防禦可以輻射巴西郡,防止敵對勢力從米倉道入侵。而閬中距離劍閣又較近,如果敵對勢力從金牛道進攻劍閣,劍閣防禦吃緊,可以從閬中及時馳援劍閣。由此看來,

對於還沒有佔據漢中的劉備而言,劍閣和閬中可以視為其重要的北部防線

。而

張飛被留在閬中,也正是為了防範從北面而來的進攻

▲閬中的戰略意義

從後續的態勢發展來看,劉備將張飛留在巴西郡的決定是正確的。曹操在攻下漢中後,雖然沒有率大軍從金牛道進攻蜀中。但是讓張郃率軍經由米倉道進入巴西郡,如果讓張郃在巴西郡成功建立據點,將會對由於三巴之地形成侵擾,不利於蜀中安定。在劉備從荊州撤回江州後,張飛率軍趕至宕渠,在瓦口大敗張郃,將其趕出巴西郡。

▲瓦口關之戰

由於閬中扼守進入成都平原的兩條道路,並且可以向北抵達漢中,向西南回防成都,向南經由江州馳援荊州。所以在劉備奪取漢中後,仍然讓張飛駐守在閬中。

在這個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必須讓值得信任、有強大戰鬥力的人駐守。

直到後來荊州易手、南中平定,在諸葛亮堅定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下,蜀漢的主要威脅就是漢中以北的曹魏,閬中的戰略意義才有所下降,主要的防禦體系在漢中構建。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
  • 劉備娶了孫權之妹,孫權為兒子求婚關羽之女,為何被關羽辱罵拒絕
    為了打擊劉備的勢力,曹操派滿寵前往孫權處,想和孫權聯合夾擊荊州的關羽。孫權早就想奪取荊州,便準備答應曹操的請求。但是諸葛瑾提出,先向關羽求親,為孫權的世子求娶關羽的女兒,看關羽的態度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如果關羽同意了婚事,就聯合劉備共抗曹操。如果關羽拒絕的話,就和曹操聯合夾擊關羽。在得到孫權的同意後,諸葛瑾便出使到關羽那裡,向關羽提親。
  • 劉備還在西川苦戰,沒有支援的關羽,為何會孤軍北伐?
    在劉備穩定了荊州局勢後,正打算按照諸葛亮的建議向益州進軍,沒想到益州牧劉璋主動邀請劉備入川,幫助自己迎擊漢中的張魯,劉備大喜過望,率軍進入了西川,留諸葛亮和關張趙留守荊州。無奈的劉備只能讓留守荊州的大軍來益州增援,諸葛亮和趙雲張飛等人也一起入川,只留關羽一員大將留守荊州,諸葛亮給關羽定下了「東和孫吳,北拒曹操」的計策,讓他不要輕舉妄動,所謂「拒」的意思就是據險以守,不主動發起進攻,可是後來關羽並沒有聽他的意見,擅自進攻樊城,最終導致自己被東吳偷襲讓蜀漢丟了荊州,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關羽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孤軍北伐呢?
  • 劉備明知關羽性格傲慢,為何要讓他獨自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關羽潰敗,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裡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公元219一代名將關羽被東吳擒獲,慷慨就義,自此劉備的根據地荊州被孫權吞併。熟知三國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關羽死後,劉備氣急敗壞,匆忙稱帝後就率領舉國大軍討伐東吳。曹操在命徐晃進軍的時候,讓徐晃迎面擊潰荊州軍便可,並不讓追殺關羽。
  • 劉備十年荊州夢,關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是大意還是天意
    不光劉備志在必得,就連曹操、孫權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了,誰都想一口吃掉荊州。二、劉備立足荊州此時,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那種志得意滿你能體會嘛!他恨不得馬上完成統一。劉表一死,曹操立即做出反應,親率10幾大軍來勢洶洶的直撲荊州。劉琮嚇得認慫,直接選擇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地拿下荊州。
  • 讓關羽鎮守荊州,就註定了劉備無法統一三國,諸葛亮也很無語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備。劉備到底錯在哪裡?很簡單,自從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之後,就註定了劉備是無法一統天下的?為何這樣說呢?原因也很簡單,此乃是劉備的致命錯誤。當時,劉備已經在川蜀之地,並且與劉璋發生交戰,而且軍師龐統意外身死,劉備一向沒有兵略的劉備,他只有請出諸葛亮,讓諸葛亮為他擬定戰略,不然劉備根本沒有辦法打贏劉璋。那麼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留下誰來駐守荊州?
  • 湘水劃界:劉備已經讓出荊州兩郡,為何孫權還要偷襲荊州呢?
    於是,因為從東吳借來的南郡,這讓劉備一度佔據了荊州的五郡之地,成為最大的贏家。當然,等到劉備攻取益州之後,孫權自然派人來討要荊州。在此基礎上,孫劉兩家進行了湘水劃界。那麼,問題來了,湘水劃界:劉備已經讓出荊州兩郡,為何孫權還要偷襲荊州呢? 一 首先,對於劉備來說,「借荊州」其實是只借了荊州的南郡。
  •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來看看真實原因,別被三國演義騙了
    俗話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說的也就是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的故事。桃園三結義與瓦崗英雄結義相比較起來,更具價值,也更受史學家們的推崇。劉備乃是落魄的皇室宗親,幸得關羽、張飛二人的相助,才燃燒起了匡扶漢室之志,可以說這是與關羽、張飛二人結義,才燃燒起了劉備創業的激情。
  • 張飛死後,劉備輕聲說了4字,此時諸葛亮徹底看清劉備真面目
    事情還得從關羽兵敗身死說起,當時坐擁荊州和益州的劉備把諾大的荊州交給關羽鎮守,以為他很清楚關羽的實力和忠誠,有他在荊州那絕對丟不了,關羽掌權荊州的時候不僅放水淹了曹操大軍,斬獲無數大將人頭還俘虜了曹軍的統帥于禁
  • 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攻佔荊州
    卻不知道,他所鎮守將近10年的荊州,即將落入孫權之手。呂蒙、陸遜實行白衣渡江計策之後,便立即搞定了傅士仁、糜芳二人。如此,荊州兵不血刃,就被孫權給拿到了手中。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孫權在拿下荊州之後,還讓部下呂蒙,追擊關羽最後把關羽逼得走麥城,帶著數十人向成都方向撤退。但是,劉備又沒派遣任何援兵過來。
  • 新三國孫權不讓呂蒙殺關羽,為何呂蒙不聽號令,是對是錯?
    關羽在晚年「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損,確實可惜。不過關羽責任重大,被劉備寄予厚望,總督荊州。在關羽遇害後,劉備不聽眾人勸阻,毅然發動夷陵之戰,親自率領大軍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關羽是在曹魏與東吳兩方面的圍剿下失利的。曹操命徐晃率軍迎戰關羽,當面痛擊荊州軍,而東吳方呂蒙白衣渡江,趁虛而入襲取荊州。
  • 若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能否統一天下,隆中對是否能實現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同一時間,諸葛亮告知劉備隆中對,具體的內容就是劉備今後發展的戰略規劃,告訴了劉備應該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地盤,再對外聯合孫權及南方蠻夷,等到天下有變,再兵分兩路分別從荊州和益州北伐,這樣就能統一天下。
  • 關羽為什麼會大意失荊州?失去荊州對蜀漢有什麼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大意失荊州這個典故,一般被用來形容因為某種小失誤,繼而造成很大損失的事情。而在真實的歷史上,三國時期正是因為關羽的失誤,導致蜀國國力大損,再也沒了和曹魏、孫吳爭奪天下的底氣。那麼,當時關羽既然是長期駐守荊州,怎麼這地界說丟了就丟了嗎?關羽為何會大意?1.關羽性格自視清高關羽雖然非常英勇,而且異常的驍勇善戰,但是本事有一個缺點就是為人太過於高傲。到了後期,甚至是有點目中無人。關羽這一生其實只聽劉備的話,張飛是三弟,所以對張飛也是很好。
  • 劉備和孫權雙方兵力各是多少?
    夷陵之戰是劉備為報復無恥的東吳背信棄義,偷襲荊州並殺死關羽的復仇之戰。劉備此戰發益州之精兵,聯蠻夷之友盟,傾全國之力討伐卑鄙的東吳。但是時事往往就是小人得意,大人喪命。在夷陵,劉備的大軍被陸遜擊敗,帶著殘兵逃到白帝城。
  • 三國正史上的十大名將,關羽第五,張飛第八,呂布未上榜
    長坂坡之戰時,張飛率20騎為兵敗如山倒的劉備斷後,當時曹軍有數萬追兵,不過張飛通過據水斷橋,怒吼挑釁的辦法,震懾住了曹軍,使曹軍將士忌憚張飛的勇猛而不敢上前,最終成功保護劉備脫險。張飛還有在劉備入川作戰時,義釋嚴顏,以及巴西之戰時,擊敗曹魏名將張郃的戰績。所以張飛不但是一員猛將,還是一員智謀出眾的名將。  七、鄧艾  鄧艾是曹魏名將。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留關羽守荊州並沒錯,關羽當時是最合適的人選,一是關羽忠心、可靠,這點劉備對關羽絕對放心;二是關羽的級別和威望高。要是關羽遵照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決策,與東吳搞好關係,就不會有後面的被偷襲了,再有如果關羽一心一意坐鎮荊州,而不去打襄樊,那也沒事。加上劉封孟達糜芳傅士仁沒有出手救援,多個因素疊加,最終導致荊州丟失,關羽被殺。
  • 荊州為何會丟,若劉備得漢中後派諸葛亮趙雲馬超守荊州,還會丟嗎
    荊州會丟的直接起因就是因為孫權偷襲荊州,而且還是趁關羽北伐襄樊,後方空虛之際偷襲的,但這事還得從十年前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開始說,赤壁之戰後,劉備攻取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以及桂陽郡。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還得看功勞,先說關羽和張飛,他倆是一類人,劉備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到公元214年拿下益州為止,30年時間中,關羽和張飛緊緊跟隨,他倆被稱為萬人敵,為劉備早業的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早年能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完全靠的就是關羽和張飛。
  • 張郃大戰張飛,徐晃迎戰關羽,為何沒人敢惹趙雲?
    曹操,孫權,劉備各霸一方。三國戰爭拼到最後拼的是錢糧與人才的較量。劉備雖然實力不足,但卻有三國中的最強武力組合,即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人。這五人在《三國志》中合為一傳,堪稱當時最 優秀的將領組合。然而東漢末年,曹操才是最強諸侯,在擊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三分天下已經得其二,只剩其一讓與劉備與孫權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