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在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索取心心念念的荊州。劉備對諸葛瑾說拿下涼州後,再將荊州給孫權。孫權這次是打定主意要拿回些東西,於是決定來個先禮後兵。先是派了一批官員前往荊南的長沙、桂陽、零陵就職,結果被關羽趕走。孫權隨即讓魯肅帶1萬人前往益陽和關羽對峙,讓呂蒙率領2萬人武力攻取長沙、桂陽、零陵郡。蜀漢與東吳集團的第一次刀兵相向,以荊州為導火索即將爆發。
▲呂蒙奪取荊南三郡
呂蒙的部隊進軍還是非常順利的,長沙郡和桂陽郡直接向呂蒙投降,只有零陵郡在頑強抵抗呂蒙,零陵郡的守將是一位名叫郝普的人。此時關羽的3萬人仍被魯肅拖在益陽,劉備感覺事態嚴重,於是親自率領5萬大軍來到公安坐守。而孫權也親自來到了陸口與之相對,並且讓攻打零陵的呂蒙前往益陽支援魯肅。呂蒙在臨行之際利用消息不對稱,給零陵守將郝普製造了孤立無援,以及關羽即將被擊敗的假象。郝普信以為真,於是向呂蒙投降,呂蒙在拿下零陵後前往與魯肅集結。
▲孫、劉荊州對峙
在劉備與孫權將部隊集結完畢即將交戰時,蜀中傳來曹操正在攻打漢中的消息。劉備擔心曹操在拿下漢中後,會趁益州空虛趁機攻蜀中,於是倉促和孫權求和。雙方以湘水為界,對荊州領土進行了劃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歸屬劉備,而後劉備回防江州。
在這一的軍事對峙中,為了保住荊州,劉備率5萬人親自馳援關羽,可見其對於荊州的重視。但在這一次軍事行動中,我們沒有看到張飛的身影,作為劉備手下的強力戰將,他被放在了後方。
為何如此重要的一次行動中,劉備不帶上張飛提升戰力?
因為張飛此時也有重任在身。
在劉備拿下益州後,
張飛被任命為巴西太守,駐紮在閬中
。益州的核心區域位於成都平原,想要從益州的北部攻進來,除了鄧艾走的傳奇的陰平小路外,一般有2條路可以選擇。
▲從益州北部前往成都的道路
首選
金牛道
,從漢中往西出陽平關,而後向南經過劍閣,便可以向西南方向前往成都。
次選
米倉道
,從漢中往南翻越米倉山,而後進入巴西郡境內,然後向西前往成都。
這兩條入蜀的道路都是從漢中出發,可見漢中對於益州有著屏障的作用,所以後來劉備會全力與曹操爭奪漢中。閬中是巴西郡的治所,在這裡組織防禦可以輻射巴西郡,防止敵對勢力從米倉道入侵。而閬中距離劍閣又較近,如果敵對勢力從金牛道進攻劍閣,劍閣防禦吃緊,可以從閬中及時馳援劍閣。由此看來,
對於還沒有佔據漢中的劉備而言,劍閣和閬中可以視為其重要的北部防線
。而
張飛被留在閬中,也正是為了防範從北面而來的進攻
。
▲閬中的戰略意義
從後續的態勢發展來看,劉備將張飛留在巴西郡的決定是正確的。曹操在攻下漢中後,雖然沒有率大軍從金牛道進攻蜀中。但是讓張郃率軍經由米倉道進入巴西郡,如果讓張郃在巴西郡成功建立據點,將會對由於三巴之地形成侵擾,不利於蜀中安定。在劉備從荊州撤回江州後,張飛率軍趕至宕渠,在瓦口大敗張郃,將其趕出巴西郡。
▲瓦口關之戰
由於閬中扼守進入成都平原的兩條道路,並且可以向北抵達漢中,向西南回防成都,向南經由江州馳援荊州。所以在劉備奪取漢中後,仍然讓張飛駐守在閬中。
在這個重要的戰略位置上,必須讓值得信任、有強大戰鬥力的人駐守。
直到後來荊州易手、南中平定,在諸葛亮堅定的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下,蜀漢的主要威脅就是漢中以北的曹魏,閬中的戰略意義才有所下降,主要的防禦體系在漢中構建。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