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著名典故,說的是因為關羽的大意,而導致荊州丟失,感覺丟荊州的責任全在關羽身上,其實,丟荊州這事,需要承擔責任的並不只有關羽一人,包括劉備、諸葛亮以及向呂蒙投降的糜芳、傅士仁等人,都是有責任的。
那麼荊州為什麼會丟?
荊州會丟的直接起因就是因為孫權偷襲荊州,而且還是趁關羽北伐襄樊,後方空虛之際偷襲的,但這事還得從十年前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開始說,赤壁之戰後,劉備攻取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以及桂陽郡。
關羽失荊州
因為面臨整個集團發展的生死存亡,所以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因為劉備如果沒有南郡,就永遠沒有發展出路,不能向西攻取益州,就不能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孫權因為周瑜去世,需要劉備在南郡來對抗來自曹魏的軍事壓力,況且孫權面對曹魏的壓力是從合肥、淮南一直到荊州的上千公裡長江沿線,如果沒有劉備來幫忙,孫權的壓力很大,再加上失去了主戰派的周瑜,所以孫權同意了。
劉備借來了南郡之後,沒多久就受到劉璋的邀請入川,之後成功奪取益州,孫權聽說後,就要求劉備歸還南郡,這顯然不可能,劉備也沒有同意,如果把南郡還給孫權,那劉備原來的荊南四郡不就成了飛地。
但是根據《三國志 魯肅傳》的記載,孫權要求劉備歸還的是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如果這條記載沒錯的話,那麼可以想像劉備借南郡時,其實與孫權籤訂了一個政治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劉備把半個江夏郡還給孫權,同時在奪取益州後,再把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三個郡還給孫權。
孫權與魯肅
也就是說孫權用一個南郡向劉備換來了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半個江夏郡合計共3個半郡,這筆交易應該對雙方來說,應該是合算的,但是,湘水劃界時,劉備只歸還了長沙郡和桂陽郡,零陵郡沒有還給孫權,這也為後來孫權偷襲荊州埋下了伏筆。
孫權顯然不服氣,但是又不動色,表面上維持與劉備的聰明,暗地裡經常策劃如何奪取荊州,可以說孫權時刻準備著,這是孫權奪取荊州的原始欲望,此外,荊州南郡扼守長江中流航道,關係到下遊東吳腹地的戰略安全,當年赤壁之戰,曹操就是從荊州順江南下,想一舉滅亡孫權的,但沒有成功,但是,南郡的戰略地位對東吳揚州六郡有著絕對的戰略安全,這也是孫權偷襲荊州的一個原因。
劉備與孫權妹妹
所以,無論關羽是不是大意,是不是後方空虛,孫權都會偷襲荊州,這不以關羽的意志為轉移,而是孫權一定會做的事,只是孫權抓住了關羽北伐的這一次機會而已,就算關羽沒有北伐,荊州也被孫權時刻盯防著,孫權還是能找到機會。
所以,在整個事件中,最大的責任人就是劉備。孫權偷襲荊州的行為,是劉備借南郡埋下的種子,但劉備又不得不借南郡,所以這其實是一個無解題,作為決策人的劉備必須承擔第一責任,此外,作為蜀漢戰略大師的諸葛亮,是否在劉備借荊州前後提醒劉備要防備孫權的偷襲,不得而知,如果沒有,諸葛亮也得承擔戰略責任,因為他是蜀漢的戰略總規劃師,因為隆中對就是諸葛亮的心血。
劉備
所以,諸葛亮是第二責任人,除非諸葛亮向劉備提出過孫權可能會有危險,而劉備卻毫不在意,但翻遍史書也沒有這樣的記載,感覺整個襄樊之戰期間,劉備和諸葛亮完全不擔心荊州後方的安全一樣,儘管孫權是政治盟友,但是孫權這個人,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顯然都低估其能力和政治野心,所以劉備和諸葛亮需要承擔丟失荊州的責任。
而另外兩個需要承擔責任的就是糜芳和傅士仁,尤其是糜芳,還是劉備的小舅子 ,劉備根本不會想到糜芳會投降,糜芳和他哥哥糜竺可是跟隨劉備25年的幕後投資人,怎麼說投降就投降了,就算關羽現怎麼責罵糜芳和傅士仁那都是內部矛盾,一旦投降敵人,那性質就變了,如果他倆抵抗東吳的入侵,也許荊州根本不會丟,如果他們等來了關羽的援兵,那麼荊州就一定不會丟,所以他倆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事實上,只要南郡不丟,那麼關羽手下的士兵就不會投降呂蒙,那麼跟隨關羽從襄樊戰場退下來的荊州兵就不會潰散離開關羽,那樣的話,關羽到達南郡,就能與南郡守軍會合,這可是一支近五萬人的大軍,孫權再厲害,也沒法在短時間內就吞併了這支軍隊,況且,只有荊州南郡在抵抗,其他地方也沒有這麼容易投降。
荊州地圖
孫權偷襲荊州時,整個荊州三郡,只有零陵北部都尉習珍率軍死守城池,其他的城池不是守將棄城逃走,就是不戰而降,根本就不堪一擊,如果稍微有些像樣的抵抗,也不至於輸得這麼慘。
如果劉備在稱漢中王后,立馬派出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去荊州,荊州還會丟嗎?
當然不會丟。劉備稱漢中王是218年七月,幾乎是同一時間,關羽開始北伐,到8月時,關羽就威震華夏,這個時候關羽的兵鋒還是很強的,從益州到荊州只需要一個月時間,如果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等人七月從益州出發,8月就能到達荊州,那樣的話,孫權沒有偷襲荊州的機會。
而且在七八月期間,關羽也沒有把荊州最後的守軍調到襄樊前線,所以荊州還有一定的軍隊,而且還有俘虜于禁的七軍三萬人,等到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等人到達,完全也可以把俘虜訓練為自己人,加入到蜀漢軍隊之中,孫權就更不敢偷襲荊州了。
襄樊之戰
孫權唯一的希望就是在關羽北伐襄樊時,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等人還沒有到達荊州前,這個時間偷襲荊州難度會比較大,但還是有機會的,這還取決於糜芳和傅士仁會不會投降?這個時候應該是不會的,因為他們應該知道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來了,這樣就有底氣面對東吳軍隊,他們不投降,呂蒙等人就沒有辦法拿下荊州。
況且那個時候關羽在襄樊兵鋒正盛,威震華夏,這個時候關羽如果撤軍,也將是很大的戰果,至少能佔領漢水南岸的襄陽,如果孫權偷襲荊州,也會面臨關羽的打擊和益州派出援兵的共同打擊,所以,如果劉備得漢中後派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守荊州,荊州根本不會丟,可惜劉備不會這麼早的,因為那個時候的劉備,頭腦已經發熱了,認為曹操不堪一擊,所以連續發動了對曹魏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