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為何會丟,若劉備得漢中後派諸葛亮趙雲馬超守荊州,還會丟嗎

2020-12-24 騰訊網

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著名典故,說的是因為關羽的大意,而導致荊州丟失,感覺丟荊州的責任全在關羽身上,其實,丟荊州這事,需要承擔責任的並不只有關羽一人,包括劉備、諸葛亮以及向呂蒙投降的糜芳、傅士仁等人,都是有責任的。

那麼荊州為什麼會丟?

荊州會丟的直接起因就是因為孫權偷襲荊州,而且還是趁關羽北伐襄樊,後方空虛之際偷襲的,但這事還得從十年前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孫權借南郡開始說,赤壁之戰後,劉備攻取了荊州南部的四個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以及桂陽郡。

關羽失荊州

因為面臨整個集團發展的生死存亡,所以劉備向孫權借南郡,因為劉備如果沒有南郡,就永遠沒有發展出路,不能向西攻取益州,就不能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孫權因為周瑜去世,需要劉備在南郡來對抗來自曹魏的軍事壓力,況且孫權面對曹魏的壓力是從合肥、淮南一直到荊州的上千公裡長江沿線,如果沒有劉備來幫忙,孫權的壓力很大,再加上失去了主戰派的周瑜,所以孫權同意了。

劉備借來了南郡之後,沒多久就受到劉璋的邀請入川,之後成功奪取益州,孫權聽說後,就要求劉備歸還南郡,這顯然不可能,劉備也沒有同意,如果把南郡還給孫權,那劉備原來的荊南四郡不就成了飛地。

但是根據《三國志 魯肅傳》的記載,孫權要求劉備歸還的是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如果這條記載沒錯的話,那麼可以想像劉備借南郡時,其實與孫權籤訂了一個政治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劉備把半個江夏郡還給孫權,同時在奪取益州後,再把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三個郡還給孫權。

孫權與魯肅

也就是說孫權用一個南郡向劉備換來了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半個江夏郡合計共3個半郡,這筆交易應該對雙方來說,應該是合算的,但是,湘水劃界時,劉備只歸還了長沙郡和桂陽郡,零陵郡沒有還給孫權,這也為後來孫權偷襲荊州埋下了伏筆。

孫權顯然不服氣,但是又不動色,表面上維持與劉備的聰明,暗地裡經常策劃如何奪取荊州,可以說孫權時刻準備著,這是孫權奪取荊州的原始欲望,此外,荊州南郡扼守長江中流航道,關係到下遊東吳腹地的戰略安全,當年赤壁之戰,曹操就是從荊州順江南下,想一舉滅亡孫權的,但沒有成功,但是,南郡的戰略地位對東吳揚州六郡有著絕對的戰略安全,這也是孫權偷襲荊州的一個原因。

劉備與孫權妹妹

所以,無論關羽是不是大意,是不是後方空虛,孫權都會偷襲荊州,這不以關羽的意志為轉移,而是孫權一定會做的事,只是孫權抓住了關羽北伐的這一次機會而已,就算關羽沒有北伐,荊州也被孫權時刻盯防著,孫權還是能找到機會。

所以,在整個事件中,最大的責任人就是劉備。孫權偷襲荊州的行為,是劉備借南郡埋下的種子,但劉備又不得不借南郡,所以這其實是一個無解題,作為決策人的劉備必須承擔第一責任,此外,作為蜀漢戰略大師的諸葛亮,是否在劉備借荊州前後提醒劉備要防備孫權的偷襲,不得而知,如果沒有,諸葛亮也得承擔戰略責任,因為他是蜀漢的戰略總規劃師,因為隆中對就是諸葛亮的心血。

劉備

所以,諸葛亮是第二責任人,除非諸葛亮向劉備提出過孫權可能會有危險,而劉備卻毫不在意,但翻遍史書也沒有這樣的記載,感覺整個襄樊之戰期間,劉備和諸葛亮完全不擔心荊州後方的安全一樣,儘管孫權是政治盟友,但是孫權這個人,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顯然都低估其能力和政治野心,所以劉備和諸葛亮需要承擔丟失荊州的責任。

而另外兩個需要承擔責任的就是糜芳和傅士仁,尤其是糜芳,還是劉備的小舅子 ,劉備根本不會想到糜芳會投降,糜芳和他哥哥糜竺可是跟隨劉備25年的幕後投資人,怎麼說投降就投降了,就算關羽現怎麼責罵糜芳和傅士仁那都是內部矛盾,一旦投降敵人,那性質就變了,如果他倆抵抗東吳的入侵,也許荊州根本不會丟,如果他們等來了關羽的援兵,那麼荊州就一定不會丟,所以他倆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事實上,只要南郡不丟,那麼關羽手下的士兵就不會投降呂蒙,那麼跟隨關羽從襄樊戰場退下來的荊州兵就不會潰散離開關羽,那樣的話,關羽到達南郡,就能與南郡守軍會合,這可是一支近五萬人的大軍,孫權再厲害,也沒法在短時間內就吞併了這支軍隊,況且,只有荊州南郡在抵抗,其他地方也沒有這麼容易投降。

荊州地圖

孫權偷襲荊州時,整個荊州三郡,只有零陵北部都尉習珍率軍死守城池,其他的城池不是守將棄城逃走,就是不戰而降,根本就不堪一擊,如果稍微有些像樣的抵抗,也不至於輸得這麼慘。

如果劉備在稱漢中王后,立馬派出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去荊州,荊州還會丟嗎?

當然不會丟。劉備稱漢中王是218年七月,幾乎是同一時間,關羽開始北伐,到8月時,關羽就威震華夏,這個時候關羽的兵鋒還是很強的,從益州到荊州只需要一個月時間,如果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等人七月從益州出發,8月就能到達荊州,那樣的話,孫權沒有偷襲荊州的機會。

而且在七八月期間,關羽也沒有把荊州最後的守軍調到襄樊前線,所以荊州還有一定的軍隊,而且還有俘虜于禁的七軍三萬人,等到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等人到達,完全也可以把俘虜訓練為自己人,加入到蜀漢軍隊之中,孫權就更不敢偷襲荊州了。

襄樊之戰

孫權唯一的希望就是在關羽北伐襄樊時,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等人還沒有到達荊州前,這個時間偷襲荊州難度會比較大,但還是有機會的,這還取決於糜芳和傅士仁會不會投降?這個時候應該是不會的,因為他們應該知道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來了,這樣就有底氣面對東吳軍隊,他們不投降,呂蒙等人就沒有辦法拿下荊州。

況且那個時候關羽在襄樊兵鋒正盛,威震華夏,這個時候關羽如果撤軍,也將是很大的戰果,至少能佔領漢水南岸的襄陽,如果孫權偷襲荊州,也會面臨關羽的打擊和益州派出援兵的共同打擊,所以,如果劉備得漢中後派諸葛亮、趙雲、馬超、李嚴守荊州,荊州根本不會丟,可惜劉備不會這麼早的,因為那個時候的劉備,頭腦已經發熱了,認為曹操不堪一擊,所以連續發動了對曹魏的戰爭。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其實駐守荊州也是劉備的意思,諸葛亮只是照做罷了,首先為何是派關羽守荊州呢,有幾點說明是為何,關羽是劉備的二弟,也是各方面的很突出的將領,關羽此人比較穩重,荊州也是蜀國的重地,
  • 若諸葛亮、趙雲守荊州,劉備三兄弟、龐統守西川,能否一統三國?
    題中提到的六個人都是劉備集團的重量級人物,其中關羽、張飛、趙雲屬於原從派、諸葛亮、龐統屬於荊州派。原從派和荊州派是劉備政權的主心骨、死忠粉。而益州派和東州派則不一樣,這兩大派系中也不乏有支持徵伐取天下的,但更多的還是一心求安穩的。劉備、關羽、張飛、龐統這些人是註定要上前線的!如果劉備以荊州為政治權力中心的話,益州如何管理?
  • 讓關羽鎮守荊州,就註定了劉備無法統一三國,諸葛亮也很無語
    ,文天祥這句詩說得也確實是這個道理,不管你是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都難逃一死。不過在歷史上有些人卻死得非常不甘,就像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樣。說起劉備,或許很多小夥伴都會對他印象頗深,早期的劉備經過多方周圍,結識英雄,終於發展起來佔據荊州、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之下,又順利佔據益州。本來是大好的前景,不過最終在漢中之戰過後,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身死,蜀漢實力大損,地盤丟失。
  • 劉備稱帝後,給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為何不肯給關羽趙雲封侯
    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是劉備手下的5位大將,為何劉備稱帝後,將張飛馬超黃忠封侯了,卻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同樣是功勳卓著的將領,為何劉備要厚此薄彼,不給關羽、趙雲封侯?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也就是漢朝皇室之後。
  • 為什麼劉備遲遲不重用馬超和趙雲?
    漢中風光先前楊阜勸說曹操時說「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只之也。」馬超來降,遠在荊州的關羽表達了不放心的意思,「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回書「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翼德並駕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你看看,因為「舊非故人」,遠在荊州的劉備集團高級幹部關二哥都坐不住,高度懷疑其投誠的可靠性,和諸葛亮開始討論這個人!
  • 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馬超?五年之後,諸葛亮才發現劉備的用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後,三國時代逐漸走向落幕,北伐的關羽雖然斬了龐德。自己卻丟了荊州,被東吳殺害,沒多久張飛被部下所害。此時的劉備可謂是遭受了雙重打擊,或許是真想為關羽報仇,或許是藉口。總而言之,劉備打算北伐,帶哪些將領出徵便成了一個難題。
  • 劉備冊封前後左右四大將軍,為何馬超上榜趙雲落選,原因令人唏噓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撤軍,劉備奪回漢中全境,自封為漢中王,冊封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張飛為右將軍和馬超為左將軍,這就是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你會發現很明顯的一點是趙雲落選了,那當時趙雲是什麼官職呢?翊軍將軍!從史載來看這是劉備首創,雜號而已。
  • 虎將魏延為何能夠坐鎮漢中?張飛馬超均不及他,劉備早已看破玄機
    然後是子午道,這條道可以從長安直接奔襲漢中,但因為年久失修,走過去也是難以想像。以上是從漢中北部到到漢中的幾條道,而從益州進入漢中要走大巴山兩條道,一條是西邊的金牛道,經武都郡可到達漢中,一條是東邊的米倉道。就在張飛和馬超打武都郡的第二年,劉備帶軍師法正,武將黃忠,趙雲出米倉道開始打漢中的門戶陽平關。陽平關在蜀軍和魏軍之間反覆爭奪,一年裡反覆易手。曹操的表弟夏侯淵被黃忠斬殺。
  • 劉備還在西川苦戰,沒有支援的關羽,為何會孤軍北伐?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已經沒有了南徵的想法,而劉備和孫權兩股勢力也開始爭奪曹操吐出來的荊州。一開始的時候劉備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荊州七郡劉備獨佔其四,因為赤壁之戰開打前,雙方都沒有料想到會有如此大的勝果,所以並沒有提前約定勢力劃分問題,所以劉備得四郡之地孫權方面也沒有意見。
  • 如果守荊州的是趙雲,而不是關羽,能否守得住
    眾所周知,當年赤壁之戰結束之後,劉備根據諸葛亮的《隆重對策》佔有荊州,隨之將自己的眼光放到巴蜀之地。想要效仿當年的高祖,以巴蜀之地為根基,進而謀取天下。 劉備在荊州到手之後,將自己的根據地託付給了二弟關羽。一向自傲不凡的關羽成為了首選,為何不讓素來穩妥的趙雲留守荊州呢?如果趙雲來守,結局會變得如何?
  • 關羽很委屈,諸葛亮也無辜,是誰的疏忽大意導致了荊州之戰潰敗?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志》等相關史料,就會發現關羽很委屈,諸葛亮也無辜:當年的諸葛亮沒有發言權,關羽也採取了相當嚴密的防範措施,至於究竟是誰的大意弄丟了荊州,咱們今天就根據正史來進行一番深入的剖析。首先我們必須強調一點,劉備和諸葛亮不會以丟失荊州為代價來剷除不太聽話的關羽,而且諸葛亮當時還沒有兵權,他的任務就是搞後勤,如何調兵遣將,都是劉備獨斷專行。
  • 蜀國五虎上將中,為何唯獨趙雲不受劉備重視,有哪些原因?
    眾所周知,根據《三國演義》來講,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封了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五人。這五人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是劉備手下的主要將領。
  • 劉備諸葛亮執意讓張飛迎戰馬超,如果換成趙雲,馬超結局將會如何
    關羽遠在荊州,就當時傳訊速度以及交通條件來看,當關羽收到消息再趕回來的話,已經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而當時馬超叫戰又比較緊急,所以劉備只有派張飛出戰。 其二,張飛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只不過就是脾氣比較暴躁而已,對他稍加指點的話,勝算也是很大的。
  • 若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能否統一天下,隆中對是否能實現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同一時間,諸葛亮告知劉備隆中對,具體的內容就是劉備今後發展的戰略規劃,告訴了劉備應該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地盤,再對外聯合孫權及南方蠻夷,等到天下有變,再兵分兩路分別從荊州和益州北伐,這樣就能統一天下。
  • 劉備伐吳,為啥不帶馬超趙雲魏延等大將?其實這不怪劉備
    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被呂蒙斬下頭顱。關羽的死引起了蜀國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先是張飛因失去二哥而性情大變,手下的將士無法忍受他的打罵而偷襲了張飛,最後將張飛的頭顱獻給吳國換取功名。後是劉備因孫權聯合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
  • 入川之戰,漢中之戰,夷陵之戰,劉備為何都不帶諸葛亮?原因簡單
    來看看諸葛亮真實的身份就知道了…首先來看一下赤壁之戰時,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眾所周知,劉備在長阪坡被曹操追得無路可走,最後還是靠劉琦派遣兵馬、戰船來接應,劉備才躲過一劫。其實,當時劉備的處境是非常的不妙的。原荊州地盤的新東家劉琮,直接投降曹操。
  • 劉備十年荊州夢,關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是大意還是天意
    劉備也只能蟄伏等待時機,幻想一飛沖天了。三顧茅廬的一年後,劉表病逝,這可是一個爆炸性新聞,就劉表那倆不成器的兒子,想守住荊州可難嘍!不光劉備志在必得,就連曹操、孫權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了,誰都想一口吃掉荊州。二、劉備立足荊州此時,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那種志得意滿你能體會嘛!
  • 張飛與馬超大戰前,諸葛亮為何要激下張飛?
    張飛、馬超、趙雲等人是蜀國的名將,更是劉備構建蜀漢政權的重要功臣。不過馬超兄弟並不是一開始就屬於劉備,劉老闆收服馬超還花費了一番力氣。劉備攻佔西川之時,馬超奉命前去進攻葭萌關,諸葛亮與劉備經過商議決定派三爺張飛出去迎戰馬超。當時兩人交手鬥了幾百回合,結果兩人也沒看出個高低輸贏。
  • 和黃忠同一時期投奔劉備,魏延為何當不了「五虎上將」
    魏延回答「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意思就是如果曹操親帥大軍前來,我會據險而守,如果曹操只派其他人來攻打,十萬之內我就直接給他滅了。這話充滿自信還不自大。能獨當一面,又不驕傲輕敵,處處透著"穩"字。這種策略很合劉備的胃口,也適合漢中的發展方向。
  • 蒹葭關之戰時,為什麼諸葛亮不派遣趙雲出戰,反而激將張飛迎戰?
    趙雲、張飛,以及馬超三人,同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但在蒹葭關之戰時,馬超和劉備勢力還是敵對關係。馬超為了給父親馬騰報仇,和有「九曲黃河」之稱的韓遂一齊起兵來共打曹操。在潼關之戰中,馬超大顯威風,逼得曹操割須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