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諸葛亮、趙雲守荊州,劉備三兄弟、龐統守西川,能否一統三國?

2020-12-05 老馮的家常

先不要想著一統三國,先把內部問題搞清楚再說!

題中提到的六個人都是劉備集團的重量級人物,其中關羽、張飛、趙雲屬於原從派、諸葛亮、龐統屬於荊州派。原從派和荊州派是劉備政權的主心骨、死忠粉。而益州派和東州派則不一樣,這兩大派系中也不乏有支持徵伐取天下的,但更多的還是一心求安穩的。劉備、關羽、張飛、龐統這些人是註定要上前線的!如果劉備以荊州為政治權力中心的話,益州如何管理?如果劉備以益州為政權權力中心的話,劉備外出徵戰時,後方如何保障安穩?

龐統的強項在於軍事戰術領域,所以他不能留守益州。諸葛亮雖有統帥之才,但他更有政治手腕。他應該坐鎮益州,這樣,劉備徵戰在外的時候,後勤才能有保障、才能持續穩定。

劉備搭配龐統、張飛率主力兵團坐鎮荊州,關羽率偏師駐兵於漢中。

關羽為輔,出秦嶺牽扯曹魏西北兵團。劉備率主力北上襄樊、威逼宛洛。至於趙雲,可為機動。趙雲雖有獨到的戰略眼光、也有強悍的作戰能力,但他沒有統帥應該具備的統兵、戰術能力。趙雲不是獨當一面的存在,這是專項能力問題。軍師謀戰略、謀戰術,但具體實施,還得是統帥操作,比如兵種如何配合、各營如何協調等都是統帥的活。所以,不是給趙雲配個軍師就能解決其短板問題的。

趙雲只能為機動,率一支規模不大的部隊,協同兩線作戰。所以,我個人覺得應該諸葛亮坐鎮益州;關羽駐兵漢中;劉備、張飛、龐統坐鎮荊州;趙云為機動負責遊走。

題中並沒有提到魏延、黃忠、馬超、法正、黃權這些一線人物,我也就沒說。再一個就是一統天下的事,這不是通過更換人事任命就能解決的問題!國家體制、國民思想、政治政策、綜合實力,缺一不可。劉備集團本就實力弱小,且內部階級矛盾嚴重、政治派系複雜,這些根本問題不解決,就不要忙著說取天下的事。

就拿曹操來說,綜合實力算強了吧!但他偏偏就打不贏南方的孫劉政權。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內部問題,在那個時期,士族階級已成大勢,但曹操的法治思想與士族階級的利益是相悖的。

之前曹操迎天子就獲得大量士族階級的支持,結果數年間掃清北方;然後曹操開始打壓士族,結果可以看到,之後曹操的政治晉升是舉步維艱;軍事領域也難有成就。反而是曹丕一道「九品中正制」大幅讓利給士族之後直接就進帝位了,而且是舉國同慶、皆大歡喜。

所以,劉備要取天下,在於他對士族階級的態度。若真有油水可撈,各地方士族自然是爭相依附,反之則是離心離德。

相關焦點

  • 周瑜的生死影響著三國歷史,他為何不顧劉備反對,也要遠徵西川?
    最後,劉備和魯肅約定,等到自己奪取西川之後,就歸還荊州。周瑜被曹操任命為南郡太守後,急於討回荊州,於是上報孫權,孫權又派魯肅前往催促。誰知道魯肅來到荊州,和劉備、諸葛亮商議,催劉備趕快奪取西川,好歸還荊州。誰知道被劉備和諸葛亮以與劉璋都是漢室宗親,難以下手為由,把魯肅給堵了回來。魯肅無法,只得回去向孫權復命,再推遲一段時日。
  • 三國演義中如果荊州不丟,憑諸葛亮智慧,劉備統一三國可能性多大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在前面七十回合的時候看的很是帶勁,劉備以賣鞋的身份躋身三國英雄榜,並且三分天下有其一,這應該算是下層人逆襲的典範了。但是,隨著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的前沿基地被吳國拔除,為報此仇,劉備悉起傾國之兵討伐吳國,最終不幸命喪白帝城,張飛也在營中被一軍卒割了腦袋。
  •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劉備取西川,是促使三國鼎立局面形成赴任重要歷史事件,是對諸葛亮「隆中對」遠景規劃的重要實踐。以後世眼光看,劉備取西川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一路上沒遇到什麼大的麻煩。但我們如果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看,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每走一步都是兇險萬分,每走一步都是提心弔膽,甚至可以說是劉備一生中最危險的至暗時刻。為什麼呢?
  • 劉備奪了劉璋的西川,為何沒有搶劉表的荊州?原來他根本就不敢
    劉備投靠曹操的時候,他背地裡籤了「討伐曹操」的血書;劉備在袁紹那裡棲身時,他日夜想著與關羽、張飛團聚後東山再起;劉玄德依附劉表的時候,他與劉景升兄感情很深,似乎無意奪取荊州;皇叔劉備投靠劉璋時,這位老兄想著怎麼佔領西川。那麼問題來了,劉備與劉表、劉璋都是同宗兄弟,而劉備卻不念親情還是奪佔了劉璋的西川。但劉皇叔投靠劉表後卻沒有搶劉表的荊州。
  • 如果守荊州的是趙雲,而不是關羽,能否守得住
    在三國的歷史當中,戰火紛飛。每天都有著不同的爾虞我詐在上演,可終究還是逃不過歷史車輪的迴轉。三國的故事,在後世的流傳中,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劉關張的故事。其次是就是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還有一位就是七進七出的趙子龍。
  • 追隨過周瑜的龐統 在《九州劫》中也對劉備入主西川有大用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三國時諸葛亮對於劉備陣營的意義重大是旁人都替代不了的,諸葛亮不僅在劉備尚處顛沛流離時期時,就幫助其確立了如何立足天下的方針,還在劉備死後竭力輔助劉禪治理蜀國,並且多次北上完成既定的北伐中原匡扶漢室的理想
  • 水滸梁山一百零八將穿越到三國,能否幫助劉備一統天下完成霸業?
    水滸梁山一百零八將穿越到三國,能否幫助劉備一統天下完成霸業?很遺憾,不能!  大體上有兩個原因:  其一,水滸梁山一百零八將,論單挑有不少能人,像玉麒麟盧俊義、豹子頭林衝、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等等。至於精通謀略,精通將略之人極少。
  • 讓關羽鎮守荊州,就註定了劉備無法統一三國,諸葛亮也很無語
    不過在歷史上有些人卻死得非常不甘,就像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樣。說起劉備,或許很多小夥伴都會對他印象頗深,早期的劉備經過多方周圍,結識英雄,終於發展起來佔據荊州、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之下,又順利佔據益州。本來是大好的前景,不過最終在漢中之戰過後,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身死,蜀漢實力大損,地盤丟失。
  • 若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能否統一天下,隆中對是否能實現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同一時間,諸葛亮告知劉備隆中對,具體的內容就是劉備今後發展的戰略規劃,告訴了劉備應該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地盤,再對外聯合孫權及南方蠻夷,等到天下有變,再兵分兩路分別從荊州和益州北伐,這樣就能統一天下。
  • 諸葛亮兄弟三人,為何分居三國?原來是諸葛家下的一盤棋
    三國時期最具有權勢的三個人想必所有人都耳熟能詳,那就是曹操、孫權以及劉備。劉備剛開始碌碌無為,雖然有一些兵勇,但卻屢戰屢敗,而劉備也明白,自己手下的戰將雖然驍勇善戰,但在謀略方面還是略有不足,如果自己能夠得到一位才華超群的軍師,那自己就這樣的亂世中無異於如虎添翼,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也印證了自己的這個猜想,諸葛亮也很快幫助劉備在亂世中立足,並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 荊州為何會丟,若劉備得漢中後派諸葛亮趙雲馬超守荊州,還會丟嗎
    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著名典故,說的是因為關羽的大意,而導致荊州丟失,感覺丟荊州的責任全在關羽身上,其實,丟荊州這事,需要承擔責任的並不只有關羽一人,包括劉備、諸葛亮以及向呂蒙投降的糜芳、傅士仁等人,都是有責任的。 那麼荊州為什麼會丟?
  • 劉備伐吳,為什麼不帶馬超?五年之後,諸葛亮才發現劉備的用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後,三國時代逐漸走向落幕,北伐的關羽雖然斬了龐德。自己卻丟了荊州,被東吳殺害,沒多久張飛被部下所害。此時的劉備可謂是遭受了雙重打擊,或許是真想為關羽報仇,或許是藉口。總而言之,劉備打算北伐,帶哪些將領出徵便成了一個難題。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其實駐守荊州也是劉備的意思,諸葛亮只是照做罷了,首先為何是派關羽守荊州呢,有幾點說明是為何,關羽是劉備的二弟,也是各方面的很突出的將領,關羽此人比較穩重,荊州也是蜀國的重地,
  • 關羽之死,諸葛亮和劉備當負主要責任,其自身因素次之!
    諸葛亮向劉備獻計把荊州的長沙、貴陽和江夏三郡還給孫權,以再次形成孫劉聯盟,並讓孫權進攻合肥,這樣一來,曹操被迫放棄了進攻西川的計劃。也就是說,從公元215年開始,直到關羽死前,關羽所鎮守的荊州只有南郡、武陵和零陵三個郡,而關羽的辦公點所在地江陵城屬於南郡。
  • 劉備十年荊州夢,關羽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是大意還是天意
    一、諸葛亮的藍圖遙望三國時代,各路豪傑競技天下,精彩紛呈,是人們茶餘飯後,最喜歡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尤其荊州,一下被推到歷史的風口浪尖之下,變成一塊問鼎天下的戰略重地。對於荊州的重要性,我們首先想起著名的《隆中對》。那天大雪紛飛,諸葛亮為劉備繪製一幅藍圖。
  • 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赤壁鏖兵時,諸葛亮協助周瑜大破曹軍,關羽不能建功,因此對諸葛亮的嫉恨更加一層,且由此遷怒於魯肅、周瑜,遷怒於東吳。鎮守荊州時,關羽拒絕了和孫權結親,還出言不遜,辱罵東吳來使,由此得罪孫權,導致兩國交惡,最後發展到荊州之失。劉備不引以為戒,仍以傾國之力討伐東吳,最後慘敗夷陵猇亭,立國不久的蜀漢損失巨大。之前,劉備執意伐吳,企圖奪回荊州,為關羽復仇,身為蜀漢重臣的諸葛亮僅稍作諫阻後便沉默不語了。
  • 劉備還在西川苦戰,沒有支援的關羽,為何會孤軍北伐?
    在赤壁之戰後曹操已經沒有了南徵的想法,而劉備和孫權兩股勢力也開始爭奪曹操吐出來的荊州。一開始的時候劉備佔據了絕對的主動權,荊州七郡劉備獨佔其四,因為赤壁之戰開打前,雙方都沒有料想到會有如此大的勝果,所以並沒有提前約定勢力劃分問題,所以劉備得四郡之地孫權方面也沒有意見。
  • 諸葛亮料事如神,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素來料事如神,讓敵人聞風喪膽。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從一開始實力薄弱的的隊伍,一點點發展壯大,而且還一次次以少勝多,取得了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可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光復漢室呢?
  •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位將領!無論誰活下來,一統三國有機會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前後五次北伐中原,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壯志未酬身先死」,成了諸葛亮一生的最佳寫照;然而,諸葛亮的智謀在當時雖堪稱天下無雙,但在他死後,許多史學家認為,諸葛亮在用人上略有偏頗,尤其他生前下令斬殺兩員大將,間接導致了蜀漢最後的失敗,若不殺此二人,或許蜀漢有機會一統三國也說不定
  • 諸葛亮真實的背景,他可不是簡單的布衣,荊州城裡都是他的親戚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王朗也嘲笑諸葛亮說「諸葛村夫」,諸葛亮卻「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一個平民百姓為何如此清楚天下大勢?劉備三顧茅廬邀請他出山,一個平民百姓何德何能讓劉備如此?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的朋友圈,有與臥龍諸葛亮齊名,有南中冠冕之稱的鳳雛龐統;有諸葛亮的老師,被稱讚為「知人」的龐德公;有諸葛亮的密友,劉備集團重要謀士徐庶等人,由此可見,諸葛亮通過他嶽父黃承彥,進入了荊州名人圈子。黃承彥本身,又是蔡諷的女婿。提到蔡諷,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提到他的兒女,大家可就比較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