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要想著一統三國,先把內部問題搞清楚再說!
題中提到的六個人都是劉備集團的重量級人物,其中關羽、張飛、趙雲屬於原從派、諸葛亮、龐統屬於荊州派。原從派和荊州派是劉備政權的主心骨、死忠粉。而益州派和東州派則不一樣,這兩大派系中也不乏有支持徵伐取天下的,但更多的還是一心求安穩的。劉備、關羽、張飛、龐統這些人是註定要上前線的!如果劉備以荊州為政治權力中心的話,益州如何管理?如果劉備以益州為政權權力中心的話,劉備外出徵戰時,後方如何保障安穩?
龐統的強項在於軍事戰術領域,所以他不能留守益州。諸葛亮雖有統帥之才,但他更有政治手腕。他應該坐鎮益州,這樣,劉備徵戰在外的時候,後勤才能有保障、才能持續穩定。
劉備搭配龐統、張飛率主力兵團坐鎮荊州,關羽率偏師駐兵於漢中。
關羽為輔,出秦嶺牽扯曹魏西北兵團。劉備率主力北上襄樊、威逼宛洛。至於趙雲,可為機動。趙雲雖有獨到的戰略眼光、也有強悍的作戰能力,但他沒有統帥應該具備的統兵、戰術能力。趙雲不是獨當一面的存在,這是專項能力問題。軍師謀戰略、謀戰術,但具體實施,還得是統帥操作,比如兵種如何配合、各營如何協調等都是統帥的活。所以,不是給趙雲配個軍師就能解決其短板問題的。
趙雲只能為機動,率一支規模不大的部隊,協同兩線作戰。所以,我個人覺得應該諸葛亮坐鎮益州;關羽駐兵漢中;劉備、張飛、龐統坐鎮荊州;趙云為機動負責遊走。
題中並沒有提到魏延、黃忠、馬超、法正、黃權這些一線人物,我也就沒說。再一個就是一統天下的事,這不是通過更換人事任命就能解決的問題!國家體制、國民思想、政治政策、綜合實力,缺一不可。劉備集團本就實力弱小,且內部階級矛盾嚴重、政治派系複雜,這些根本問題不解決,就不要忙著說取天下的事。
就拿曹操來說,綜合實力算強了吧!但他偏偏就打不贏南方的孫劉政權。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內部問題,在那個時期,士族階級已成大勢,但曹操的法治思想與士族階級的利益是相悖的。
之前曹操迎天子就獲得大量士族階級的支持,結果數年間掃清北方;然後曹操開始打壓士族,結果可以看到,之後曹操的政治晉升是舉步維艱;軍事領域也難有成就。反而是曹丕一道「九品中正制」大幅讓利給士族之後直接就進帝位了,而且是舉國同慶、皆大歡喜。
所以,劉備要取天下,在於他對士族階級的態度。若真有油水可撈,各地方士族自然是爭相依附,反之則是離心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