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實的背景,他可不是簡單的布衣,荊州城裡都是他的親戚

2020-12-22 亭殿閣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和「先帝不以臣卑鄙」。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王朗也嘲笑諸葛亮說「諸葛村夫」,諸葛亮卻「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一個平民百姓為何如此清楚天下大勢?劉備三顧茅廬邀請他出山,一個平民百姓何德何能讓劉備如此?

諸葛亮與劉表的親戚關係

相傳荊州沔南(襄陽)名士黃承彥曾經對諸葛亮說:「聽說你要選擇妻子,我家有個相貌醜陋的女兒,黃色的頭髮,黑色的皮膚,才華倒是可以配得上你。」諸葛亮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門親事,迎娶了黃承彥的女兒。諸葛亮身高八尺,長得又帥氣,是典型的高富帥,不知道多少女孩子傾心於他,他之所以選擇娶外貌醜陋的黃月英,不僅僅是看中了她的才華,與黃家在荊州的地位也有一定關係。

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的朋友圈,有與臥龍諸葛亮齊名,有南中冠冕之稱的鳳雛龐統;有諸葛亮的老師,被稱讚為「知人」的龐德公;有諸葛亮的密友,劉備集團重要謀士徐庶等人,由此可見,諸葛亮通過他嶽父黃承彥,進入了荊州名人圈子。黃承彥本身,又是蔡諷的女婿。提到蔡諷,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提到他的兒女,大家可就比較熟悉了。蔡諷的兒子乃是荊州名將蔡瑁,就是在《三國演義》中勸說劉琦投降,替曹操訓練水軍,結果被周瑜利用蔣幹設計離間,被曹操懷疑謀反被殺的那位,當然,歷史上蔡瑁可沒有被曹操殺害,而是正常死亡。蔡諷的小女兒則是劉表最寵愛的蔡夫人,就是《三國演義》中那位多次意圖置劉備與公子劉琦於死地的蔡夫人。

諸葛亮是黃承彥的女婿,黃承彥與劉表又同為蔡諷的女婿,也就是說,荊州牧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

諸葛亮家族與荊州士族的關係

諸葛亮的大姐姐嫁給了房陵太守蒯祺(孟達奉命進攻東三郡時,不顧蒯祺是諸葛亮姐夫這一層關係,將他斬殺,後來諸葛亮故意將孟達謀反的消息透露給司馬懿,大概就是借司馬懿之刀殺孟達為其姐夫報仇吧。)蒯祺的弟弟蒯越則是劉表帳下第一謀士,蒯越之於劉表可比諸葛亮之於劉備,當初劉表雖然被草圖任命為荊州牧,在荊州一點勢力根基都沒有,是在蒯祺的支持下逐漸控制荊州軍政大權的。

諸葛亮的二姐姐嫁給了龐統的堂哥龐山民,提到龐山民大家未必熟悉,但是龐山民的父親的鼎鼎大名大家想必都聽說過,龐山明的父親就是諸葛亮的師傅龐德公,荊州的幾大家族,龐、蒯、黃、蔡就這樣全都和諸葛家族有親戚關係。

諸葛亮的哥哥們與魏吳的關係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被孫權稱為「神交」,深受孫權信賴,最後官至大將軍,孫權臨終之前,更是任命諸葛瑾之子諸葛恪為託孤重臣,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則在魏國做官,最後官至徵東大將軍。世說新語稱「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諸葛三兄弟分別在三國做官,最後都位極人臣。

綜述,諸葛亮所謂「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只不過是諸葛亮的謙虛之詞,其實他的背景很深厚,並不是平民百姓能比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關羽守荊州,而不是諸葛亮、張飛、趙雲
    這是諸葛亮三步走的第一步,荊州地界不是很大,卻有九郡。這九個郡的作用,便是戰略緩衝。 因為它太過重要了,重要到上可伐魏,下可攻吳。整個荊州在某一階段基本上成了三國必爭之地。不守荊州?隨便派個御史、巡按?好吧,可能當天任命下來,第二天城頭的旗都換了。
  • 三國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曹操不登門請他出山?
    但他力挽狂瀾,憑藉自己驚人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有條不紊地穩定了局勢,恢復了民生,拉攏了孫吳,並有足夠的力量在6年之內向曹魏發起了5次北伐,打得曹魏人心惶惶。綜合而論,諸葛亮簡直就是以一己之力,強行為蜀漢政權續命了40年。在這裡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請諸葛亮出山的是曹操而不是劉備,那麼諸葛亮和曹操強強聯手,再加上曹魏強大的實力,豈不是很快就能統一天下?
  • 真實諸葛亮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穿上神衣、走上聖壇,何力推動?
    能掐會算、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機智卓絕的諸葛亮簡直是《三國演義》中神一般的人物,他的出山成為時勢的轉折點,他的神機妙算推動著時局的發展。沒有了諸葛亮,三國簡直少了一種顏色和味道。但是,正史中以上都不對,都是後人依據自己喜好標準給諸葛亮憑空加上了神的外衣,讓他登上了聖賢之壇。
  • 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何要賜死劉備兒子?他的真實目的是啥?
    但是劉皇叔一生放縱愛自由,兒子可不僅僅只有這一個。比如說劉備的大兒子,其實是劉封,雖然他是劉備的義子,但卻是劉備第一個名正言順的兒子。並且還由於他表現出色,一度被劉備視為了「接班人」,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後他卻被諸葛亮給賜死了,那麼諸葛亮為何要賜死劉備兒子?他的真實目的又是啥呢?
  • 若劉備沒有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會在隆中虛度一生嗎
    諸葛亮自己曾在《出師表》中說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當然不是。諸葛亮出自徐州琅邪郡的一個官宦之家,是標準的士族,也可以理解為世代為官的大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擔任過泰山郡丞,諸葛亮的先祖諸葛豐擔任過司隸校尉,這就是官宦之家,只是因為父母親去世得早,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荊州襄陽。
  • 關羽很委屈,諸葛亮也無辜,是誰的疏忽大意導致了荊州之戰潰敗?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志》等相關史料,就會發現關羽很委屈,諸葛亮也無辜:當年的諸葛亮沒有發言權,關羽也採取了相當嚴密的防範措施,至於究竟是誰的大意弄丟了荊州,咱們今天就根據正史來進行一番深入的剖析。首先我們必須強調一點,劉備和諸葛亮不會以丟失荊州為代價來剷除不太聽話的關羽,而且諸葛亮當時還沒有兵權,他的任務就是搞後勤,如何調兵遣將,都是劉備獨斷專行。
  • 諸葛亮到底是哪裡人?他的躬耕地為什麼有爭議?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開篇便寫道: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 都說諸葛亮只會搞後勤,可看了劉備的發展,才知道他有多厲害
    自古以來,劉備之仁、諸葛亮之忠,也對後世造成了深遠影響。甚至有人直言: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者,便不是忠臣。 張繡的叔叔死在了荊州,可劉表依舊接納了他,並把它打發到南陽。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讓張繡隔絕中原與荊州。
  • 悲劇:劉備生平看錯5人,3人毀他江山,其中2人還是劉備的親戚
    徵袁術,領徐州,破呂布,反目曹操,附劉表,這些種種大經歷,徹底讓劉備成長,後來劉備引進,諸葛亮,龐統,進而赤壁聯吳破曹,佔荊州,取益州,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至此,離劉備打口號的時間也只不過30年!30年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其實並不算長。但為何劉備傾其一生,卻只佔到了三分天下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劉備的團隊之中,有幾個攪局的。
  • 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何歷史上曹操沒對他進行任何評價?原因很簡單
    諸葛亮那麼厲害,一代梟雄曹操,在歷史上為何一生都未對他進行任何的評價?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一般人了解三國這段歷史,大都是從《三國演義》得來的,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歷史小說,只是遵循了歷史發展的主脈絡,對於很多細節的問題則進行了不少的藝術加工。
  • 諸葛亮由於曹操的緣故,不得不客居荊州,在隆中潛心耕讀
    由於家鄉遭到破壞,十幾歲的諸葛亮不得不跟著叔父來到荊州避禍。當時無論是北方,還是江東,都是戰火連天。而荊州在劉表的統治下,暫時遠離戰火。加上地處南方,水土肥沃,出產豐富,所以這裡的生活相對富庶。而且荊州的文化和學習氛圍比較濃厚,可以說是東漢末年亂世之中,為數不多的樂土之一。
  • 讓關羽鎮守荊州,就註定了劉備無法統一三國,諸葛亮也很無語
    ,文天祥這句詩說得也確實是這個道理,不管你是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都難逃一死。不過在歷史上有些人卻死得非常不甘,就像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樣。說起劉備,或許很多小夥伴都會對他印象頗深,早期的劉備經過多方周圍,結識英雄,終於發展起來佔據荊州、在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之下,又順利佔據益州。本來是大好的前景,不過最終在漢中之戰過後,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身死,蜀漢實力大損,地盤丟失。
  • 為何諸葛亮能被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山?看看他社會背景就知道
    首先我們看向諸葛亮的家族背景就已經不簡單了,在《三國演義》裡面可能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但也絕對不是普通家庭,從諸葛亮的先祖來看,諸葛豐在漢元帝時期就已經坐在位高權重的位子上,具體職位屬於司隸校尉,大體來看可能就是三公與九卿之間的地位。
  •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對手,在真實的歷史上都是怎樣的形象?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橋段,就是諸葛亮"舌戰群儒"。諸葛亮到江東勸說孫權抵抗曹操,受到江東投降派的刁難。諸葛亮和這些投降派進行辯論,把這些人物全部辯倒。在"舌戰群儒"的橋段中,這些人物當然都成為了諸葛亮的背景板。不過這只不過是文學創作而已。下面小編就來簡單聊一聊這些被諸葛亮辯倒的江東人物,原本的歷史形象是什麼樣的。
  • 諸葛亮的一生都有什麼功績呢?歷史對他的評價為何那麼高?
    不是評論諸葛亮。 在隆中對策,在此策中諸葛亮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及為劉備的劃策,都是天才的英明的。赤壁之戰,諸葛亮身體力行,促成孫劉聯合,大敗曹操,是歷史事實。這之後,諸葛亮一直堅持維護孫劉聯合,從未動搖過。這是大智慧的表現。 佔荊州,取西川,建蜀漢政權,是歷史事實。這一切成就,都主要是諸葛亮領導策劃取得的。
  • 諸葛亮是哪裡人?或許王朗才知道答案!
    諸葛亮是哪裡人,是一個值得考究的事情。《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出自《三國志》,作者陳壽,其中有談及諸葛亮的出身。原文如下: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出師表》的作者無疑是諸葛孔明自己,這個毋容置疑,裡面所寫的天下大勢固然可能不全對,但諸葛亮自己哪裡人,不太可能錯誤。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看起來很簡單就有定論,但沒那麼簡單。首先,這個南陽是不是如今的河南南陽呢?
  • 諸葛亮:蜀漢最大的委屈竟由他一個人承受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再敗走麥城而陣亡這件事,在史學界裡,很多史學家都認為諸葛亮有推卸不掉的責任。易中天和張作耀都認為這件事是劉備和諸葛亮決定或者授意的。然而,《三國志》裡沒有劉備、諸葛亮授意或者命令關羽去攻打襄樊的任何記載,這有違史書關於大事件的記載。所以,我比較贊同何茲全先生所代表一方的觀點:「關羽攻打襄樊,並沒有跟劉備、諸葛亮商討,而是他自作主張。」這樣一來,關羽陣亡牽連諸葛亮,豈不是讓人受了天大的委屈!
  • 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攻佔荊州
    但是在劉備佔據益州之後,他依然採取《隆中對》的戰略,導致荊州丟失,上庸諸郡又相繼落入他人之手。能看出什麼問題?很簡單,《隆中對》戰略只適合於公元215年之前的發展實施戰略,而佔據成都之後,就必須要改變戰略,以求利益最大化。 然而,對於劉備來說,在他佔據益州之後,他並沒有採取較大的戰略改動。在大體上,劉備依然採取之前諸葛亮所定下的《隆中對》戰略。
  • 三國時期,蜀國關羽之死,真實原因耐人尋味
    也有人說關羽是諸葛亮的障礙物,這個有點自我感覺吧。諸葛亮想掌握蜀國大權,難道還會讓劉禪參政嗎?這一點就說不過去了,何況還提拔那麼多有用人才輔佐皇帝,出師表中列舉的人才,都是有用之人。如果自己掌權,何必給皇帝推薦,看看呂后如何篡權的?是讓自己子孫或者親戚,呂姓之人封王封官。諸葛亮做的,只是幫助蜀國更好發展,從沒讓自己的旁系或者親戚什麼的做官,哪怕是兒子也是從小開始教育。
  • 諸葛亮和司馬懿其實是親戚關係,三國歷史其實就是一群親戚在群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之後天下大亂,隨著曹操劉備以及孫權的努力,魏蜀吳三國建立,雖然三國時期很亂,但是你知道他們都有什麼關係嗎?其實魏蜀吳就是一群親戚在打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