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攻佔荊州

2020-12-07 騰訊網

諸葛亮在《隆中對》之中,曾經說過,「江東孫氏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其後為劉備指出,10年之內的發展方向,聯合孫氏抗曹,伺機佔據荊州、益州,如此便可以徐圖天下。

諸葛亮的《隆中對》到底是不是最適合劉備的戰略?其實在劉備前半生創業時期,《隆中對》還是非常適合劉備的。但是在劉備佔據益州之後,他依然採取《隆中對》的戰略,導致荊州丟失,上庸諸郡又相繼落入他人之手。能看出什麼問題?很簡單,《隆中對》戰略只適合於公元215年之前的發展實施戰略,而佔據成都之後,就必須要改變戰略,以求利益最大化。

然而,對於劉備來說,在他佔據益州之後,他並沒有採取較大的戰略改動。在大體上,劉備依然採取之前諸葛亮所定下的《隆中對》戰略。但一直堅持諸葛亮在6年之前所提出的戰略,一定會是正確的嗎?關於這個問題,簡單分析一下便可以發現,劉備確實是錯誤的。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戰略,其實是把實力最小的劉備,分成數個小兵團。在赤壁之戰過後,劉備便讓關羽鎮守荊州,而他本人則再次分兵入西川。如此一來,關羽佔蜀漢總兵力的大概一半。而劉備也佔一半。

《隆中對》戰略的致命缺陷,也就是分兵而治。蜀國兵力最小,然而卻要分兵來治,最終會給孫權、曹操機會來吞併蜀漢。這一料想,在劉備、諸葛亮尚在人世之時,便已經得到應證。關於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戰略,當年毛主席曾經也做出過這樣的評價,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其實,實力小,還有作死分開。到最後,也就是只能兵敗夢破了。

在公元219年,關羽見大哥劉備已經打下漢中,而且漢中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修復的。當時,曹操把漢中的人口、財物、軍資、器械基本上都給搬走。最可怕的是,曹操把軍隊駐紮在長安,曹操的戰略目標很簡單啊。就是想趁著劉備疏忽之際,趁機再奪回漢中。如此,一來,劉備想偏安川蜀,也將不會實現。

為了給漢中喘息的機會,關羽率領屯養多年的荊州精銳,向襄樊地區的曹仁發起猛攻。如此一來,曹操便揮師襄樊,撤掉長安的大部分兵將,前往救援曹仁,以保中原重鎮不失。然而,關羽畢竟是三國公認的名將。打他主意的人,不單單只有曹操,就連名義上的盟友也會隨時盯上他。

就在關羽攻打襄樊之時,東邊的孫權卻開始坐不住了,孫權派遣呂蒙、陸遜等人開始策劃如果奪取荊州?如果收拾關羽,這顆「眼中釘,肉中刺」。不過,關羽也並非顏良、文丑之輩,首先撇開他的個人武藝、戰績不說,單是他的戰略格局就讓孫權等人無法小看。

原因,在關羽出徵之前,早就讓人在江邊,設置好烽火臺,在臺上大約有50名兵士,每天的任務就是把守烽火臺。一旦東吳水軍有任何動靜,便舉火為號,南郡、公安守軍便立即做好防禦工事,準備迎敵。

然而,此時的呂蒙已非當年的阿蒙,他已經是飽讀兵書,而且實戰經驗亦是非常豐富。關羽做如此安排就是為了防備呂蒙,但是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呂蒙身邊還有一個小參謀,他就是陸遜。陸遜先拍關羽的馬屁,然後再暗地裡卻使出,「以假亂真之計」,先讓呂蒙假病,然後實行白衣渡江的計劃。

然而此時的關羽呢,還在前線跟曹仁、徐晃等人硬磕。卻不知道,他所鎮守將近10年的荊州,即將落入孫權之手。呂蒙、陸遜實行白衣渡江計策之後,便立即搞定了傅士仁、糜芳二人。如此,荊州兵不血刃,就被孫權給拿到了手中。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孫權在拿下荊州之後,還讓部下呂蒙,追擊關羽最後把關羽逼得走麥城,帶著數十人向成都方向撤退。但是,劉備又沒派遣任何援兵過來。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很明顯下令追擊關羽的是孫權。在活捉關羽之後,孫權幾乎上沒有怎麼經過思考,更沒有考慮到他和劉備還有著聯盟關係存在,便直接命人將關羽、關平給斬殺。

其實,孫權的舉動讓人感到非常奇怪。曹操方面的話,在擊退關羽之後並未對關羽進行追擊。然而,孫權則不一樣,他派遣呂蒙、陸遜,還有東吳七大名將包括: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人把關羽往死裡打。而且,先是收買關羽兵士的人心。此話怎講呢?很簡單,當時關羽得到南郡、公安已經丟失之後,呂蒙進城之後,對荊州兵士的家屬絲毫無犯,而且派兵保護。

而,關公方面士兵看到外無援兵,內無鬥志,便個個無心再與東吳交戰。後來,關羽手底下的兵馬都跑了大半。直到後來突圍之時,隨從關羽的人不過10餘騎而已。可以看出,孫權對付關羽是做了相當的準備工作。而且是從武力到,兵士,孫權是把關羽拿捏得死死的。

當擒住關羽之後,便沒有多想,直接就斬了關羽、及關平。孫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孫權當時為什麼非要殺死關羽呢?他的真正目的絕對不僅僅是佔據荊州。為什麼如此說呢?孫權、劉備、關羽,乃是完成孫劉聯盟所必須的人員配置。如果,孫權僅僅是為了得到荊州,那麼他在活捉關羽之後,大可以和劉備正面談論,收取荊州事宜,例如:只要關羽保證日後不再打荊州數郡的主意,便可放關羽、關平一馬。

這樣一來,自己不但可以得到荊州,而且還可以賣劉備一個人情。如此,兩全齊美之事,孫權他不可能想不到。但是,孫權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孫權的主要目的,除了是佔據荊州之外,他還有以下3個目標。

孫權斬殺關羽的真正目的,除了佔據荊州之外。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嫁禍給曹操。

說到這一點,相信不難看出。孫權在斬殺關羽之後,便命人把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其目的非常簡單,孫權是想把斬殺關羽的行為,轉移到曹操身上。可謂是移花接木之良策,如此一來,劉備有可能直接派遣兵馬攻打曹操。而孫權,便可以坐收漁人之利。

如果,劉備、曹操,在二人相爭之中,有人傷亡那就更好不過了。如果沒有,那麼孫權也可以權宜發兵,如果劉備敗那就瓜分劉備的地盤,如果劉備勝,那麼就伺機佔據曹操的領土。其實,襄陽、樊城等地亦是孫權想要謀取的,因為孫權想要繼續擴大地盤,他必須要向北發展,或者是向西劉備統治的區域發展。

除了利用關羽之死,嫁禍給曹操之外,孫權還有什麼打算呢?很簡單,他是做好了與劉備死戰到底的打算!換言之,他是直接想和劉備來個了斷了。

孫權、劉備,可以說是三國時期實力最小的兩個國。其中,以劉備的實力最小,作為弱勢團隊,劉備他之前不得不依靠孫權,來進行抵抗曹操。當年若不是孫權相助,劉備早在赤壁之戰前就已經被曹操給滅了。

但是在赤壁之戰過後,劉備不但不感謝盟友孫權,而且還趁著東吳大都督周瑜在與曹仁交手之時,迅速佔據荊州桂陽、零陵、長沙等郡。此舉,不但讓孫權惱火,更加讓周瑜無語。從這個時候開始,其實孫權、便與劉備是貌合神離。礙於合作關係,孫權又不好直接翻臉劉備。

但是為了穩住劉備,孫權採用周瑜所提出的「美人計」,打算把自己年輕貌美的妹子孫尚香,下嫁於劉備。這對於劉備來說,已經是天大的福氣,但是最後劉備不但迎娶了孫尚香,而且也把城池給霸佔不還東吳。最後,孫權趁著劉備進取西川之際,派人把孫尚香給帶回了東吳。其實,通過這件事情,已經讓,孫、劉,出現嚴重的不平衡。

公元219年,東吳的實力再次擴大。這次孫權再也沒辦法忍受劉備的虛偽,於是便斬了關羽。意思是,向劉備挑釁。因此,之後劉備在稱帝之後,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東徵孫權。這其實不是劉備的過錯,而只是接受了孫權的挑釁而已。當然了,在與劉備徹底鬧翻之前,孫權是和曹操有著聯盟關係的。甚至,為了穩住曹魏他不惜向曹魏稱臣。

不難看出,在孫權心裡,他是恨透了劉備。

除了上面兩個原因之外,孫權的第三個目的又是什麼呢?很簡單,打造自己的團隊。公元219年,此時的孫權已經是37歲,俗話說歲月不饒人,37歲的孫權也想一統天下。怎麼辦呢?除了自己要遠大的格局觀之外,還必須打造一支獨具戰鬥力的團隊。特別是為東吳培養統帥級別的人物,在此次攻殺關羽的過程之中,孫權主要是用了兩名指揮官。

他們一個是呂蒙,另外一個就是陸遜。

呂蒙,就不用多說了,他是深得魯肅、周瑜的賞識。用兵、用謀也都頗具風採。而陸遜,則是孫權、呂蒙二人共同培養的第三任大都督。當時呂蒙還向孫權建議,一定要任用陸遜,稱他見識非凡,深得兵法精要。

隨後,陸遜親自前往關羽帳中,首先是以書信誇讚關羽一番。隨後,又當時稱讚關羽乃是三下無敵的名將。隨後關羽便抽調了荊州兵馬,前往前線,後面才有了東吳的「白衣渡江」。因此,綜合來看,孫權之所以斬殺關羽,主要是格局觀發生了變化。其次,孫權他是想為自己打造頂尖的團隊。最後,順便把曹操給坑了一把。

要知道,孫權當時是和曹操有合作協議的。可以說,孫權此次的戰事行動,他是基本沒有花費多少人力、物力的,襄樊之戰最大的勝利者,絕對非他孫權莫屬。當然,敗得最慘的就是孫權昔日的盟友劉備。不但荊州數萬精銳損失殆盡,就連大將關羽也兵敗身死。

相關焦點

  •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其目的也是想守住襄樊便好,讓關羽死於江東之手既可以使孫劉聯盟破產,自己坐收漁翁之利。雖然曹操沒有等到那個時刻,但曹丕卻等到了,坐觀孫權與劉備的成敗。老年關羽曹操作為一代奸雄,劉備的死敵尚且知道這個因果,殺關羽必定會惹怒劉備,招來復仇大軍。作為江東之主的孫權難道不知道嗎?
  • 劉備娶了孫權之妹,孫權為兒子求婚關羽之女,為何被關羽辱罵拒絕
    當時的孫權年紀尚輕,資歷尚淺,不要說外部的勢力,連他內部的勢力都難以平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他的手下紛紛要求迎降曹操,只有魯肅阻止了孫權。在軍事上,孫權依靠周瑜,可是要面對強大的曹操,僅僅依靠周瑜一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轉戰南北,有梟雄的名望,而他手下的關羽張飛又號稱萬人敵,孫權拉攏利用劉備的力量,對鞏固自己的勢力是有益的。
  • 孫權為何非殺關羽不可?只是因為雲長拒絕了他的求婚,沒面子麼?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明白關羽到底是怎麼死的。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是被潘璋的部將馬忠擒獲以後,被押送到孫權面前。孫權想留下關羽為自己所用,但是卻有人勸孫權,說關羽這個人對劉備忠心耿耿,早年曹操曾經對他那樣好,結果他過五關斬六將離開曹操。後來又水淹七軍逼得曹操險些遷都避其鋒芒。
  • 湘水劃界:劉備已經讓出荊州兩郡,為何孫權還要偷襲荊州呢?
    荊州一主要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赤壁之戰後,荊州由魏、蜀、吳三家瓜分。其中,曹操吃了敗仗,還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而就劉備來說,則率軍攻佔了荊南四郡。
  • 劉備明知關羽性格傲慢,為何要讓他獨自鎮守荊州?
    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此前孫權曾經向關羽求婚,想讓關羽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關羽怎麼樣呢?「罵辱其使,不許婚。」《三國志》只有這麼簡單的幾個字,說什麼我虎女焉嫁犬子那是演義,但是「罵辱」兩個字《三國志》的正文是有的。 關羽可以瞧不起孫權,也可以痛恨孫權,但為何要辱罵呢?
  • 新三國孫權不讓呂蒙殺關羽,為何呂蒙不聽號令,是對是錯?
    不禁會有人問到:孫權都下令不讓殺關羽,為何呂蒙不聽號令,執意殺害關羽,到底是對是錯?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呂蒙立功心切,與關羽有仇所致,但細細分析後卻得出了另一個結論:關羽必須死!這是為何呢?其一,關羽是世之虎將,隨劉備南徵北戰,而且志向也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而在赤壁之戰時,孫權與劉備結盟,互為唇齒,一同對付北方強大的曹操。
  • 關羽戰死沙場後,呂蒙和曹操為何也相繼離世?
    這離奇的巧合讓很多人認為是關羽冤魂索命,甚至還有聲有色的描寫這個場面。其實他們倆真正的死因都是因為疾病,而不是迷信。演義中曹操離世公元220年曹操派遣使者遊說孫權,希望孫權可以出兵攻打荊州幫助曹操解除襄陽的危機,事成之後願意把荊州送給孫權。
  • 呂蒙殺死關羽之後,呂蒙發生了什麼,為何自己也死了?
    大家都知道呂蒙在處死關羽之後不久,呂蒙自己也去世了,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現在有三種說法,讓我來細細為你道來。第一種說法:呂蒙是為什麼突然死了呢,據說是因為他殺死關羽,收復荊州後,孫權犒勞大家,並給呂蒙賜了一杯酒。而就在這個時候,關羽突然顯出靈魂,殺死了呂蒙。
  • 東吳大將呂蒙為何非要殺了關羽?原因其實很簡單!
    兩國之間最大的結仇,應該是蜀國關羽為東吳呂蒙所殺,直接引起劉備率軍徵討,最終也是雙方互有折損,都傷了元氣。 蜀將關羽,是蜀國劉備結拜兄弟,五虎上將之首,一生英雄蓋世,義薄雲天,後世備受推崇,以武聖關公留名千古。關羽一生忠肝義膽,誓死追隨劉備。早年殺顏良斬文丑,被世人成為萬人敵。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劉備助東吳攻打南郡曹仁之後,將關羽任命為襄陽太守,此後留守荊州。
  • 戰神關羽名震華夏,真的是大意失荊州,還是另有隱情
    有讀者會想關羽失敗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難道真是歷史上人們說的大意失荊州?現在人們常常說關羽丟失荊州是驕傲自滿,可是歷史上真的不是關羽的大意導致了這場悲劇的發生。因為襄樊之戰本來只是關羽為了響應劉備討伐曹操才決定發動襄樊之戰。
  • 三國演義,戰勝關羽的為何是呂蒙?
    三國演義,戰勝關羽的為何是呂蒙?劉備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孫權借取荊州,後來劉備攻佔益州,有了自己的地盤,孫權就理所當然地向劉備討還荊州,然而他派的人幾次向劉備催討,都無功而返,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孫權和劉備都想據為己有,劉備不肯歸還,孫權也絕不會放棄
  • 劉備親率大軍前往荊州,幫助關羽對付孫權,為何將張飛留在後方?
    公元215年,在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索取心心念念的荊州。劉備對諸葛瑾說拿下涼州後,再將荊州給孫權。孫權這次是打定主意要拿回些東西,於是決定來個先禮後兵。先是派了一批官員前往荊南的長沙、桂陽、零陵就職,結果被關羽趕走。孫權隨即讓魯肅帶1萬人前往益陽和關羽對峙,讓呂蒙率領2萬人武力攻取長沙、桂陽、零陵郡。
  • 孫權強調關羽殺不得,為什麼呂蒙執意要殺,是因為私人恩怨嗎?
    《新三國》這是一部電視劇,劇中講到孫權下令派人前去偷襲荊州,而呂蒙一心想要殺關羽來立軍功且揚名立萬,所以在孫權下令的時候,呂蒙就快速地拿下了荊州,然後準備追擊敗走麥城的關羽,而這個時候陸遜就向孫權建議,最好是不要殺掉關羽,因為這個舉動必然會讓招致劉備的報復,而孫權當時也覺得陸遜的話十分的有道理,所以就派人下令給呂蒙,而當使者來到了呂蒙的營帳的時候,呂蒙已經猜出了孫權的目的
  • 孫權真正忌憚的大將只有5位,2人在蜀漢,3人在曹魏,關羽落榜
    孫權乃是由他母親一手帶大成長起來,但這並不影響他的發展,9歲喪父之後,親自前往荊州要回了父親孫堅的遺體。當時,連劉表都被震撼到了。 嚴格意義上來講,孫權這輩子真正忌憚的大將只有5位,2人在蜀漢,3人在曹魏,關羽落榜! 說到孫權所忌憚的大將,恐怕很多小夥伴都聯想到了關羽。那麼事情上呢?孫權是真的怕關羽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關羽根本就不是孫權真正忌憚的大將!為什麼如此說呢?
  • 湖南出土一枚竹簡,解開關羽之死真相,學者:差一點就可逃出生天
    既然如此,為何關羽敗走麥城被擒之後,孫權卻直接殺死關羽,而非生俘或勸降或待價而沽呢?難道真是因為關羽辱罵孫權,因此被憤怒衝昏頭腦而殺了關羽?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南長沙五一廣場出土的走馬樓簡牘中,一枚竹簡揭開了千古謎團,原來孫權必殺關羽,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有三點可以證明主要的原因不在他
    關羽被大家成為「關公」,長鬚赤面,兇猛霸氣。在三國時期,為劉備的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大意失荊州卻讓他折戟沉沙,英明受損。在三國時期,都知道荊州的重要性,如果把荊州比作箭,那益州就是弓了;當益州兵馬強壯,糧草充足時,就可以用荊州這個箭,直指曹魏了。
  • 關羽為什麼會大意失荊州?失去荊州對蜀漢有什麼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大意失荊州這個典故,一般被用來形容因為某種小失誤,繼而造成很大損失的事情。而在真實的歷史上,三國時期正是因為關羽的失誤,導致蜀國國力大損,再也沒了和曹魏、孫吳爭奪天下的底氣。那麼,當時關羽既然是長期駐守荊州,怎麼這地界說丟了就丟了嗎?關羽為何會大意?1.關羽性格自視清高關羽雖然非常英勇,而且異常的驍勇善戰,但是本事有一個缺點就是為人太過於高傲。到了後期,甚至是有點目中無人。關羽這一生其實只聽劉備的話,張飛是三弟,所以對張飛也是很好。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很多人都看過,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大將呂蒙設計殺害,享年58歲。對於丟失荊州,這可能是關羽這輩子最大的失誤了。我們現在也可以猜想一下,關羽丟失荊州,他自己肯定是捶足頓胸,懊惱不已,感覺很沒面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都知道,關羽這個人一生非常傲慢,有些許的目中無人,就是能讓關羽看上眼的人或者物品不多。
  • 孫權真正害怕的大將只有5位,2人在蜀漢,3人在曹魏,關羽落榜
    這之前曹操一直認為孫權只是個黃口小兒,沒有什麼真本事。經過赤壁之戰後。孫權認為要有所發展,必須先奪得荊州,讓荊州與東吳的水軍自成體系,這樣他才有機會圖謀天下。於是在209年他找到駐守荊州的關羽的弱點,關羽曾單刀赴會,膽略過人,其實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自視清高,目空一切的弱點。雖然孫權在奪取荊州一戰中耍了手段。
  • 三國演義中,孫權真正忌憚的大將,沒有關羽,而是這5人
    嫁郎要嫁周瑜,生兒要生孫權。周瑜是歷史級別的帥哥,長相英俊,還出身世家大族,是個才子,再加上身居高位,位高權重,財富眾多,人品極佳,是女性理想的夫婿。孫權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很有雄才大略的梟雄,相比劉表、袁紹、劉表等人的兒子,孫堅的兒子孫權就要優秀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