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定
洪秀全原名火秀,族名仁坤,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1814年1月1日),出生於廣東花縣西北福源水地方的一個農民家庭。後來全家遷居官祿村。幼年時代他在私塾讀書習字,接受傳統的文化教育,五六年間,已能熟讀四書、五經、孝經及古文多篇,後來他又自己閱讀中國歷史和其他書籍。秀全16歲時,因為家計困窮,不能再讀書求學,他就和其他農村孩子一樣,幫助家中幹農活,或到山野去放牛。18歲時,他擔任了本村的塾師。
洪秀全長期在農村生活,又親身參加過農業勞動,接近貧苦農民,對他們的疾苦有較多的了解。因此,他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廣東是中國人民開展禁菸鬥爭最激烈的地方。兩廣又是天地會武裝抗清的活躍地區。這些因素也對洪秀全的思想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洪秀全曾說過:我雖然沒有加入三合會,但經常聽說它的宗旨是「反清復明」。這種主張,在康熙年間三合會初創時還是不錯的,但如今已過去二百年,我們可以仍說反清,但不可再說復明了。他和他的族弟洪仁玕在一起議論時勢時,慷慨激昂,「獨恨中國無人,盡為韃妖奴隸所惑」。
他還說:每年將中國的幾千萬金銀化為煙土,將人民的數百萬脂膏變為花粉,一年如此,年年如此,至今二百年。中國人民的富有者怎麼可能不貧窮?貧窮者又怎麼可能守法?講到這些地方,洪秀全感慨萬千,「拍案三嘆」。從他個人遭遇看,從十五六歲開始,即應考秀才,但是,在腐朽的科舉制度下,他十年寒窗,最終一個秀才功名也沒取得。這一切不能不激起洪秀全的反抗意識。1837年他又赴廣州應試,初考時他的名字還高列榜上,但到復考時又落第。屢試不中,洪秀全受到極大打擊,積憤成疾,猝然病倒,被人用轎子抬回老家後,一連40餘日臥床不起。
大病中,他夢見一位老人給他一柄劍,叫他剷除鬼魔。他對父親說:「天上至尊的老人,已令全世之人歸向我了,世間萬寶皆歸我有的了。」他病中吟詩道:
鳥向曉矣必如我,我今為王事事可。
身照金烏災盡消,龍虎將軍都輔佐。
又兩首:
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過西北江山外,聲振東南日月邊。
展爪似嫌雲路小,騰身何怕漢程偏。
風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飛龍定在天。
他自己也在這個時候改名為「秀全」,此二字拆開為「禾乃人王」,借「禾」為「我」,意即「我乃人王」。顯示了他強烈的帝王思想和反清意識。
但是,這時洪秀全的思想還有些動搖不定。他自幼深受功名思想薰陶,很難一下子與讀書入仕的道路徹底決裂。1843年,洪秀全又到廣州應試。這是他第四次到廣州考秀才,也是最後一次,結果又是失敗而歸。他很是氣憤,到家以後,憤憤地說道:「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天下士吧!」
就在這年夏天,洪秀全仔細閱讀了1833年在廣州街頭得到的一本《勸世良言》的小冊子。《勸世良言》宣揚西方基督教,稱上天只有一位獨一真神,那就是「上帝爺火華」(God Jehovah,今譯為「上帝耶和華」)。所有富貴光榮,皆由之而來,亦是全世界眾人之大父。「神爺火華曰:除我外而未有別個神也」。
洪秀全是熟讀中國儒家經書的,他根據儒家經典,驗證了《勸世良言》所宣傳的「獨一真神惟上帝」的思想。洪秀全說:「蓋拜皇上帝這條大路,考中國番國鑑史……俱是同行這條大路;但西洋各番國行這條大路到底,中國行這條大路到秦漢以下則差入鬼路,致被閻羅妖所捉。」洪秀全這些話,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在先秦時代,「皇」和「帝」只是至高無上的天神的稱號,人間的君王是不能稱「皇」稱「帝」的。到秦王嬴政統一中國以後,他認為「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才決定把「皇」 「帝」二字結合起來,成為最高封建統治者所獨有的稱號。
洪秀全還說:「看見其書說有一位造天造地造萬物大主宰之上帝,人人皆當敬畏他,崇拜他。至於世間所立一切邪魔該殺。」馬克思說過:「謬誤在天國的申辯一經駁倒,它在人間的存在就陷入了窘境。」在天國,只有皇上帝才是真神,其他都是邪魔;在人間,最高封建統治者僭用「皇」和「帝」的稱號,那當然是「妄自尊大,自幹永遠地獄之災」,當然就是妖魔,就該打倒了。洪秀全接受了《勸世良言》宣傳的基督教的「獨一真神惟上帝」的觀念,作為向封建皇帝鬥爭的武器。《勸世良言》促進了洪秀全革命思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