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經濟圈是山東省最具發展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簡稱「膠東五市」)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山東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的重大舉措。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的提出,使得5座城市握指成拳形成更大發展合力,打造成為山東乃至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對此,經濟日報記者深入採訪了當前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最新情況。
近日,山東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全面啟動,將著力打造區域經濟產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
「五根手指」攥指成拳
三面環海的膠東,位於我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西接山東內陸地區,隔黃海與韓國、日本相望,北臨渤海海峽。因坐落在膠萊河以東而得名。同處膠東半島的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市,就像五根粗細、長短不一的手指展開。如今,這「五根手指」要攥指成拳。
5月7日,山東召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推進會議,標誌著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全面啟動,其發展目標定位清晰明確:打造成中國新的增長極、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支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中國北方的創新高地、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膠東經濟圈是山東最具發展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地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上合示範區等多個國家戰略在此疊加實施,是山東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對外開放的領頭雁。」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介紹說。山東高度重視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將其作為踐行協調發展新理念、打造區域發展新引擎的重大舉措。
2020年年初,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構建合作機制完善、要素流動高效、發展活力強勁、輻射作用顯著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建設國際知名的青島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
據統計,2019年,膠東經濟圈人口佔山東省的三成,生產總值佔四成,財政收入佔四成,對外貿易佔六成,利用外資佔近七成。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三核」,膠東經濟圈的青島、煙臺就佔了「兩核」,山東自貿試驗區三片區,青島、煙臺也佔據了兩個,中日韓自貿區還與膠東半島城市群交會在一起。
膠東五市,是我國面向日韓開放最前沿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交會的關鍵區域,是沿黃河省份和上合組織國家主要出海口,中國(山東)自貿區、上合示範區、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等多個國家戰略在這裡疊加實施。
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得天獨厚的膠東經濟圈在山東城市群發展中獨闢蹊徑,在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率先蹚出一條路子,將成為引領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地緣相接經濟相融
地緣相接、人緣相親的膠東五市,一直以來經濟相融、文化相通。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依賴貸款建立起來的日照啤酒廠,只有不足3萬噸的生產能力,包袱沉重,競爭力弱。到1995年,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206.3%。萬般無奈,日照啤酒廠依法實施破產,後被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1000萬元收購,成為其子公司。融入青啤後,青啤日照公司資產盤活了、規模擴大了、管理升級了、觀念更新了、市場拓展了,由長期虧損企業一躍成為年銷售收入近4億元、利稅過億元的骨幹企業,也成為日照主動接軌青島、加快自身發展的典型範例。
「實施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戰略,對日照是一次重大發展機遇,日照作為膠東經濟圈的一部分,又是魯南經濟圈最便捷的出海口,『兩圈』疊加的區位優勢明顯。基於這一特點,我們將全面融入膠東、積極聯動魯南,為推動山東區域協調發展貢獻力量。」日照市委書記張惠表示,日照與青島一直是「一家人」,接軌融入青島、接受青島輻射帶動一直是日照幹部群眾的共識。
早在2004年,日照市就提出「接軌青島融入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2011年,日照、青島、濰坊籤署青濰日城鎮組團發展合作書;2012年,兩市籤署建設藍色經濟區框架協議;近年來,日照多次組織黨政考察團、企業到青島學習考察。現在,在日照的青島人、青島企業越來越多,在青島的日照人、日照企業也越來越多,兩座城市越走越近、越圈越緊。
近來,作為膠東經濟圈「帶頭大哥」的青島市「高朋滿座」。5月9日,濰坊黨政考察團來到青島考察,對接共建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濰坊聯動創新區事宜,籤署全面合作、加快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等。「濰坊作為膠東經濟圈的重要一員,一定準確把握戰略定位和實踐要求,著力在融入、參與、推進、服務一體化中展現濰坊作為,作出濰坊貢獻。」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說。
5月14日,青島更是一口氣接待了煙臺、威海、日照3個市的考察團,共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大計。在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看來,對接青島就是對接世界,融入青島就是融入一體化發展。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表示,威海市將深度融入青島都市圈,在交通網、創新鏈、產業群、旅遊帶、生態圈和對外開放等重點領域加強合作,與青島攜手並進、共謀發展。
「在膠東經濟圈這個大家庭中,五市情同手足、情誼深厚,大家都是主角,只要發揮各自特色精誠合作,就可以攜手共贏。」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說。
消除壁壘錯位發展
破除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最大難題。有關專家認為,膠東五市要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要堅持優勢互補、點面結合,發揮好青島的龍頭作用,各市要立足優勢、分工協作、主動作為,努力在一體化過程中實現錯位發展、協同發展。
近期,青島和煙臺這兩個膠東經濟圈內的工業強市強強聯合備受關注。如今,青島舉起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的大旗。作為有著雄厚製造業基礎的煙臺,正走在邁向智能製造的關鍵時刻。煙臺與比肩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的全球三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之一的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希望海爾集團卡奧斯平臺在煙臺建立子平臺,創建工業網際網路研發中心及平臺成果體驗中心,支持煙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
為了畫好這個經濟圈,其他各市也在緊鑼密鼓地部署行動。濰坊市組織制定了《濰坊市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謀劃了「共建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打造高能級區域聯通新樞紐;共育特色鮮明主導產業,打造高質量產業集群新優勢」等八方面重點任務,著力發揮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中的樞紐和門戶作用,成為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威海將以青島為龍頭,發揮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等的支撐作用,共同建設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深化威海港與青島港一體化發展,將威海港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對韓貿易第一港口,構建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日照提出探索在經濟圈內建立鋼鐵產能、能耗、煤炭消費、環境容量等指標置換交易市場機制,共建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裝備製造產業鏈共同體,共建膠東半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推進產業跨區域轉移合作等建議。
據了解,儘管膠東五市目前圍繞基礎設施、產業整合、工作機制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與先進城市群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尤其在錯位發展、協同發展方面,仍然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要想真正發揮實現膠東經濟圈的功能定位與作用,關鍵在於膠東五市要實現錯位發展,變單打獨鬥為融合互動,避免同質化競爭。」山東省委黨校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欒盛磊說。
青島帶頭協同發展
膠東經濟圈,固然需要五市協同發展,但青島的龍頭帶動作用非常重要。在《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青島前後被提及28次之多。
一個區域的發展,制度很重要。由青島牽頭建立膠東五市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推進一體化發展的重大事項。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已有了很好的制度設計。
膠東經濟圈發展,需要青島的創新優勢。青島創新資源豐富,有20所在青島註冊的公立及私立大學,有16所全國性的大學在青島設有研究院或者類似的機構,有一批像中科院海洋所等國家、省、市屬的研究機構,還有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94家省級以上的企業技術中心、169家省級以上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在挖掘優勢,深化與兄弟城市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山東半島自主創新示範區方面的合作,助推五市創新實力的提升。
膠東經濟圈發展,也需要青島交通物流優勢。青島在加快釋放國際空港、海港等重大基礎設施潛能,加快推進半島軌道交通建設,加強5G網絡等「新基建」以及物流設施布局銜接,構建與兄弟城市一體銜接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形成「1小時經濟圈」。
王清憲強調,青島要跳出原有城市定位,以都市圈思維和視野,提升自身城市能級,輻射帶動膠東經濟圈發展,最終形成相互依存、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煙臺爭創先行示範區
5月19日,膠東經濟圈文化旅遊合作聯盟正式成立。
辛昊良攝(中經視覺)
作為山東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板塊,今年以來,煙臺市按照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進的要求,全力落實山東省《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由煙臺承擔的重大事項,牢牢抓住「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爭創膠東一體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煙臺承擔著先行先試、探索路徑的重大任務。」煙臺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劉福生介紹,《指導意見》出臺後,煙臺全面融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大與膠東其他4市銜接聯動,激活內力、吸納外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2月25日,煙臺市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印發「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將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能源協同保障水平、統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等25項主要任務,明確市級牽頭部門,推動各項任務率先突破、走在前列。隨後,煙臺市發展改革委又將2020年重點推動工作製成工作彙編,對主要任務細化,確定了跨市合作實施的50個合作事項和煙臺市獨立推進的54個事項,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有序推進104項重點任務落實。
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交通互聯互通是基礎。按照膠東經濟圈「一體發展、交通先行」的思路,煙臺市加快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一批鐵路建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濰煙高鐵各項前期工作正加快推進,確保今年10月開工建設;大萊龍鐵路建設工程進度已經過半,年底前將建成投入運營;萊榮高鐵目前正加緊前期工作,有望今年9月開工建設。
「不僅如此,我們還謀劃對接青島軌道交通延伸至海陽、萊陽項目,加強市域、縣域間的互聯互通,建設軌道上的經濟圈。」劉福生說,煙臺正謀劃布局新幹線、打通斷頭路,推動煙臺東部金山灣片區與威海融合發展,共建萊陽萊西產業合作園,實現聯動發展,建設膠東一體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膠東五市,均為濱海城市,海洋經濟發達。其中,青島、煙臺、威海作為山東省海洋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已形成各自獨特優勢,煙臺海工裝備製造優勢明顯,青島人才科技力量強勁,威海遠洋捕撈與海產品加工水平較高。有關專家建議三地應當攜手做大做強特色海洋產業,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
圍繞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煙臺正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其中,煙臺市政府與中集集團籤署戰略協議,合作籌建中國海工北方總部,大力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建設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場。
為推進膠東經濟圈文化和旅遊一體化高質量發展。5月19日,青島市政府會同煙臺、濰坊、威海、日照市政府聯合成立膠東經濟圈文化旅遊合作聯盟。當前,煙臺正重點加快推動養馬島提升改造、生態長島品牌推介、蓬長旅遊一體化等景區升級發展,推進海上世界、芝罘仙境以及鄉村旅遊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建設,打造濱海旅遊黃金海岸帶。
「一體化」要讓市場主體得實惠
膠東經濟圈是山東發展水平最高、最具活力的經濟板塊。2020年初,山東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創新協同共進等六個方面,描繪了膠東半島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藍圖。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進一步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進程。
首先,要讓青島這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的「龍頭」昂起來。青島是山東經濟實力最強、最為開放、國際知名度最高的城市,是膠東經濟圈當之無愧的龍頭城市。青島要做好膠東五市的「國際會客廳」和生產性服務供應商。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也要自覺地把其他市作為產業轉移的承接地。青島要發揮好「腦」和「芯」的作用,當好膠東經濟圈「雁陣」的「領頭雁」。
其次,煙臺、濰坊、威海、日照4座城市都要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中尋找自身定位。此前,由於在長期各自為政的發展中,經濟圈各市發展定位和產業結構出現了較大雷同。但在一體化格局中,各市要對自身再定位,實現錯位發展。在主導產業選擇上,要選擇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將之做強做大,果斷放棄和壓縮不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實現分工合作、雙贏共贏。例如,青島船舶和海洋工程、煙臺海洋智造、濰坊動力裝備、威海海洋生物、日照大宗貨運集散等都是競爭力強、特色突出的產業,應將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
再次,在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中要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和市場力量。一體化的目的,是讓經濟圈的市場主體和居民得到實惠,只有市場主體和居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體化進程才算是取得了實效。當然,在一體化中,政府的角色必不可少,要通過制度設計,突破人財物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將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機製革命。「一體化」不是將5隻小舢板綁在一起,而是共同打造一艘揚帆出海的巨輪。只有各城市密切合作、協同聯動,一體化才能行穩致遠。(作者系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