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彈不盡臨窗滴,就地研旋硯墨,漸寫到別,此情深處,紅筏為無色

2021-01-11 春風百裡不如你至愛情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地研旋硯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筏為無色,在她離開的這段日子裡,我學會了兩首歌,一支思念的歌,一支堅強的歌,即使清風不能將我對她的思念帶去,我想她會知道我還是那個我。

時光輪轉,依舊回到4年前,依舊揭開傷疤,只是這一次我沒有往傷口上撒鹽,因為我發現傷口在慢慢癒合,時間真的衝淡了一切,宛若流星划過天空留下的印痕也隨著時間消逝。

當我們偶爾間翻開珍藏的日記時,我們會發現這個簡單而又平凡的動作,會勾起我們太多太多的回憶。它們依然是那樣的清晰,那樣的深情,使我們仿佛又回到了曾經的歲月。

我不知道有沒有前生和來世,我不懂得對於逝去的人該怎樣珍惜,這一切一切定當無法挽回,我唯一可以做的只有用文字去解讀人生。太多的人不理解我所謂的思念,他們只會一味地讓我放下,讓我走出這片陰影。

可她們不知道我是喜歡這樣的,孤獨,寂寞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而快樂才是我生活中的調味品,為了她我必須進入黑暗,倘若我走出去,我是無法思念她的,甚至淡忘她。我在種種原因下愛上了悲傷,愛上了寂寞,聽;清風回來了,它帶回來了清空雜念的瓊露。

豆蔻年華,被一種沒有真實情感的虛度歲月所抹去。回望曾經甜蜜的歷史,如今卻成了一種殘酷的現實,無情地擊打著我這顆本應單純的心。

相關焦點

  • 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是否有一個人,讓你對思念甘之如飴
    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是否有一個人,讓你對思念甘之如飴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裡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而僅僅是多麼簡單的一句,便似乎把我虛掩的心門打開了,心裡裝著那些不可名狀的感動,明亮得像早上玻璃反射的陽光,乾淨而美好。只是遺憾,那些所謂的感動是用落寞做成的。
  • 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讀一闕詩詞,寫一個故事。你,會怎麼寫?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雲溪寫的故事:秋色已深,黃菊遍野,有北風十裡,捲簾黃昏裡。四下蕭遼,女人獨自坐在他們的閣樓上,斜倚著窗,痴痴的,朝南遠望。赤紅的楓葉漫山而落,把連綿不絕的大山染得就像碟裡瑪瑙般的石榴,浸溪之紅,鮮豔奪目。群山因此披上了一件華麗的盛裝,卻也讓那些本就枯瘦的枝頭愈顯突兀與空無。
  •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我深深地愛著秋天,為它和暖的陽光,也為它漫山遍野的楓樹。對于楓葉之美,不獨我看見了,感受到了,我們的詩人早就在他們的筆下,做出了動人地描繪。晏幾道深知秋天是一個懷人的季節,因此凝望著秋日的楓葉菊花,他似乎看見了倚在西窗之下,那個灑淚傾吐相思卻無處寄書的女子。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裡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 《錦衣之下》版詩詞大會來襲(下篇):都是虎狼之詞,別再虐岑福
    岑福叔叔,留下來陪我,別忘記答應我的事。今夏:沒錯,做人要厚道!陸繹:你們!今夏:您大人有大量,就讓岑福留下將功補過,可好?陸繹:罷了,先留下吧。岑福,一會兒你好好表現,我就饒了你。岑福:是,大人。陸繹:清風有幸半吹起,一角紅妝多嫵媚。今夏:那還真是幸運呢!當時的情形實在是太險了!岑福:紅蓋頭掀起的時候只露出一個嘴角,常人根本無法察覺有異,其實是大人用心,之後才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判斷出那是夫人您。
  • 唐代的硯材料名貴,做工精美,在文化藝術殿堂中有一定的地位
    可見這時人們對硯有審美的要求。唐代對石硯的製作,首選的是石材。名貴的硯石品種如端溪石、龍尾石、洮石、紅絲硯石等。精選的石材加上精雕細作,使硯在文化藝術殿堂中確立了地位。硯除用石外,也使用過陶、瓷、瓦等普通材料,富貴的人家則用玉、銀、銅為高檔材料。但石硯則是硯的正宗。唐代名貴的石硯要數端硯。端硯即是以端州(廣東肇慶)石材製作的硯。其地石質堅實、細潤,發墨不損筆毫,書寫流利生輝。
  • 章放童:宋代文人如何選一方佳硯
    一次,他路過泗州,收到了好友唐詢託人轉贈的一枚端硯,亦為凸心硯。他在《書唐林夫惠硯》中就寫下了自己的看法:「硯極佳,但小而凸,磨墨不甚便。作硯者意待數百年後,硯平乃便墨耳。」不過,蘇軾是從凸心硯「磨墨不甚便」的角度評論的。 而黃庭堅評騭的是「內外壁立」的深池硯。他在《金巖石研說》中寫道:「初,石工不善作墨池,內外壁立,出墨瀋難,又常沮洳敗墨。
  • 書畫用墨的技法
    可以說墨濃但適宜、燥潤相雜,是書法藝術的一大關鍵。有功力的書法家都會根據書體而掌握墨色的濃淡、燥潤,使字有血有肉,色彩光鮮。濃墨作品可以煥發精神,淡墨作品也可以別具神採。清代的劉墉善用濃墨,精華內含;王文治善用淡墨,風流儒雅,當時人稱:「濃墨宰相,淡墨探花」。黃賓虹云:「古人書畫,墨色靈活,濃不凝滯,淡不浮薄,亦自有術。
  • 研磨時光的文房四寶之硯臺鑑賞:混沌初開硯,匠心所在
    墨石又稱硯,是文房四寶之一,在文房四寶中排名最後,但硯是流傳時間最長的,因為硯大多由石頭製成,可以傳至千代相傳,在古代,名人文豪文人都有收藏墨石的習慣,並將傳承給後代,硯也是現代傳承和出土最多的文房四寶之一
  • 淺淺聊硯|汪義生 逸雲
    石開後,因緣際會便成研了…… 逸雲 研墨圖 逸雲 研墨特寫
  • 從硯銘看硯文化
    明代顧從義摹刻石鼓文淄硯清吳昌碩銘文硯清高鳳翰玉帶池端硯淄硯作為傳統文化瑰寶,我們有責任進一步挖掘、傳承和弘揚,讓淄硯文化為文旅融合發展賦能,讓人們深刻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認知中華文化的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