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用墨的技法

2020-12-14 雁人書法

《赤壁賦》是坡公之《蘭亭》,每波畫盡處,隱隱有聚墨痕,如黍水珠琲,非石刻所能傳耳。

一、掌握好濃淡

學習用墨首先是掌握好濃淡。凡是好的書法作品,水墨都是濃淡適宜的。墨須濃而不凝,因為凝則筆畫呆板乾澀;墨須淡而不死,因為死則傷神,所以淡墨要活,要有情韻。可以說墨濃但適宜、燥潤相雜,是書法藝術的一大關鍵。有功力的書法家都會根據書體而掌握墨色的濃淡、燥潤,使字有血有肉,色彩光鮮。濃墨作品可以煥發精神,淡墨作品也可以別具神採。清代的劉墉善用濃墨,精華內含;王文治善用淡墨,風流儒雅,當時人稱:「濃墨宰相,淡墨探花」。

黃賓虹云:「古人書畫,墨色靈活,濃不凝滯,淡不浮薄,亦自有術。其法先以筆蘸濃墨,墨倘過豐,宜於硯臺略力揩拭,然後將筆略蘸清水,則作書作畫,墨色自然滋潤靈活。」

墨色溫潤、含蓄、變化多端、有五彩之妙,是書法藝術美的主要因素。

中國書法的墨色,具有豐富美妙的氣韻與情致。近代沈尹默在《書法論叢》中論述墨色作用云:「世人公認中國書法為最高藝術,即因其能顯出驚人奇蹟,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在這一瞬間,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之神採,而且還會感覺到音樂般輕重疾徐之節奏。」

字怎樣能寫出好的墨色呢?首先水、墨、硯均要純、靜、潔。硯不可留宿墨,用完了就要用清水洗淨。這樣研出來的墨才能水墨調勻,寫出來的字才能「血肉得所」。具體做法是:

首先,書寫之前,筆宜以清水緩緩開釋,使筆毫透潤。在硯面徐徐清捺,四面之毫浸潤水墨,自然和順挺圓。揮灑之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色鮮活而筆力遒勁。

其次,用筆用墨必須完美結合,筆酣墨飽。筆能攝墨,鋒到墨到,墨水筆而生發,因而氤氳萬象。古人有「惜墨如金」和「潑墨而非」的說法,意思是筆不妄下,墨不虛發,經營意境,靈活運用。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極盡濃淡枯溼錯綜變化。筆法嫻熟,墨法精妙,靈動生輝,所謂「筆歌墨舞」。

虹縣詩

書法是講究筆墨情趣的藝術,從技術上說是筆墨的藝術。骨氣神韻俱足,筆情墨趣交融,方呈現出一種和諧、深邃的意境之美。清代沈宗騫云:「夫傳神秘妙,非有神奇,不過能用墨耳。用墨秘妙,非有神奇,不過能以墨隨筆,且以助筆意之所不能到耳。蓋筆者墨之帥也,墨者筆之充也;且筆非墨無以和,墨非筆無以附,墨以隨筆之一言,可謂盡洩用墨之秘也。」

古人云:「墨過淡則傷神採,太濃則滯筆鋒。」過淡且太溼,則筆毫控攝不住水墨,墨瀋溢於毫外,產生墨漲的弊病;若墨太濃,則鋒毫運轉不動、放不開,書寫要充分發揮墨色的效果。故用墨濃淡適宜,燥潤相雜,實為書法藝術之一大關鍵。古人用墨追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的效果。幹,即墨色「焦枯」;潤,即墨色「溫潤」。潤潤手法是書者功力、素養深淺的體現,內中頗多奧妙,運用起來有一定難度。

二、飛白和漲墨

張裕釗七言對聯

我們在書法中所說的「飛白」,是由於蘸墨不足,墨汁不能浸滿筆畫而出現局部「燥」和「枯」的效果,顯得很蒼勁。早在漢代,書法家就已經努力追求這種藝術風格,並且形成了獨特的書體。

圖二米芾的《虹縣詩》卷多處出現飛白,追求的是一種風檣快馬的藝術境界,在用筆上力度很大速度很快,又能很好的控制水墨,掌握提按,乾濕濃淡,疾徐頓挫都恰到好處,寫出來的作品奕奕有神。

相反的是,如果筆中的水墨太多,水墨漫浸到筆畫以外,就稱為「湮墨」或是「漲墨」。對於這種水墨溢出於筆畫之外的漲墨,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清代包世臣這樣說:「起筆處順入者無缺鋒,逆入者無漲墨,每折必潔靜,做點尤精深,是以雍容寬綽,無畫不長。」明代以前更是把漲墨視為敗筆。但是,有些書家卻以漲墨為長,追求其墨溢的效果。

圖三張裕釗的《七言對聯》,一任水墨泛濫狼藉,好像繪畫上的大寫意潑墨,這又是別有一番情調的藝術境界了。其實仔細看上去,作者是很好的掌握了筆法的,他有高深的魏碑書法基礎,筆下的功力十分深湛,筆畫有骨,雖然漲墨但字勢仍然剛勁,只是水墨增添了意境。

漲墨在晚明才被書法領域當做一種藝術風格來追求,比較典型的是王鐸。他的作品常常因漲墨而造成筆畫之間被水墨漫浸在一起的效果,有時甚至只能根據字的外形來辨認。漲墨的使用是書法產生了一種朦朧感,這可能是一種「自然」追求,也可能是一種禪意的表現,總之是為了求得「奇」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唐宋元名家山水畫技法圖解——米芾
    劉松巖《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畫技法圖解》系參考明代的浙派巨匠藍瑛所繪16幅仿古山水冊頁編繪而成,包括自唐王維至元四家的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的16位不同流派山水畫家的技法。為了便於初學者了解各家技法,在剖析時著重介紹了每一家的技法特點,把每幅畫分為勾、皴擦點、染、設色四圖,按步驟逐一剖析。
  • 【收藏快報】2020年重點推薦書畫名家——孫煥祥
    在學習繼承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另闢蹊徑採用香菸濾咀及塑料海綿塊替代毛筆,蘸上墨,色在宣紙上勾簇皴染完成藝術作品,由於繪畫工具的變異,自創一套全新的獨特技法,突破中外古今傳統用筆用墨老程式,創作的山水畫作品別具風格,在參加國內外諸多書畫展賽活動中,屢得金獎、一等獎。如第六回國際書畫審美大展賽作品赴日本、韓國、巴西、汶淶及中國巡展中。
  • 剛健秀挺·神韻雅逸—品讀當代書畫名家劉世全的書畫藝術
    現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註冊教師、「國家高級美術師"、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新文藝群體書畫家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研究會副主席、副秘書長、理事會理事及書畫專家、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及客座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創新研究所評定為高級美術指導師、中國世紀大採風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王羲之書畫研究院曲阜分院院長
  • 書畫聯盟丨山水畫中山石基本技法
    筆觸一定要有飛白,不能畫成僵硬的墨塊。表現山石的最暗部時,可用重墨封實,不見筆痕。皴完後,可用淡墨進行局部渲染,以加強體積感。行筆時,筆與紙面應形成一定的角度,不可將筆毫完全橫臥在紙面上。要用筆腹拖擦,以顯露出皴筆的鋒芒感。小斧劈皴多用於表現比較堅硬、粗糙、嶙峋的山石形質。以此皴法刻畫的山石多方直,塊面切割較小,紋路略顯細碎。刻畫的輪廓應方硬遒勁、稜角分明,亦可方圓相間、剛柔相濟。
  • 書畫聯盟丨工筆畫玫瑰花的畫法技法教程
    免責聲明:圖文信息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發布僅限服務於書畫愛好者,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及時刪除、更改! 線描即白描,是一種以單線勾勒獨立存在的繪畫表現形式,也是工筆畫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國畫寫意(淡黃色的精美蝴蝶)技法,一筆一畫精緻教學
    知名書畫藝術家國畫寫意(淡黃色的精美蝴蝶)技法,精緻教學步驟,一筆一畫,妙不可言第一步:先用淡墨勾勒出蝴蝶的翅膀輪廓,注意留白和明暗關係。 寥寥數筆點綴出蝴蝶的身子部位。第二步:接著用濃墨勾勒出蝴蝶的身體部位,注意觸角和小腳、以及蝴蝶尾部的紋路,整體比較自然第三步:用淡墨細筆頭勾畫出蝴蝶翅膀的紋路,注意抽象感和翅膀紋路的自然分布第四步:用淡土黃色塗抹出蝴蝶翅膀的上半部,注意顏色深淺關係以及小小的留白
  • 水墨畫意境深遠,水和墨各有美感,淺析水的三大妙用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他在探尋水墨技法當中,感悟到了水對於整個畫面的表現力,明白筆墨是根基,但是水卻是點睛之筆。
  • 墨的發展史:一抹黑色,成就了書畫藝術獨特風格
    文人對於墨甚是喜愛與重視,常用「玄霜」、「烏玦」等屬於隱士性的別號稱呼他,看似單調乏味,卻是古代書寫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也正是這個中國獨創的材料,才成就了中國意蘊深厚的書畫藝術。一、原始時期墨早在新石器時代便已被我們的祖先作為標記材料來使用,在出土的史前文明器物上發現了很多用天然礦物材料記錄的圖案和符號,這些顏色單一且天然形成的「顏料」雖然和後來文房用墨有很大差異,但是它顯然已經具備了墨的基本功能。「墨」在《說文》中解釋為:「墨者黑也,從土從黑。」
  • 境象-蕭四五人文書畫作品全球巡迴展第四站在新加坡華裔館舉行
    此次在華裔館展出的禪意水墨、工筆花鳥、佛教人物、工筆生肖、花開蝶來、松風武韻等系列精品畫作,構思精美,用筆神採飛動、技法多變、細節處借鑑了指墨、潑墨、破墨等傳統水墨畫技巧,而中景和遠景的處理,則突顯了蕭四五先生油畫科班出身紮實的光影處理的獨到之處。讓我非常感動,也特別感謝蕭四五和他的團隊精心準備,展出這麼多高水準的畫作。
  • 論中國書畫語言對西方風景油畫的影響!
    從最初的時期,風景油畫作為背景陪襯,到文藝復興之後,其作為獨立的畫種漸漸發展,從古典繪畫形式的描繪,到印象派開始的大肆革新,中國書畫語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觀念的學習、審美情趣的轉變、題材色彩技法等的借鑑,都對西方美術史的發展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
  • 敬筆言墨——福建公安民警書畫小品五人展
    展覽名稱: 敬筆言墨 福建公安民警書畫小品五人展 胡存欽、柯大興、林湧、林東、雷曉明 主辦單位:
  • 花卉豪一世:陳淳的小寫意書畫
    明王世貞評其:「白陽道人作書畫,不好楷模而綽有逸氣,故生平無一俗筆,在二法中具可稱散僧聖人。」清方薰贊其:「白陽筆致超逸,雖以石田為師法,而能自成其妙。」陳淳的花鳥畫風格用「疏斜歷亂,淡墨欹豪」來形容,是十分恰當準確的。陳淳既能寫生,又能寫意,他的花鳥畫在學習沈周、文徵明的基礎上再出新意,實為難得。
  • 海南書畫藝術網特別推薦「孝感歷史久冀明藝門多」——宋冀明印象
    退休後家務有嫂夫人打理,他自己追求藝術人生,於是走南闖北,以書畫為生,雲遊天下。宋老師的書法諸體皆能,尤以柳楷見長。他寫的柳楷書法結體優美,意境骨感,尤其大幅豎式,更彰碑帖神韻。間架結構深得柳公權楷法精髓,橫平略斜,豎筆垂直,布局均等,體健硬朗,秀氣撲面,如刀刻斧鑿,陽氣十足;其運筆中鋒,徐徐而動,提按分明,勾角到位,有一氣呵成之功,無拖泥帶水之嫌;其墨法飽滿,控制有度,幾乎無漲墨恣意,髒墨妄為之處,乾淨利索,令人嘖嘆;原三亞作家協會主席,三亞書法研究院副院長韓亞輝先生說:「宋老師的柳楷書法很好,越大的字,寫的越美,......」。
  • 京海墨韻藝術家段鐵扇面畫欣賞~
    《白雲生處有人家》/段鐵書畫扇面作為小品清玩,以其頗具特色的形制為中國歷代書畫家所喜愛。作為書畫收藏的一個分支,近年來扇面已開始「獨立門戶」,因其將扇面與書畫藝術精美結合,在創作藝術技法上要求又更高,故稱之為「小品大藝」。扇面不僅僅是對書畫藝術本身的拓展,更重要的是通過一把小小的扇面,更便於人們把玩和觀賞,推動著中國書畫市場化進程。
  • 金石書畫、古籍古墨名作集中展出 帶今人徜徉傳統文人精神世界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 舉報   中新網上海12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吳大澂和吳湖帆題跋金石拓片、書畫精品
  • 書畫同源,歷代都有不同的同源觀,合理還是不合理
    米芾《珊瑚帖》第二的相同點當屬表現技法方面,因為書法繪畫都是用毛筆以線來進行表達,所以它們在表現技法方面總是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用線,如:唐代張彥遠在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這句話就是說書法和繪畫都是在於關鍵氣息連貫,如一筆為之,所以書法和繪畫在用筆方面上同法。我們知道書法都是以線來進行漢字字形塑造,其實在早期繪畫中都是以勾線上色繪製,陸探微是著名的人物畫家,他所創作的人物畫具有「秀骨清象」的特點。
  • 於志學大師獨創冰雪山水畫技法是什麼
    於志學大師自1960年開始研究雪景畫,在技法上創造出「雪皴法、潑白法、重疊法、滴白法、排筆法、光柵法」及「畫山無石、畫林無樹、畫樹無枝」的三無畫法;在理論上提出「創建中國畫第三審美內涵——用光」、「新傳統主義」、「冷文化」和「筆墨當隨心境」等新的美學思想,創造了冰雪山水畫技法。於志學大師於志學所創冰雪山水畫技法是什麼?
  • 中國美協:以筆作槍 書畫抗疫——暨愛國書畫家汪羅奎
    承蒙上海祖父家庭影響,自幼愛上中國傳統書畫。年輕時拜鄉賢書畫名家蔣孝遊先生為師,功學山水,又其隨書法篆刻家陳浩先生研習書法與篆刻。教學工作之餘,專心研習丹青藝事,勤耘好學,臨池不輟。時日過往,長有心得,見其筆墨功力,在圈內嶄露頭角,創作頻頻展出,友人戲言,稱其「半個白石」。如今在教育崗位退休後,雖已是不惑之年,但卻有了更多的時間研究書畫,從事創作及社會活動。
  • 「筆」與「墨」的關係
    所謂有筆無墨、有墨無筆,不能從有無的本義來理解。它是指繪畫中用筆、用墨的技法功力夠與不夠、好與不好。由此可見,筆墨在中國畫藝術表現上所起的作用。因此說,在中國畫的表現技法上應特別強調筆墨技法,要講究用墨。比如在臨摹古人真跡時,往往就可能發現內容與筆墨之間的難易與高低的問題。因為內容形象還比較容易依樣畫葫蘆,而以筆墨神態來看一幅畫就難於一致。由此可見,藝術作品的形成,相當重要的是依靠精妙的筆墨技法來表現。我們經常出去寫生,往往用鉛筆或炭筆能畫出較好的寫生作品,而不易用毛筆在宣紙上畫出滿意的作品,其中關鍵問題就是「筆墨」技法還不過硬。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遼博與榮寶齋的古書畫臨摹複製
    經過權衡,領導最終指示我們主要以「現狀臨摹」的方式開展工作,要求畫面儘量保持古書畫現有的風貌,但臨摹材料、工具都儘可能接近歷史原貌,比如臨摹宋代的畫採用仿宋絹,臨明代的畫用仿明絹,顏料一律使用傳統中國畫礦物顏料,墨就採用古墨;繪畫技法按專家各自擅長的方式進行,畫前對紙張染舊,對原作的一些汙損現狀標記出來,但最終不做破損做舊處理,這是遼博當時臨摹古書畫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