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無法想像八九十年代的人們,為了看電影到底有多瘋狂

2020-12-15 看鑑

一秒鐘很短,短到不足一個呼吸的時間。但有時候,一秒鐘也很長,需要一米多長的膠片來記錄。

11月27日,張藝謀的《一秒鐘》首映,直接把我們帶回了——遙遠的膠片時代。

01

印象深刻的膠片時代

那是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生於農村的我,時不時會聽到村裡有人喊: 放電影嘍!

《一秒鐘》裡範電影說道:「咱們這個地方放電影,那可是大事。」「盼星星盼月亮,每回都跟過年一樣!」

其實,在那個年代,放電影,幾乎在哪都是大事!尤其是村裡。

彼時的村裡人,每當聽到「放電影」這個聲音,大家的心裡都會一沉——這往往意味著身邊有人死了。

喪事放電影?對,就是這樣!事實上,「遇到喪事放電影」這個習慣,在某些農村,甚至一直被保留到了今天!

對於條件不足的農村來說,電影院是沒有的,村裡的戲臺、土樓子,就是臨時的放映臺,白色的遮天大幕,拴上繩子再掛到樹上,就是那個年代的——巨幕!

至於座椅嘛——馬扎、板凳、木頭板、石頭塊只要能用來墊屁股的,大家都能搬來排排坐!無論是白雪漫天的朔冬,還是蚊蠅繚繞的盛夏,只要有電影看——什麼條件,大家都能安之若素!

雖是喪事,但電影的主題,並不限於沉悶、哀傷主題,甚至可以說是多種多樣:有故事片、喜劇、動作片、槍戰片,甚至還有看不大懂的譯製片。

對於彼時年幼的我來說,記憶深刻的影片有: 《父子老爺車》、《冰山上的來客》、《黃山之戀》等等。

還記得當年播放《父子老爺車》等喜劇電影時,看臺之下一陣陣鬨笑,這種笑聲雖與悲傷的氣氛不洽,可時間久了,大家也都習慣了——喪事是喪事,看電影是看電影。

在娛樂項目少得可憐的年代,也沒有人認真追究這些細節。

02

萬人空巷搬磚頭

除喪事之外,還有一種看電影的場合—— 放映廳。喪事不常有,但放映廳常有!

那時,村裡一些比較潮的人,會從外地弄回一卷卷膠片,在租賃的小屋裡播放膠片電影,或者錄像帶。

而這個播放電影的小屋,可是村裡最致命的誘惑!還記得當時很多小夥伴,逃課不上學,就為了去放映廳感受那不一樣的膠片世界!即便定力再強勁,路過放映廳,也是一步三回頭。

當時看一場電影大概兩毛錢左右,而有意思的是,那時候的板磚差不多也是兩毛錢一塊。可以這麼說: 一塊完整的板磚,正好看一場電影。

於是,很多頭腦靈光的小夥伴便開始打板磚的主意。

1982年,李連杰的《少林寺》橫空出世,為了一飽眼福,很多小夥伴都開始了「敲磚頭」行動。 據說,一晚上過去後,某個公共廁所居然不翼而飛。

到了80年代末,錄像廳裡開始播放武俠劇——這在家裡的電視機上可幾乎看不到!印象深刻的有《天涯明月刀》、《孔雀翎》、《天蠶變》等等,至今我還記得《天涯明月刀》中傅紅雪帥氣的揮刀,以及燕南飛白衣勝雪、公子無雙的經典形象。

在那個年代,對於正值人生探索期的我們來說,外面的世界——除了遊戲廳,就是錄像廳!雖然它們像鴉片一樣令人上癮,但不得不說,也正是它們告訴我——這個世界絕不是自己眼中農村的那副「灰色」模樣!

03

膠片象徵著電影夢

彼時的我們,後來逐漸知道,無論熒幕上多麼花哨華麗的動作,多麼纏綿悱惻的劇情,背後其實都是——膠片。

每當一集放完,放映師都會換上一盤厚重的膠片帶,然後,雙手就像踩單車一樣,搖動機器,開始播放下一集。

電影《一秒鐘》中,範偉飾演的範電影,正是這樣一個從未失誤過的電影放映員。

對於放映員來說,膠片是資產,也是生命。可是因為「技術原因」,有些時候,規規整整的膠片會變成擰成麻花的「驢腸子」,不但扭曲變形,而且沾染各種塵土、雜質。

這樣的膠片,想上映,幾乎不可能!可是「從未失手」的範電影,卻要「死馬當成活馬醫」「搶救膠片」!

衝洗、擦拭,一點點清洗掉膠片上的雜質附著物,範電影的操作,仿佛在給情人溫柔的沐浴。當膠片終於可以重新上映,所有人歡呼雀躍。

這種場景陌生嗎?不,一點都不!

雖然,我們很少遇到膠片被破壞的情況,可是電影的播放,卻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突然停電。

對於正看電影的人來說,停電是一種難以饒恕的罪惡,全村所有人都會集中起來想辦法恢復電力的供應。而最常見的操作是上拖拉機,利用拖拉機的柴油機發電,以臨時提供電力供應。

正常時候,這種柴油機的轟鳴讓人難以忍受,可對於專注看電影的人來說——這點聲音,不算啥!

搶救膠片,這在很多人看來不可思議,可對於很多那個時代的放映員來說,膠片是信仰,甚至是生命!

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膠片只有一個作用——做燈罩。

在那個年代,檯燈還是個稀罕物,燈罩就更稀罕了。人們之所以會用膠片去做燈罩,是因為光線經過膠捲的折射,會形成朦朧的光感,同時還會將膠捲上的圖案投射到整個空間,身處其中的人們,會有一種回味時光的感覺。這——簡直就是個寶貝!

所以,當劉閨女的弟弟弄壞了人家的膠片燈罩,才會被「千裡追殺、萬人暴打」!為了救相依為命的弟弟,劉閨女只能鋌而走險,去「撿」膠片,給人家賠一個「如夢如幻」的膠片燈罩!

在遙遠的八九十年代,電影的膠片不常見,可是相機的膠片卻非常常見,有些是自己照相後留下的膠片,有些則是拍照者認為沒用了直接扔掉的。這種隱約透露影像的黑色小膠片,總會引得我們放在陽光底下,想要一探究竟。

膠片,無論用於照相,還是影片,為的都是留下人在這個世界最真實的印記。無論如何,在銀幕前看到自己或親人的形象,總會讓人一陣激動。

《一秒鐘》裡,無論如何,主角張九聲都要看一眼自己分別8年的女兒。

8年前,女兒還只有6歲,如今已然14歲。對張九聲來說,人生尚有幾個8年,可8年的成長陪伴卻哪裡還有?

8年的缺失,等到的卻只有銀幕前的1秒,太短了!為了多看幾眼女兒,張九聲只能讓範電影對這1秒鐘反覆循環。這是一個父親對女兒、對家人深切的愛戀,正是電影膠片給了張九聲一點人生念想。

歷史可能會被黃沙掩埋,一秒鐘很短,傷痛卻可以很長。在某些特殊的年代,人們與世界的相遇,只能通過膠片機。甚至,連親人的相遇,也需要循環播放的「一秒鐘」。

04

致敬逝去的膠片時代

2000年前後,數碼時代來臨,膠片時代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但無論走多遠,經歷過八九十年代的人們,對膠片總會有永恆的記憶。

張藝謀寫道:

我永遠忘不了小時候看電影的某種情景,那種難言的興奮和快樂,就像一場夢。電影,陪伴我們長大;夢,伴隨我們一生。總有一部電影會讓你銘記一輩子,銘記的也許不僅僅是電影本身,而是那種仰望星空般的期盼和憧憬。《一秒鐘》獻給所有愛電影的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秒鐘》是張藝謀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也是一封家書。

其實,更是我們曾經的青春回憶,也是我們對一個時代的永恆記憶。

相關焦點

  • 八九十年代的人們為看電影太瘋狂!致敬我們的青春回憶
    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槓精川小妹今天槓精川小妹為大家說說八九十年代為了看電影是多麼的瘋狂,如今咱們看電影的話,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電影,人手一部手機,上班下班路上都是可以看到電影,那麼在八九十年代的朋友們是怎麼看電影的呢
  • 18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瘋狂地參與政治迫害
    漢密爾頓知道這個案子將會對他的法律業務大有幫助,在接下來的3年中,他處理了45起關於《反侵權行為法》的案子以及另外20起涉及《沒收法》和《引證法》的案子。贏得官司也給他帶來了一些可以預期的惡名。一些激進的報刊嚴詞譴責他為「最遭受遺棄的……全世界最無恥的惡棍」提供幫助,有人密謀刺殺漢密爾頓的傳聞四起。
  • 廠礦子弟電影 | 轉型年代的背面:孩子視點與重塑九十年代
    或出於對自我童年的追憶,或出於對特定時代的懷念,這三部廠礦子弟電影以「童年往事」體的敘述揭開了九十年代中國被主流話語所遮蔽的另一面。這是由歷史書寫權轉移帶來的表述更新,展現出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中人們文化心理的變化。九十年代與闖蕩的青年九十年代,中國經歷了經濟體制的激烈轉型。
  • 老照片;八九十年代的香港Beyond樂隊
    #老照片#八九十年代是中國搖滾樂的黃金二十年小時候黃家駒受大姐的影響接觸到70年代的搖滾音樂,其中包括深紫樂隊、齊柏林飛艇等搖滾樂隊,他深受影響並喜歡上了搖滾樂。黃家駒17歲時博允中學畢業後,為了謀生做過公室助理、電視臺布景員、推銷員等。(70年代末的香港。)
  • 八九十年代的一輛摩託車,現在值多少錢?講出來都難以相信!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汽車還沒有像現在如此普及,那個時候馬路上最拉風的車當屬摩託車。特別是香港電影《天若有情》裡劉德華騎著摩託車帶著吳倩蓮流鼻血的經典畫面,讓很多男生們看得如痴如醉,無不盼望著趕快長大,也能有這樣一輛摩託車,載著心動女生肆意馳騁。
  • 那些年我的集郵時光 八九十年代郵票 新鄉郵市
    如今的年輕人可能都沒聽說過集郵,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集郵可是火遍全國的興趣愛好。1987年秋天,我去父親單位辦公室玩耍,偶然間看到簸箕裡有個丟棄的信封貼著一枚紅色的郵票,我很好奇的撿起信封並仔細的觀察這枚郵票,這就是我的第一枚郵票,從此我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集郵生活。
  • 十二生肖動畫片,九十年代回憶,看過的基本都結婚了
    但八九十年代那時候,可以說是繁榮鼎盛。今天我們說的這部名叫《十二生肖》,便是九十年代的。《十二生肖》每集以一隻生肖為主角,為了掃除奸邪,勇士跟十二生肖一起與妖怪搏鬥。說它暗黑是每集都有犧牲,有點血腥。下面我們開講。一、機靈鼠第一個妖怪是霹靂精,一雙電眼十分厲害。機靈鼠見狀,趁霹靂精與勇士搏鬥,用沙子迷它的眼,但自己卻被妖怪捏死。
  • 八九十年代演員吳玉芳、夏菁同框,十分難得,她們的丈夫大家熟悉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No.1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10月19日,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一年一度的重陽敬老活動在上海成功舉辦。
  • 老照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蘇州,回不去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蘇州老照片,這一組老照片承載了一代人心中最美好的回憶,改革開放40年來,如今蘇州的發展有目共睹,但是有人說那時候的蘇州才有味道,那麼對於以前的蘇州你都有什麼印象呢?希望這一組照片能讓你重新認識蘇州的同時,能夠讓你回憶以前生活的點點滴滴。
  •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童年經典動畫片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兒時的那些經典動畫片不知你還能想起多少呢?首先讓我想到的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畢竟它陪伴了我整個童年時代。它開播於2005年,一部幽默高興的益智類動畫片。主要是講述了在青青草原上狼羊之間發生的那些妙趣橫生的趣事。
  • 還記得八九十年代著名演員蓋麗麗嗎?如今53歲,卻為何杳無音訊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07)——蓋麗麗】 No.1 10月4日,是八九十年代著名女演員蓋麗麗53歲的生日,在此,娛文娛視祝蓋麗麗女士生日快樂!
  • 羅密歐與朱麗葉:九十年代的愛情電影,值得一看!
    優美的愛情電影怎麼能錯過這部《羅密歐與朱麗葉》呢?對於這部劇情向的愛情電影來說,我是第一次觀看的,因為以前九十年代的作品我很少了解,作為一個新生代的觀眾來說,只能是看看新出的電影和一些近期的作品!而最近在閒來無事的時候把這部九十年代的愛情電影給看完了,整體的感覺比較奇妙,所以就想分享一下這部電影作品了!
  • 老照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遼寧省錦州市,帶你重溫昔日的美好記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遼寧省錦州市的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兩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其中還有一張關於錦州第二高中的老照片,因為這張照片太過模糊修復了多次都不能上傳,所以給大家說一聲抱歉。
  • 90年代好看的6部國產電影,每部都值得三刷四刷
    張愛玲是一個通透的人,對情對愛的描寫,深諳人心,我不知道這講的有沒有她的部分,但是演出來的這份已經難得的痴心還是動人。沒有什麼值得不值得吧。沒有國沒有家,可是國破山河在,還是有那麼多的苦難。張愛玲的書中鮮有救國存亡的描寫,有也是背景也是鋪墊,一切為人為情為涼薄而抒發。2、《秋菊打官司》;八九十年代的民風真是淳樸啊。
  • 分享一些八、九十年代好聽粵語歌
    好聽的歌在香港八、九十年代歌手們爭霸,我個人覺得都好聽,我都喜歡 ,所以最近聽歌它們都是我第一要放來聽的,好歌都不分先後,大家也可以去聽聽:第一首:風的季節(徐小鳳、梅豔芳)記得看到她和她一起在唱這首歌的
  • 九十年代:眼見電影院開始走下坡路
    去年,我曾做過一個統計,在八十年代保定這樣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城市裡,居然有保定、河北、紅星、八一、一宮、二宮等大大小小20多個電影院,除了屬於文化系統地直屬電影院,還有大企業和部隊的禮堂、俱樂部也放電影,居然還有個郊區禮堂。
  • 快來圍觀這四部九十年代的動畫片裡有沒有你童年的記憶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喜不喜歡看動畫片。小時候的大糖塊一放學,就會匆匆忙忙趕緊地寫作業。只是為了,能趕上放動畫片的時間。小時候的快樂,就是如此簡單。今天呢,大糖塊就帶大家回憶童年。重新介紹四部九十年代的經典動畫作品。趕緊快來看看這四部動畫片有沒有你們快樂童年的記憶。(沒有排名,不代表所有作品,還會繼續盤點。)
  • 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殭屍片風靡一時,劉鎮偉、劉觀偉各有風格
    在八九十年代中,香港影業掀起了一股靈異動作喜劇電影的熱潮,先是由洪金寶自編自導自演的《鬼打鬼》,敲開了靈異動作喜電影劇緊閉的大門,再由林正英主演的《殭屍先生》,將這個原本已經半開的大門徹底打開,至此,香港電影業迎來了靈異動作喜劇電影輝煌的時刻,數不清的靈異動作喜劇電影爭相上映,其餘電影被擠壓的呼吸困難。
  • 看後毛骨悚然!人性有多黑暗,你永遠想像不到!
    看後不寒而慄!人性有多黑暗,你永遠想像不到!《與惡》依據中國臺灣近期發生的惡性社會事件改編而成,稱得上是「惡性事件大匯總」。全劇從一個無差別殺人案開始,少年李小明在電影院開槍射擊,導致9死21傷,引起了多個受害者家庭的後續悲劇。
  • JK·羅琳的「九十年代哈利·波特」素描畫及與電影的比較!
    羅琳的故事幾乎和她寫的哈利波特小說一樣廣為人知:羅琳是一個掙扎的單身母親,從1990年開始編寫《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花了6年的時間,為了錢苦苦掙扎,她的手稿被拒絕了好幾次,直到一個八歲的孩子說服了他在布盧姆斯伯裡兒童讀物公司工作的父親接受了這份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