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中,「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怎麼理解?

2021-01-20 了了讀書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是《遙遠的救世主》中被所有人都稱讚的一句話。一句話裡有三大宗教,這也不得不佩服作者。

什麼是神?書中的神指的是基督教裡的上帝,「The God」,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把唯一神翻譯成「天主」。基督教(新教)在清朝末年將神由「天主」改譯為「上帝」。

而什麼是「神即道」?神是自然宗教觀念之一,是對一個宗教或者信仰最高層次的統稱,一般被認為超自然體中的最高者。不受自然規律限制,主宰物質世界。宗教是相似的,都是人信仰的寄託。而說到「道」就不能不提中國的「神」了。中國的神仙是大道衍生的,以「道」為最高信仰。「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即道」,就是在說兩者並沒有什麼區別,殊途同道。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是其哲學思想。原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旨意思是:「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自然而然」的。老子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大道以其自身為原則,自由不受約束。

「如來」,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也只有法身一般才稱為如來。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即是如來法身。故此如來就是佛的法身,眾生自性。很多人都用如來、如來佛來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釋尊,即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實際上這稱呼是不精確的,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如來的意思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如來與佛,二者只能稱其中一種。

書中「如來」,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法身經常用明鏡、明月等來譬喻。《金剛經》提到信心清淨才能生實相,如果不受貪嗔痴慢疑五毒的侵害,自性是清淨無暇的。有無明覆障,無明煩惱障礙著、不容易見到所謂清淨認識。

雖然說的是三個宗教,但是在說做人處事。心生一切法,心生一切因,世間本沒有神,神是指那些參透事物運行規律,利用規律做事情的人,遠離惡行與煩惱。管它什麼神如來得那麼執著文字幹什麼呢?只是在這裡叫佛在哪裡叫主罷了,無非就是讓人們真正明白真理。

作者借用芮小丹的嘴,把「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句話講得神乎其神,令人佩服。看完整本《遙遠的救世主》,佩服得很,作者學貫中西,將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融合在商戰裡,表面看著是商戰,背地裡卻是人性的較量。

作者洞悉人性,將人性的貪婪與陰暗面描述得淋漓盡致。書中丁元英寫的那首《自嘲》,其中一句「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不僅寫得好,還把千古酸腐文人的心態描繪得入木三分。

無論從哪方米來說,《遙遠的救世主》都是一部精彩的商戰小說,讀起來對人的思維、格局、觀念有所提升,如果你對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感興趣,可以入手一套,可以時常把讀,也可以多年後再次閱讀,都有收穫。

相關焦點

  • 非讀懂不能理解: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什麼是神,神能夠做到什麼?神就是救世主嗎,能夠拯救世界嗎?文化屬性延伸開來的人的屬性是什麼?人性。《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說,神是人根據需要幻化出來的產物,人的神對於人才有用,神的神對於人來說沒有意義。據此,他還提出過「以貪治貪、以幻治幻」的觀點。
  • 《天道》丁元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如何理解,如何應用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如何把自己的命運逆襲,然後讓王廟村村民,乃至格律詩和葉馮劉的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究竟是文化屬性的差異,還是天道註定的客觀實際,抑或是對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實事求是。
  • 《天道》如何理解「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高人丁元英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如何讓自己不被自己人性的弱點歲控制,從而贏得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丁元英信天道嗎?很顯然他不信,但是他辦事講究要合國法、佛法、和自己內心那道坎,至於道德,呵呵。
  • 《遙遠的救世主》:神、道、如來,究竟該如何理解
    讀《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的原著),這裡面的「道」是個繞不過去的東西,也是這部小說的思想精髓,其中有很多晦澀難懂的地方,涉及到宗教、哲學等內容,我這方面領悟有限,一直不敢寫,怕寫錯了。言語道斷,一說便錯。可是又一想,不說之說不也是錯嗎?反正都是錯,那就寫寫吧,不寫難受。
  • 天道電視劇深度解析:「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電視劇《天道》改編自暢銷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由張前執導,王志文、左小青、曾紅生及石爻領銜主演。《天道》是一部中國電視劇史上難得一見的奇劇,不誇張地說,沒點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外肯定很難理解丁元英這個人。《天道》中丁元英曾說過這樣的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他用了短短的一句話便將基督教,道教,佛教的真諦和核心統一起來,即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 電視劇《天道》中,芮小丹說「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來」是何意?
    《天道》是根據豆豆所著《遙遠的救世主》所改編的電視劇。《天道》因為思想深刻,能夠給人很大的啟示,加上王志文和左小青的精彩演繹,在社會中引起了一股熱潮,被很多人視為神作。左小青飾演的芮小丹,是一個警察。有一次,遇見一個叫做王明陽罪犯,這個王陽明是一個高智商的人,通過搶劫的方式來破格獲取利益。最終被抓。
  • 盤點《天道》經典臺詞: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文壇的經典之作,2007年被改編成電視劇《天道》,由王志文、左小青主演,近乎完美的還原了小說的意境。天道這個名字也是小說作者想要說明的一個道理,為人做事都要依規而行,遵循自然法則,大道至簡。
  • 《天道》:王志文完美詮釋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通過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命運故事,讓我們明心見性,了解一個人的文化屬性可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格局,以及未來的命運走向,依賴外界的力量無法獲得救贖,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而丁元英借用的是事物的運行規律,也就是道法自然來看待事情。丁元英真正匪夷所思的思維能力展現在他對王廟村的扶貧過程:芮曉丹只是單純的想讓丁元英幫助王廟村發財致富,脫離貧窮。而丁元英給她的是一個「殺富濟貧」的造富神話。
  • 《遙遠的救世主》3句名言,若能悟懂,少走彎路
    這就是大道至簡的道理,《天道》根據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小說的創作用了四年多的時間,豆豆和張前也用了近二年的時間改編了劇本。很多人說豆豆的寫作有一個固定模式,就是以「資本」為紐帶,以「禪悟」為核心,以「愛情」為點綴的敘事模式。我們就來講講書中的名言。
  • 豆瓣8.7分《遙遠的救世主》|書評:看懂天道,救世主並不遙遠
    迄今為止發表了三部廣為人知的小說,《背叛》(2000年)、《遙遠的救世主》(2005年)和《天幕紅塵》(2013年)。其中《背叛》是第一本發表的小說,也被拍成了同名電視劇《背叛》,由許晴和巍子聯袂主演。而第二本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的《天道》,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高度還原原著。
  • 《遙遠的救世主》:一部包羅萬象「好書」,3次反駁矯正人心
    在這部由經典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裡,男主人公丁元英,那種天馬行空的思考方式,和對世事、人性洞若觀火的天道思維,一時間就引起了一股『天道』風潮。即便是到了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電視劇,也依然擁有著為數眾多的擁躉。
  • 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她是要定位應在當地的貧困縣中的貧困村,創造一個脫貧致富的神話。丁元英,由此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商戰」。這部小說名字叫《遙遠的救世主》。那麼,這個救世主,究竟是指誰呢?為什麼「遙遠」呢?小說中最牽動讀者的當然是主人公丁元英,那這個救世主是指他嗎?在小說故事中,無論你從哪個層面上來看,丁元英都是一個高人。
  • 《遙遠的救世主》芮小丹丫頭不簡單?怎麼理解當生則生,當死則死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心是願望,神是境界,從古至今,我們都有一個觀念,那就是心是愛的源泉,愛可以治癒世界一切悲傷,愛是靈丹妙藥,愛是讓人變年輕的核心武器。
  • 《天道》:如果真的有救世主,那為什麼是遙遠的救世主呢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這是《國際歌》的歌詞,我們的前輩們很早就有這樣預見性的結論了。但當看《遙遠的救世主》這篇小說時還是不由得想起這句歌詞。《遙遠的救世主》是以與救世主毫不相干的音響為主線,小說裡的人物緣起緣落,分分合合,命運糾葛,生死沉浮多被音響相關聯著。芮小丹、林雨峰、劉冰的死以及丁元英黯然從古城離開,肖亞文執掌格律詩公司後重組。靈魂拷問:我們應該怎麼活?是芮小丹、丁元英們那樣活的超然,還是劉、馮、葉們那樣活的世俗?
  • 《遙遠的救世主》帶給我們哪些啟示,世界離我們這麼近也這麼遠?
    《遙遠的救世主》是由豆豆所著的一篇長篇小說,是豆豆紅塵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步《背叛》第三部《天幕紅塵》。講述了在社會中生存的意義、智慧、和觀念。《遙遠的救世主》帶給我們哪些啟示,世界離我們這麼近也這麼遠?道家告訴我們,神其實並不遠,人可以通過修行達到神的境界,神可以洞悉真理真相,人也可以。所以就像丁元英所言,神話僅僅是普通人做到了一般人無法做到,或者不容易理解能做到的正常事情,很多作家並不是因為作品本身出名,而是一部作品的誕生,耗費太多心血、努力、甚至生命,曹雪芹《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獨》。
  • 作家豆豆《天幕紅塵》中的「見路不走」是啥意思?很多人悟不透
    如果說《天道》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讓讀者領略到了天道的深邃和神奇,讓我們不禁感慨:人原來可以這樣活著。那麼《天幕紅塵》則是對《遙遠的救世主》最好的解讀。主人公葉子農如禪謁般的「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也是對《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主題思想「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更加具象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