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環翠區羊亭鎮,草木蒼翠,生機勃發,處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環翠區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積極打造樣板區的熱潮中,位於羊亭鎮玉皇頂風景旅遊觀光樣板片區中的梅家溝村,按照「一村一品一韻」的發展思路,全面進行生態提升和產業布局,處處釋放著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動能。
美麗鄉村改造升級
來到梅家溝村南水庫,挖掘機正揮舞著「臂膀」對水庫周邊土方進行平整。「這裡就是濱水驛站項目。」據介紹,該項目以村南水庫為核心,計劃對現有水體進行清淤和駁岸打造。「將來,這裡將打造集觀景平臺、跌水壩、濱水棧道、濱水風情街及不同風格的濱水驛站為一體的濱水遊覽體驗區。」羊亭鎮梅家溝村村委會主任王千裡介紹。
在前期規劃中,羊亭鎮積極踐行「一村一品一韻」的發展思路,計劃以「梅」為線,對水庫南側打造山林祈福遊覽項目,對梅家溝現有13萬平米的山林進行維護改造,圍繞梅花山林景觀,根據村文化特色進行適度開發,修建景觀步道、祈福亭、祈福鍾及其他景觀。
梅家溝村將著力打造文化場所,修建一處梅藝館,將村內釀酒、梅花等傳統文化與產業特色結合。項目建成後,將成為特色產品展銷和鄉村文化宣傳的重要節點,對梅家溝村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承和保護。利用村西空地新建約1800平方米秧歌廣場,「廣場會搭配廊架和思源亭等附屬設施,村民可以在這裡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王千裡說。
蔬菜大棚助農增收
走進梅家溝村蔬菜大棚,農戶正在仔細打理著棚內的西紅柿、辣椒、茄子、生菜、油麥菜、草莓等果蔬。「為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百姓致富,我們村『兩委』經過討論,通過發揮黨支部的力量,號召全村百姓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搞規模化經營,摘掉集體經濟貧困的『帽子』,幫助村集體擺脫困境。」王千裡介紹。
梅家溝村果蔬專業合作社成立後,85戶村民自願加入合作社。經過村黨支部研究討論,確定了梅家溝蔬菜「月銘園」的品牌,之後黨員幹部帶頭跑市場,對接家家悅超市、高檔小區等進行專櫃銷售。「這種『出棚進戶』的銷售模式,不僅打開了銷售渠道,而且使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羊亭鎮梅家溝村黨支部委員王宗超介紹說:「大棚每年收益在三十萬左右,有了這個收益,我們的生活更好了。」
根據現代人喜歡回歸自然,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梅家溝村黨支部又瞄準了特色休閒旅遊產業這個「大市場」。梅家溝村黨支部提出「親近自然、綠色梅家溝」的生態農業發展構想。由鎮黨委協調專業旅遊規劃設計團隊進行整體設計,與威海寶豐旅遊發展公司籤訂協議,承包村裡1000畝山林地,投資2000多萬元,合資建設集休閒採摘、休閒觀光、休閒垂釣、生態旅遊、家禽養殖、食品加工於一體的寶豐生態園。
靜佇青山綠水間,遠村近寨勝詩篇。近年來,梅家溝村因地制宜、多元投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生態文明為基,以美麗鄉村為韻,以鄉風文明為魂,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有機結合的新發展模式,勾勒出一幅「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醉人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