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衛生巾第一股」:一片成本4毛,售價1塊3,年入10億

2020-12-16 天下網商

#非常時期的內容理性#

(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 編輯 陳晨)衛生巾是門好生意,「因為客戶和抽菸的人沒什麼兩樣。」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罩到處缺貨,嚇到了一些女生。

造衛生巾需要用無紡布,大量無紡布被用來造口罩,大家擔心會買不到衛生巾。於是,她們都幹了同一件事——囤衛生巾。

如今疫情緩解,一家女性撐起來的衛生巾公司也要上市了。

3月19日,證監會批准了重慶百亞衛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亞)的上市申請。與此同時,百亞獲得了一個響亮的名頭——「衛生巾第一股」。

百亞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重慶絲爽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專門生產衛生巾、紙尿褲等一次性衛生用品。它有近半銷售額來自四川、重慶地區。旗下擁有「自由點」「妮爽」「好之」等品牌。

去年上半年百亞的收入為5.7億元,淨利潤近7000萬元;2018年全年收入近10億元,淨利潤近9000萬元。記者查看自由點天貓旗艦店,銷量最高的衛生巾月銷可達15萬箱。

同時,透過招股書,我們可以發現衛生巾背後的一些「秘密」,比如衛生巾的毛利率高達55%,這個毛利率水平甚至超過了蘋果。

57歲的男掌門人

2018年底,一部印度電影《印度合伙人》在中國上映,它的英文名直白一點,叫PadMan(護墊俠)。電影根據印度草根企業家阿魯納恰達姆的真實經歷改編,男主人公為了妻子的健康,學習製作衛生巾,最終發明了低成本衛生巾機器,成為印度「衛生巾之父」。

中國「衛生巾第一股」的掌門人也是一位男性。

百亞的實控人兼董事長馮永林,今年57歲,低調神秘,在網上幾乎找不到有關他的個人報導,我們只能通過招股書還原他大概的樣貌。

馮永林,1963年出生。1981年至1993年,馮永林曾任重慶火柴廠副廠長,後來他進入衛生用品行業,一步步成為重慶絲爽的實控人。2010年,馮永林動了上市的念頭,結果海外上市計劃以失敗告終。

10年間,百亞歷經股權轉讓和改組,一共嘗試了四次IPO,終於如願。

在上市之前,百亞吸引了不少投資方。其中,「養豬大戶」溫氏股份的子公司投入最多——8750萬元,佔股6.7%。

馮永林介紹百亞產業園規劃

目前A股市場還沒有衛生巾上市公司。在百亞之前,龍頭恆安國際在香港上市,其屬於綜合性紙製品上市公司,主要產品是紙巾和衛生巾。另外,衛生巾品牌ABC的母公司景興健護也提交了招股書。百亞先於景興過會,即將成為「衛生巾第一股」。百亞成功上市後,馮永林的身家將超過10億元。

毛利55%高過蘋果

百亞的名字或許不夠響亮,不過四川、重慶的女性大都知道百亞旗下的「自由點」品牌。

作為後來者,百亞的規模遠不及龍頭恆安國際。2019年上半年,恆安國際營收達107.8億元,淨利潤18.8億元。同期,百亞的營收僅有5.7億元,淨利潤6900多萬。

記者查閱招股書發現,和恆安國際相比,百亞的特色是高達46.82%的毛利率。百亞的毛利率不僅高於國內外同行,甚至超過了以高利潤率著稱的科技公司蘋果。蘋果的毛利率在40%上下。

毛利率高,背後的衛生巾業務功不可沒。百亞超過七成收入來自衛生巾。其嬰兒紙尿褲毛利率不足30%,只有衛生巾業務的毛利率高高穩定在55%左右。

有券商統計,百亞的衛生巾出廠價為0.38元/片,終端平均售價約1.25元/片,為出廠價3.3倍。記者注意到,2017年開始,百亞旗下的主品牌「自由點」衛生巾的價格一直在上漲。2017年,衛生巾的平均銷售價格是4毛5一片,到了2018年,漲到了4毛7,漲幅4.4%。而在2019年上半年,價格一下漲8.5%,到了5毛1。

做衛生巾的毛利雖高,但公司的利潤卻不算高。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銷售費用居高不下。2018年,其營收9.6億元,淨利潤0.9億元,銷售費用卻達2.46億元。百亞四分之一的收入都化作銷售費用,吐了回去。

「自由點」一直請當紅明星做代言人,先後請過阿Sa、範冰冰、張碧晨等女明星,中間還請到了汪東城作為代言人,「男明星代言衛生巾」無疑有些噱頭的意味。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自由點」的品牌知名度偏弱,每年要投入更多營銷費用。成都的90後姑娘王肖就告訴記者,她知道「自由點」,但一般用日本牌子。

「電商平臺做到10億銷售額」

毫無疑問,衛生巾企業已經從初期的拼價格拼質量,轉向拼品牌和營銷。

馮永林也曾表達過對品牌力的擔憂。他認為,國產企業雖然生產與研發能力很強,但在渠道和品牌建設上,和國際知名品牌仍有差距。

長期以來,百亞依賴經銷商渠道銷售,沒重視飛速發展的電商。2019年1-6月,百亞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只有4000多萬,佔比不足8%,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2017年起,百亞開始ODM代工賺錢,幫蘇州綠葉日用品有限公司等生產衛生巾。2018年,來自蘇州綠葉的營收超1億元。

不過,蘇州綠葉因「上下線」銷售模式涉嫌傳銷,多次被監管部門點名、查處。百亞的這部分收入,並不穩定。代工衛生巾的毛利率也不高,不到30%。

歸根結底,百亞還得補短板,從原來最不重視的電商渠道獲得增量銷售,與年輕消費者直接建立聯繫。

在電商平臺上,打破地域限制,百亞能輕鬆打開川渝地區之外的市場。而且,電商平臺上的衛生巾通常是量販式包裝,這樣算下來,客單價不低銷售額也不低。最重要的是,相比代加工,電商渠道的毛利率要高一些,達30%-40%。

百亞的「自由點」在天貓等電商平臺上已經嶄露頭角。據悉,2019年天貓雙11,自由點天貓旗艦店一天賣貨2558萬。

現在其天貓店裡銷量最高的衛生巾月銷15萬箱,銷量第二的衛生巾月銷超過5萬單。記者粗略估算,僅天貓店的月銷售額就超過了1000萬元。拼多多上銷量最高的「自由點」衛生巾則賣了6萬箱。

除此之外,自由點也在電商平臺嘗試多樣的玩法,加強品牌力的打造。之前它就與天貓國潮合作亮相巴黎亞洲當代藝術中心,發布與法國知名設計師共同孵化的中法新品。

馮永林曾在2018年底提出新目標:「三年內,通過電商平臺做到10億銷售額。」

下一個戰場

事實上,直到20世紀80年代,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衛生巾為何物。數百年來,中國女性一直在用可清洗的布條製成的月經帶。

1982年,我國拿出外匯進口衛生巾。不久,北京造紙十一廠從日本引進中國第一條衛生巾生產線。生產出來的直條型衛生巾不帶護翼,賣7角一包。當時,一年買衛生巾的錢可以養活一個人,消費得起的人不多。

80年代的老式衛生巾

1985年,恆安國際創始人許連捷率先發現了衛生巾的商機。

當時,一位修車師傅在廣東展銷會上給太太買了10包衛生巾用,然而10包用完,再也買不到了。「用了之後又不用,非常不舒服」的抱怨傳到了服裝廠老闆許連捷的耳朵裡。事業有成的他意識到:衛生巾的客戶和抽菸的人沒什麼兩樣。只要買了,就會想繼續買。

於是,許連捷找了3個人,幾乎押上所有資產,一起成立了恆安。1985年的孤注一擲,最終成就了許連捷。國產的「安樂」和「安爾樂」衛生巾走進千家萬戶,恆安成了國內衛生用品龍頭,許連捷多年蟬聯福建首富。財報顯示,2018年,恆安國際取得淨利潤38億元。恆安的市值達到673億港元。

1985年,許連捷創辦恆安轉產衛生巾的時候,衛生巾在中國的普及率只有2%。

進入90年代,寶潔、尤妮佳等外資廠商大量進入。護翼型衛生巾、護墊和嬰兒紙尿褲這些國際先進的產品也開始普及。

到了21世紀,本土衛生巾廠家一度超過2000家,行業開啟優勝劣汰。2006年至2014 年,假冒偽劣、螢光劑事件頻發,衛生巾的質量問題引發擔憂,消費者進一步向頭部品牌集中。

激烈洗牌後,國產衛生巾廠商剩了300家左右。恆安保持老大地位,百亞則躋身十大國產品牌。

隨著衛生巾市場日漸飽和,國內企業開始瞄準紙尿褲市場。

據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統計,2018年,我國嬰兒紙尿褲的市場規模為555億元,和衛生巾不相上下。但實際上,紙尿褲70%的市場份額被寶潔等外企牢牢把控。

以百亞為例,其自主品牌紙尿褲一年只賣了2.1億元。因銷量不佳,現有的紙尿褲生產線都沒有全開。2019年上半年,嬰兒紙尿褲有四成產能閒置。

百亞透露,發行新股新籌到的3個億,會有一大半花在百亞國際產業園產能擴建和營銷網絡拓展上。擴產項目成功實施後,可年產約8000萬片安睡褲和約1億片學步褲。這些安睡褲和紙尿褲,想必也會通過電商平臺銷售。

相關焦點

  • 「兩毛一片散裝衛生巾」背後:品牌衛生巾也有低至3毛一片,價差僅一毛
    紅星新聞昨日報導,賣兩毛一片散裝衛生巾的淘寶店鋪已撤下衛生許可證,相關廠家回應紅星記者稱,證書系店家盜用,從未授權給這家店鋪,自家也從不出售散裝衛生巾。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精裝衛生巾的單片價格多在一塊錢左右,而組合裝的價格可以低至每片3毛錢,與兩毛一片的散裝衛生巾相比,價格相差僅一毛。
  • 淘寶3毛一片的衛生巾,為什麼真有女性敢用?
    衛生巾,對於女士來說一直是極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一包衛生巾的定價約為10元,內含5-10片。通常來說,正常女性一次經期需要的衛生巾約為2-5包,也就是20-50元。這樣下來,一年便是240-600元。在普羅大眾看來,這些錢或許只是滄海一粟,但世界是不均衡的,有人仰望星空,就有人俯視泥濘。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不熟悉的真實成本,被忽視的性教育
    創利貼牌代工的衛生巾,每片生產成本從一角多到五六角都有。「涵同學」這款100片一包、售價為21.99元的日用衛生巾,成本不到兩角一片。郭志明分析,在包裝、運費和用料上都「很具性價比」:用料選擇了比較平價的材料;與過往10片一包的衛生巾相比,100片衛生巾才用一個包裝袋,包裝費攤薄;買10片和100片的運費都一樣,運費攤薄。
  • 沒想到,兩毛一片散裝衛生巾「火」了!網友:誰敢用
    ▲賣家回復相應質疑 截圖自淘寶▲該店鋪此前在商品詳情中掛出的「衛生許可證」 截圖自淘寶但是讀者的疑惑依然未徹底解開兩毛一片的衛生巾到底可靠嗎?記者:衛生巾的成本大概多少?公司負責人:如果不算人工成本,單單只有面料的話,成本不到一塊錢。如果不是正規公司的話,把很多環節都去掉,它的成本就降下來了。總體來講的話,衛生巾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了,因為好的產品他用的原材料就相對好很多,差的就要求很低。
  • 「散裝衛生巾」引熱議:千億市場中的低價誘惑
    即便是恆安國際,按照其旗下的七度空間旗艦店日用245mm的與夜用338mm的價格計算,其售價為0.8至1元每片,按照其70%的毛利率計算,一次性衛生巾的生產成本為5毛到7毛之間。記者注意到,此前有公司打假部門曾配合相關部門打擊了山寨產品,而這些假冒衛生巾的生產成本約為1角7分。
  • 2毛錢一片的衛生巾創業:小玩家絕跡 死於B輪前
    衛生巾這個鮮少被嚴肅討論的話題,也登上了各種社交媒體的熱搜榜。 有媒體算了一筆帳,一個女生一輩子在大姨媽上要花費36316.8元,一個經期需要使用54片衛生巾,累計金額達到77.6元,平均每片為1.43元。這與2毛錢的散裝品價格相去甚遠,衛生巾行業的遮羞布突然被扯下。
  • 社交第一股雲集攜手百亞共創尤娜絲U-NURSE衛生巾
    原標題:社交第一股雲集攜手百亞共創尤娜絲U-NURSE衛生巾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了口罩有醫護級和普通之分,更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對於深耕衛生巾20餘年的且又具備了醫護級認證產品生產資格的百亞,深入了解消費者對衛生巾的期望,以及深度分析用戶的真正需求,發現目前的消費者急需一款專業的醫護級衛生巾。
  • 姐姐妹妹阿姨們你每月衛生巾消費多少?
    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18年發布的「中國女性生理健康白皮書」,中國女性經期平均為5.8天,如果以每天至少4片的更換次數,則一個月經期大概使用24片左右,以一片1.5元左右計算,再加上護墊、安全褲等開銷,每個月的消費價格在40元左右,年消費在480元左右。
  • 千億規模的衛生巾市場,誰主沉浮?
    9月21日,號稱「衛生巾第一股」的百亞股份登陸A股,股價連續一字漲停,而像恆安國際、中順潔柔、維達國際這些早就上市的衛生用品企業,市值翻了好幾倍,資金認可度相當高。那麼,衛生巾這個賽道到底如何呢,千億規模的市場又有哪些企業在瓜分呢,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這裡深度分析一下。
  • 散裝衛生巾背後的殘酷人生
    「散裝衛生巾」熱搜發酵兩天後的深夜,宋可在社交平臺寫下這條微博,幾分鐘後又迅速刪掉。8月28日,有網友在微博曝出「100片散裝衛生巾」包郵只要21.99元,#散裝衛生巾#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截至發稿,該話題已有近14億閱讀和23萬討論。
  • 價值觀|iQOO Z1x成本揭秘:美國元器件成本佔比超4成
    集微網消息(文/Jimmy),此次價值觀將揭秘iQOO Z1x成本及元器件數量。iQOO Z1x全部1262個組件中,日本提供1026個組件,佔總共的81.3%,組件數佔比最高,成本佔比5.8%,主要區域在器件;中國提供190個組件,佔總共的15.1%,成本佔比26.7%,主要區域為屏幕、非電子器件和連接器;美國提供34個組件,佔總共的2.7%,成本佔比41.9%
  • 地攤經濟火了,盤點擺地攤最暢銷的10大暴利小吃,月入過萬不是夢
    而且它的成本也不高,就拿那種比較大的魷魚來說,成箱批發都很便宜,折合一根不到1塊錢,但是拷完之後一根賣5-10塊,實在是暴利。3、螺螄粉說到螺螄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股濃鬱的「臭味」,這股味道主要來自於裡面的酸筍。很多人對其「避而遠之」。
  • 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將來中國建廠
    9月9日,有著「美國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 Meat官宣了其將在中國建廠的消息,其擬在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設計和發展生產設施,生產植物牛肉、植物豬肉和植物雞肉等植物肉產品,目前該項目的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將在幾個月內開始測試生產,並在2021年初開始全面投產。
  • 中國衛生巾發展簡史:一段女性失語的歷史
    作為一種和女性相處半生的衛生必需品,衛生巾到底是一個健康問題,還是一個文化問題,抑或是一個經濟問題,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仍然沒有找到答案。一段極簡史在中國,作為商品的衛生巾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在一本叫《餘杭造紙廠志》的地方志裡,有一句簡短的關於這段歷史的記錄:「1981年10月,婦女衛生巾廠房動工「。
  • 378所高校廁所裡的衛生巾革命|她們的冒險
    受訪者供圖「衛生巾互助盒」的點子最初來自一位大學老師,她定下規則,「拿一片放一片」,供教室裡的同學應急使用。10月14日,微博博主梁鈺(曾策划過「姐妹戰役」行動和「月經安心行動」,為一線女性醫護及處於貧困狀態的未成年女性送去經期用品)收到她的投稿,「衛生巾互助盒」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之後,公益組織「予她同行」迅速跟進,倡導為校內女性提供便利、打破月經羞恥。
  • 退市又上市,盲盒第一股捲土重來
    來源:政商參閱微博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12月11日,頭頂「盲盒第一股」光環的泡泡瑪特(09992.HK)將登陸港交所。倘超額配股權獲悉數行使,將就將予發行的20,357,200股股份獲得額外所得款項淨額約7.563億港元。1.
  • 一副眼鏡成本多少?中國7億近視人8成被騙,揭秘眼鏡業的3大坑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中國近視的人口達到了7億,佔總人口數量一半。也正是因為如此,眼鏡逐漸成為了人們的必需品。因為近視的人口比較多,我國對於眼鏡的消費是非常大的,不僅有人會第一次配眼鏡,還會有眼鏡依賴者隔幾年都會換一次眼鏡,所以我國眼鏡的市場是非常大的。
  • 成本僅3元的香菇醬也能賣上市,仲景食品募資近10億
    11月23日,根據深交所公告,「香菇醬第一股」仲景食品正式登陸A股創業板,上市公告顯示,仲景食品本次IPO發行新股2500萬股,發行價格為39.74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約9.94億元,扣除預計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約為9.13億元,本次公開發行後,仲景食品總股本為1億股,首發股份佔比25%。
  • 盲盒第一股上市,小玩具頂起800億市值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吳勇)「一入盲盒深似海……」(小標題)來源:泡泡瑪特公司官網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港交所上市,開盤價為77.1港元,較發行價漲超100%。據公司信息顯示,泡泡瑪特曾於2017年2月登陸新三板,2019年4月終止掛牌,此次又赴港上市。在上市前一日,泡泡瑪特富途證券暗盤收漲超100%,報79.25港元,成交額達4.73億港元,超過農夫山泉、明源雲成為富途暗盤成交額排行榜第一名。有投資者在股吧中表示:「與其說是資本盛宴,卻更像是一次年輕人的狂歡。」
  • 口罩摘不掉,港交所迎來口罩機第一股海納智能招股
    海納智能(1645.HK),公司是在中國從事設計及生產製造一次性衛生用品(包括嬰兒紙尿褲、成人紙尿褲及女性衛生巾)自動化機器之製造商。5月20日招股,6月3日上市,計劃募集1.13億港元,建泉融資為其獨家保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