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個詞,叫「多子多福」。兒孫滿堂是古人眼中最大的幸福。這個決定於當時的生產力,科技不發達,各行各業主要拼的是人才。因此說人口多的家庭,自然而然就富裕了。古代人還有一個非常落後的觀念,那就是父權制。
古代的女人一旦結婚了,甚至娘家也很少會回來。整天只能伺候丈夫的父母,所以有句俗語叫「嫁出去的女兒往外潑」。那時人們認為,只有兒子可以傳給子孫。要想多生一個孩子,所以一般有錢的男人都會在娶了老婆以後,又多納幾個妾。
正妻與妾不只是名分上的不同,有骨氣的女人「寧當貧家妾,不當富家妾」。妃嬪地位低下,男人娶正妻為妻要吹牛辦婚禮,三媒六聘走了許多程序,而納妾只需讓妃嬪為正妻敬一杯茶。至多請幾個朋友在家裡吃一頓飯,就算是成了。
正妻手中還握著妾的賣身契,所以說她們的地位並不比僕人高多少。妻子的地位不高,她們所生子女的地位也低於正妻子女。古時候很講究嫡子尊卑,嫡子尊卑都有家族優先繼承。特別在皇室中,如果有爵位要繼承的話,一般都會傳給嫡子。
而且小妾生的孩子,也不能認她為母親,而要稱她為正妻,稱她為姨娘。賈探春在《紅樓夢》裡是趙姨娘的女兒,但她還是要稱王夫人為母親,只管趙姨娘喊姨娘。此外,妃嬪也不算府裡的正室夫人,家裡有什麼宴請,她是不能出面的。
在古代,妾是可以被正妻處置的,畢竟她的賣身契在正妻手中,可以隨意買賣。就連蘇軾也曾用一個小妾換過一匹白馬。不過,正妻們很少這樣做,畢竟,家庭的主人是自己的丈夫。若無緣無故賣了丈夫的妾,還能換來悍妒的名聲。但是妾卻有一個優點,讓正妻一輩子看不見自己的項背,那就是她們更能收穫丈夫的愛。
盛老爺在電視連續劇《知否》中更偏愛小妾林小娘。他順從母親的命令,迎娶了正妻大娘子,而林小娘卻是他真正喜歡的人。因為古代人結婚時講究門當戶對,最重要的是妻子的門楣高低。對於她們來說,妻子的外貌並不重要,因為她們結婚後,還能得到更多的年輕漂亮的小老婆。妃嬪一般不看出身,只要不是青樓女子即可。
於是男人在納妾時,多了許多選擇,一般娶的妾都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妃子出身卑微,在家仰仗的只有丈夫的寵愛。於是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爭風吃醋,賣弄風度,但正妻卻不能與他們爭寵,不但有失身份,而且還犯了怨恨之罪。
他們雖一生難得丈夫的真心,但即使小妾再寵愛,也無法取代他們的家庭地位。即使正妻死了,妾也很少能得到扶正。男士通常會再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女人做繼室,即「日日為妾,終身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