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疲憊的轎夫,戴面紗的新娘,正妻領小妾出鏡高下立見

2020-12-24 鴻鵠志在蒼宇

這人世間的事總是以平凡居多,可所見所聞充滿儀式感的又有多少呢?文字可以細膩地展現一個場景,卻不能讓所有的人只有一種認同。當那些洋教士背著照相器材千裡迢迢來到中國也不僅僅是為了獵奇,回望那一百多年前的所拍,稱得上是尤為珍貴的歷史史料,喜歡老照片的人都深有感觸!尋來一組晚清時候的老照片,細品之下定會感慨萬千!

面對鏡頭的清朝乞丐,因為當時的照相技術還不成熟,曝光時長的問題沒有處理好,人物便會出現模糊。之前的乞丐都是史料記載,唯有清朝末年的乞丐用照片表現出來。這四個乞丐,被特意站在牆根,臉上表情淡薄,衣服也是破破爛爛。身後的牆上還寫著「天下太平」,「出門見喜」等字樣,卻又非常的諷刺。當時大清王朝風雨飄搖,負債纍纍,底層百姓家園盡失,很多人淪為乞丐,以乞討為生!

一群轎夫,趕了一個行程,已經疲憊不堪,幾個人坐在地上休息。這還是八人抬的官轎,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員出京可以用八人抬,或者京城外的督撫才能用。由此可知,此人官職不低。轎夫很辛苦,白天黑夜都要無條件服從,沒有老爺的命令,中途是不能休息的。尤其是供職於官老爺家,主人在裡面會客聊天,轎夫在外面等候,期間辛苦冷暖自知。

戴著木枷的犯人,已經被沉重的枷刑不堪其負,一隻手拄在地面上,以此來緩解木枷的重量。在封建社會,犯人遊街示眾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可有一點並不像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圍觀百姓對其扔菜葉子,雞蛋什麼的。也就是劇情需要罷了,試想一下,當時的百姓吃飯都是一個問題,還捨得扔雞蛋?

清朝男子的頹廢照,抽著鴉片,拿著圓扇,沒有一點男人的精氣神。看著就嬌裡嬌氣,附庸風雅罷了。從窮苦百姓到王公貴族,鴉片是泛濫到家了。公子哥整日無所事事,抽著抽著就把自己抽廢了!

荒蕪的紫禁城,太和殿前人跡罕至,芳草萋萋。一個王朝的悲歌,而且當時國家機器還在運轉。這是八國聯軍佔領紫禁城後的一幕,慈禧早已經在西安落腳。「裱糊匠」李鴻章正在與洋人談判,聯軍洗劫了紫禁城,卻沒有將它如圓明園焚毀。因為洋人也知道,一旦那樣做,清朝就會與他們不死不休。

兩位清朝女子坐獨輪車出門,這是當時非常普遍的出行方式。因為轎子有著嚴格的限制,成本也高。馬車都是鄉紳專用,一般人家就是坐獨輪車了或者騎頭小毛驢。當然這還是家境好點的,看獨輪車夫就知道貧富差距很大。

剛舉行完婚禮的一對夫妻,女子臉上還掛著面紗,直到此時丈夫還不知道妻子長啥樣。在封建社會,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進入洞房前都不知道對方的模樣,所以洞房花燭夜才被古人稱之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街頭卦攤,一位道士在坐堂。會看相,也會測字。《玄關》熟記於心,對號入座就可以應付一氣了。

清末時候的一位地主婆,坐姿霸氣。拄著拐杖,盤著二郎腿,眼鏡下透著睥睨。她嘴裡還叼著煙,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誰若是攤上這樣的公婆,估計是不好相與的,看哪裡都不一定順眼吧!

正妻領著小妾出鏡,一坐一站,高下立見。在封建時代,有錢人,達官顯貴是可以娶妻納妾的。因為這還有很多人很羨慕,這才是人生的贏家。實際上妻妾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妻子都是要門當戶對的,明媒正娶進家門,也不是想休就休的。小妾除了年輕貌美,出身並不講究。「出身率為侍婢,入室服侍寢事」。除此之外,小妾作用有限。所以即便正妻病故,小妾也上不了位。萬貫家財也只有正妻的孩子才能繼承,小妾的兒子也只有乾瞪眼的份。今人的羨慕,不知財力如何,不知身體是否吃得消?

相關焦點

  • 清末老照片,落魄少爺娶妻納妾,年輕小妾備受老爺寵愛
    一男子摟著自己的妻妾,看樣子很逍遙,左邊的應該是妻,還用著水煙壺。右邊是妾,服飾也不一樣。雖然家道中落,可還是能夠娶妻納妾。 在大戶人家,妻是非常強勢的。圖中的小妾在門口洗衣服,還叼著煙。
  • 晚清老照片:關在站籠裡的犯人,老爺八個小妾如花似玉
    晚清老照片:一個正在受刑的清朝囚犯被關在站籠子裡,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酷刑工具!晚清老照片:晚清,財主老爺會嫁許多小妾。小妾一般沒有什麼地位,生活水平跟正妻要低。除非是極受老爺寵愛或者是為老爺生下男丁的,才能被人重視。圖中老爺八個小妾的如花似玉,坐在圓桌前聊天。
  • 晚清老照片:老爺和1妻6妾合影,肥頭大耳富貴樣!
    晚清老照片:老爺和1妻6妾合影,地主肥頭大耳富貴樣!清朝的男子只要有錢有條件,都會多納小妾,小妾的地位是比較低的,不如明媒正娶的正妻,這一張照片中老爺和1妻6妾合影,看不出正妻和小妾的區別,是比較罕見的。
  • 晚清罕見老照片:老爺與1妻3妾合影,溥儀與太監「同框」!
    晚清罕見老照片:老爺與1妻3妾合影,溥儀和太監「同框」!晚清時期,人越多家族越強大,男子會娶很多小妾也不奇怪。圖中有錢老爺與1妻3妾合影,坐在位子上最右邊的就是正妻了,其他的女子都是妾。不過,有一位小妾因為生了兒子,被老爺重視,拍照也可以有位子坐。
  • 清朝「妻妾」老照片,拍照時妻和妾的位置有講究,中間不一定是妻
    這是一個王爺和他的子女,他的右後是一個他的妾,周圍幾位都是他的子女,當然不都是此妾所生。妾和兒子緊挨著站在後面,說明妾的位置還是蠻重要的。緊挨著男主人的不是結髮之妻,而是對稱位置上、也就是另一端的女人是妻,很明顯。
  • 清末罕見老照片:新人宛若提線木偶,小妾無視正妻,叼煙杆子嘚瑟
    上圖中的三名女子,乃是一大戶人家的妻妾,從站位上便能看出,正妻居於中間,小妾立於兩邊。從衣著服飾上來看,正妻穿的明顯要華貴一些,而且她頭上還戴著珠寶首飾,小妾的腦袋上則光禿禿的,除了頭髮啥也沒有。另外,正妻在家中地位很高,小妾不但要受其管制,還要任勞任怨,稍有不從便會挨打挨罵,幾乎沒什麼話語權。不過,若小妾能成功討得男主人歡心的話,則要另當別論了。
  • 為什麼妾不能變為正妻,妃卻可以變成皇后?
    妻者,齊也,在古代正妻是與家庭之中的男主人平起平坐的存在,是受禮法保護的重要家庭成員。正妻如果沒有重大錯誤或重大缺陷,丈夫是不能休掉自己的正妻的。即便二人關係名存實亡,也要維持下去。而妾則不同,本質上妾就是奴婢,她與男主人之間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她與普通奴婢的唯一區別其實就是與男主人上沒上過床。男主人與妾之間的結合純屬生育需要,與婚姻毫無關係,也不需要三媒六聘,舉辦婚禮,一般來說也不屬於正式家庭成員。當然,古代人納妾也不是隨隨便便的,何時納妾,能納幾個妾,這都要遵循禮法上的嚴格要求。
  • 這是我見過最三觀不正的電視劇,母女兩代小三加掃把星
    在包翠花的婚禮上轎夫抬轎失手摔了新娘,被趙世一狀告傷害罪。轎夫兒子(名鐵雄)找上門,求情不成反被激怒,一怒之下捅死了趙世一的長子。包翠花進門短短幾個月,趙家就出了一條人命。趙世一的原配經受奪夫之恨,喪子之痛,氣鬱攻心,心病難醫,幾個月之後病逝。
  • 大家常說:三妻四妾,三妻指的是哪三妻,四妾又指的是哪四妾呢?
    所以古人才說:「一夫多妻,為數千年來之舊俗……」「三妻」最早的說法來自《莊子·則陽》:「夫靈公有妻三人……「有人認為古人所說的三妻,指的就是「嫡妻、偏妻和下妻」,而「妾」這個稱呼,最早見於《禮記·曲禮》中對周天子後宮妃嬪的界定:「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妾。」
  • 古代正妻可以隨便處置小妾,但小妾有一優勢,正妻一輩子羨慕不來
    要想多生一個孩子,所以一般有錢的男人都會在娶了老婆以後,又多納幾個妾。正妻與妾不只是名分上的不同,有骨氣的女人「寧當貧家妾,不當富家妾」。妃嬪地位低下,男人娶正妻為妻要吹牛辦婚禮,三媒六聘走了許多程序,而納妾只需讓妃嬪為正妻敬一杯茶。至多請幾個朋友在家裡吃一頓飯,就算是成了。
  • 清末老照片,草棚看瓜的孩童形單影隻,新郎官在嶽母面前唯唯諾諾
    用一組老照片反映清朝人的生活場景,可能比文字要直白多了。置身於歷史的輪廓中,稍加拼湊就是一段歷史的畫卷。不由得感嘆一聲「逝者如斯夫」!清末理髮匠孔聖人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誰曾料到,到了滿族入主中原,一統天下後,推行「剃髮易服」。
  • 清末真實照片,老宮女給主子曬棉被,守護皇陵的侍衛氣勢如虹
    清末真實照片,一輛獨輪車上坐著八位女子和一個孩子,對於推車人來言,絕對是負重前行。後面一位衣錦華麗的男子春風滿面,不知道這八位女子是否是他的妻妾。如果是,的確是「妻妾成群」的真實寫照,就是沒辦法看出哪一個是正妻來。不過他也太摳門了,妻妾們只能心裡嘟囔他是「吝嗇鬼」了!去市場賣豬的男子,人畜同坐,物盡其用。
  • 清末老照片:塗口紅的婉容,看賽馬的溥儀,文繡的洋娃娃,溥傑的東洋...
    清末老照片:塗口紅的婉容,看賽馬的溥儀,文繡的洋娃娃,溥傑的東洋妻子! 清末老照片:溥傑,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同母弟弟,幼年曾作溥儀伴讀。
  • 知否:一樣是續弦,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何小鄒氏只能做妾
    在《知否》中,小秦氏和小鄒氏兩人的境遇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同情,同樣都是因為姐姐去世,妹妹續弦,小秦氏嫁了顧老侯爺成了正妻,而小鄒氏嫁了沈從興成了妾氏。秦家與顧家素來交好,鄒家於沈家來說也是有大恩情的,但是為何小秦氏和小鄒氏一個做了正妻,一個只能做妾呢?小秦氏和小鄒氏的身世不同小秦氏出身東昌府,是個高門大戶的人家,作為正經的侯府嫡女,有著尊貴的身份和體面的榮耀。
  • 羋月傳:威後是為大王正妻,羋月只是媵妾女兒,為啥還一直針對她
    羋月傳:威後是為大王正妻,羋月只是媵妾女兒,為啥還一直針對她要說起威後,真是精於算計的一個人,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楚國,都作為楚威王的正妻,威後也算得上是一國之母,但令人奇怪的是,作為一個正室,大王的正妻,為什麼威後一直跟羋月過不去呢
  • 清末老照片: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前門大街很熱鬧
    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清朝末年北京的街頭景觀,呈現的是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隔著100多年的時光,我們無法置身老北京那個場景,好在這些老照片讓時間靜止,讓不能再現的過往與時間共存。清末北京地安門大街。前門外東火車站。
  • 上色老照片:直擊清末時期真實的死刑犯,看看他們臨死前的模樣
    歡迎來到不二書舊影時光,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篇組圖,是來自於清末時期的死刑犯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老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照片拍攝於清末時期,鏡頭下真實的死刑犯,照片中是一名蓬頭垢面,戴著刑枷的罪犯。
  • 《知否》小秦氏和小鄒氏都為姐夫續弦,為何一個正妻一個妾室?
    劇中小秦氏成為了正室,但小鄒氏卻只能做沈國舅的妾室。為什麼同樣是嫁給自己的姐夫,結局卻不一樣呢? 所以顧家便又娶了顧廷燁的母親白氏為妻,奈何白氏也去世了。最終選擇了東昌府的嫡次女續弦。
  • 清末時期,成都青羊宮和二仙庵內的熱鬧集市,四川高等學堂舊影
    編者按:關於我國的老照片大部分是來自西方國家的外國人拍攝,這些外國人有的是傳教士、攝影記者,其中還有在我國學堂任教的外國人。路得·那愛德就是其中的一位,1910年6月,路得·那愛德與清朝政府四川高等學堂籤署援教合同,在四川高等學堂教算學、化學和地質學。
  • 清末照片,出嫁新娘低頭垂目面黑如炭,瑾妃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過去的人和事,用老照片來展現,便可以重返歷史現場,也會為此感慨萬千。分享一組清末時候的老照片,感受一下那滄桑巨變! 清末人口限制才有所放鬆,據清朝民政部在1908年的統計,北京內外城人口共有76.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