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是日本知名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小說,2012年出版以後,很快獲得了第7屆中央公論文藝獎。自從2014年引進中國,至今暢銷不衰,備受讀者喜愛。
本書引進當年,即獲得中國影響力圖書年度讀者推薦,因為獨特的把時空和人物互相交錯的特殊寫法,讓故事似乎具有了玄幻穿越的味道,但書中那些普通人們或大或小的憂愁煩惱,又使小說充滿了濃濃的溫暖和人間煙火氣。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獨特小說。
解憂雜貨店的前世今生
1970年代,在一條僻靜的街道上,有一家很不起眼的雜貨店。別看它普普通通,卻有一個非常奇妙之處。
不論是誰,只要你寫下自己的煩惱,投進店前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門外的牛奶箱裡得到回答。因此,它被人們稱為「解憂雜貨店」。
這個店名,和店主老爺爺的姓氏有關,因為他姓浪矢,在日文裡,「浪矢(namiya)」和「煩惱(nayami)」兩個詞非常相似。
最初,看到小店的招牌上寫著「提供商品訂購服務,歡迎諮詢」,一些淘氣的孩子,便開玩笑向店主老爺爺進行煩惱諮詢,他們都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後來,老爺爺乾脆掛出了牌子:「這裡不僅銷售雜貨,還提供諮詢煩惱,無論你掙扎、猶豫還是絕望、痛苦,歡迎來信。」
漸漸地,連大人們也會來做煩惱諮詢,他們把信從捲簾門裡投進去,老爺爺看了,會在第二天,把回信貼在後門外的牆上,或者放在牛奶箱裡。
後來老爺爺去世,這個店便空無一人,幾乎荒廢了。直到三十多年後,2012年的一天夜裡,三個因為盜竊被警察追捕的年輕人躲進店裡,才讓這個店再一次煥發了生機。
敦也、幸平和翔太這三個小偷躲在店裡,他們吃驚地看到一封信從捲簾門的投信口投了進來,但寫信人所處的年代,竟然是1979年。
出於迷惑和好奇,三個小偷拿起筆,給這封來自過去的信寫了回信。
令人驚訝的是,不止那一封,還有其他幾封信不斷地投進來。三人陰差陽錯地,不由自主地扮演起了解憂老爺爺的角色,給寫信人回信,為ta們出謀劃策。
一群不同時空裡的人,因為雜貨店的投信口和牛奶箱,他們的命運軌跡,被神秘地聯繫到了一起。而投信回信這個行為,徹底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包括三個年輕人自己。
三個小偷在雜貨店裡的解憂故事
第一封信:努力過,沒有實現的夢想,也會閃光第一個寫信人署名叫「月兔」,她說,自己是一名擊劍運動員,正在努力為參加來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備戰,可是她的男友患上了絕症,她很想放棄訓練,去陪伴照顧男友。
但男友一直都是她堅定忠實的支持者,她能出徵奧運會是他最大的心願。他在病床上囑咐她,去全心投入訓練,不要掛念自己的病情。
化名「月兔」的靜子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所以寫信來問老爺爺。
三個年輕人知道,日本將會抵制那一屆奧運會,他們怕她既參加不了奧運會,又失去照顧男友的機會,便給靜子回信,讓她應該陪著男友,還罵她愚蠢。
這一罵,反而激起了靜子的鬥志,她最終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原來,她那時的訓練遇到了瓶頸。
所謂「為照顧戀人放棄奧運會」,其實是因為無法接受臨陣脫逃的自己,想為自己的懦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於是,她離開了男友,回去專心訓練。
到了最後,她沒能入圍比賽,奧運會也沒如期舉行,男友也離開了人世。但是她在最後一刻,回到了既是男友又是教練的身邊,聽到他說,謝謝她替自己完成了夢想。
自己努力過,還能讓男友無憾離去,這,也算得上是靜子的無憾了。解憂雜貨店的勸退,讓她明白了堅持夢想和人生的意義。
第二封信:得到父親支持,放棄老家的安穩日子外出漂泊打拼,完成了兩個男人之間的約定,兒子後悔沒對父親說一句謝謝。出生在解憂雜貨店這個小鎮上的克郎,從小就被規劃好了人生路線——繼承一間祖傳的魚店。但是愛好音樂的他,在東京讀大學經濟系時悄悄退學,一邊參加各種選秀節目,一邊在酒吧打雜、駐唱,一心追求音樂夢想。
起先,他的家人對此很是失望,苦勸未果,他隻身在外漂泊,三年沒有回家。直到回來參加奶奶的葬禮,看到病弱的父親為他向親戚們的質疑開脫,他心中很是內疚糾結。
看到前來投信的月兔,他以為小時候曾經給過他答案的老爺爺還在,便再次向雜貨鋪投進一封信諮詢。
三個青年看了信,無法理解他,明明家裡有好日子不過,非得跑出去受苦,於是他們在回信中,對他極盡嘲諷,直言他毫無才華,所以才會三年得不到賞識,讓他收起白日夢,安心做令人羨慕的魚店老闆。
克朗又不平又不甘,夜裡,他在解憂店門前,用口琴吹奏了一首自己的得意之作——《重生》。 再次投下一封信後離開了。
第二天一早,父親在市場搬貨時勞累過度,暈倒在地。克郎決定放棄音樂夢想,回家幫忙。
不料卻遭到了父親的斷然反對,他讓兒子「放手在東京全力拼一場,就算最後打了敗仗也無所謂,至少你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做不到這點就不要回來」。並且說,這是兩個男人之間的約定。
克郎在回東京前,到雜貨店取到的最後一封回信讓他大吃一驚,上面寫著:「你對音樂的執著追求,絕不是白白付出。我相信,將會有人因為你的歌而得到救贖。你創作的音樂也必將流傳下去。請你始終堅信這一點,堅信到生命最後一刻」。
可是在接下來的8年裡,克郎始終沒能成為有名的歌手,但他不再迷茫,與父親的約定和雜貨店的回信,讓他一直坦然做著該做的事,守護著心中堅定的夢想。
1988年聖誕前夜,克郎到兒童福利院「丸光園」為孩子們演奏。
當天晚上,「丸光園」發生了火災,克朗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女孩小芹。小芹後來成為了一名矚目的音樂家,她將克朗的那首歌曲《重生》帶給世人,歌曲最終得到了認可、流傳。
克郎活著時沒能成名,但他的堅持,讓自己的樂曲最終成為了不朽。他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只後悔沒對父親說過一句謝謝。
第三封信:洩露天機,讓報恩女孩擁有了巨大財富一個署名「迷途的小狗」來信,說自己高中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做端茶倒水的工作,她在偶然兼職陪酒時發現,陪酒的收入比工作還高,還有人提出讓她做情人,會為她投資一家酒店。
她準備專職陪酒,但怕人們的不理解,怕辭職不穩妥,便來信詢問。
三個小偷對這個輕浮的女人很沒有好感,毫不客氣回信奉告她,不要貪慕虛榮,低估了陪酒的風險,應該好好去做正經工作,結婚生子。
可是很快,「迷途的小狗」投來了第二封信,說明了想去陪酒的原因。她說自己名叫晴美,5歲時,被一次交通事故奪走了父母,是好心的姨公姨婆收留了她。
可是沒有多久,姨公姨婆的女婿欠下巨額債務,女兒全家回到娘家居住。
姨公姨婆無奈,只得將小晴美送進了一家叫「丸光園」的孤兒院。6年後,女兒一家搬走,姨公姨婆立刻接回了晴美,對她比以前更加疼愛。
晴美漸漸長大,姨公姨婆漸漸衰老病弱,在孤兒院裡看盡人間冷暖的晴美,對姨公姨婆有著深深的感恩。
她想做陪酒賺錢,是為了給予他們幸福的晚年,以報養育之恩。
原來,敦也、幸平和翔太三個人也是在「丸光園」孤兒院長大,他們被晴美感動了,決定利用身處2012年這一逆天優勢,向晴美洩漏了天機:
他們讓她,在今後5年裡,要徹底掌握證券交易和房地產買賣的知識,一定要攢錢,在1985年前買下東京市中心地段的不動產。
1986年以後,日本經濟將會迎來空前繁榮,地產價格飆升,股市大漲,可以隨便閉著眼睛買。但1990年後情況將急轉直下,此後最好轉向經營實業。同時,電腦和網絡將空前普及,要早早進入這一領域。
總之,要實現夢想,她必須做好兩件:學習和存錢。
晴美對浪矢雜貨店的建議深信不疑,並認真照著回信做了,她沒有去做情人,而是晚上陪酒,白天認真學習,1985年,她傾其所有買下第一套二手公寓。
一年後,房產市值驚人地增長了50%,她以房子為抵押,從銀行輕鬆獲得貸款,買入了第二套公寓。
接下來,她創建公司,投資股市,一直不斷買賣房產。又過了一年,房價已翻了3倍,她的資產如滾雪球般不斷增長,公司業務也借著經濟的繁榮一路狂飆。
晴美實現了為姨公姨婆頤養天年的願望,讓他們晚年無憂。
她還對早年生活過的孤兒院——「丸光園」照顧有加,努力幫助改善孤兒們的生活條件。
後來,對「丸光園」有著很深感情的敦也、幸平和翔太三人聽到傳言,有一個女富豪要把「丸光園」改造成情人酒店,他們很不高興,決定到這個女富豪的別墅裡進行盜竊。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女富豪正是晴美,他們剛進入別墅時,晴美回來了,他們搶走了晴美的皮包,並且因此受到了警察的追捕。因為汽車出了問題,他們棄車躲進解憂雜貨店,陰差陽錯經歷了雜貨店的短暫復活。
浪矢老爺爺早年在雜貨店裡的部分解憂故事
單身母親的女兒:能來到這世上,真好!1978年,浪矢老人收到一個名叫綠河的女子來信,她說自己生活拮据,又是單身,卻有了身孕,她怕孩子跟著自己會不幸福,但如果選擇墮胎,她將很難再有孩子。所以來信諮詢。
浪矢爺爺的回信是:「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讓即將出世的孩子幸福。即使父母雙全,孩子也未見得就能幸福。如果沒有心理準備,為了孩子的幸福忍耐任何事情,即使你有丈夫,我也會勸你不要生。」
多年以後,一個自稱在孤兒院長大的女孩,在一篇報導上看到了自己的身世:一個單身女人帶著一個女嬰駕車墜海,懷疑是因生活所迫攜女自殺。
女孩知道了那個女嬰正是被救出的自己,她內心崩潰了,原來,自己的母親想帶自己去死!原來自己是一個「該死的人」!她對一切失去了信心。
她的好朋友從她母親的遺物中,發現了浪矢爺爺的回信,拿著信開導她:「你媽媽因為有一切為你的幸福著想的決心,才會生下了你,所以絕不會帶著你去死,她珍藏著這封信就是最好的證據。」
女孩最終得到了鼓勵,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貴,再也沒有過『要是沒生下來就好了』的想法,而是讓自己變得勇敢起來,成功克服了種種困難。
諮詢怎樣才能考到一百分的小學生:浪矢爺爺的回答,成了做教師的寶貴經驗。一名署名為「百分小毛頭」的小學生寫信問,怎樣才能不用學習也能考到一百分呢?浪矢爺爺的回答是:「請拜託老師舉行一次關於你的考試」。
老爺爺去世前夜,他收到這個已經成為一名老師的「百分小毛頭」的回信,他說:老爺爺的回答,對自己這個菜鳥教師來說,真是寶貴的經驗。
跑路途中離開父母的男孩:多年以後,得知父母早已自殺的男人懺悔不已,對不起,我會好好活著浩介12歲那年,不但熱愛了三年的披頭四樂隊要解散,做生意的父親也財務破產,要帶全家跑路,這一切簡直猶如晴天霹靂,讓浩介生無可戀。
浩介惱恨父母把生活弄成這個樣子,他們整天爭吵不休,家中的高檔汽車不見了,家具不見了,連浩介引以為傲、用來聽披頭四的整套音響器材也被變賣了。他對父母失望至極。
他給浪矢爺爺寫信,問要不要跟著父母跑路,他得到的建議是: 趁夜潛逃不是好事,如果可能,應當中止。如果做不到,應該跟著父母一起走,因為反感、厭倦等理由離開他們,不是家人應有的姿態。全家人同舟共濟,就有一起回到正路上來的可能。無論現在多麼不開心,但要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為了保護浩介的隱私,這封回信,浪矢爺爺沒有貼在雜貨店的牆壁上,而是第一次放在了後門外的牛奶箱中。還特意張貼布告,請別人不要私自拆閱。
跑路之前,浩介特意去看了一場披頭四的電影《順其自然》,希望能獲取些安慰與力量,不料,電影中的他們,卻是話不投機,彼此之間只有不滿、厭惡和冷笑。
浩介大失所望,以1萬日元的低價,賣掉了手中全部披頭四的唱片,父親嫌賣價太低,責備了他。
他懷著怨恨,跟隨父母在夜色中離開了家鄉,但是兩個小時以後,當父親提出,他有了賣唱片的一萬元,以後就不會再給他零用錢的時候,他對父母的感情和眷戀消失殆盡,他獨自爬上一輛貨車,離開了他們。
浩介在「丸光園」孤兒院長大,最終走入社會,擁有了不錯的生活。
因為父母從來沒有登報尋找過他,他對他們的感情更加淡漠,覺得這樣的父母,有沒有也無所謂。但是懷念和悲傷,時不時就會在心頭縈繞。
直到多年以後,他吃驚地打聽到,當年跑路的一家三口,在潛逃兩天後留下遺書,全都自殺了。
這時,他才想起父親在出逃前說過的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家人。為了守護家人,我可以做任何事,哪怕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他這才明白,父母愛他是多麼深,為他做出了怎樣驚人的犧牲。他後悔沒有聽老爺爺的話,要始終和家人在一起,在愧疚和後悔之餘,他在心中告訴父母:對不起,我會好好活著。
最後一封信:一張白紙不管收到怎樣的諮詢,浪矢爺爺都認真思索,給出回答。即使是收到很可能是同一個人出於惡作劇寄出的三十多封信,他也一一回復。
他說:「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諮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洞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晚,他收到的最後一封信,居然是一張白紙。那是三個小偷裡的敦也,出於試探的心態寄來的。
但是,即使是一張白紙,他還是認認真真寫下了他的最後一封回信:「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本書的獨特之處
一、時空相互交錯跳躍。
浪矢爺爺去世前,因為過於年邁,已經去東京和兒子一起居住的他,執意要兒子把自己送回雜貨店住一晚,說他那晚他能收到從未來寄來的消息,那一天是1979年9月13日。
他反覆叮囑兒子,要他在33周年忌日那天之前,發布消息告知大家,解憂雜貨店的諮詢窗口在那天夜裡將會復活,請曾受過諮詢的人們,直言相告當年的回答對每個人是否有幫助。
也就是說,在這個故事裡,過去能收到未來的信,未來能收到過去的信,比如,2012年,三個小偷收到了來自1979年的信。
而老爺爺在1979年,就已經收到了33年後浩介的信,還有三個小偷寄出的白紙。
二、空間和人物相互交錯,多維度的時空人物,看似凌亂,實則有跡可循。
在書裡,時間人物地點看似很是凌亂,但有兩個地點,把幾乎所有的寫信人都聯繫到了一起,從魚店歌手,到浩介,到綠河的女兒,到晴美,到三個小偷,全都和解憂雜貨店和「丸光園」孤兒院有關,這兩個地方和所有人,都有著深厚的淵緣。
而因為得到三個小偷洩露的天機,在此之前已經成為女富豪的晴美,卻恰好是他們三人給她回信之前,偷盜搶劫的對象。
更獨特的是,他們之前搶走的包裡並沒有錢,只有一封晴美因為得知解憂雜貨店復活的消息,寫了想要去投的感謝回信。
三:巧妙利用了2012年9月13日這個日期
2008年左右開始,地球將在2012年9月13日毀滅的傳言風靡網絡,因為傳言太甚,有為數不少的人,幾乎真的相信了地球會在那一天毀滅。
作者在書中,把關於毀滅的傳說,變成了解憂雜貨店的投信口和放回信的牛奶箱,會在那天夜裡復活幾個小時。
結語:
寫慣了暗黑系故事的東野圭吾,在這本書裡,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和溫情。也強調了,最能幫助你的那個人,最終還是你自己。
1、在這些故事裡,人人都是小人物,但是人人都有著他的使命,或多或少為別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浪矢老爺爺之所以會給別人提供諮詢解答,是因為他年事已高,妻子逝去以後,他很孤獨,小小雜貨店的生意,在新興商業的潮流下苟延殘喘。
雖然兒子貴之想要帶他去和自己的小家庭同住,可是他怕會給他們增添麻煩,寧願一個人守著寂寞的小店。
給別人提供問題解答,不僅幫助了別人,也讓自己走出了寂寞的困境,讓他找回了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覺,覺得自己有了價值。
其實,浪矢爺爺知道:「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過這樣的感覺,自己沒有答案的時候,迫切需要一個人指給方向,自己有了答案的時候,也迫切需要一個人能夠對自己的答案給予肯定。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大家在生活裡,卻不見得會對身邊的人傾吐心聲,有話無處說,成了許多人難以言說的煩惱甚至悲傷。
浪矢老爺爺和他的解憂雜貨店,很好地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人們可以盡情向他傾訴心裡話,卻可以把自己藏在暗處,不必露面。
這個故事,讓人不由想起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喪鐘為誰而鳴》的扉頁上,他引用的英國十七世紀玄學派詩人約翰·堂恩的詩歌片斷:「誰都不是一座孤島,所有人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每個也都可以幫助到別人。
就像東野圭吾另一本書《嫌疑人X的獻身》中反覆被提及的一句話:有時候,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
就像三個小偷裡面的幸平,在回了一夜的信以後,突然冒出一句:「活到現在,今天晚上頭一次覺得就算是我這號笨人,也還有點用處。像這樣把利害得失放在一邊,真心誠意地替別人想辦法,我以前從來沒有過。」
這三個本性本來不壞的年輕人,從為別人回信這件事情,看到了自己身上隱藏的價值。再從寄出一張白紙試探,卻得到了老爺爺真誠回復的行為,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溫情。
這個神奇的夜晚,將會改變他們的人生。
2、但是,無論從解憂雜貨店得到再多的答案,最終起決定因素的,還是每個寫信人自己。
就像浪矢老人所說:「我的回答之所以發揮了作用,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怎樣的回答都沒用。」
所以,生活裡的我們,在面對人生困境和選擇時,無論你的答案是來自自己的心底,還是來自身邊扮演了「解憂雜貨店」的某個人,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必須把那些答案和建議付諸行動。
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到達那個夢想所在的地方。相信我們都能做到,一起加油!
【作者簡介】我是小隱,喜歡看書。很樂意和大家分享中外名著,名人故事和個人感悟,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