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般若善水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想法:希望能有個從未來穿越過來的人,為現在迷茫的自己指點迷津,最好透露點未來發展的趨勢,能幫助增加財富的那種。
比如:在2010年的時候,有位來自2020的人跟我說趕緊在武漢光谷買房子,5年後你必賺100萬。
再比如:在2015年的時候,有位來自2020的人告訴我,趕緊步入移動電商、短視頻、直播行業,千萬不要看不起那個叫「XX頭條」的APP。
······
這樣的夢不切實際卻很爽。然而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即使有人真的將未來的事透露給了我,但在當下階段的我,真的會相信且能夠把握住嗎?
這種情況就像,現在有個人在我面前對我說:「嘿,阿水,我現在有個項目,未來5年必定席捲全國,走向全球。你跟著我做,我前期給不了你多少錢,但是以後你有機會進入福布斯中國富豪top500。」
我肯定會給他一個白眼,然後頭也不回。
這個世界對於人類來說,存在著許多bug,無法預知並利用未來是其中之一。我們大多數人,只能依據當下的選擇,然後朝著未來一步步邁進,沒有「外掛」,沒有預告。
那些世界上如「開掛」一樣拔尖兒的人物,在全球7600000000人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而對於這些人,也沒有辦法完全準確的預知未來改變現在,一如電影《信條》所述:過去不可逆。
可是,《解憂雜貨店》做到了。
每當我感到疲憊,不知所措的時候,都會把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重讀一遍。
東野圭吾以上帝的視角,幫書裡的角色開了「掛」。他布置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巧合,然後這些小巧合又圓成了大巧合。
對於這種巧合有人稱之為「緣」,但我更喜歡叫它「因果」。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種下的「因」,承擔的結局是「果」。那麼是什麼左右了我們的選擇呢?
在現實中或許是原生家庭,或許是我們的成長經歷。但在《解憂雜貨店》裡,是東野圭吾的精心編排。
如果以這樣的視角再讀一遍這本書,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也會有很多有趣的感悟。
比如:
是應該堅持希望渺茫的音樂夢想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還是回到家鄉繼承父親的魚店平淡的度過一生?
家境殷實不愁吃穿的你,在面對父親的公司破產負債,父親帶著全家潛逃時,並不認同這種做法的你是跟隨,還是離開他們?
男友罹患絕症,身為國家運動員的你,備戰奧運與照顧男友難以平衡,該如何抉擇?
已經經驗成熟且薪資豐厚的「青春飯」工作,與需要重新學習並適應且必須全身心投入的未來「有可能」發達的新工作,你會放棄哪一個?
······
每一個選擇都是非A即B,不同的決定,預示著不一樣的未來。這些迷途的人通過「浪矢雜貨店」尋求幫助,獲得了一些建議,也改變了人生軌跡。
有遺憾,也有圓滿,還有令人忍不住張大嘴巴驚嘆的意外。
有意思的是,這是我2015年買的書,在2019年才徹底看完。
讀第一遍,在「臥槽」和「嗖得斯勒」的感嘆中來回切換,同時還夾雜著被浪矢爺爺的溫柔,激發出的淚水。
浪矢爺爺真的太溫柔太治癒了,簡直就是生命之河最美好的擺渡人。如果你感到沮喪和不快樂,我建議你再來看看浪矢爺爺說過的話,寫過的信。
讀第二遍後,我就開始做關於「未來與財富」的夢了。
讀第三遍又恍然大悟:
其實機遇一直都在。關鍵在於,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你的學識、眼界和能力,是否能夠幫助你把握機遇呢?
就像,即便有人在2010年告訴我,要在光谷買房,而對未來毫無判斷且經濟一般的我,會相信嗎?能說服父母嗎?
所以,人生的際遇或多或少已經安排好了。畢竟能夠「彎道超車」的是少數的「倖存者」,而我們大多數人,只是普通的芸芸眾生。
即使真的有這樣一個雜貨店,有這樣一個寫信解惑,能夠告知未來的人,他所帶給我的,或許也只是他的人生建議。而真正需要做決策,需要一步一步去行動的那個人,只能是自己。
人生的A面與B面,往往我們只能體驗其一,這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存必然面臨的bug。在這條單行道中,遺憾與驚喜並存,失望與期望交織,在失去中獲得,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啊。
帶著這樣的覺悟再看這本書,才發現,東野圭吾在一開始就說得很明白:
「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麼樣的回答都沒有用。」
所以,關於未來,不必過於在意;對於旁人的生活,也無需對比。認真的對待當下,遵從內心去生活,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情,便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