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知乎和微博上都有一種論調:日本的地名比中國的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他們的第一項論據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比中國的更有歷史厚重感。
日本的一級行政區用的概念是都、道、府和縣,一下就讓人想起了李唐王朝的盛世場景,武則天的神都洛陽、李世民設立的「大唐十道」、唐玄宗設立的「京兆府」、張小敬「萬年縣不良帥」。多麼講究多麼有文化呀!
而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用的概念是省、市(直轄市)、區(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省」是元朝才出現的區劃概念,論資歷比「道」晚了600多年。「市」在中國古代是指大型商業區,大唐的「東市」和「西市」分別隸屬於「萬年縣」和「長安縣」。而日本沿用了唐朝命名習慣,如北海道下設札幌市。
你說當代中國的「縣」和「市」顛倒了,那你看看日本的「郡」和「縣」是怎麼玩的。知道「熊本縣」嗎?對,就是網紅熊本熊的老家,你再仔細看看這個縣的地圖,有沒有發現「玉名郡」「菊池郡」這樣的地名?也就是說,在日本「縣」是「郡」的上一級。那麼bug來了,在中國秦漢時期,「郡」是管著「縣」的。
其實,地名概念一直都是變來變去的,不存在「誰比誰更高級」的說法。
但是,哈日族並不死心,他們列舉了中國和日本部分城市的名字,總覺得日本的聽起來更有逼格。
日本:東京,京都,大阪,名古屋,神戶,橫濱,廣島,長崎,福岡……
中國:合肥,石家莊,棗莊,駐馬店,平頂山,鐵嶺,包頭……
呵呵,這是什麼鬼操作?「石家莊」等城市名並不能完全代表中國人的取名水準。你難道忘了中國還有敦煌、天水、麗江、香格裡拉、煙臺、揚州、杭州等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嗎?
北海道有一個增毛町;埼玉縣有一個血洗島;岐阜縣有一個下尻毛村;大阪府有一個毛穴町;群馬縣有一個鼻毛石町;青森縣有一條馬鹿川;北海道有一座貧乏山。
同樣是漢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認為中國的地名(人名)不如日本呢?
1、日本現存古地名多,比如京都、奈良、仙臺、神戶,因此給今人感覺的歷史厚度相對足一些。而中國現在地名的年齡參差不齊,很多名字是建國後才改的,比如把「徽州府」改成了「黃山市」。
2、比較對象的採樣率不同。對一般人來說,對本國的地名所知要多於外國,而所謂好名字的佔比一般是低的。基數越大,我們所知道的普通名字就會越多,因此造成了平庸的印象。在日本長期生活的人都
3、異國文化的吸引。人們往往會對身邊的、眼前的東西習以為常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但是對於那些少見的、另類的、與常理有背離的表達方式,卻往往感到美妙和新奇。
現在請允許我開一個腦洞:假如我們的抗日戰爭打輸了,中國還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之下,日本首相要求全面使用日本式漢字,北京地鐵站的指示牌可能會設計成這樣……
資料來源:知網、知乎、維基百科、百度地圖
編輯:部落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