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拱墅區獲評「2019年度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優秀單位」。據了解,拱墅區已連續三年獲此殊榮。
近年來,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全市穩步推進中,拱墅區把「海綿城市」的理念貫穿於城市建設中,積極探索海綿建設不斷改善環境質量,讓居民生活的城市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
圖為方家埭公園。新華網發
其中,雨水花園改造就是拱墅區海綿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縮影。
以前,一到下雨天,老舊小區內的積水坑窪讓人煩不勝煩,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地雷」,排水不暢是老舊小區的頑疾。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拱墅區在老舊小區提升改造中融入了「海綿化建設」。
將大關街道德勝新村內的德勝公園打造成了雨水花園,利用邊角空地及其他綠化空間打造下凹綠地,匯聚並吸收來自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淨化,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補給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城市用水。
雨水花園改造後將分為老人健身區、兒童活動區、青年活動區、綜合活動區等,滿足居民需求。
除此之外,杭鋼南苑打造群樂宮下凹綠地,讓老舊小區能夠像海綿一樣有「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虛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舊改,改的不僅是「面子」,更是「裡子」,拱墅一個個老舊小區化身為「海綿寶寶」,讓整體環境得到改善,讓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益處。
作為承辦2022年亞運會重要賽事的亞運公園,是拱墅區城市建設的一大項目。
亞運公園在建設中採用了海綿化城市設計,旨在打造綠色生態亞運,並具有效收集、清潔與再利用水資源,充分體現了「海綿城市」的主要概念。園內還將建立內部生態系統、強化自然淨化功能,打造一處新的城市綠洲。
海綿城市建設區域化,有利於打造成片會呼吸的海綿,實現雨水的可持續自然循環,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維護城市良好的生態功能。一直以來,拱墅區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打造出拱康路道側綠帶工程、方家埭公園、吳家角港二期(下塘河-杭鋼河支河)綜合整治工程、申花單元GS0404-02地塊九年一貫制學校及社會停車庫等代表性的海綿工程。這些工程充分結合了生態排水溝、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綠化緩坡、屋頂綠化等海綿元素,強化了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緩解了排水管網壓力,實現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據了解,拱墅鐵路北站單元、運河新城單元等5個片區推進海綿化建設,預計到2020年底,計劃完成區域化海綿面積達約12.33平方公裡,達到建成區面積的25%。(邱玉潔 龔建峰 蔣葉花)
編輯:張 靈 責校:馬 江
主編:陳 青 監製:徐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