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地面全部鋪上了可就地吸納雨水的海綿體
自啟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以來,面對各種困難,峨山縣發揚「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以人民滿意為落腳點推進工作,贏得了各方讚譽。
□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白誠穎 文/圖
初冬的早晨,位於峨山縣城的練江南苑小區一派祥和:各色鮮花在窗臺前、宣傳欄邊、綠化帶裡綻放,高矮不一的綠植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小區內,停車位規劃得整整齊齊,各樓棟的牆面上嶄新的管線規整地排列開來,居民三三兩兩聚在長廊裡、陽光下閒聊……
自2019年12月底啟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以來,面對統一思想難、資金籌措難、土地資源整合難、改造實施難等問題,峨山縣發揚「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以人民滿意為落腳點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現了人居環境大幅提升的目標,贏得了各方高度讚譽。
組織發動 擰成幹事「一股繩」
練江南苑小區是峨山縣第一個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項目。小區位於縣政府旁的核心地段,內含22個集中連片的院落,共54棟房屋1104戶居民,其中有4家改制企業,70%的居民為下崗工人。
「把22個院落的圍牆拆除,集中連成一片實現互聯互通,將1104戶居民由22個院子整合為一個小區,統一思想的難度可想而知。」峨山縣黨群服務中心主任瓦慶耀介紹,為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峨山縣把練江南苑小區改造列為「書記領航」項目,成立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黨建聯盟例會工作制度,涉改單位的黨委書記、社區黨總支書記、各小區黨支部書記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共同參與,高位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結合園林城市、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峨山縣組織涉改小區5個網格責任單位的50名工作人員,用兩天半的時間進行入戶摸排,填寫入戶情況登記表,讓小區黨員站出來,並從中挑選出業主委員會候選人,選舉出小區黨支部委員和樓棟長,以黨組織引領做好小區業主的思想統一和協調工作。
運用駐區單位及黨員「雙報到」「雙報告」成果,在小區內細化片區和網格,按照時間表、路線圖壓實黨組織、黨員和網格責任單位責任,並通過業主大會和入戶調查廣泛收集民意,最終制定出可行的改造方案。
拆圍牆遭到了一部分居民的反對。峨山縣住建局工作人員尹衛明介紹,部分小區居民將房子背後的花園改造成菜地,還有的居民在圍牆下搭了禽圈養雞養鴨養兔。面對部分居民對施工的阻撓,「社區黨總支+社區居委會+小區業委會+小區物業公司」四方聯動的治理機制隨即發揮作用,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等各方現場協調,解決矛盾問題,形成擰成「一股繩」的幹事格局。
資金不夠 小區居民合力湊
峨山縣城內,練江和猊江穿城而過。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察發現,由於峨山縣內地下管網建設滯後、雨汙不分,導致河道水質逐年下降。「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為此,峨山縣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下決心向頑疾開刀——高標準規劃建設好地下管網,讓城市建設既重面子,也重裡子。
經過深入細緻的群眾工作,很多居民意識到,建好城市地下管網,城市基礎設施的短板就補齊了,清清的小河又會從記憶中變成現實。為此,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峨山縣積極協調通信、電力、供水、天然氣等社會資本一同參與共建地下管網,做到同規劃、同施工、同管護,實現開挖一次永久解決地下管網問題。同時,開通了燃氣管道,實現了地下管網雨汙分流、強弱電入地……
拆除22個院落的圍牆後,全面整合老舊小區的土地資源,不斷擴大公共空間,規劃建設綠地、花園和海綿停車場,讓老舊小區具有現代化的設施和服務。
資金缺口怎麼補?瓦慶耀介紹,練江南苑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預算總投資約3200萬元,但僅爭取到1741萬元中央補助資金。面對巨大的資金缺口,經過充分的調研、走訪和商議,小區黨支部和業主委員會決定將院內的土地資源盤活,規劃停車位後,以每個車位收租金2萬元(租期30年)的方式,籌資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小區建設得這麼好,資金不夠,大家合力湊一點,也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11月25日,在峨山縣練江南苑小區的長廊裡,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秦喬恩介紹,小區內共規劃了820個停車位,有782戶業主報名要車位,按照每個車位每戶2萬元的標準進行出租,籌集到1564萬元租金,彌補了建設資金不足,實現沒要財政一分錢,就把好事辦好了。
「五治」結合 構建管理「一張網」
「我家丟過3張自行車。自行車放在樓下,吃頓飯的功夫就不見了。」小區居民張萬明回憶起小區無人管的狀態時,話匣子一下打開了。「一到雨天,種地的泥巴、養雞的糞便都隨雨水流出來。」張萬明曾提議每戶出5元請人打掃公共衛生,但難以實施。
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半年功夫,這個老舊小區就變了樣,張萬明感慨道:規劃停車位後,兒子的汽車有地方停了;長廊建了很多,老年人有地方聊天了;地下管網改造後,下水道不臭了;海綿地面鋪設後,下雨走路不溼鞋了;智慧門禁系統安裝後,自行車不會丟了;公共區域建了公廁、洗手臺和活動室,小區更加宜居、美麗……最讓張萬明感到溫暖的是,以前他就只跟鋼鐵小區的10棟住戶有交流,現在圍牆打通後,交到的朋友更多了。
張萬明驚喜地發現,經過改造,這個老舊小區變高檔了,小區的房價每平方米上漲了一千元。
瓦慶耀介紹,以前小區無門衛、無物業、無服務,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領導小組出面協調了小區內稅務、保險公司、民政等單位的8間閒置用房,建設了小區黨員活動室、黨群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等活動陣地,「四點半課堂」、圖書室、健身房、休閒娛樂室、兒童遊樂場、縫紉店、理髮室、小區菜園等功能用房向小區居民開放,還建設了充電樁、洗手池和公廁,構建起便捷的黨群服務圈,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負責管理練江南苑小區的玉溪雲福物業公司副總經理普豔雪每天都在小區裡轉悠,經過幾個月的治理,她發現小區亂堆亂放的行為得到根治,就連汽車、摩託車和自行車的停放都更有序了,車頭都朝一個方向。小區日新月異的變化,讓她和很多物管人員感到十分欣慰。
「我們將以政治強引領、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強教化、以自治強活力、以智治強支撐,通過『五治』結合加快推進小區治理現代化,實現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實現由傳統的『行政管控』向『自我管理』轉變。」峨山縣縣長王鵬介紹。
【來源:玉溪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