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堂來到歐洲中世紀,他們能否締造新的奇蹟?

2020-12-17 晶姐札記

在《奇蹟締造者》第一季開播的時候,我們便向大家推薦了這部畫風清奇的喜劇(上帝居然成了「哈利波特」的老闆?這部喜劇簡直腦洞大開!)。

最近,全新的一季回歸了!背景設定由天堂變成了歐洲中世紀,講述一個和上季截然不同的故事內容。

本季整體延續了之前的風格,演員陣容基本採用原班人馬,因此我們依舊能夠看到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和史蒂夫·布西密在本季出演。

這兩位演員算得上是本劇的亮點,也是吸引一些觀眾追劇的原因。

丹尼爾·雷德克裡夫,曾憑藉哈利波特這個角色一炮而紅,近年來一直努力轉型,力求在演技上有所突破。

史蒂夫·布西密作為老戲骨,此前在諸多佳作中有過精彩的表現,他曾憑藉美劇《大西洋帝國》獲得艾美獎最佳男主。

開篇對於歐洲中世紀的呈現,或許會令你內心由衷感慨:喜劇的內核果然是悲劇

那是一個黑暗又荒謬的時代,斷頭臺下到處都是起鬨叫喊的民眾,他們多數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全程圍觀一個生命的結束。

望著麻木又無知的人群,女主看清了一切的本質: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可能正活在一段相當惡劣的歷史時期之中?」

家庭出身很大程度決定了未來的人生,村莊裡的多數人都會繼承家族產業,甚至光憑姓氏就能知道這個人註定會從事哪個職業。

比如女主亞歷珊德拉,看姓氏就知道她未來將是村裡的鏟屎官......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同齡人都在忙著成家立業,只有女主一心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

不過現實很快給了她致命一擊,本以為會在學校裡涉獵科學、法律等專業領域,結果老師只用了短短三句話便概括了全部知識:

「地球是四方的、惡魔是真實存在的,日心論是無稽之談。」

然後,課堂上的所有學生就這麼畢業了......

女主回到家便抱怨這次失敗的求學之旅,折騰一大頓既花費精力和財力不說,還沒有學到什麼實用的技能。

父親給了她一把糞鏟作為畢業禮物,建議她繼承家族事業,從鏟屎的實踐中學習經驗。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鏟屎官在歐洲中世紀時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職業。

因為那個時候並沒有抽水馬桶,村莊裡的人們只能在廣闊天地裡臨場發揮,於是便生產出了大量的糞便垃圾,留給鏟屎官去解決......

所以營造乾淨整潔的公共衛生環境,背後離不開鏟屎官辛勤的勞動。

女主的父親就是一位敬業的鏟屎官,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報。他總能看到世間美好的一面,哪怕是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也不忘傳授心靈雞湯,這種境界怕是絕大多人都難以企及。

「我們都需要我父親,因為他就是那個永遠在我們身後的人,無論何時何地,即便碩大一坨。」

正如女主在斷頭臺上所辯解的那樣,這個王國能夠正常運轉,恰恰離不開她父親這樣的人。

沒想到上季口吐芬芳的可愛上帝,居然在本季搖身一變,成了為人民服務的鏟屎官。

不得不說,史蒂夫·布西密演活了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前後毫無違和感。

相比父親對於鏟屎工作的全情投入和盡情享受,女主起初並沒有成為鏟屎官的意願,只是將其作為一種被迫謀生的手段。

她吐槽父親的傳統古板,認為這是一份骯髒的下等工作,使她不得不忍受同齡人的冷嘲熱諷。

古德曼醫生的意外出現,讓女主看到了改變現狀的希望。

然而在她決定追求夢想,跳槽當了醫生之後,才發現對方只是一個江湖神棍,用神醫的名號忽悠了不少病人。

上了賊船的人想要下來並不容易,此時的女主可是被村民吹捧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地位,昔日那些嘲笑她的人也瞬間改變了之前的態度。

劇裡生動展現了真實的人性和不良的社會風氣:欺軟怕硬、捧高踩低......

儘管女主內心渴望這種被眾人讚美的生活,但她還是抵抗住了名利的誘惑,勇於擔當揭露欺詐行為的吹哨人。

劇中的另一條故事線,圍繞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飾演的王子展開,講述當時統治階級的生活日常。

觀眾想像中的王子,通常是高貴、儒雅、帥氣的模樣,類似下圖這種畫風:

然而劇中的王子剛登場亮相,就有一股沙雕氣息撲面而來......

從拯救世界的天使到國王家的傻兒子,這讓觀眾忍不住思考丹尼爾究竟發生了什麼。

天真無辜的查斯裡王子和驍勇善戰的國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在劇中看到了這樣搞笑的一幕:

上一秒國王還在作戰室裡指點江山,下一秒王子居然帶著一群鴨子出現了......這邊是野心勃勃的面貌,那邊是歲月靜好的樣子。

被父親趕出現場的王子開始懷疑人生,覺得自己是一事無成的廢物。畢竟父親在他這個年紀早就建功立業了,而自己如今卻什麼稱號都沒有。

如果自己嘗試做出改變,行為舉止更像父親那種冷酷無情的統治者,是不是就意味著能夠獲得父王的認可呢?

「所有人都盼望著你成為某個人時,你真能做到背道而馳嗎?

在女主父親登上斷頭臺的那一刻,王子做出了艱難的選擇。他並沒有屈從父親的命令,而是勇敢跟隨自己的本心,尊重民眾的意見。

自封「拽哥」稱號的王子,簡直不要太酷。

即便冒著被父王斥責的風險,他還是堅持做回了真實的自己,因為他明白自己終究還是無法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奇蹟締造者》這部喜劇可謂腦洞大開,整體比較新穎有趣,部分細節的設置更是巧妙,帶有濃厚的諷刺意味。

這個發生在中世紀的故事既荒謬又令你細思極恐,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像劇中主角那樣,陷入類似的自我認同困境?

當自身所追求的理想和父輩的傳統觀念產生矛盾衝突時,年輕一代該做出怎樣的抉擇?

劇中的王子和女主雖然身處不同的階級,但是他們都選擇尋找屬於自己的舞臺,努力反抗既定的宿命。

他們的存在為那個愚蠢又黑暗的時代,帶來了一絲希望和光明。

(本文首發FIX字幕俠)

相關焦點

  • 布拉格酷刑博物館,體驗歐洲中世紀的愚昧與恐怖
    中世紀刑具布拉格酷刑博物館展出了來自中世紀和歐洲近代早期的近一百件刑具原物或模型。地上的展廳與一般的博物館無異,都是形形色色的刑具,刑具上配有中世紀風格的卡通漫畫,說明了它們的用法,並用八種不同的語言進行詳細的解釋。而真正驚悚的是地牢部分,用蠟像復原了中世紀行刑的現場,如燒死女巫、斬首罪犯、鋼針盔甲等。
  • 為何中世紀是歐洲的黑暗年代?
    近代歐洲:近代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為止的三個世紀,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止。(開始領先於世界其他文明。)
  • 「明晚19:30直播」黎明前的黑暗:淺談歐洲中世紀
    淺談西歐中世紀直播時間2020年12月18日19:30-21:00主講嘉賓朱孝遠(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辦方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博雅講壇、噹噹、博庫、談到歐洲中世紀,你會想到什麼?大多數人往往會把「黑暗」這段歷史的註解。畢竟,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起,歐洲進入了長達近千年的「混亂期」,各個封建國家之間戰亂頻仍,「黑死病」肆虐整個大陸,相比曾經輝煌的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時代,以及後來文藝復興之後思想解放、人文和科學繁榮的時代,這段歷史無疑是黑暗的。
  • 歐洲中世紀十大著名城堡風景圖
    中世紀的歐洲,由於採邑制度的實行,使得土地的所有權被分散到各位貴族,騎士的手中,政治上四分五裂,帝國,王國,公國,騎士領地等多種多樣,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治實體遍布各地。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他們之間的邊界,也沒有人能夠完全梳理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繫。各等級的封建貴族之間經常爆發各種原因引發的戰爭,所以他們時時備戰,常常參戰。
  • 捷克布拉格——中世紀歐洲城市的「活化石」
    捷克首都布拉格是一座非常受全世界遊客喜歡的城市,可以說是最能夠代表歐洲文明的城市之一。在布拉格,你很難看到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整座城市都遍布著紅色屋頂的歐式傳統建築,其間點綴著教堂的綠色尖頂,讓人感覺就像是來到了歐洲的童話中。
  • 派屈克·格裡 歐洲認同在中世紀早期的構建與當代挑戰
    舉一個例子,普林斯頓大學的中世紀學者賴密茨(Helmut Reimitz)就曾經通過觀察公元6世紀的文本是如何被抄寫、修訂、刪節並重組(這些編纂者沒有新寫歷史、而是通過編纂來改寫歷史),從而改變了人們對6至9世紀法蘭克王國政治意識形態的巨變的理解。
  • 「關注」對黨忠誠締造脫貧攻堅奇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的成績,締造了當驚世界殊的減貧奇蹟。中華民族消滅絕對貧困的千年夢想,今年就要實現。在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中,忠誠激發的力量足以感天動地,產生的成效令人歡欣鼓舞。
  • 魔獸9.0:雷文德斯與中世紀歐洲的花火,哥特文化的藝術升華
    序:雷文德斯在本次《暗影國度》中將作為最後一張地圖出現,也是第一個資料片的首個團隊副本[納斯利亞堡]的所在地,整張地圖充斥著濃鬱的哥德式風格,這些哥特文化和中世紀氛圍的揉合最終呈現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雷文德斯。那麼接下來,歡迎來到中世紀歐洲,而冥冥之中更有趣的是,歡迎來到中世紀法國!
  • 中世紀黑暗時代:是誰把歐洲推向地獄?基督教也有很大「功勞」
    中世紀黑暗,漩渦中的底層狀態 歐洲的中世紀,是歐洲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生活在那段時期的人們,無論身於歐洲的哪一塊土地上,隨時都充滿了危險,走到哪都臭氣燻天
  • 中世紀的歐洲人不止害怕女巫,他們對「狼人」也存有同樣的恐懼
    歐洲中世紀時期,部分神職人員開始腐敗墮落,因為擔心不再受到眷顧,他們開始額外恐懼隱藏在黑暗中的「魔法」,所以女巫遭了罪。其實在當時被迫害的不僅僅是女巫,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狼人」,當然狼人不存在,它只是古代歐洲人臆想出來的生物。但因為迷信的思想,被誤認成狼人的倒黴蛋們,在中世紀遭遇並不亞於女巫。
  •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之後還有不同的慶祝,比方說國王的賜宴,授予披風、盔甲和馬刺;或者是教會的模式,騎士團的每個兄弟為新人祝福,賜給聖經和十字架,新加入者自己表示,要放棄人世間的尊崇與俗名,等等。成為正式騎士後,要嚴格遵守騎士的各種制度教條,這是一名騎士維護自己榮譽的最基本方式。
  • 這是中世紀歐洲版「新白娘子傳奇」,還是西方的聊齋故事?
    中世紀的龍不是什么正面形象埃諾不相信啊,畢竟同床共枕這麼久,沒發現有啥異常。在母親的威逼利誘下,艾諾還是帶著妻子來到了教堂,在她身上灑了聖水。要知道,在中世紀的歐洲,龍絕對是反派角色,邪惡的代表。但是,轉念一想,不對啊!這似乎有點像「惡毒婆婆逼走神仙兒媳婦」的故事啊,你想想是不是?著名的歐洲中世紀史專家喬治·杜比曾說,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的那個時代,根本就是「男性的中世紀」,能成為主角的女性非常少。
  • 讀懂中世紀歐洲 不應只停留在《魔戒》
    李福瑩(媒體人) 如果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你的印象還停留在《魔戒》和《冰與火之歌》的虛構世界裡,請務必讀一讀拉爾斯·布朗沃思( Lars Brownworth)的「歐洲中世紀三部曲」。他用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和性格鮮明的人物描寫,為讀者刻畫了一段真實的中世紀歐洲史。
  • 歐洲中世紀的普通人,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今天,咱們就聊聊中世紀普通人的服裝。影視劇中公元9世紀英格蘭平民服裝中世紀的託斯卡納人曾經流傳著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外地皮毛商人來到這裡,去公共澡堂洗澡。我和他們有什麼區別?在歐洲中世紀,服裝代表著身份。所以我們必須把不同階級的人分開討論,才能顯得更有條理一些。當然,貴族們的服裝不僅奢華而且數量多,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情況,這裡就不再單獨討論了。
  • 看歷史學英文——歐洲中世紀基本三元素(不是風、火、水)
    說起歐洲中世紀(the medieval age),在我們心中總是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那麼到底歐洲中世紀是什麼時候呢?我這有一張自己總結的時間軸。作為歐洲中世紀意識形態的基督教已經在公元3世紀就整裝待發,那中世紀的統治者呢?作為意識形態作用於世界的載體,德國戰士們(German warriors)早就開始厲兵秣馬了!
  • 中世紀:歐洲的黑暗時期,連空氣都充滿惡臭
    從西羅馬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滅亡(公元1453年),這個時期被稱為歐洲中世紀。中世紀是歐洲最黑暗的時期,惡臭是這個時期最直觀的感受。1347年產生了一場瘟疫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直接帶走了二千五百萬人的生命,它就是令人談之色變的黑死病。當時的醫生普遍認為病菌是靠空氣傳播的,於是建議人們不洗澡,積攢汙垢用來堵住毛孔,以此隔絕病菌。現在看來是相當不靠譜,但是當時的歐洲人普遍相信這一說法,連教皇一年也只洗三次澡。長期的不洗澡讓人身上散發著異味,人們需要依靠香水遮蓋才能出門。
  • 西甲球員近12年來首次無緣歐洲金靴獎 德甲能否創奇蹟
    歐洲金靴的爭奪,是每個賽季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本賽季的法甲因為疫情而提前結束,如今德甲西甲也已經順利完成賽季全部的比賽,其中萊萬以34球(含5點球)斬獲德甲金靴,梅西以25球(5點球)獲得西甲金靴。這意味著西甲球員近12年以來,首次無緣歐洲金靴獎。
  • 歐洲中世紀男人喜歡秀大腿?還穿超短裙?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今天的文章是《歐洲中世紀男人喜歡秀大腿?還穿超短裙?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一說到男人穿短裙,放到現代,估計會被罵成異裝癖吧,但男人穿裙子這件事放在歐洲的中世紀,可以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裙子上不斷做各種裝飾更是一件非常時髦的事,其實超短裙的前身就是來自於歐洲中世紀男人的短裙哦,甚至到現在,蘇格蘭裙也還是英國的「物質文化遺產」,有很重要的節日的時候,仍有國家領導人穿蘇格蘭裙表示慶祝。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而在歐洲歷史上,雖然宦官並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但是在某些時代之中,皇帝大權旁落而宦官叱吒風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說在拜佔庭帝國時期。那麼在歷史上興極一時的拜佔庭帝國,又為什麼會成為「太監的天堂」呢?歐洲歷史上的宦官,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又和中國的宦官有怎樣的不同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
  • 中世紀歐洲建築演變的背後:神性與人性的博弈,神權與王權的較量
    因為在神權與王權的爭鬥,導致中世紀時期的歐洲給人們的印象大多是黑暗、混亂。因為神權得勢,讓歐洲傳統的文化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進而導致在中世紀晚期,歐洲的建築物從建築布局到室內裝飾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輝煌宏大到含蓄內斂,這種變化彰顯的是神性與人性的衝突,表現的是宗教神權思想向人文主義思想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