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2021-01-16 史事挖掘機

關注本平臺後,每天為您挖掘8篇歷史史事

「騎士(Caballarii)」一詞,最早來源於Capitularies法令集,原意是騎師。在7世紀,阿拉伯騎兵騎著有馬蹬的戰馬揮舞彎刀衝上了歐洲大陸,這片土地上的法蘭克人與日耳曼人幾乎是同時從異教徒那裡學會了使用馬蹬,從而使自己的雙手解放出來,輕鬆自如地在馬上使用兵器作戰。


11世紀至13世紀,這是騎士文化真正興起的時期,這期間由教宗發起的十字軍東徵,可說是正式為騎士賦予了宗教性質與地位,並且也正式制定了完整的騎士制度,這些制度就是日後人們所樂道的「騎士精神」。


騎士制度


騎士的訓練要經過侍童、扈從、見習騎士與正式騎士四個階段。侍童時期一般都是從7-8歲左右開始,這時候進入領主的城堡,作為領主家屬的侍童,在幹活的同時學習禮儀與各項相關知識,進入扈從時期,則主要跟隨正式騎士學習「騎士七技」,即馬術,遊泳,投矛術,劍術,狩獵,吟詩,弈棋。前五項可提高作戰能力與生存能力,而後兩項則是為了培養出良好的素質修養,這對於一名騎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進入見習騎士階段後,便可以擁有自己的扈從並且參加戰鬥了。在戰場上,見習騎士的旗幟在後面會剪開叉,形如燕尾,以示與正式騎士的區別。如果見習騎士積累戰功到一定程度,可以向上級申請成為正式騎士,這時傳令官會將其旗幟上的燕尾剪去。


正式騎士的受勳儀式一般都由領主或軍隊首領主持,有時也會由國王或者主教主持,如果是後者,會非常隆重,其形式流程為:主持人用劍背輕觸對方的後頸和兩肩,接著以守護聖徒名義起誓(英格蘭人是聖喬治,蘇格蘭人是聖安德魯),起誓謹守忠誠與榮譽。然後主禮人高唱:"Avencez,Rise Sir XX",XX一般是該騎士的教名。"整個典禮結束。之後還有不同的慶祝,比方說國王的賜宴,授予披風、盔甲和馬刺;或者是教會的模式,騎士團的每個兄弟為新人祝福,賜給聖經和十字架,新加入者自己表示,要放棄人世間的尊崇與俗名,等等。


成為正式騎士後,要嚴格遵守騎士的各種制度教條,這是一名騎士維護自己榮譽的最基本方式。騎士制度除了各個騎士團裡自己制定的一些規則外,所有騎士團都要求自己的成員公正,謙遜,慷慨,生活簡樸刻苦,絕對忠誠,寬容等等,如同史詩中的英雄一般,用自己的胳膊去為民眾效勞,以教會的名義行俠仗義,保護去東方的朝聖者。


在後來中世紀的歐洲文學裡,騎士總是正義的象徵,代表著善良與邪惡鬥爭而終取得了勝利,所謂的騎士文學風靡一時。就算到了塞萬提斯的筆下,堂吉訶德仍然有著單純執著的可愛之處。少年時的法國啟蒙運動領導者伏爾泰,因當時某貴族對他的一句人格諷刺,而與貴族決鬥,被關進了巴士底監獄。俄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名字錯了,是誰有點忘記)因決鬥時被人偷襲而喪了命。可見騎士精神對後世的影響。


騎士是神聖的職業,它代表著光明,代表著一諾千金,代表著修身恪己,代表著永恆不變的讚美。


accolade(榮譽):中世紀騎士的冊封儀式


在中世紀,在冊封騎士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儀式的具體形式據說有好多種。歷史學家「圖爾的喬治」寫道早期法國國王在冊封騎士時,會親吻騎士的左面頰。據說「徵服者威廉」在冊封騎士時,會用拳頭輕輕擊打騎士的面頰或脖子,而最常見的形式是用劍的平面輕拍騎士的肩膀。英語單詞accolade就源自這種冊封儀式,它來自拉丁語accollare,意思是「embrace around the neck」(擁抱脖子),由ad(to)+collum(neck)構成。英語單詞collar(領口)就來自拉丁語collum。看來不管是哪種形式,冊封儀式都會涉及到脖子。在現代,給冠軍頒獎時,頒獎人員把獎牌掛在冠軍的脖子上,或者抱著冠軍的脖子親吻面頰,可能也跟中世紀冊封騎士的儀式有關。


除了冊封騎士外,單詞accolade還可以表示其他榮譽稱號授予儀式,後來還逐漸產生了「榮譽」的含義——accolade: ['ækəled] n.騎士冊封儀式,榮譽稱號授予儀式,榮譽。


中世紀歐洲騎士冊封的宣誓


這些是騎士在冊封典禮上要說的誓詞,前半段由領主,主教或者將被冊封者的父親來說:  

Be without fear in the face of your enemies. Be brave and upright that God may thee. Speak the truth even if it leads to your death. Safeguard the helpless. That is your oath. And that so you remember it. Rise a knight!


強敵當前,無畏不懼!果敢忠義,無愧上帝!耿正直言,寧死不誑!保護弱者,無怪天理!這是你的誓詞,牢牢記住!冊封為騎士! 

下面由受封者說: 

I will be brave against the strong. ——我將勇敢地面對強敵 
I will fight all who do wrong. ——我將毫無保留地對抗罪人  
I will fight for those who cannot fight. ——我將為不能戰鬥者而戰  
I will help those who call me for help. ——我將幫助那些需要我幫助的人 

I will harm no woman. ——我將不傷害婦孺  
I will help my brother knight. ——我將幫助我的騎士兄弟  
I will be true to my friends. ——我將忠實地對待朋友 

I will be faithful in love.——我將真誠地對待愛情

騎士精神:


謙卑(Humility)


彬彬有禮,尊敬他人,謙虛謹慎,這就是騎士日常生活中的待人之道。騎士有驕傲的一面,因為其榮耀與地位,但騎士不等同於其他貴族的地方之一就是他同時還有謙卑的一面。謙遜的態度不僅僅是面對女士和身份顯赫的貴族,在對待平民時,騎士也決不會惡言相向。騎士尊敬所有善意的人,他們的禮貌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尊敬他人,才能得到他們內心的尊敬。如果你是一個騎士,你就要在面對所有未懷惡意的人時,都謙和有理。

榮譽(Honor)


為信仰和榮譽而戰!甚至不惜犧牲一切!這是騎士恪守的信條。騎士團光亮耀眼的徽章在太陽下醒目的提醒著它的佩戴者:這就是你的驕傲。「騎士」這一稱號本身就是一個榮譽,獲得這樣的稱號並不容易。一名候補騎士想要成為正式的騎士,需要經過很多嚴格的考驗,那不僅僅是需要高明的騎術,還要有傑出的統帥力、豐富的戰鬥經驗,和一個顯眼的標誌性成績榮譽來自上帝和人們的認可。上帝賜予合格者以騎士的榮譽稱號,但日後的言行舉止能否不辱沒騎士團的榮光,還需要看是否堅持信仰,一如既往地為神為人民而戰。騎士稱號不是具有堅定信仰者的終點,而是他們的起點。背叛騎士團的墮落騎士,神不再眷顧和恩寵他們,他們走在街上,也被人們所厭惡。因為他們的行為褻瀆了騎士團的準則,背離了正義之路。一個稱號不代表你多麼偉大,即使你沒有任何稱號,但你行善除惡,你在人們的心目中也是高大的、受尊敬的英雄。人們關注你,神亦如此,騎士。你不可有絲毫懈怠。珍惜並且捍衛你的信仰和榮譽吧!

犧牲(Sacrifice)


騎士,你是否具有這樣的勇氣,在需要你付出代價還成全大多數人利益時,你敢於犧牲麼?也許是犧牲物質利益,也許是犧牲生命。你必須具備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才是一名稱職的騎士。有時候,犧牲會使一名騎士看起來缺乏溫情。騎士肩負的重負異於常人,他們犧牲了家庭的溫馨,同時也迫使自己最愛的親人陪著自己做出犧牲。與邪惡對抗,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別人,便是履行騎士的職責。這正是騎士團的光榮所在

英勇(Valor)


毫無疑問,怯懦者不配冠以騎士的榮耀頭銜。沒有勇氣的人根本就無法通過騎士的測試。騎士必備的品德之一就是勇敢,無所畏懼地向邪惡宣戰,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弱小,你絕不能退縮。揮舞長矛向敵人發動勇猛的攻勢,去獲取最後的勝利,這是每一名騎兵天賦的使命。在面對無恥惡徒欺壓弱小時,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作為騎士不可以袖手旁觀。

憐憫(Compassion)


同情弱者,騎士要有一顆博大包容的心。騎士肩負著除惡鋤奸伸張正義的使命,騎士雖然是效忠於領主或王室,但信仰正義才應該是他們行為的準則。為弱者而戰,這是憐憫精神的具體表現。

精神(Spirituality)


Spirituality還可以翻譯為「靈性」 我們知道騎士和信仰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在對騎士的選拔工作裡,對上帝的信仰、對救恩的領悟也是不可忽略的環節。騎士必須信仰上帝,要熱衷於為使命和呼召做出奉獻,也就是忠實於自己的教會組織,信仰神,永不背叛。這種信仰上的共同取向也是將整個組織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關鍵紐帶。

誠實(Honesty)


無論在何處,誠實都是一種值得稱讚的美德。作為騎士,誠實也是一種必須的品質。大部分的騎士團規章裡在顯眼的位置上也註明了一條:騎士必須忠實於自己的靈魂。誠實,因該是最為重要的品德之一。騎士,要想得到別人的信任,你就得誠實。別欺騙你的神和你的愛人、朋友,也別欺騙陌生人。你得坦然面對自己的靈魂,要經得起神的審問。

公正(Justice)


公正無私,嚴守法律,按章辦事。這可能使得騎士團看起來有點過於嚴肅了,但事實如此。現實社會離不開公正。誰會喜歡在一個顛倒黑白的環境裡生活呢?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精神,你真的了解嗎?
    其實想要了解騎士精神要從什麼是騎士和騎士精神的內涵來了解。 騎士 在中世紀以前騎士很好理解,就是騎馬的戰士,統治者為了拉攏他們,便根據戰功給予他們榮華富貴,隨著時間的發展,騎士成為了一種職業。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折斷的長矛,騎士精神的「隕滅」與歐洲中世紀時期的社會發展
    塞萬提斯(1547-1616年)文藝復興時期騎士階級的誕生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尤其是在歐洲中世紀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內,騎士的出現,使得封建制度代表著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登上了歷史舞臺中世紀騎士隨著王朝不斷的轉變,這種方式在後來封建制度下被強行推廣到歐洲各個地方,因此騎士階級作為一種制度也被強行貫徹下來,但在騎士誕生的初期,作為戰士而言,騎士並沒有所謂的精神或者規矩來束縛
  • 淺談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化:勇敢忠誠,比起武藝更重視的是精神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可以說是燦若繁星,有不少都影響到了後續西方文化的發展,而這其中,騎士文化也是不少人研究西方文化時非常關注的一點。雖然說騎士是歐洲貴族階級下的產物,但無論是騎士這一名稱還是它衍生出的騎士精神,都是非常讓人津津樂道的。
  •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浪漫」與「風度」
    中世紀的騎士就是軍人,兇猛好鬥既是騎士的習俗,也是騎士的特點。因此,平日裡他們以打家劫舍為生,以比武格鬥為樂。
  • 歐洲中世紀騎士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煉成的?
    誠然,就像中國的君子、日本的武士,在西歐,騎士則是人們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勇敢、忠誠、浪漫、優雅,騎士精神是西歐國民精神的縮影,直至今日仍然惠澤頗深,本文將討論,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和騎士精神。
  • 冷知識: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到底是什麼?騎士和騎兵有何區別?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東方的衛隊被歐洲人稱為 「騎兵」(cavalryman),而歐洲人卻自稱為「騎士」(knight)?騎士是舉世皆存的一個兵種嗎?中世紀的騎士生活有什麼特點呢? 一、騎士的基本概念 騎士的稱號一直十分響亮。這是因為有很多以騎士為原型的歐洲中世紀史詩和近現代小說。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塞萬提斯的《唐吉柯德》了。
  • 騎士精神:歐洲代表的精神文化,核心思想與今日世界文化相牽連
    在歐洲中世紀之初,騎士精神主要指的是騎士階層的精神信仰,這個時候的騎士精神是作為封建制度的組成部分而存在。這種信仰要求信守它的士兵(騎士)將維護國家利益作為最高信仰,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到了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發展迅速,他們對騎士階級的精神思想做了補充,這個時候的騎士精神更加完善。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壹墨帶你走進歷史長河,發掘沉睡在時間中的秘密(原創文章,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關注)想到騎士,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歐洲的中世紀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
  • 馬鐙的發明造就了中世紀歐洲騎士的輝煌時代,重裝騎兵席捲歐洲
    戰爭新模式的必要前提由此誕生,西歐面貌的改觀由此幾成定局,由封地貴族主導的歐洲突然獲得了一種全新的專業戰法……而成全這一切的因由非馬鐙莫屬。 馬鐙之後,一支新型軍隊、乃至一種新的制度和社會結構冉冉誕生,這就是騎士制度。歐洲騎士制度源於中世紀加洛林朝的法蘭克王國,後逐漸推行到歐洲各國。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末期,中央對地方已經失去控制,撒克遜人攻入萊茵地區的法蘭克尼亞,阿瓦爾人進入巴伐利亞。
  • 中世紀下的歐洲:野蠻粗暴的候補騎士如何改造「轉正」?
    前言中世紀騎士作為榮譽和精神的代表,照耀著歐洲大地。他們為國王、榮譽而戰,用生命保護家園,即使是付出死亡的代價。騎士還衍生出騎士制度、騎士精神、騎士美德等,騎士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是中世紀歐洲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對西方的歷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許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 論歐洲文化的特性——看中世紀歐洲的契約精神
    契約精神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對歐洲中世紀的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對現代全球文化也是影響深遠。契約精神在歐洲封建社會中的作用則甚為明顯。這一思想範式對近現代歐洲的民主革命運動起了深刻的影響。一、契約精神的來源中世紀的歐洲文化是由日耳曼傳統、古典文明和基督教在一定社會條件下融合而生的,因此此時期契約精神的來源也應從這三個因素中發掘。契約精神在日耳曼人的社會中就有體現。
  • 光朗照人還是另有其它,歐洲中世紀騎士究竟是什麼模樣
    光朗照人還是另有其它,歐洲中世紀騎士究竟是什麼模樣一說到騎士,大多數人都會立刻聯想到氣勢如虹的騎兵衝鋒;或是廝殺之後曠野獨立的英雄與戰馬中世紀騎士首當其衝,最為明顯的差異就是騎士們的個人衛生情況了。十四世紀的歐洲曾遭受一場了極為嚴重的瘟疫,即黑死病的肆虐,短時間內大量人口消失。
  • 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
    談起西歐的中世紀,除了教會的腐敗、黑死病、社會生活的滯後以及戰爭等"黑暗中世紀"的特色,我們還很難忽略像封建領主、莊園以及騎士制度。中世紀西歐的騎士以其獨特的身份地位、戰鬥方式以及騎士精神而聞名於世,並且衍生了眾多騎士文學的作品。近來剛剛火熱發售的《騎馬與砍殺2:霸主》正是貫徹騎士精神的優秀作品之一,它能夠為我們帶來沉浸入中世紀的生活環境中的體驗。
  • 明明是防禦裝備,為何歐洲鎧甲會被譽為騎士精神的象徵?
    到了中世紀的西歐各國的騎兵幾乎都是追求重裝騎兵,更不用說頂端的騎士階級了,追求卻對的防禦力和高速衝擊下的恐怖殺傷力。可以最快有效的破解對方的步兵陣隊。有人形容"一個騎在馬上的法蘭克人能把巴比倫城牆衝個窟窿"。可見鎧甲在戰爭中對於騎士的重要性極其威力。
  • 中世紀——騎士世紀(1)
  • 何為「騎士」?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忠誠勇敢,為榮譽而戰
    我們現在看到的颯爽英姿的騎士,也早在一千年以前的古書中就記載過騎士們的光輝戰果。不過因為騎士也是在中世紀應運而生的產物,所以騎士這個行業並沒有持續下來,人們所謂的騎士也就是騎著馬,揮起劍來以一敵百的形象。不過你真的知道何為騎士嗎?知道騎士最重要的騎士精神是什麼嗎?
  • 中世紀歐洲騎士一匹帶裝備的好馬的價格相當於45頭母牛或15匹母馬
    中世紀歐洲的農業基礎極其薄弱,糧食是一種最重要的物資。成為騎士的前提就是必須有錢。某種意義上,騎士與領主是同一概念。 不僅馬匹很昂貴,而且護身的盔甲極其厚重和複雜。騎士的甲冑是一領從脖頸到膝頭的鎖子甲,這是一種極盡奢侈的裝備。一個騎士的作戰裝備常常一般人根本無法承受。一個低級騎士有一名扈從。堂吉訶德的扈從就是矮胖子桑丘。扈從也得有合適的騎乘。
  • 歐洲中世紀生活與今日世界重塑
    難怪有學者評價道歐洲就是一個天然的火藥桶,一點就燃。從英法百年戰爭到拿破崙霸業,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歐洲都是所有戰爭的策源地。那麼歐洲中世紀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和今天有什麼不同?首先中古時期的歐洲和人們今天印象中的歐洲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歐洲經歷了君主立憲制,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所以構建了一個全新的秩序,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能理解的世界面貌。
  • 紳士風度與騎士精神
    "紳士"由於中世紀的大多數歐洲封建制國家的"騎士"發展而來。騎士是封號,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培養,通過嚴格的宣誓效忠儀式,由領主授予,騎士制度初期的目的是保障封建主的兵源,後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於表示一個社會階層,騎士生活在歐洲上流社會的下層,他們的身份往往並不是繼承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