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到底是什麼?騎士和騎兵有何區別?

2020-12-16 騰訊網

西班牙街頭:堂吉柯德和僕人桑丘的青銅塑像

騎士是歐洲特有的文化特質,但不是騎上了白馬的士兵,就是「騎士」。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東方的衛隊被歐洲人稱為 「騎兵」(cavalryman),而歐洲人卻自稱為「騎士」(knight)?騎士是舉世皆存的一個兵種嗎?中世紀的騎士生活有什麼特點呢?

一、騎士的基本概念

騎士的稱號一直十分響亮。這是因為有很多以騎士為原型的歐洲中世紀史詩和近現代小說。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塞萬提斯的《唐吉柯德》了。我們經常聽聞騎士的鼎鼎大名,卻不了解騎士究竟一種怎樣的稱呼。難道,在中世紀,騎上馬的戰士就是騎士嗎?今天騎著馬的歐洲士兵,難不成也可以稱為「騎士」?

從表面上看,騎士只是留存在人們記憶中的歐洲中世紀軍人。但實際上,在當時生活著數以萬計的歐洲封建莊園主和軍事貴族們,他們中的某一些人往往也自稱騎士。騎士身份的複雜,還體現在它從制度層面延展到了精神層面上。「騎士精神」作為一種延續至今的歐洲中世紀特殊產物,仍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如尊重婦女的紳士風度、講求榮譽的行事風格等。

倫敦紳士運動會

二、騎士的成長與培養

若要成為一名騎士,首先要經過繁複的訓練。騎士並非從出生開始便具有騎士的資格和品德。中世紀的歐洲,世俗貴族們都希望自己能夠結婚生子,並選擇男性繼承人來承擔自己的財富和頭銜。

那些享有天生優待的騎士寶寶們出生後的一件大事便是接受洗禮。洗禮一般會在教堂舉行,並且由教區內最富盛名的主教來主持。中世紀的「小騎士」們樂於通過玩板球、毽球和蹺蹺板、踩高蹺等來訓練自己的體能。家長們也會注重培養孩子的文化修養,如聖詩、拉丁文、象棋、擲骰子等比較文雅的課程,也被廣泛接受。

其樂融融的中世紀家庭

不過也有一些境遇不好的「小騎士」。史詩《羅蘭之歌》中就為我們敘述了這樣的故事。羅蘭的母親被放逐到匈牙利後,無力按傳統的方式培養自己的孩子,「她只能用冰冷的河水為羅蘭在河中洗澡,而嬰兒所吃所飲的也是山間的果兒和林間的獵物」 。羅蘭在這種極端險惡的氛圍中反倒培養出了堅忍不拔的騎士精神,並最終成為一名鐵血男兒,為母親復了仇。

從14歲到正式封為騎士之前的青年們,被稱為「扈從」。他們往往會在青年時期遠離家鄉,住在比父母更有勢力的貴族家中繼續學習各種軍事技能和高雅的生活方式。雖說接納扈從會產生一筆不小的花費,但扈從們也並不是領主家純粹的「消費者」。每天早晨,扈從們都要早早起床,到馬廄照料主人的馬匹。主人在日常就餐的過程中,扈從還要站在每位貴族和婦人後面行「輔助禮」,隨時幫助傳遞食品、切肉和倒酒。

國王狩獵圖:身旁有騎士扈從為伴

扈從在領主家接受的軍事訓練也十分嚴格。在戰鬥訓練之前,他們通常要為老騎士們擦亮他們的武器、盾牌和鎧甲,還要在騎士身邊為他們牽牢戰馬。一旦看到敵人露面,扈從們還要依據戰鬥的危險性和適用性為騎士選擇並遞上相應的武器。

接受過授劍儀式的扈從,才能被正式視為騎士。12世紀時,授劍儀式的基本規則便被確定了下來。在比較重要的宗教節日或是重大事件的紀念日,通過鍛鍊的扈從們常常在城堡中、教堂前或王宮內接受封建主或高級神職人員的冊封。這些冊封行為通常包含彌撒、禱告等宗教活動。準備受封的騎士要在前一天晚上沐浴,以表莊重和謹慎。在冊封時,授劍人一般會拿著質地精良的寶劍向騎士的肩膀敲打幾下。這意味著該騎士的「身體足夠強壯、意志足夠堅定、精神足夠強大」。

神聖的騎士冊封儀式

三、騎士的日常生活和尊重婦女的觀念

成為一名騎士的浪漫之處就在於:騎士的日常生活同乏味的農人生活不一樣,是處處都充滿著機遇與挑戰的。騎士不需要從事粗魯的農耕生產,而是經常同獵鷹和獵犬一道,在森林中伏擊動物;或是參與驚險刺激的決鬥比賽,在刀劍碰撞中獲取榮譽;抑或駐馬停靠在客棧和城堡下,向自己心愛的貴婦人獻上留戀的目光。

騎士出徵之前與心愛的女人道別

中世紀歐洲騎士守則中尊重婦女、追求純真愛情的理想延續到現代社會中,由此才產生了所謂「紳士風度」。放眼整個世界,要說婦女最受尊重的地方,非歐洲莫屬。在中世紀的東方,婦女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男人的「附屬品」。近代以來女性主義、平權運動等思潮、社會運動能在歐洲興起,和這種「騎士精神」的遺存是有一定關係的。

四、騎士的責任與義務

中世紀歐洲的教會和封建主是最強大的兩種力量。由於教會並不提倡在世上「動刀兵」,於是騎士的軍事行為一開始是受到修道院和教堂的抵制的。我們印象中的騎士更像是一種活躍在戰場上的職業軍人,但騎士的軍事生活僅僅是他們作為「自然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凡是因獲得騎士稱號而在領主那裡獲得封地的人,務必要為冊封者盡到他力所能及的兵役義務。平時每年要為領主服兵役不少於40天,但在戰爭年代,兵役可能更長(領主付現金或糧食予以補貼)。作為附庸的騎士,除了在沙場上徵戰,平時還有義務負責城堡和莊園的治安。

在和平年代裡,擁有騎士較多的大封建主還會主持一種地區性的比賽。隸屬於不同領主的騎士,在莊園裡薈萃一堂,他們通常手持帶著「鈍頭」的長槍對戰,有時還會騎上戰馬。在互相衝撞的過程中,對方因受衝擊而倒地,那麼自己就能在挑戰中成為優勝者。

騎士的對決並不需要殺死對手,而是為獲得榮譽

文史君說

騎士們看似自由勇武的光鮮外表下,暗藏了不得不聽命於別人的某種「委屈」。中世紀最著名的十字軍東徵,便是騎士們為響應教皇號召而進行的一次規模巨大的戰爭行動。騎士們從小被培養的「服從意識」,為他們帶來了比軍人還要強烈的責任感。大部分品德高尚的騎士,是情願為主人去死的。騎士們所倡導的扶弱濟貧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還促進了歐洲社會救濟制度的成型。騎士制度之光輝,是活在經濟社會裡的現代人很難去想像的。

參考文獻

侯樹棟(譯):《騎士時代》,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年版。

埃德加·普雷斯蒂奇(編):《騎士制度》,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瓷國垃圾堆)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中世紀的騎士究竟是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騎士有些類似我們古代的士
    像我們代中文的騎士一詞,指的就是西歐的騎士。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許多年輕人,都想成為一個騎士。成為騎士,在當時無疑是一種光宗耀祖的事情。同時,騎士是一個爵位,是當時爵位裡最低的一種。騎士這個爵位,有些類似我們中國古代春秋時期的士。由大貴族或者是國王冊封,效忠當地的某一個領主。
  • 馬鐙的發明造就了中世紀歐洲騎士的輝煌時代,重裝騎兵席捲歐洲
    馬鐙出現以後,大大增強了騎兵的作戰能力,人和馬融為一體,戰士在馬上可以自如、準確地揮舞兵器攻擊敵人,尤其他為近距離廝殺創造了條件,既可居高臨下地進攻,又可快速追殺和撤離,如同猛虎添翼。歷史學家林恩·懷特這樣說: 結構簡單的發明很少有超越馬鐙的。歷史震撼和影響力也少有超越馬鐙的。
  • 中世紀重甲歐洲騎士如何對抗輕裝伊斯蘭騎兵?
    12世紀廣泛流傳的一種說法表示:培養騎士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如果孩子在學校待到12歲,那他只能去做教士而非騎士了。不過騎士也並非都是焚琴煮鶴的粗人,他們並不排斥文化知識。正如阿伯特·菲利普(Abbot Philip)在1168年給佛蘭德斯伯爵腓力的信件上所說:對我們中的多數而言,騎士制度並不排斥文化學習,書本知識也不會妨礙騎士制度。
  •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
    在7世紀,阿拉伯騎兵騎著有馬蹬的戰馬揮舞彎刀衝上了歐洲大陸,這片土地上的法蘭克人與日耳曼人幾乎是同時從異教徒那裡學會了使用馬蹬,從而使自己的雙手解放出來,輕鬆自如地在馬上使用兵器作戰。11世紀至13世紀,這是騎士文化真正興起的時期,這期間由教宗發起的十字軍東徵,可說是正式為騎士賦予了宗教性質與地位,並且也正式制定了完整的騎士制度,這些制度就是日後人們所樂道的「騎士精神」。
  • 光朗照人還是另有其它,歐洲中世紀騎士究竟是什麼模樣
    光朗照人還是另有其它,歐洲中世紀騎士究竟是什麼模樣一說到騎士,大多數人都會立刻聯想到氣勢如虹的騎兵衝鋒;或是廝殺之後曠野獨立的英雄與戰馬然而,歷史上真實的中世紀騎士,卻並非和我們平日裡所見的影視作品中的形象一樣,而是與之大相逕庭,甚至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
  • 什麼是騎士?——中世紀騎士身份辨析
    與騎士軍事服役密切相關的採邑分封,是西歐中世紀經濟利益分配的核心,決定了經濟制度諸多方面的特徵和發展走向;騎士集團的組織關係,曾一度與行政司法機構融為一體,使西歐中世紀的政治統治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騎士的行為準則和觀念,對當時和後來歐洲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騎士在西歐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重視。然而,什麼人是騎士?如何認定他們的身份?仍是學術界沒有解決的問題。西方學者們的認識各異,觀點十分龐雜。
  • 歐洲中世紀騎士從何而來?又是怎麼煉成的?
    誠然,就像中國的君子、日本的武士,在西歐,騎士則是人們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勇敢、忠誠、浪漫、優雅,騎士精神是西歐國民精神的縮影,直至今日仍然惠澤頗深,本文將討論,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制度和騎士精神。
  • 中世紀——騎士世紀(1)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教育體系
    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特色,從古希臘時期莊嚴的武器授予儀式,具有忠誠關係的親兵制,以及具有依附關係的古羅馬庇護制中誕生的維繫領主和軍事力量之間的正式紐帶關係,形成了騎士制度和文化體系。
  • 騎士時代:源自法蘭克的成人典禮,何以讓騎士成為中世紀的傳奇?
    在西方童話故事裡,有無數關於王子的故事,而王子又總是離不開白馬,所以有人認為,王子也等於騎士。說起來,究竟何為騎士?是否騎在馬上的士兵,就可以稱之為騎士?騎著白馬的王子,他也是騎士嗎?其實事實並不是如此,騎士這一稱謂源自於歐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
  • 談一談高中和中專的區別?
    有很多人不明白中專和高中有什麼區別?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談一談。大家喜歡看歐美電影嗎?在歐洲中世紀,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片段,有的中世紀士兵有的騎著馬,威風凜凜,這種屬於歐洲產物——騎兵和騎士騎兵和騎士只有在歐洲的中世紀才具有可比性。騎兵:騎兵是陸軍中乘馬執行任務的部隊、分隊。既能乘馬作戰,又能徒步作戰。
  • 騎兵的「前世今生」:歐洲曾經無比輝煌的騎士集團是如何沒落的?
    歐洲的騎兵,作為正規的一個兵種,開始於古希臘。希臘騎兵部隊最初產生在狄薩利亞和彼阿提亞等地,只用於警戒勤務和作散開隊形作戰時的馬弓手。在所有的歐洲語言裡,「騎士」一詞的意義就是穿著鐵胄的騎馬武士。最初,騎士的裝束是一頂鑲有鐵邊的皮盔和一件由鐵環穿織成的、一直垂到膝部的長外衣,即「環甲」或「鏈子甲」。這樣的裝束,雖然行動不便,然衝擊和防衛卻極有效。後來,胸甲取代了環甲。胸甲是由弓狀的緊裹住騎士身軀的鐵條連在一起的。
  • 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浪漫」與「風度」
    在騎士的心目中,貴婦永遠是他最尊敬與愛慕的對象,由此而產生的「騎士風度」,也就是把貴婦看的高人一等,在他們面前鞠躬低頭,吻她們的手,在社交場合給她們讓座,出入之時,請她們先走……這種對婦女的尊敬,起初只限於中世紀的騎士對待宮廷貴婦,後來逐漸擴大,成為歐洲「上流社會」的一種特徵,至今,這種風氣仍在歐美上層社會流行。
  • 同是農耕時代,為何歐洲騎士縱橫天下,宋朝軍隊卻以步兵為主
    宋朝為何沒能像歐洲那樣全力發展騎兵部隊呢? 交戰規模不同 中世紀的歐洲既被稱為「騎士時代」,也被稱為「黑暗時代」。中世紀歐洲的人口和羅馬時期相比不增反降,再加上當時各國政府低得令人髮指的行政效率,導致歐洲很難有效集結起大規模的軍隊。 在歐洲一支軍隊的規模通常保持在幾千人,很少過萬。
  • 何為「騎士」?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忠誠勇敢,為榮譽而戰
    我們現在看到的颯爽英姿的騎士,也早在一千年以前的古書中就記載過騎士們的光輝戰果。不過因為騎士也是在中世紀應運而生的產物,所以騎士這個行業並沒有持續下來,人們所謂的騎士也就是騎著馬,揮起劍來以一敵百的形象。不過你真的知道何為騎士嗎?知道騎士最重要的騎士精神是什麼嗎?
  • 回到中世紀,追尋「騎士」光輝!
    本文將會具體談談這一西歐中古時期的重要特色:騎士以及西歐的騎士制度。中世紀騎著戰馬的騎士一、騎士的產生與發展中世紀的騎士, 尤其是日耳曼騎士是一個非常發達的階層。起初, 騎士是由騎兵發展而來。但騎士不等於絕對意義上的騎兵, 騎士其實是西歐在中世紀時期把軍事力量納入到封建體制之中的產物。起初, 因為有大量的自由民存在, 因而西歐的封建國家實行了自由人服義務兵役的制度。但是隨著土地兼併, 大地產制導致了自由民數量大減, 使得義務兵役制難以實行, 能被徵入伍的人員範圍日益狹窄, 而且自由民也無力負擔軍事裝備, 於是騎士開始成為了領主的特權。
  •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精神,你真的了解嗎?
    在西方的文學著作中也有許多描述騎士精神的,有讚美它的《冰與火之歌》,有諷刺它的《堂吉柯德》等等。 那到底什麼是騎士精神呢? 其實想要了解騎士精神要從什麼是騎士和騎士精神的內涵來了解。 騎士 在中世紀以前騎士很好理解,就是騎馬的戰士,統治者為了拉攏他們,便根據戰功給予他們榮華富貴,隨著時間的發展,騎士成為了一種職業。
  • 淺談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化:勇敢忠誠,比起武藝更重視的是精神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可以說是燦若繁星,有不少都影響到了後續西方文化的發展,而這其中,騎士文化也是不少人研究西方文化時非常關注的一點。雖然說騎士是歐洲貴族階級下的產物,但無論是騎士這一名稱還是它衍生出的騎士精神,都是非常讓人津津樂道的。
  • 從古羅馬騎士的起源,聊聊騎士制度,在歐洲的盛衰
    騎士在中世紀的歐洲佔著很重要的位置。它普遍出現在歐洲的政治、軍事、文學、歷史等各種著作裡。可以這樣說,不了解騎士制度就不能真正認識歐洲的文化,甚至象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唐·吉河德》也看不懂。一、騎士的產生騎士最早起源於古代羅馬。
  • 高富帥的人馬刀槍——中世紀的騎士們都使用什麼武器?
    在描繪中世紀歐洲戰爭時,我們一般都認為騎士使用騎槍和劍進行戰鬥,但雖然這些武器很重要,最為有效也最為致命的卻是另外一些野蠻但實用的武器。 由於便宜且易於製造,長矛裝備了規模越來越大的中世紀軍隊。軍隊在大型防禦陣地中使用長矛結陣對抗騎兵,有效的遏制了中世紀騎兵的進攻。西班牙大方陣就是其中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