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輪效應:美麗的皮囊遮不住醜陋的心靈

2020-12-22 花啦啦88

1828年的一次舞會上,16歲的娜塔莉婭邂逅了詩人普希金。那天,婀娜多姿的她身穿雲霧般輕柔曼妙的華麗衣裙,發上束金環,吹彈可破的肌膚,唇紅齒白,靈動的雙眼等無不讓舞會上的人為之震顫、沸騰,她一出現全場的目光便聚集到了她身上。在場的佳麗與之相比黯然失色,而在場的男賓則被她的天仙般的美貌和超凡脫俗的優雅氣質所吸引,這其中便包括了詩人普希金。

婚後,兩人的種種不和,漸漸顯現。由於兩人無共同的愛好,妻子娜塔莉婭對文學和詩歌毫無興趣,兩人常常沒有什麼共同話題,普希金甚至想外出與人聊天。在詩人興奮地分享自己寫的新詩時,妻子卻給他潑了盆冷水:「上帝!普希金!又是你的詩,快把它們拿開,離我遠些,我厭倦極了!」

她還總是讓普希金陪她遊樂,出席豪華的宴會,普希金為此丟下創作,弄得債臺高築,最後還為她決鬥而死,致使文壇上少了一顆璀璨的巨星。

心裡學老師舒婭認為,普希金的悲劇,可以用心理學暈輪效應來解釋。

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提出的,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即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會因為對他某一品質特徵的強烈、清晰的感知,而掩蓋了其他方面的品質,甚至是弱點。普希金認為,一個漂亮的女人必然有著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可惜他想錯了。

前幾天一個女乘客在公交車上吃榴槤,且和同車勸阻者大聲對罵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大討論。

網友們的評論基本上分為兩個陣營,一方認為女乘客在密閉空間吃氣味重的榴槤不合適,而且現在疫情期間她還在公共運輸工具上摘口罩,種種行為都是不可取的。一方認為在公交車上吃東西沒什麼大不了,大家應該對年輕人多些包容和理解。

理解並支持該女乘客的網友多多少少都是受她的長相影響。說白了,因為該女子年輕貌美,長相溫柔無害,因此容易引發大眾的偏愛。試問一下,如果吃榴槤的一方換成大媽,而該女乘客換成勸阻者。我想,結果很容易猜到,大家一定會一邊倒地偏向女乘客。這就是受暈輪效應的影響所致。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夠多一點理性判斷,不要受暈輪效應的影響!

第一,避免以貌取人。我們在認識一個人師,不能只看長相和穿著,還應當多了解他的行為和品質,若總是以表及裡來推斷,往往會產生偏差,無法真正看清一個人。

第二,避免投射心理。有的人看別人做了一件好事,就想當然地認為這個人品質優異。

第三,避免循環證實。當你對一個人產生了偏見,你就會尋找各種理由來證實自己的這個偏見。

相關焦點

  • 身邊的心理學:暈輪效應的影響及運用
    暈輪效應,通俗地說,就是對某人某一方面印象很可能錯覺對他其它方面的印象。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S.E.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一效應的存在。暈輪效應的主要心理原因是,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暈輪效應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後果,但有時這種成見或偏見為人們所用。
  • 「暈輪效應」會影響面試結果嗎?面試官發生暈輪效應的三種表現
    所謂「暈輪效應」,就是太陽的光輝在雲霧的作用下擴大,形成光環作用。常表現在一個人在看待其他人或事物時,對人和事物的第一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效應。那麼在求職面試時,面試官會發生暈輪效應嗎?當然會。在面試過程中,因面試官的個人經驗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求職者的表現無法做到絕對客觀的評判,很大概率上會發生暈輪效應,從而影響對求職者的最終評價。
  • 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及暈輪效應等異同
    在心理效應中,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慣性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及首因效應等七個心理效應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一、共同點。如暈輪效應,初次見到某人穿著整齊,談吐不凡,就很可能認為他是個生活講究,知識淵博的人。泛化是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唯一依據。(三)擴張性。擴張性是指人們對某人或某事有某種特性認識後,將這一特徵推廣到該人該事也具有這一特徵。如首因效應,當事人與某人第一交往發現其為人和善,則很可能他與其他人交往也是和善的。
  • 一代文學巨匠普希金為女人決鬥而死,暈輪效應害人不淺
    今天給大家用文學巨匠普希金英年早逝的故事給大家講一下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又稱「日暈效應」、「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指在人際交時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普希金是俄羅斯著名作家,他就是受暈輪效應的受害者。當時的普希金瘋狂地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女」的娜塔莉,經過不斷追求娶了她。
  • 警惕愛情裡的「暈輪效應」
    這種不斷衝動迷戀的背後,其實印證了一個心理學定律-暈輪效應。本文接下來要談的,是《八駿圖》中關於感情裡容易出現的的「暈輪效應」,以及在愛情中,我們如何避免暈輪效應所帶來的愛情「盲區」。他認為美麗的娜塔麗,一定也會擁有與其相配的品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就是情感中暈輪效應的體現,它往往產生兩種感情極端,一種是對喜歡的人盲目沉迷,一種是沉迷之後心生懊悔。
  • 心理學暈輪效應,你的亮點和汙點都可能會被無限放大
    「暈輪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的。在認識人的過程中,人們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徵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關特徵,也就是從所知覺到的特徵泛化推及未知覺到的特徵,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 別給孩子穿大號的舊衣服了,以免「暈輪效應」,耽誤孩子正常社交
    別給孩子穿大號的舊衣服了,以免「暈輪效應」,耽誤孩子正常社交很多家長都會進入一個誤區,擔心孩子愛美,把精力都放在打扮上,就過度的控制孩子的穿著。有的媽媽穿的光鮮亮麗,拉著的寶寶邋裡邋遢,給人很大的視覺反差。可以適當控制孩子在外表上不要攀比,但是乾淨整潔的衣著也是必要的。
  • 男女交往切記要克服「暈輪效應」,不要因為光環影響而錯愛一個人
    文/順爸愛順媽暈輪效應,也稱之為光環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在男女感情交往中,一旦一方出現暈輪效應,將對以後的感情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也可能就會不知不覺中埋下痛苦的種子。01.王女士在別人給介紹對象中認識了現在的丈夫郭先生。
  • 家長要重視暈輪效應,避免對孩子的誤讀誤判
    棒棒噠三、重視暈輪效應,防止誤讀誤判: 1.重視暈輪效應,防止誤讀誤判作為家長,我們尤其應該重視暈輪效應,避免出現如下兩種傾向,防止對孩子的誤讀誤判。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二)近因效應近因效應是指最近的印象對人的評價起著重要作用。在與熟悉的人交往時,近因效應表現明顯。比如某人最近瘦了變美了,以前胖的印象就淡了,這就是近因效應。(三)光環效應又叫「暈輪效應」,「成見效應」。光環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把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徵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徵上。
  • 口罩遮不住真情的微笑
    口罩遮住了她們的臉但遮不住微笑的眼睛遮不住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戰勝疫情的決心初春已至,初心不改用最美的微笑迎接美麗的春天>口罩遮不住真情的微笑寒冬已往,春風將至。在這個特殊的「春運」裡,許多民航一線工作人員都戴上了口罩,但口罩遮不住服務的溫暖,擋不住美麗的微笑。民航人仍將以高質量的真情服務,帶旅客安全、舒適、高效地飛往即將到來的春天。
  • 偏見是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3個效應克服偏見,贏得和諧人際關係
    1、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等,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對方的某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確了解。容易被突出得這一點起了類似暈輪的作用,導致觀察失誤。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
  • 一個美麗但懶惰,醜陋但勤奮的女人,如果你有選擇,你會選擇誰?
    一個人的外貌美麗和醜陋,父母的基因是主要因素,有些因素取決於先天條件,也稱為命中注定!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才造成了外表和個性兩個極端的鮮明對比。也就是說,一種美麗而懶惰的人,因為她認為自己是美,不適合工作,她生來就是為了享受他!
  • 中考滿分作文:讓心靈綻放美麗
    中考網整理了中考滿分作文:讓心靈綻放美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當落葉帶著優美的舞姿親近大地,它也懂得「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當一滴水衝向冰冷堅硬的巖石,它更明白自己擁有「水滴石穿」的高貴加價值,當小草穿這綠悠悠的衣服遍布草原,它便預知未來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豪邁。
  • 教師資格常見的4大心理學效應,5條曲線知識點
    4大心理學效應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首位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 足彩的五大心理效應你中了哪個
    這十大心理效應是:鳥籠邏輯、破窗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帕金森定律、暈輪效應、霍桑效應、習得性無助實驗、證人的記憶、羅森塔爾效應、虛假同感偏差。
  • 讀《皮囊》,品99歲的阿太是殘忍還是脫離了皮囊?
    每個角色都帶著他們各自的皮囊與我們見面。他們既生活在蔡崇達身邊,同時也相伴在我們周圍。《張美麗》一篇:張美麗喜歡上了外地的男人,並且未婚破身,被當地人看作是不務正業,淫蕩,與傳統相悖的妖魔。然後一頭撞在祠堂的牆上……張美麗又有什麼錯呢,只不過是和封建的觀念衝突而已,然後,世界與她為敵……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沒辦法做到的。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啊,總是害怕現實太餓,吃了夢想。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二百來斤
    世人都說相由心生,長得好看的人心腸也不會太快,而長得醜陋猥瑣的人也不是什麼好人。但凡事都有例外,人心更是難測,你又怎麼知道別人衣冠楚楚的外表下是不是包藏禍心,又怎知那些長得不算特別好看的人內心有多善良和美好?
  • 心理學告訴我們這是光環效應現象
    她被控訴「瀆神」罪,在法庭上,她的辯護律師希佩裡德斯當眾脫去的她的衣服,向全場所有人展示她美麗的胴體。他對法官和陪審團成員說:「看,多美啊,這麼美的身體會有罪嗎?你們忍心讓這樣美的乳房消失嗎?」芙麗涅被無罪釋放。
  • 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心理效應
    雖然我們也知道僅憑一次見面就給對方下結論為時過早,「首因效應」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錯,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首因效應」的感覺走。你若想在心儀的人面前獲得好感和認可,就應當給他(她)留下良好的「首因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