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顏值的人比較容易成功?心理學告訴我們這是光環效應現象

2020-12-09 現在先森心理日常

在西方,法國著名畫家讓·萊昂·熱羅姆於1861年創作的名畫,這幅畫的名字叫做《法庭上的芙麗涅》。

畫中的裸體女子就是芙麗涅,她是公元前四世紀的一位名媛、模特。她被控訴「瀆神」罪,在法庭上,她的辯護律師希佩裡德斯當眾脫去的她的衣服,向全場所有人展示她美麗的胴體。他對法官和陪審團成員說:「看,多美啊,這麼美的身體會有罪嗎?你們忍心讓這樣美的乳房消失嗎?」

芙麗涅被無罪釋放。

在東方,洪武年間,

師逵,字九達,東阿人……洪武中,以國子生從御史出按事,為御史所劾,逮至。帝偉其貌,釋之 ——《明史·列傳第三十八》

師逵入太學,為御史所劾。逮至闕下,囚服入見,狀貌偉麗,面如玉盤,戟髯拂拂。太祖目而偉之,即以逵為御史。 ——《明語林》

這幸虧是洪武年間事,要是正德、萬曆年間,恐怕很難讓人不想歪。

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曾說過:如果一個罪人外形俊美,就可能得到神的寬恕。

顏值即正義,這不只是說說而已。

人生比作一場遊戲的話,你抽到人物的美醜,用遊戲術語就是初始魅力值,會直接影響到你與人社交,而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你遊戲接任務的困難程度,繼而影響你升級。所以長得好看絕對可以將你的人生難度拉低好幾個檔次。

總有人說顏值只是表面,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在呀,是你的氣質,是你的努力。

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但是靈魂藏在肉體裡我們難以發現,好看的皮囊卻是人群中亮眼的明珠,看一眼你覺得不會忘記。

有人說,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總是教導我們長相沒有那麼重要,不要以貌取人。

但是我們仔細來分析這句話,就會發現這句話是分成兩部分,前半部分「長相沒有那麼重要」是對長得不好的人說的,告訴他們不要自卑;後半部分「不要以貌取人」是說給長得好看的人聽的,是告訴他們不要驕傲。其實已經說明了問題,如果你真相信了不重要,那麼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目的達到。

高顏值其實是可以減少很多彎路,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高顏值,你可以在社會中獲得更多的機會。人們不論嘴上說的多麼高尚,總是會親近長相出眾的人。

無論是在面試、生活、感情中,總能受到各種優待,獲得的機會可以做出的選擇也多得多。

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很多明星都是因為長相出眾,從而被發現從而走上了演藝之路。反觀很多花費了許多金錢、時間、精力的科班大學生,畢業之後卻沒有獲得好的機會,最後無奈轉行。

長得好看基本上可以算作一個天賦,有的人天生就有,有的人可能追逐一輩子也沒有,即使通過後天的努力,也達不到那樣的高度。

你不要以為只有現代人是這樣,對於顏值這件事情,古人可能比我們更加瘋狂。

在朝廷選拔人才中,顏值都是一項重要的標準,是為納良選才的標準,無論是舉孝廉、九品中正制,還是科舉制。

因為長相不佳落榜的才子,丟失的狀元哪朝哪代都不是新鮮事,因為美人、帥哥毀掉的王朝也不在少數。

其實在心理學中,有個專門的名詞「光環效應」說的就是這個現象。

什麼是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成見效應」"光暈現象",是指在人際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輝,在雲霧的作用下擴大到四周,形成一種光環作用。常表現在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決定了他的總體看法,而看不準對方的真實品質,形成一種好的或壞的「成見」。所以光環效應也可以稱為「一點概面效應」。是主觀推斷的泛化、定勢的結果。

你或許以為這只是人們懶於思考,看臉評價,沒有意義。

驚訝的事情在於,心理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高顏值的人,真的是更加成功,更加的有趣和聰明。勞動力經濟學家丹尼爾·荷馬仕也表示:顏值和終生勞動力總收入成較強的正相關性。

其實也不能理解,高顏值的人,在社交方面更容易成功。高顏值的人容易是別人的焦點,普通人要花費一番心思獲取關注,高顏值的人,則可輕鬆獲得。他們就會有更多的社交機會,也就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機會多鍛鍊多,溝通能力就更容易得到提升,就算沒能練出幽默,高顏值人的蠢萌也是被大眾喜歡而給予更多的寬容。

其實顏值就和唱歌、跳舞、數學、語言一樣,每個人的天賦是不一樣的。即使沒有高顏值天賦,我們依舊可以通過放大我們其他的天賦,讓其光芒遮擋住這些不出眾的地方。

喜歡可以關注我,給您一個觀察日常人事物的角度,和您分享更多關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是你見過最帥的人甚至還會假設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較高暈輪效應的本質是一種認知偏差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方式所以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其實是你的心理在跟你玩遊戲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為什麼厲害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因為他們掌握了這三個心理學效應
    高手往往是長期主義者,往往是懂得這三個心理學效應,懂得長期背後所帶來的價值,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複利效應告訴我們,持續做好一件事,保持精進的態度,我們就能產生巨大的質變。 或許大家都聽說過竹子勵志故事,竹子前三年成長的時候,只長了3cm,而最後一年卻可以衝到幾米高,就是源於複利效應。
  • 光環效應:我們總是會利用這種經驗去推測難以直接評估的事物
    在這些陷阱尤其是光環效應的作用下,大部分關於商業的理解都受各種假象左右,降低了我們清醒思考的能力,導致我們產生各種邏輯上的錯誤或者判斷的偏差,從而影響我們對戰略、領導、員工、文化等方面的看法,使我們看不見影響一個公司業績的真正因素。本文摘自該書解釋「光環效應」的章節,由澎湃新聞經中信出版集團授權發布。
  • 成功心理學——堅強意志!避免最後通牒效應
    這種心理效應可能反映了人類心理的某種做事不積極的傾向,即人們在從事一些活動時,總覺得預備不足,感到能拖就拖,但不能拖的情況下,比如,當不允許預備的時候,或者已經到了規定的時間,人們基本上也能夠完成任務。心理學認為,人們拖拉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恐懼。
  • 《想見你》:用心理學剖析「禁果效應」下李子維的高效戀愛方案
    雖說「禁果效應」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效應,但《想見你》中「李子維式」禁果效應才是我們在戀愛中最需要學習的心理學概念,因為它決定了我們的戀愛之路是否能夠順暢走下去。02、為什麼「李子維式」禁果效應,能收穫優質愛情?古往今來,每個時代都有無數人為愛情而心碎。
  • 巴納姆效應|心理學告訴你,別再相信「星座說」
    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告訴你答案:不要相信「星座說」。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巴納姆效應的定義也就呼之欲出了: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並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諂媚效應」,即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讓他們看起來更積極更正面的描述。
  • 心理學:世上最詭異的3個心理學效應,第2個最可怕
    文/老K心理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心理學通過一些科學測量與經驗來揭示人本身的一些規律,這樣人們也可以更好通過這些規律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非常重要。但當你開一段時間車後,你就會發現非常容易,越開越簡單的感覺。有人說,這是量變產生質變。也有些人說這是萬事開頭難,其實從心理學來看,「飛輪效應」的理論正支持了這一點。心理學中對飛輪效應的解釋是這樣的,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
  • 教師資格常見的4大心理學效應,5條曲線知識點
    4大心理學效應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也叫首位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
  • 心理學:「傻人有傻福」告訴我們的,有關成功的真相
    這是電影《阿甘正傳》裡的一句經典臺詞。男主角阿甘是世人眼中的「蠢人」,因為他智商只有75,但是就是這位蠢人不但成了橄欖巨星,還受到了甘迺迪總統的接見,你可以說他是傻人有傻福,可是我卻不以為然,因為人生畢竟不是童話故事。01為什麼傻人有傻福。
  • 身邊的心理學:暈輪效應的影響及運用
    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S.E.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一效應的存在。暈輪效應的主要心理原因是,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暈輪效應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後果,但有時這種成見或偏見為人們所用。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用好九種心理學效應,辦學路上溝通更輕鬆
    03調味品效應人際交往心理學中把看似廢話的「調味品」起到的增加人們心理交融作用的現象,稱為「調味品效應」。校長善用調味品效應,可以讓談話在融洽、輕鬆的氛圍中進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員工的心理動向。這就是格林斯潘效應。他帶給我們的啟發是:管理者和教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聽眾」。在教學、會談、調查、師生對話中,不要吝惜給予回應。
  • 他是傻瓜,就覺得所有人都是傻瓜,這是心理學典型的「投射效應」
    但為什麼漁夫卻覺得國王會來偷,從而寧願通過自虐的方式,來假裝自己身無分文呢?這就是漁夫以己度人,將自己的認知強行扣到了國王的頭上。這是 《天方夜譚》中哈裡發國王的故事。從心理學上看,這是典型的投射效應。
  • 為什麼世界跟我這麼像?社交心理學:視網膜效應,不是自戀!
    心理學是一門照亮人類自身的學問,掌握基本的社交心理學知識,可以讓我們在社交上得心應手。當你接觸社交心理學時,你會發現它很有趣,而且還很實用。我們每天都要社交,如果你學會了心理學知識,便可立馬運用到生活當中。
  • 成功心理學——心態!避免瓦倫達效應
    想成功就不要把心思放在成功上這篇文章就來談一談心態對我們能否成功的影響有多大讓我們避開瓦倫達效應,向著成功更進一步!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成功,他們能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人際關係良好,身體健康……而另有一些人,整日忙忙碌碌卻無所作為,甚至只能勉強維持生計。這種狀況不禁使人感嘆:同樣是人,差別咋就這麼大呢?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 顏值即是正義!這句話究竟是在講什麼
    預計2020年美妝個護行業市場規模5000億,這還只是顏值經濟的初始階段,規模就貌似一個超級行業,顏值是生產力果然順天應人。這幾年個護美妝品牌出了些國貨,完美日記,花西子們,突破國際品牌巨頭的包圍,發出了一份宣言,讓中國年輕一代好看有味道,不能少了國貨的貢獻。顏值經濟第三境界,玻尿酸,瘦臉針,留住時光,凍住美顏。
  • 在生活中不斷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的6個心理學現象
    而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展現這種類似的現象,這就是小鴨症候群。通常它被用來指代人與計算機交互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更具體來講,它表明的是用戶將自己最新學到的知識與最初學習的知識進行比較的趨勢。假如對於新的知識不熟悉,用戶通常會做出否定的判斷。舉個例子,用習慣windows系統的人,突然使用起了蘋果的Mac系統,往往很容易產生拒絕和消極的情緒。
  • 心理學黑羊效應告訴我們,世上無好人,任何人都可能是惡魔
    那麼既然人走入社會都希望成為道德楷模一般的好人,為何還會有人作惡或者有些人會寧願壓抑自己的欲望而做個老好人,這其中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心理學有個經典效應也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那就是著名的黑羊效應。所謂的黑羊效應也就是在一個群體中,一群人無意識的傷害了新加入群體的人,不過奇怪的是被傷害的人也很無辜,欺負他的人也不是有意為之,旁觀者也無濟於事。這幫人中,被傷害的人被稱作黑羊,而傷害他們的人稱為屠夫,袖手冷眼相看者可以叫做白羊或旁觀者。這就構成了黑羊效應。